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6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03/144284 (79%)
造访人次 : 50839597      在线人数 : 9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600


    题名: 北京牛街回族社區的變遷與適應-以一九九七年「危改」前後為例
    作者: 胡君華
    贡献者: 張中復
    胡君華
    关键词: 中國回族
    散雜居少數民族
    都市人類學
    都市更新計畫
    回族社區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09-09-18 10:41:57 (UTC+8)
    摘要: 牛街是北京市內一條古老的街道,位於現今北京市宣武區西南隅,呈南北走向,北起廣安門大街,南至南橫西街,此街一帶為北京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區,以牛街為中心,在其東西兩側,有大大小小幾十條胡同,居住著數以萬計的回族居民。牛街回族聚居區由於歷史悠久,不僅在國內聞名遐邇,在國外伊斯蘭世界裡更是耳熟能詳的回族聚居區代表。

    牛街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底蘊,蘊含了世居都市回族的文化內涵,然而北京市政府為了適應北京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需要,對於位居中心城區的宣武區,於一九九七年開始推行了大規模的危改計劃,此一都市更新計畫,影響牛街回族社區的發展極大,改變了回族聚居的生活型態,將世代居住在此的牛街回族,透過政策的執行,轉變為散雜居的形式,回族住在已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牛街社區裡,還能繼續保持與傳承屬於自己的民族傳統與宗教文化嗎?

    這個問題不僅是牛街的個案而已,當今中國各地大都市的回族聚居區,都同樣面臨這樣的狀況,要怎樣在國家體制與社會變遷的影響之下,而不被都市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所左右,迷失了自己的民族身分,而持續保持回族的民族文化並加以傳承,這都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世居回族們,要加以深思的問題與考驗。

    筆者先從歷史背景的描述,先理解牛街回族社區的形成,以及掌教制度的崩解和寺坊制度的瓦解過程,再簡介北京市宣武區政府的危改計畫內容後,最後從經濟生活與族群關係的角度,橫向地來探討北京牛街回族經歷城市更新計畫與社區轉型的變遷因素,如何改變與適應這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希望藉此個案的研究,提供台灣學界對於中國都市回族研究的窗口。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史料
    1.(五代)劉昫,《舊唐書》,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55年。
    2.(元)脫脫等撰,《遼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3.(清)柯劭忞,《新元史》,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55年。
    二、中文書目
    1.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秘書處編,《城市中的少數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2.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
    3.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論壇第一輯:回族學與21世紀中國》,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
    4.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論壇第一輯:西部大開發與回族學展望》,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
    5.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論壇第二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回族學》,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6.中國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編,《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7.中國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編,《中國城市保障少數民族權益法規選編》,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0年。
    8.「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與「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編,《北京牛街志書-《岡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
    9.「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與「北京市宣武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著,劉東聲、劉盛林著,《北京牛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
    10.牛街禮拜寺編寫組,《牛街禮拜寺》,1996年。(內部刊物)
    11.李德洙主編,《都市化與民族現代化-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天津:中國物資出版社,1994年。
    12.李興華等著,《中國伊斯蘭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3.佟洵,《伊斯蘭教與北京清真寺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
    14.金宜久,〈伊斯蘭教小辭典〉,上海:上海詞書出版社,2001年。
    15.阮西湖,《人類學研究探索-從“世界民族”學到都市人類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16.邱樹森主編,《中國回族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17.馬堅譯,《古蘭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8.馬平,《回族心理素質與行為方式》,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馬平主編,《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20.馬宗保,《多元一體格局中的回漢民族關係》,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雷潔瓊主編,《轉型中的城市基層社區組織-北京市基層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2.張中復,《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23.張崇根主編,《中國民族工作歷程》,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年。
