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55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704/143671 (78%)
Visitors : 49809318      Online Users : 3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59


    Title: 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的研究
    Authors: 林江義
    Contributors: 林修澈
    林江義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0:35:44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內容:本研究係以民族學研究的觀點,探討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從原鄉遷移到後山,其社會、文化與民族關係的重大衍變與現況。提供後山東海岸平埔族研究的基礎與學術參考。本研究重點包括下列面向:(一) 回顧馬卡道族的原鄉及遷移後山的歷史背景與過程。(二) 馬卡道族遷移定居加走灣歷經百年後其傳統社會、文化與人口變動之探討。(三) 馬卡道族的民族認同、民族關係之衍變與現況分析。 本研是以文獻法、歷史法及實證(田調)法等途徑進行。有關馬卡道族從原鄉的移動到後山遷移,儘量蒐集參考重要文獻與史料作有系統的鋪成,至於定居加走灣後馬卡道族傳統社會、文化的變遷以及日後民族關係的發展與民族認同態度,則採實證方法加以探討分析。同時,提出初步觀察分析馬卡道族復名意識的現象,提供公部門推動平埔族民族認定時在政策上之參據。本論文章節的安排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四章,以下就論文提要內容分述之:緒 論第一章 清代前荷蘭、明鄭時期,屏東平原上的「鳳山八社」原本即是馬卡道族的原鄉。台灣平埔族的分類始自日治時期,起初伊能嘉矩(1904)在其分類中馬卡道族單獨使之成為一族,但日後學者卻根據若干語言資料將其歸類為西拉雅族的支族。事實上,這些分類眾說紛云,充滿不確定與爭議性。康熙三十年代後,由於中土漢人因人口壓力亟需土地墾殖生存乃越過下淡水溪大肆侵墾。又清廷統治實施重課、重役,遂使八社日趨貧困,終至不是就地同化,即是全面讓出土地移動至潮州斷層帶。為了擺脫漢人無休止的侵墾壓力,部份馬卡道族遂自清道光九年(1829)展開了後山移民的歷史。清咸豐元年(1851)前後,一批來自赤山,萬金的馬卡道族,經寶桑(台東)分往東海岸的成廣澳移動,並且旋而北上抵原屬獵場的加走灣定居建庄,使之成為東海岸加走灣最早的拓荒先民。第二章 研究的主題是後山加走灣長久以來是一處寧靜、空白人煙罕至的區域,係自然環境不佳,陡坡地形發達,不適耕種的地方。然而馬卡道族發揮了專務耕種,又善於蓋倉儲穀的特長,同時引進耕牛,積極拓墾,遂使加走灣在日治時期成為東海岸最大的「穀倉」,其生產的蓬來米,品質優良而行銷日本。其次,馬卡道族在加走灣建立的「頭庄」、「中庄」、「尾庄」三庄,在文獻上出現甚晚,遲至日治明治二十九年(1896),田代安定氏進行台東殖民地豫察始有明確記載,但此時已形成海岸路線平埔人最大的庄社。民國三十五年(1946),加走灣三庄的行政區域調整分隸為長濱村及忠勇村,唯近年來該二村人口逐年減少,社會環境也劇烈變動,族人大多不復記憶自己的民族身分,透過移民初期頭人(頭庄潘石玲、尾庄潘阿和、中庄潘成來等三人)系譜的建立,赫然發現三庄頭人皆為家屬關係,揭開了加走灣三庄最早的拓墾歷史是以「家族式」的移民為始。第三章 研究的主題是馬卡道族遠離了原鄉,在後山的拓墾世界中,其傳統社會文化現象也正大幅的衍變;(一)語言方面:馬卡道族的語言在移民後山前後既已喪失,馬卡道族語早已淪為「死語」。河洛語已取代並成為日常生活中主要語言,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轉語」民族。(二)宗教方面:其傳統社會為「祀壺」崇拜的民族,屬尪姨系統沒有公廨的「祀壺文化圈」。唯如今族人大多改信台灣民間信仰。頭庄的「保安宮」是庄內的信仰中心,其奉祀神明與原鄉赤山、萬金地區寺廟所祀神明頗多雷同,兩地寺廟崇拜似有絕對的連繫關係。(三)婚姻關係方面:馬卡道族傳統社會是男子入贅婦家的母系社會。唯目前已式微消失,而改行嫁娶婚。以往的族內婚也逐漸轉為通婚,但鄰近的阿美族百年來始終不是通婚的對象。第四章 探討加走灣馬卡道族的民族關係與復名意識。根據調查加走灣是一處族群複雜地區,自馬卡道族遷居後相繼有阿美族、噶瑪蘭族的移入,日治時期河洛、客家亦隨之而來,台灣光復後部份退役榮民更被安置於此,遂成名符其實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在民族關係上,馬卡道族人雖然認為無分民族互動關係都一樣好,實際上「河洛、客家」才是與其相處最好的族群亦是互動關係的焦點民族。在復名意識上,馬卡道族普遍隱有認同污名的顧忌,認為族人早已走出「番」而成為「人」,何必再回首做「番」?馬卡道族的民族意識呈現模糊,民族認同諸多顧忌而變的困難,馬卡道族的歷史圖像正日趨褪色消失。近年來一支支平埔族群後裔,試圖走出歷史的限制,擁抱失而復得的歷史記憶,宣稱新知的族群身分,然而加走灣馬卡道族在這一波民族復振的浪潮中反顯得沈默與迴避,凸顯了其內部長期以來族體自我與集體認同崩潰解體的嚴重現象。從研究的結論,吾人初可窺知,數百年來台灣西部平原平埔族群次第同化、消失的歷史縮影,一個興盛的民族因著環境劇變而逐漸步向黃昏的苦難與堅韌,並深切體會原住民族生存發展的嚴苛試煉與無情,惕厲馬卡道族意識要重建、認同要強固,除自身民族的覺醒與建構,外人恐難挿手的沈重使命。
    Reference: 一、專書
    不著撰人1931 《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台東廳》 台北:台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不著撰人1969 《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七六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1970 《台灣省通誌》土地志.疆域篇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田代安定1900 《台東殖民地豫察報文》,收錄於中國誌叢書台灣地區第310號,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台北:成文出版社
    伊能嘉矩1973 《臺灣蕃政志》 臺北:古亭書屋發行,祥生出版社出版,複刻版發行1991 《台灣文化志》(中譯本)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吉武昌男1942 《台灣に於ける農業移民》 台灣經濟年報
    安倍明義1938 《臺灣地名研究》 蕃語研究會。
    余文儀1962 《續修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二一種,卷二三藝文(四)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克里斯托(周蔚譯)2001 《語言的死亡》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吳榮順2003 《平埔族群音樂與週邊民族的關係》 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吳贊誠1966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台灣文化叢刊第二三一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壬癸1997 《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 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亦園1983 《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 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李來旺、吳明義(等)1996 《東部之旅》 台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阮昌銳1969 《大港口的阿美族》上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18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周鍾瑄1962 《諸羅縣志》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孟祥瀚1988 《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東鄉實、佐藤四郎1916 《台灣殖民發達史》 台北:晃文館
