Reference: | 中文著作 朱元鴻 2000 《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社會學框作筆記》,台灣社會研究叢刊,第8輯,台北:唐山。 邱天助 2002 《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吳宗昇 1996 《布爾迪厄的關係性階級新模式分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高宣揚 1991a 〈論布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29卷,第。三期。 1991b 〈再論布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29卷,第三期。 2002 《布爾迪厄》,台北:生智。 陳秉璋 1982 《實證社會學先鋒:涂爾幹》,台北:允晨。 1990 《實證社會學:涂爾幹》,台北:風雲論壇。 渠敬東 1999 《缺席與斷裂-有關失範的社會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葉啟政 2000 《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台北:三民。 裴元領 1994 〈關係論〉,《思與言》,32卷,第二期。 鄭祖邦 1997 《韋伯論基督教與西方市民階層的關係》,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2003 〈對布迪厄社會學知識進展的考察〉,《香港社會學報》,第六卷,第一期。 蕭芬芳 1995 《日常生活的社會(再)團體化 對布爾迪厄品味觀點的探討與反省》,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蘇峰山 1986 《涂爾幹社會思考中整體關與二元論的思考模式》,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顧忠華 1999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允晨。 中譯著作 Alexander, J. (亞歷山大) 2003 《新功能主義及其後》,南京:譯林出版社。 Aron, R. (阿隆、阿宏) 2003a《階級鬥爭:工業社會新講》,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3b《論治史:法蘭西學院課程》,北京:三聯書店。 Berger, P. L. and T. Luckmann (伯格與陸克曼) 1991 《社會實體的建構》,台北:巨流。 Bourdieu, P. (布迪厄、布赫迪厄、布爾迪厄) 1997 《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a《藝術的法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1b〈社會空間與象徵權力〉,收錄於《後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a《男性統治》,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3 《實踐感》,南京:譯林出版社。 Bourdieu, P. and J.-C. Passeron (布迪厄與帕斯隆) 2002b《繼承人 - 大學生與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c《再生產 - 一種教育系統理論的要點》,北京:商務印書 館。 Bourdieu, P. and L. Wacquant (布迪厄與華康德) 1998 《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Bonnewitz, P. (朋尼維茲) 2002 《布赫迪厄的社會學第一課》,台北:麥田。 Cassirer, E. (卡西勒) 2003 《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 Deerrida, J. (德希達、德里達) 1998 《語言與現象》,台北:桂冠。 2001 《書寫與差異》,北京:三聯書店。 Durkheim, E. (涂爾幹) 1990 《自殺論》,台北:結構群。 1992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1995 《社會學方法論的準則》,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 《迪爾凱姆論宗教》,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0a《社會分工論》,北京:三聯書店。 2000b《實用主義與社會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a《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b《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社會學與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a《亂倫禁忌及其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b《孟德斯鳩與盧梭》,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c《教育思想的演進》,上海:人民出版社。 Durkheim, E and Mauss, M. (涂爾幹與莫斯) 2000 《原始分類》,上海:人民出版社。 Dumond, L. (杜蒙) 1992 《階序人:卡斯特體系及其衍生現象》,台北:遠流。 2003 《論個體主義:對現代意識型態的人類學觀點》,上海:人民出版社。 Elias, N. (埃里亞斯) 2003 《個體的社會》,南京:譯林出版社。 Foucault, M. (傅柯、福柯) 1992 《規訓與懲罰》,台北:桂冠。 2001 《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三聯書店。 2003 《外邊思維》,台北:行人出版社。 Goffman, E. 1992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 Lakoff, G. (萊科夫) 1994 《女人、火與危險事物 - 範疇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台 北:桂冠。 Lévi-Strauss, C. (李維史陀) 1982 《神話與意義》,台北:時報。 1989 《野性的思維》,台北:聯經。 1991 《結構人類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2 《圖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Lyotard, J.-F. (李歐塔) 1996 《後現代狀況》,湖南:美術出版社。 Marx, K. and F. Engels(馬克斯和恩格斯) 1995 《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Mauss, M, (莫斯、牟斯、毛斯) 1989 《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台北:遠流。 2003 《社會學與人類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Nancy, J.-L. (儂曦) 2003 《解構共同體》,台北:桂冠。 Parsons, T. (帕森斯) 2003 《社會行動的結構》,南京:譯林出版社。 Rousseau, J. J. (盧梭) 1962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7 《社會契約論》,台北:唐山。 Satre, J.-P. (沙特、薩特) 1987 《存在與虛無》,北京:三聯書店。 Schutz, A. (舒茲) 1991 《社會世界的現象學》,台北:桂冠。 1992 《舒茲論文集(第一冊)》,台北:桂冠。 Weber, M. (韋伯) 1993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台北:遠流。 1997 《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