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58566      Online Users : 6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45


    Title: 由國際勞工組織公約檢視我國勞工老年保障制度
    Authors: 程暐翔
    Contributors: 王惠玲
    程暐翔
    Keywords: 國際勞工組織
    老年保障
    國際公約
    退休
    ILO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8 10:17:32 (UTC+8)
    Abstract: 工業化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改變了產業與經濟結構,對勞動的生產力與生產價值產生了重大改變,而這些改變更對勞工的生存以及其老年生活產生了重大的改變與影響。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卻也產生了相當多的社會問題,工業革命瓦解了傳統的社會關係,新產生的勞動人口成為了社會中的孤立個體,失業、生活水準低落、勞動傷殘等,成了普遍的社會現象。

    在過去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這些問題大多依賴家庭或家族這樣的團體來解決,就算國家有介入,也僅是非常有限的短期貧民救濟而已。直到十九世紀前半葉,歐洲以英國為起始,許多國家開始促進各種共濟團體的設立,也開始有國家介入規定應設立共濟基金,並在立法上擴大了雇主的責任,加重雇主在職業災害上的賠償責任。

    從十八世紀開始西方各國進入工業化時代,經濟轉變的同時勞工問題也不斷發生,勞工藉由各種組織團體自助,或團結與資方不斷相互抗衡,加上政府立法、政策的介入,逐漸形成針對各種勞工問題的解決方式,直到1919年成立第一個國際性的勞工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簡稱ILO)是聯合國負責勞工問題的國際機構,為聯合國諸多機構中成立最早、地位十分重要的一個專門機構。其成立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基礎,即是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革命,以國際公約和建議書等形式,提供解決勞工問題的策略。透過勞工立法和開展技術合作,促進"社會正義",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使全人類不分種族、信仰或性別都有權在自由和尊嚴、經濟保障和機會均等的條件下謀求物質福利和精神發展。

