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871/143842 (78%)
Visitors : 49928581      Online Users : 4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527


    Title: 我國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比較分析
    Authors: 鄭棋瑋
    Contributors: 盛杏湲
    鄭棋瑋
    Keywords: 教育政策
    政策網絡
    個案研究
    統獨議題
    教育基本法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
    常態編班
    大陸學歷
    拼音政策
    policy network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9 15:43:01 (UTC+8)
    Abstract: 教育政策形成過程中的政治影響向來被視為重要的因素,但是是否重要成為主導力量卻甚少有系統性的研究。本研究使用多重個案的研究設計方式,一方面研究範圍擴大為兩類型(一般性質與統獨性質)五個案(教育基本法、教育經費保障、常態編班、開放大陸學歷、拼音政策)的重大教育政策,另一方面將五項個案運用共同一致的觀察指標(政策論述框架、自主性、動員性與聯盟性)以作為比較的基礎。以此兩項前提下,試圖實證整體教育政策研究上,政治因素對教育政策的涉入,提供較為系統性與完整的結論。

    在一般的教育政策上,代表政治因素與考量的政治框架,則從沒在任何一項政策各案中成為運用最多的論述內容。但是在統獨性質的教育政策上,政策的產生的確深受政治因素為最多的考量。

    在自主性上,一般性質的教育政策中利益團體的自主性相較於政黨與教育行政機關是相當高的,但是在統獨性質的教育政策上,利益團體的自主性卻不如政黨與行政機關。

    在動員性方面,一般性質的教育政策,較常處於行政機關(特別是主管教育事物的中央教育部),被動地面臨單方或多方的利益團體的壓力,利益團體間也不見得總是全面合作,而是也存在著角力與對抗的過程。至於統獨性質的教育政策則是十足的反映出由於政治上各政黨對於統獨意見的分歧,使得統獨教育政策的結果主要是在政黨對抗的情況下產生。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顯示,教育政策的互動過程的確因為政策性質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互動型態。證實了相較於一般性質的教育政策,統獨性質的拼音政策與大陸學歷開放政策的形成過程,的確在各指標上都顯示有較高的政治決定因素。
    Reference: 丁仁
    1999 「小學實施羅馬拼音教學之個案研究----兼論其與英語教育之相關性」,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5期: 223-248。
    丁允中
    2005 「教育改革與制度變遷──台灣高等教育自由化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晚社論
    2002 「百年樹人大願」,中時晚報,2月1日社論。
    方文霞
    2003 台灣多元語言教育政策之發展,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玉麟
    2004 「意識型態與教育」,林天佑等,教育政治學,台北:心理:167-187。
    王光旭
    2004 「政策網絡研究在公共行政領域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位」,政策研究學報,第5期:61-102。
    王甫昌
    2003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1998 「族群意識、民族主義與政黨支持:1990年代台灣的族群政治」,台灣社會學研究,第2期:1-45。
    1996 「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1979至1989兩次挑戰高峰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129-209。
    1994 「族群同化與動員:台灣民眾黨支持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77期:1-34。
    王慧蘭
    1999 「教育政策社會學初探」,教育研究資訊,第7卷3期:87-108。
    王麗雲
    2002 「中文拼音政策的爭議與課程政治面向的反省」, 教育研究集刊,48卷第1期:95-131。
    丘昌泰
    2000 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立法院公報
    1996 85卷,69期,委員會記錄:25-62。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2003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案」,法律案專輯第308輯教育及文化委員會,47,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2001 「教育基本法案」,法律案專輯第296輯教育及文化委員會,45,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任懷鳴
    2004 「反能力分班」不該是那麼重要的訴求!」,高雄市教師會網站。
    江芳盛
    1998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在我國教育決策分析上的應用」,教育政策論壇,第1卷第2期:13-25。
    何明修
    2004 「台灣幼兒教育卷的政治邏輯」,林本炫、鄒川雄編,教育與權力:一個批判的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81-112。
    2003 「民主社會與民主轉型:環境運動在台灣的興起與持續」,張茂桂、鄭永年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新自然主義:29-68。
    2001 「民主化與社會運動的制度化:以台灣環境運動為例」,組織、認同與運動者:台灣社會運動研究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吳乃德
    1994 「社會分歧與政黨競爭:解釋國民黨為何繼續執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8期:101-130。
    1992 「國家認同與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4期:33-61。
    吳清山
    1997 「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第23期:261-275。
    吳維寧
    2000 社會運動與公民社會:以解嚴後民間教改運動為例,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宗芬
    2002 台灣的反核四運動與政治轉型--政治機會結構的觀點,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經華
    2004 我國加入WTO對於高等教育政策影響之研究─以「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貴
    1997 「從責其完備的角度出發--『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7期:9-13。
    李明寰
    1998 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我國醫藥分業政策為個案,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偉
    1996 「推動制定『教育基本法』」,教改通訊,第23期:4-5。
    李嘉齡
    2004 語言運動在近年台灣認同政治上的角色,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慧雲
    1999 「二十一世紀國語拼音大戰—淺談國語拼音、注音符號、漢語拼音三者之比較」,當代幼教管理雜誌,第6期:57-59。
    李誼芝
    2004 「教育政策脆弱多變,各方勢力介入競逐」,國語日報,1月1日13版。
    沈明室
    1994 「中國大陸教育制度與學歷採證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學歷採證文集,台北:教育部委託研究:1-44。
    周志宏
    1996 教育基本法」立法必要性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周育仁
    1993 政治與經濟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淑卿
    1996 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燦德
    1996 「政黨在教育政策上的運作」,教育研究,47(2):4-7。