    24.張俊芳,《中國城市社區的組織與管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25.楊文炯,《傳統與現代性的殊相-人類學視閾下的西北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26.楊啟辰、楊華主編,《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發展和現狀》,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7.楊侯第主編,《散雜居民族工作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8.楊侯第主編,《中國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29.楊侯第主編,《散雜居少數民族統計與分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30.楊侯第主編,《中國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態》,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年。
    31.勉維霖,《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制度概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
    32.彭年編著,《北京的回族與伊斯蘭教史料匯編》,1996年。(內部刊物)
    33.姜立勛、富麗、羅志發,《北京的宗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34.黃光學主編,《當代中國的民族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
    35.鐵維英、李學忠,《中國穆斯林朝覲記實》,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
    36.齊大芝、任安泰,《北京商業紀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37.賴存理,《回族商業史》,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8年。
    38.賴存理,《中國回族社會經濟》,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三、中文期刊雜誌、報紙
    1.呂占玉,〈民族散雜居地區回族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大陸)第十三屆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頁213~318。
    2.良警宇,〈牛街:一個城市回民社區的形成與演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論文,1999年。
    3.良警宇,〈北京牛街回民教育現狀調查〉,《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18~26。
    4.良警宇,〈從封閉到開放:城市回族聚居區的變遷模式〉,《中央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頁73~78。
    5.良警宇,〈北京城區回民的異族通婚〉,收入中國回族學會編,《回族學論壇第一輯:回族學與21世紀中國》,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179~187。
    6.馬宗保,〈試論回族社會的「坊」〉,《寧夏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頁20~22。
    7.馬耀,〈牛街禮拜寺創建1000週年〉,《回族研究》,1996年第4期,頁85~87。
    8.馬耀,〈獨具風貌的牛街禮拜寺-記北京牛街禮拜寺創建一千週年〉,《中國穆斯林》,1996年第5期,頁29~31。
    9.馬壽榮,〈都市回族社區的文化變遷-以昆明市順城街回族社區為例〉,《回族研究》,2003年第4期,頁33~37。
    10.馬銀平,〈城市化進程中的散居回族問題-棗莊市光明路個案分析〉,第十四屆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彙編,頁75~78。
    11.李興華,〈北京伊斯蘭教研究〉,《回族研究》,2004年第1期,頁65~74。
    12.周尚意,〈現代大都市少數民族聚居區如何保持繁榮-從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區空間特點引出的布局思考〉,《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頁77~85。
    13.周傳斌、馬雪峰,〈都市回族社會結構的範式問題探討-以北京回族社區的結構變遷為例〉,《回族研究》,2004年第3期,頁33~39。
    14.真慈,〈城市回漢族通婚問題〉,《開拓》,2000年第4期(總第33期),頁39~43。
    15.高占福,〈伊斯蘭教婚姻制度與回族婚姻習俗的研究〉,《中國伊斯蘭教研究文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388~415。
    16.高占福,〈回族商業經濟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寧夏社會科學》,1994年第4期,頁52~57。
    17.高占福,〈歷史透視:回族商業經濟和回族社會地位的關係〉,《黑龍江民族叢刊》,2001年第1期,頁65~68。
    18.單守慶,〈超越-北京牛街清真超市竭誠為穆斯林服務〉,《中國穆斯林》,2006年第1期,頁41~43。
    19.佟洵,〈北京清真寺的職能與文化特徵〉,《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頁26~30。
    20.陳長平,〈民族混居研究方法-以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區為例所做的個案研究〉,《民族研究》,2000年第5期,頁55~65。
    21.彭年,〈北京回族的經濟生活變遷〉,《回族研究》,1993年第3期,頁43~48。
    22.彭年,〈淺說北京的伊斯蘭教〉,《回族研究》,2001年第2期,頁50~54。
    23.趙書,〈北京少數民族人口狀況分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頁18~27。
    24.姜鐵勇,〈南城地區改造建設巡禮-牛街危改區開發建設〉,《北京房地產》,1997年第1期,頁25~27。
    25.張中復,〈都市回族問題研究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與“現代化”的互動觀點談起〉,收入《第十四屆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彙編》,頁618~626。