    林欣慧、吳中杰(等)1999 《屏東地區馬卡道族語言與音樂研究》 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林修澈2001 《平埔族的分布與人口》 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3 《恆春的轉語原住民》 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朝棨1957 《台灣省通志稿•土地志•地理篇•地形》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姚 瑩1957 《東槎紀略》,台灣文獻叢刊第七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總編纂)1999 《台東縣史•地理篇》 台東:台東縣政府
    洪敏麟1972 《台灣省通志.同胄志.平埔族篇》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 傳1960 《台東州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八一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1959 《裨海紀遊》,台灣文獻叢刊第四四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夏獻綸1959 《臺灣輿圖》,臺灣文獻叢刊第四十五種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高德義1998 《中國(大陸)的民族政策與族群關係-權力關係研究途徑》(博士論文)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移川子之藏(等)1935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ソ研究》 台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調查 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郭 輝(譯)1970 《巴達維亞城日記》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永楨1986 《清代台灣後山開發之研究》(碩士論文) 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張振岳1996 《後山西拉雅人物誌》 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噶瑪蘭族的特殊祭儀與生活》,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 燮1971 《東西洋考》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耀錡1955 《平埔族社名對照表》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文達1961 《鳳山縣志.風土志.漢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四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正祥1960 《台灣地誌(中)》,收錄於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94號 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1965 《台灣土地利用》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地理研究所
    陳柔森1999 《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譯本)》 台北:原民文化事業公司
    陳茂泰1994 《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 台北:內政部專題委託研究報告
    陳錦棠(編譯)1968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鹿子木小五郎1985 《台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全)》(明治四十五年石印稿本),收錄於「中國方誌叢書。台灣地區第三一一號」 台北:成文出版社
    黃叔璥1959 《臺海使槎錄•番俗六考》,「南路鳳山番(一)」,臺灣文獻叢利第四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炫星 1991 《臺灣的古道》,民族文化叢書第32種 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詹素娟 1986 《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1994 《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分布、來源與遷徙:以哆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 台北:中央研究院 1998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博士論文)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楊彥杰2000 《荷蘭時代台灣史》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劉還月1996 《馬卡道民族誌》 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潘 英1996 《臺灣平埔族史》 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潘繼道2001 《清代台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 台北:稻鄉出版社
    鄭全玄1995 《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 台東:東台灣研究會
    盧德嘉1960 《鳳山縣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七三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簡炯仁1999 《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 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藍鼎元1958 《平台紀略》,台灣文獻叢刊第十四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羅大春1972 《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八種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羅文龍(總編輯)1995 《加走灣紀事》 台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二、論文
    毛利史郎1933 〈黑潮とともに新港支廳下-8〉,《東台灣展望》 台東:東台灣曉聲會