    本研究以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為核心,作為主要的研究範圍,檢討我國的老年保障架構,因國際勞工組織考量了各國國情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其公約為最低基準的訂立,相關研究與建議書也僅提供綜合性的概念與建議,並非相當準確且精細的針對個別國家情況作立法建議,因此對於法令訂定及施行上的技術性層面問題,無法做直接且精準的解決,此為本研究的限制。不過國際勞工組織,對解決各種勞動問題所做的努力,勞工基本權力的維護,以及其公約普世價值的確立,都是各國在保障勞工權益,以及訂定相關法制時,不容忽視的準則。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一、 論著(排序按姓氏筆畫)
    1.內政部編印,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中﹞,1987年六月。
    2.江國青,聯合國專門機構法律制度研究,天肯文化出版,民國83年初版。
    3.江亮演,社會安全制度,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5年9月。
    4.吉田壽三郎,高齡化社會,東正德譯,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初版二刷。
    5.何立新,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簡介,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2007年3月。
    6.何春雷主編,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法律出版社,2001年。
    7.林紀東,法學緒論,五南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八版。
    8.姚嵐秋、李凌雲,WTO時代的勞動立法──勞動領域法治化的新努力。走進WTO時代的勞動與工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5月版。
    9.柯木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修訂版。
    10.葉至誠,當代社會問題,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出版。
    11.陳清泉,國際勞工組織與非政府組織,春暉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
    12.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出版。
    13.曾妙慧,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2年12月初版。
    14.曾榮盛,日本社會保險制度概要,台閩地區勞工保險局,1996年。
    15.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修訂二版。
    16.程海峰,國際勞工組織,上海市:正中書局,民國36年。
    17.勞委會編印,日本國民年金法,1991年10月。
    18.勞委會編印,日本厚生年金保險制度概要,1991年10月。
    19.路國林譯,Ulrich Beck、Johannes Willms,自由與資本主義:與社會學大師貝克對談,先覺出版社,西元2004年初版。
    20.張世雄,社會福利的理念與社會安全制度,唐山出版社,西元1996年9月30日出版。
    21.張世雄,社會保險的社會邏輯,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民國82年4月。
    22.楊幼炯,當代法政思潮與理論,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初版。
    23.龍寶麒,聯合國周邊組織,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初版。
    二、期刊與研討會論文(排序按姓氏筆畫)
    1.朱岑樓,我國老年問題產生背景及其對策,社會建設,第二十三期,民國六十四年。
    2.李宗派,人口老化與其變遷趨勢之探討,台灣老人保健學刊,2卷第1期,2006年7月。
    3.柯木興,福利國家、社會安全與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季刊第六號,民國五十九年七月。
    4.徐學陶,高齡者退休與年金制度,高齡學論叢,中華民國高齡學學會,民國七十七年。
    5.焦興鎧,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理論與政策,第十七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三年一月出版。
    6.張其恆,從一九五二年社會安全公約看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政策論壇電子報第十九號,2002年三月。
    7.蕭麗卿,人口老化與老人經濟保障問題之探討,經社法論叢,第13期,1994年。
    8.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第一一八期,民國九十六年八月。
    9.蘇永欽,財產權的保障與司法審查,國家科學研究會研究彙刊,卷6,期1。
    10.鍾秉正,年金財產權之憲法保障—從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四三四號解釋出發,中正法學集刊第十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
    11.莊正中,先進國家年金制度之經驗與省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保年金制度規劃公聽會相關資料,民國九十五年八月。
    12.郭明政,老年給付之期待保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13.郭明政,勞工退休保障制度改革再思考,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六日至八日「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國際研討會」,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
    14.郝鳳鳴,從事物之本質簡析憲法解釋對於勞工法制之影響,司法院大法官九十四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及紀錄。
    15.施文森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大法官會議解釋,釋字第四七二號。
    16.黃越欽大法官之協同意見書,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四九號。
    三、碩博士論文(排序按姓氏筆畫)
    1.李文良,從國際法論我國勞動法退休制度 : 兼述兩岸法制比較硏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民九十二年。
    2.林桂香,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法規範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三年。
    3.侯仁義,德國年金制度之研究--及其對臺灣年金制度形成之啟示,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七月。
    4.徐廣正,三民主義勞工保險制度保障勞工生存權之硏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硏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
    5.陳姵羚,勞工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6.郭文正,由生存權保障論我國年金保障制度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出版。
    7.許明娟,論國際勞工組織公約在內國法中的適用,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民九十一年。
    8.曾明發,民生主義體制下我國社會保險年金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硏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9.黃琴雀,我國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調整之硏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硏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10.蔡瑩潔,日本年金制度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四年一月。
    外文部分(排序按字母)
    1.Aya Abe,Social Security in Japan 2007,Publish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2.Edited by John Baldock ,Nick Manning , Stewart Miller , and Sarah Vickerstaff,Social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erss。
    3.Ulrich Beck,translated by Mark Ritter,Risk Society ─ Towards a New Modernity,Sage Publication,1992。
    4.A.S. Bhalla and F. Lapeyre,Poverty and Exclusion in a Global World,PALGRAVE MACMILLAN PRESS,Second revised edition 2004。
    5.Axel H. Börsch-Supan,What Are NDC Systems ? What Do They Bring to Reform Strategies? from “Pension Reform” by the World Bank,2006。
    6.A.B. Carroll,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1979。
    7.James O´Connor ,The Meaning of Crisis :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Basil Blackwell 1987。
    8.Donald O. Cowgill & Lowell D. Holmes,Aging and Modernization,Meredith Corporation N.Y. Appleton-Century-Crofts,1972。
    9.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U.N.,World Population Aging 1950-2050,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2002。
    10.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17 A (III)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10 December 1948。
    11.Gerald Handel,Social Welfare in Western Society,Random House 1982。
    12.I.L.O.,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 a report to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on the respons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to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Geneva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84。
    13.I.L.O.,General Survey:Social Security Protection in Old-Age,1989,Document No. (ilolex): 251989G01。
    14.I.L.O.-Geneva,Social Security Principles,First published 1998。
    15.Mashhiro Ken Kuwahara,Labor Retirement Protection in Japan,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六日至八日「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國際研討會」,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
    16.Bert Rürup,Pension reform and demographic ageing,“social security”: Toward New-found Confidence by ISSA,2005。
    17.Samuel Rosenman, ed.,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vol.10 (1938-1950)。
    18.B. Seebohm Rowntree,Poverty : a study of town life,London : Routledge/Thoemmes Press,1997 Reprint。
    19.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Report by Sir William Beveridge,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Command of His Majesty,November 1942,HMSO,CMND 6404。
    20.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Policy,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the Americas 2005,March 2006。
    21.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Policy,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the Europe 2006, September 2006。
    22.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Policy,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Asia and the Pacific 2006, March 2007。
    23.Bryan S. Turner,Status,Open University Press.1988。
    24.Rolf Birk,Trier,Labor Retirement Protection in Germany,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六日至八日「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國際研討會」,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
    25.The Japan Institute for Labor Policy and Training,Labor Situation in Analysis: General Overview 2006/2007, 2006/11/30。
    26.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Gustav Wachter,Labor Retirement Protection in Austria,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六日至八日「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國際研討會」,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
    28.下和田功,ドイッ年金保險論,千倉書房,1995。
    29.田近榮治等著,年金の經濟分析 保險の觀點,東洋經濟新報社,1999年。
    網路資料(排序按瀏覽日期)
    1.http://www.ris.gov.tw/docs/f4a-1.html 瀏覽日期2007年2月8日。
    2.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0.html 瀏覽日期2007年2月8日。
    3.公約與建議書條文內容ILO官方網站 http://www.ilo.org/ilolex/english/convdisp1.htm,瀏覽日期2007/4/2。
    4.日本厚生勞動省年金局 http://www.mhlw.go.jp/topics/nenkin/zaisei/04/04-01-01.html,瀏覽日期:2007年5月22日。
    5.詹火生、柯木興、林建成,檢視英國政府年金改革計畫—兼述台灣建構年金制度的省思,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2-011號,民國九十二年四月十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B-092-011.htm,瀏覽日期: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二日。
    6.柯木興、林建成,淺談英國年金改革對IPOD世代的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 096-001 號,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三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B-092-011.htm,瀏覽日期: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二日。
    7.柯木興,談個人帳戶制與年金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4-001號,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十九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B-094-001.htm,瀏覽日期: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8.柯木興、林建成,從社會安全的功能交替談可攜式年金的崛起,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1-017號,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1/SS-B-091-017.htm,瀏覽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三日。
    9.柯木興,談年金保險改革的替代策略—一種無財務準備式的個人帳戶制(NDC),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5-004號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B-095-004.htm,瀏覽日期:民國九十七年一月三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3262019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20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201901.pdf42KbAdobe PDF2915View/Open
    26201902.pdf64KbAdobe PDF2782View/Open
    26201903.pdf78KbAdobe PDF2844View/Open
    26201904.pdf72KbAdobe PDF2894View/Open
    26201905.pdf190KbAdobe PDF2970View/Open
    26201906.pdf289KbAdobe PDF22785View/Open
    26201907.pdf388KbAdobe PDF22613View/Open
    26201908.pdf272KbAdobe PDF21875View/Open
    26201909.pdf323KbAdobe PDF23641View/Open
    26201910.pdf119KbAdobe PDF21154View/Open
    26201911.pdf189KbAdobe PDF2128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