    林天佑
    2004 「教育政治學的基本概念」,林天佑等,教育政治學,台北:心理:1-36。
    林水波、王崇斌
    1998 「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批判取向的分析」,臺灣政治學刊,第3期:245-273。
    林本炫
    2002 「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齊力、蘇峰山編,市場、國家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135-164。
    林良淦
    2002 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對我國當前教育改革影響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義
    1995 「民主自由是解決生態危機的必要條件」,鄭先祐編,台灣生命的心聲,台北:前衛:418-421。
    林奕瑩
    2001 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台中: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威廷
    2004 農漁會信用部體制改革之研究--政策終結理論與內容分析法之應用,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閔政
    1996 論「民眾參與」在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以師資培育法為例,台中:東海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耀出、許鶴鐘
    2001 「拼音政策的本質是運動或學術」,李壬癸主編,漢字拼音討論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籌備處:79-93。
    2000 「我們對拼音爭議的質疑」,收錄於「邱耀初老師研究室網站」,http://mail.scu.edu.tw/~t0812345/revise.htm。
    柳靜儒
    2001 「台灣近十年來課程改革之政治社會學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1期:79-102。
    洪詠善
    2000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台北: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金山
    2002 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學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范雲
    2000 「從政治人到階級人:台灣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工運領導」,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177-230。
    倪炎元
    2003 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北:韋伯文化。
    孫煒
    2002 公共政策與教育規劃—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翰蘆。
    徐火炎
    2004 「台灣結、中國結與台灣心、中國情:台灣選舉中的符號政治」,選舉研究,第11卷第2期:1-14。
    1997 「選舉與台灣政黨重組的趨勢」,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 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月旦:245-262。
    1996 「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1991~1993年間的實證研究成果」,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85-127。
    徐秀琴
    2001 「中國本位」與「台灣本位」意識型態的制度衝突與調和:以「認識台灣」課程為例,台中:東海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易男
    2003 「從垃圾桶模式談教育行政決定」,學校行政,第25期:26-34。
    徐昌義
    2002 「垃圾桶模式在教育行政上之應用」,教育社會學通訊,第36期:7-16。
    徐斯儉
    2000 「臺灣民意對兩岸政治性談判政策議題的立場與其選擇因素的初探」,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期:107-142。
    翁翠萍
    1997 「教育部將精算保障教育預算納入相關法令中」,中央通訊社,9 月28 日。
    高家娬
    2004 「政治人物與教育」,林天佑等,教育政治學,台北:心理:223-246。
    張佳琳
    2002 課程改革:政治社會學取向,台北:師苑。
    張煌熙
    1997 「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新局與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7期:2-8。
    張輝山
    2002 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網絡分析,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俊漢、陳朝政
    2001 「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表現之比較」,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3期
    盛杏湲
    2002a 「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年代的分析」,選舉研究,第9卷第1期,41-80。
    2002b 「立法委員有關統獨議題的運作與立法表現」,台灣政治學會年會,台灣政治學會。
    盛杏湲、陳義彥
    2003 「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2001年立委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第10卷第1期,7-40。
    盛治仁
    2000 「統獨不再對決-從2000年總統選舉看台灣新社會分歧的興起及影響」,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119-139。
    莊明貞
    2002 「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新興議題:政策到實施的反省」,國民教育,第43卷第1期:7-13。
    許育典、凌赫
    2005 「失落的教改時刻」,中國時報,12月10日民意論壇。
    許長謨
    2000 「當前國語羅馬拼音論戰之三個堅持與盲點」。語文教育通訊,第21期:28-37。
    許哲銘
    2000 「Althusser意識型態國家機器與教育」,教育社會學通訊,第26期:26-31。
    陳文俊
    1997 「族群、統獨立場與公共政策:臺灣地方菁英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1卷1期:29-76。
    陳加再
    2002 教育政策合法化過程之研究-以教育基本法之制定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璋
    1999 「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與內涵」,教育資訊研究月刊,第7卷第1期:1-13。
    陳宏賓
    2001 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樺
    2003 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環境與延宕因素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怡樺
    2003 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環境與延宕因素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恆鈞
    2001 「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的運作分析模式」,政治科學論叢,第15期:241-264。
    陳致嘉
    2001 State, Education, and Power: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Marxist Theories of State and Education Relationships,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1卷第1期,2-49。