    王明珂1994 〈什麼是民族:羌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四分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余明德2003 〈民族的認定與振興-以台灣原住民族為例〉,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合編《台灣平埔族》 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國銘1994 〈十七世紀中葉屏東平原的村落記事〉,《台灣史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 〈屏東平埔族群分類再議〉,收錄於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 〈下淡水往事追憶〉,《屏東文獻雜誌》第2期 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李來旺 2001 〈港口事件百週年紀念-阿美族耆老談「奇美事件」始末〉,收錄於蔡中涵(編),《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港口事件》附錄三 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沈葆禎〈福建臺灣奏摺-移駐巡撫摺〉,收錄於《臺灣日記與稟啟、福建臺灣奏摺》合訂本台北:臺灣大通書局)〈福建台灣奏摺〉,收錄於《台灣日記與稟啟、福建台灣奏摺》合訂本 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林聖賢1995 〈加走灣開發史治〉,《加走灣紀事》 台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林燈炎譯、林清財校注1987 〈大庄「沿革」手寫文獻解說與摘譯〉,《台灣風物》第三十七卷.第四期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
    林江義2003 〈原住民族自治制度的立法現況與展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月刊)》第四十七期 台北:學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林謙光1961 〈臺灣紀略〉,《澎湖台灣紀略》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正鋒2003 〈平埔身分認同〉,收錄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合編《台灣平埔族》 台北.前衛出版社
    施添福 2001 〈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台灣屏東平原為例〉收錄於《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論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夏獻綸1959 〈後山輿圖說略〉,《台灣輿圖》,台灣文獻叢刊第45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孫大川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力與美-兼論其現代適應〉,收錄於林俊義、蕭吉雄、沈百奎主編《原住民植物資源及利用研討會專刊》 南投:台灣省農業試驗所2001 〈母語是通往祖靈的護照〉,《語言的死亡》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宮本延人1931 〈加走灣頭ソ熟番〉,《南方土俗》第1卷第2號
    高橋龜吉;張桐生(譯)1985 〈日本經濟的發展與台灣經濟任務的變化〉,收錄於《台灣的殖民地傷痕》 台北:帕米爾書店
    許雪姬 1992 〈近年來臺灣口述史的評估與反省〉 《近代中國》期149 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7 〈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 《宜蘭文獻雜誌》期30 宜蘭:宜蘭縣政府
    張振岳1997 〈西拉雅平埔族的歷史與現況-花東縣境內的祀壺現象初探〉,《臺東文獻》復刊號第一集 台東:台東縣政府
    張崇根1992 〈明代台灣東番人歸屬爭議〉,《台灣歷史與高山族文化》 西寧:人民出版社
    張學謙1996 〈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收錄於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策》 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耀錡1965 〈平埔族〉,《臺灣省通志稿》卷8《同胄志》第3冊第13篇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正祥1959 〈台灣氣候區域〉,《台灣地理圖集》 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陳 英1960 〈台東誌〉,《台東州采訪冊》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榮波1963 〈清季臺灣東部之農耕形態〉,收錄於《臺灣經濟史九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六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肅碧2001 〈港口部落戰爭與遷徙-港口部落的口傳歷史故事〉收錄於蔡中涵(編),《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港口事件》附錄三 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鳥居龍藏1899 〈東部台灣に棲息する平埔種族〉,《蕃情研究會誌》第2號
    詹素娟1999 〈Bauki的探索之路〉,《噶瑪蘭族》 台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趙川明1995 〈「加走灣紀事」編撰緣起-代序〉,《加走灣紀事》 台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1995 〈加走灣的悲歡歲月〉,《加走灣紀事》 台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潘英海1995 〈祀壺釋疑-從「祀壺村」到「壺的信仰叢結」〉,收錄於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8 〈「文化系」、「文化叢」與「文化圈」〉,收錄於劉益昌、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朝成2002 〈「番」回歷史,重構族群尊嚴〉,《回顧與落實座談會成果報告書》 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鄧傳安1958 〈蠡測彙鈔〉,《臺灣番社紀略》,收錄於鮚埼亭集選輯、蠡測彙鈔合訂本 台北:臺灣大通書局
    戴炎輝1979 〈赤山地方的平埔族〉,《清代台灣之鄉治》附錄一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闕 名1965 〈臺遊筆記〉,《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六種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鄺其照1965 〈臺灣番社考〉,《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六種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7259015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7259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thnolog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5901501.pdf14KbAdobe PDF21032View/Open
    25901502.pdf13KbAdobe PDF21028View/Open
    25901503.pdf17KbAdobe PDF21400View/Open
    25901504.pdf28KbAdobe PDF21225View/Open
    25901505.pdf333KbAdobe PDF27902View/Open
    25901506.pdf1345KbAdobe PDF23455View/Open
    25901507.pdf1496KbAdobe PDF25412View/Open
    25901508.pdf497KbAdobe PDF22595View/Open
    25901509.pdf97KbAdobe PDF21289View/Open
    25901510.pdf24KbAdobe PDF2188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