    26.張中復,〈回族現象觀察的「點」與「面」-從三本回族調查資料的研究取向談起〉,收入馬平主編,《人類學視野中的回族社會》,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15~32。
    27.楊青,〈從居住環境的變化看民族凝聚力〉,《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2第6期,頁24~28。
    28.楊文炯,〈Jamaat地緣變遷及其文化影響-以蘭州市回族穆斯林族群社區調查為個案〉,《回族研究》,2001年第2期,頁17~23。
    29.楊文炯,〈Jamaat地緣變遷及其文化影響-以蘭州市回族穆斯林族群社區調查為個案(續)〉,《回族研究》,2001年第3期,頁10~14。
    30.楊文炯,〈城市界面下的回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回族研究》,2004年第1期,頁58~64。
    31.熊自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組織與活動〉,《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49~60。
    32.虎有澤,〈文化適應與民族繁榮:都市中的民族關係〉,《回族學論壇第一輯:西部大開發與回族學展望》,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頁340~348。
    33.《人民日報》,2002年7月31日,第6版。
    34.《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年4年3 日,第1版。
    35.《北京青年報》,2005年5月26日,A6版。
    36.北京牛街清真超市主管人員著,「振興民族經濟,增進民族團結」,2005年7月14日。(內部資料)
    37.《宣武報》,2005年6月28日,第3版。
    38.宣武區牛街街道工委、辦事處辦,《今日牛街》,2005年6月,第97期第3版。
    39.《青年體育報》,2005年3月17日,B2版,總673期。
    40.《中國民族報》,2004年6月18日,第8版。
    41.《穆斯林通訊》,2001年2月號,第8版。
    42.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著,「2005年中國朝覲工作團總結」。
    四、英文書目
    1.Gillette, Maris Boyd, Between Mecca and Beijing: Moder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Among Urban Chinese Muslim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Gladney, Dru C., Muslim Chinese: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Gladney, Dru C.,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in China.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8.
    4.Wang Jianping, Glossary of Chinese Islamic Terms. Richmond, Surrey: Curzon Press,2001.
    五、網頁資料
    1.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信息中心, http://www.seac.gov.cn。
    2.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http://www.sara.gov.cn。
    3.北京市人民政府,查詢日期:2006/2/14,http://www.e-fdc.com/law2/law.asp?Id=306。
    4.北京宣武區人民政府網, http://wwvv.bjxw.gov.cn。
    5.北京市宣武區人民政府電子地圖, http://61.49.16.20/xwgis。
    6.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宣武分局,http://www.baic.gov.cn。
    7.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http://www.bjethnic.gov.cn。
    8.北京市政府社區公共服務訊息網, http://xw.bjcs.gov.cn。
    9.北京牛街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製, http://www.bjxw.gov.cn/app。
    10.北京商業訊息港(2005年1月27日),http://www.bcinet.com.cn。
    11.牛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網, http://nj.bjcs.gov.cn。
    12.《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9日、2000年12月21日、2004年9月17日),http://www.bjyouth.com.cn。
    13.京報網(2001年7月3日),http://bjrd.beijing.gov.cn。
    14.新華網(2005年1月14日),http://www.xinhuanet.com。
    15.伊斯蘭之光, http://www.norislam.com。
    16.焦點別墅網(2001年4月17日), http://villa.focus.cn/newshtml/15693.html。
    17.《民族團結雜誌》網頁, http://www.56-china.com.cn/mztj/9/yi9M25.htm。
    18.寧夏新聞網(2005年4月25日),http://www.nxnews.ne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92259005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9005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9005101.pdf62KbAdobe PDF2992检视/开启
    59005102.pdf126KbAdobe PDF21195检视/开启
    59005103.pdf75KbAdobe PDF21047检视/开启
    59005104.pdf105KbAdobe PDF2985检视/开启
    59005105.pdf351KbAdobe PDF22434检视/开启
    59005106.pdf533KbAdobe PDF23191检视/开启
    59005107.pdf448KbAdobe PDF21966检视/开启
    59005108.pdf413KbAdobe PDF214831检视/开启
    59005109.pdf366KbAdobe PDF21690检视/开启
    59005110.pdf129KbAdobe PDF21017检视/开启
    59005111.pdf218KbAdobe PDF21370检视/开启
    59005112.pdf187KbAdobe PDF21080检视/开启
    59005113.pdf783KbAdobe PDF2125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