    陳陸輝、周應龍
    2004 「臺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143-186。
    陳琮仁
    2004 九年一貫課程之教育論述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陳陸輝
    2003 「模稜兩可的態度還是不確定的未來:臺灣民眾統獨觀的解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5期:1-20。
    陳榮裕
    1997 「意識型態之爭或課本內容之爭?」,中國時報,7月21日特稿。
    陳誼璟
    2000 從文化霸權的觀點評析我國國小社會科課程,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珠
    2001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之評析」,教育學刊,第17期:125-145。
    傅立葉
    2000 「老年年金、政黨競爭與選舉」,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231-256。
    傅錫誠
    2001 政治意識型態的解構與重構: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之解析,台北: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論文。
    傅麗英
    1994 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教育改革類民間公益團體之個案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雪娥
    1992 「參與國小課程標準修訂的經過與探討」,台灣教育,497卷:5-11。
    游盈隆
    1996 「台灣族群認同的政治心理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1期:41-84。
    童清峰
    2000 「拼音不統一,統獨起爭議」,亞洲週刊14卷42期:38-41。
    筆鋒
    2000 「中文拼音勿陷入統獨之爭」,亞洲週刊,14卷42期:7。
    舒緒緯
    1998 師資培育法制訂過程及其內涵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端
    2000 「立法院內不同類型委員會的運作方式」,東吳政治學報,第11卷:35-70。
    黃庭康
    2004 「國家權力形構與華文學校課程改革--戰後新加坡及香港的個案比較」,教育與社會研究,第4卷:111-133。
    黃嘉雄
    2002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台北:心理。
    黃慧新
    2002 爭議性社會議題之新聞框架分析-以「農漁會信用部分級管理」議題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長鉿
    2001 我國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教育政策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桂杰
    1999 我國教育立法歷程及其模式建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俊松、周俊妹、邱靜儀
    1999,「立法決策機會因素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8卷第2期:75-107。
    熊瑞梅、紀金山
    2002 「師資培育法形成的政策範疇影響力機制」,台灣社會學,第4期:199-246。
    趙淑惠
    1990 「台灣學生負笈大陸問題檢析」,共黨問題研究,第16卷第8期
    齊力、蘇峰山
    2003 「教育市場化論述分析:教育鬆綁的雙重詮釋」,齊力、蘇峰山編,市場,國家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1-26。
    劉宜君
    2001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政策分析:國家自主性與政策網絡的觀點」,空中大學行政學報,第11期:165-211。
    劉勝驥
    1998 「台灣民眾統獨態度之變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3期:7-30。
    劉麗貞
    2000 幼兒教育政策評估-以幼兒教育券及幼托整合為研究焦點,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蔡允棟
    2001 「新治理與治理工具的選擇--政策設計的層次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2期:47-76。
    蔡孟熹
    1997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統獨立場與政黨偏好之變遷研究:1991-1996年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良偉、張學謙
    2001 「針對英文學習需要和台灣母語特性評四套華語拼音通用特性」。李壬癸主編,漢字拼音討論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籌備處:9-78。
    鄭淵全
    1993 「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實驗常態編班暨導師抽籤配班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49-66。
    鄧守信
    1997 「注音符號存廢評議」。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219-226。
    蕭芳華
    2001,「幼兒教育券政策分析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卷1期:135-176。
    薛曉華
    1996 八0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全
    1996 「各國教育改革之綜合比較」,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325-342。
    謝卓君
    2000 教育基本法制定過程之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美慧
    2000 「教育研究與教育決策之關係」,教育政策論壇,第3卷第1期:137-155。
    謝麗君
    1996 戰後台灣之語言政策之政治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國棟
    2005 「意識形態看歷史 還有得吵」,中國時報,1月1日15版。
    簡楚瑛
    2004 「從幼托整合政策研究軌跡看幼教政策未來發展方向應思考之問題」,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6期:1-7。
    顏國樑
    2002a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的立法過程、內涵分析及其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影析」,初等教育學報,第8期:251-288。
    2002b 「我國教育政策合法化的過程、影響因素及其啟示-以師資培育法為例」,新竹師院學報,第15期:1-36。
    2000 「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教育發展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第13期:375-401。
    羅銀慧
    2000 「小班、國中常態編班、國小英語教學」政策演變之研究─從郭為藩、吳京到林清江部長,台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峰山
    2004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市場:從英國教改談台灣教改的市場論述」,齊力、蘇峰山編,權力與教育:一個批判的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1-18。
    Callinicos
    1990 杜章智譯,阿圖塞的馬克思主義,台北:遠流。
    Heywood, Andrew
    1995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Lindblom, C E.、E. J. Woodhouse
    1998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政策制訂過程,台北:韋伯文化。
    Yin, Robert.K.
    1994 尚榮安譯,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
    Apple, Michael W.
    1991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London ; Boston : Routledge & K. Paul.
    Borzel, T. A.
    1998 “Organizing Babylon: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s of Policy Networks.”Public Administration. 76, Summer:253-273.
    Burstein, Paul
    1991 “POLICY DOMAINS: 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Policy Outcome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Annual Reviews of Sociology, Vol. 17 Issue 1:327-350.
    McAdam, Doug
    1996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Social Movements:political opportunities, mobilizing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framing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ntman, R. M.
    1993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4:51-58.
    Freeman, J. L
    1955 The Political Process:Executive Bureau-Legislative Committee Relations. New York:Random House.Garden City, N. Y. : Doubleday.
    Goertz, M. E.
    1989 “Education politics for the new century: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Politics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Yearbook 1989:1-9.
    Heclo, Hugh
    1978 “Issue 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lishment”in A.King(ed.)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Washington, D.C.:AEI Press.
    Klijn, Erik
    1996 “Analyzing and Managing Policy Process in Complex Networks:A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 Policy Network and Its Problems.”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28 (1):90-119.
    Laumann, Edward O、Knoke, David
    1987 The organizational state : social choice in national policy domains,Madison, Wi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rsh, David and Rhodes, R.A.W
    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Oxford : Clarendon Press.
    McCool, Daniel
    1996 “Subgoverments as Determinants of Political Viability.”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05 (2):269-293.
    Popkewitz T. S.
    1998 “Knowledge, power and curriculum: reisiting a TRSE argu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26(1):83-101.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8 Beyond Westminster and Whitehall:the sub-central government of Britain. London;London : Unwin Hyman ; Winchester, Mass., USA : Allen & Unwin.
    Snow, David A, Rochford, E Burke Jr, Worden, Steven K, Benford, Robert D
    1986 “Frame Alignment Processes, Micromobilization, and Movement Participation.”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Albany: Aug 1986. Vol. 51, Iss. 4:464-481.
    Schmitter, P. C
    1974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Review of Politics,36:85-131.
    Truman, David Bicknell
    1963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 Alfred A. Knopf 9th ed.
    Waarden(1992)
    Wang, Li-yun
    1998 What Accounted for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over Time?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Williamson, Peter J
    1989 Corporatism in perspective :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corporatist theory. London ; Newbury Park : Sage Publications.
    Wong, Ting-Hong
    2000 State Formation, Hegemony, and Nanyang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1953 to 1965,教育與社會研究,第1卷:59-85。
    Yeakey, Carol Camp
    1992 “The pres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xis.”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the press: research as news. R. F .McNergney(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53-7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91252009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200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200911.pdf119KbAdobe PDF2891View/Open
    5200912.pdf402KbAdobe PDF21840View/Open
    5200913.pdf478KbAdobe PDF21093View/Open
    5200914.pdf449KbAdobe PDF21150View/Open
    5200915.pdf428KbAdobe PDF21193View/Open
    5200916.pdf163KbAdobe PDF2946View/Open
    520091contents.pdf160KbAdobe PDF21368View/Open
    520091others.pdf182KbAdobe PDF21682View/Open
    520091summary.pdf74KbAdobe PDF21134View/Open
    520091thanks.pdf125KbAdobe PDF2888View/Open
    520091title.pdf122KbAdobe PDF291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