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王增勇(1992)。推行民營化可能遭遇之困難與因應之道,收錄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主辦《社會福利服務民營化研討會》。 王順民(1999)。非營利組織及其相關議題的討論─兼論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構造意義,社區發展,85,頁36-61。 王麗容(1993)。社會福利服務民營化的理念、批判與前瞻,社區發展,63,頁70-82。 王篤強(1999)。福利國家的道德危機:「福利多元主義( Welfare pluralism )」觀點下「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的可能意涵及啟示,收錄在台灣大學主辦《台灣社會福利發展─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 王有康(1991)。公共服務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 正、徐偉初(1998)。社會福利資源之規劃與整合─去鋼索的平衡,社區發展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頁120-139。 王于綾、林萬億(1997)。購買服務契約對民間福利機構影響之探討,社區發展,80,頁60-69。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1998)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美國與台灣經驗,台北:五南。 丘昌泰(1999)「政府與市場:從行政科學典範變遷論『小而能政府』的建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一期,頁35-88。 司徒達賢(1994)。社會福利業務民營化之可行性探討─以全民健保為例,社區發展,67,頁88-94。 司徒達賢(1995)。台灣國營事業的出路─民營化,經濟前瞻,38,頁116-119。 司徒達賢(1999)。公營事業民營化─整理與重生之程序,收錄在周添城主編 營化政策在台灣,台北:中華徵信。 古允文(1990)。八0年代的福利國家發展:改革?亦是革命?,東吳政治社會學報。14,頁569-583。 古允文(1997)。從福利國家發展談民營化下國家角色的挑戰,社區發展,80:頁70-78。 石素梅(1998)。社會福利與政府財政,於中國時報與國家政策研究院主辦 《從民主化與金融風暴看財政赤字問題研討會》(台北市)宣讀之論文, 11月10日。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服務:公民社會協助政府再造之道,人事行政,123,頁18-23。 江明修、張淑芬、倪達仁(1994)。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之評估:公共行政的觀點,經社法制論叢,13,頁123-139。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易駿(1997)。我國福利服務法制中的政府角色變遷與建議,理論與政策,10(4),頁91-110。 李瓊瑤(1994)。社會福利業務民營化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5-51。 李宗勳(1999)。公共服務民營化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北高兩市市政及台灣省簽約外包的檢證。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頁37-66。 李清潭(1997)。台灣公營事業私有化過程裡國際資本的角色,收錄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民營化政策在台灣─社會學的觀點的研討會》。 汪立峽(1989)。資源再配置還是財富再分配?對公營事業民營化目標的質疑,中國論壇,357,頁16-18。 沈慶盈(2000)。從組織間關係談社會服務資源的整合,社區發展季刊,89。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麗文文化。 吳青山(1998)是一種冒險,但是值得嘗試:台北市國民小學試辦「公辦民營之」可行模式分析,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台北市國民小學試辦公辦民營可行性研究研討會宣讀論文。 宋興洲、嚴祥鸞(1998)。剖析公營事業私有化:理論與實務,收錄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民營化政策在台灣─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 林萬億(1982)。社會福利計畫論,台北:黎明,頁300-314。 林萬億(1995a)。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收錄在中華民國現代社會福利 協會編輯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3-35。 林萬億(1995b)。福利國,台北:前衛,頁007-018、頁92-94。 林萬億(1996)。國家與社會政策:台灣與瑞典的比較,收錄在徐正光、蕭新 煌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三民,頁253-307。 林萬億(1997)。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模式與法制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 林萬億(1998a)。社會利福利民營化:停看聽,收錄在台大社會系主辦《台灣 社會福利發展─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 林萬億(1998b)。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 一九八0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收錄在台灣大學社會系主辦《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林萬億(1998c)。跨世紀台灣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方向,社區發展,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頁61-66。 林春助(1993)。台灣地區民間福利機構參與社會福利服務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碧茹(1997)。購買服務契約執行過程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民間機構辦理社會福利服務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山(1995)。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深層議題,經濟前瞻,42,頁135。 林國明(1999)。全民健保民營化的政治邏輯,收錄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民營化政策在台灣─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 林國明(2000)。全民健保民營化的政治邏輯,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二期,頁55-96 林鍾沂(1994a)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 林鍾沂(1994b)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 林鍾沂、林文斌譯,Owen E. Hughes 原著(1999)公共管理新論,台北:遠流。 林鍾沂編譯(1991)公共政策與批判理論,台北:遠流。 周子欽(1994)。全民健保公辦民營平議,國家政策,88,頁16-17。 邱 毅(1995)。民營化是改善公營事業效率的萬靈丹?經濟前瞻,42,頁134 邱 毅(1998)。公營事業的恐龍症與變革再造,經濟前瞻,58,頁94-99。 邱淑娟(1996)。我國民營化政策執行方式與成果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德生(1996)。台北市市有財產委託經營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70輯 施教裕(1997)。民間福利機構團体因應民營化之現況、問題及策略,社區發展,80,頁37-55。 施教裕(1998)。民間福利機構團体與政府在公設民營中關係討論,收錄在中 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主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162- 201。 施教裕、宋麗玉、古允文(1997)。台灣省政府社會處委託民間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辦理社會福利業務,台灣省政府社會處,頁7-20。 柯三吉(1995)。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的政治發展分析,社區發展,70,頁46-56。 柯三吉、孫健忠(1995)。國民年金保險「公辦民營」可行性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 柯三吉與萬育維(199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式福利服務提供模式之研究:社會局與受託機構間互動關係的探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郁德芬(1994)。香港政府與民間合作模式的運作說明與評估,收錄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主辦《社會福利服務民營化研討會》。 孫健忠(1988)。社會服務的私有化:理念與策略的探討,公共政策學報,10,頁91-104。 孫健忠(1993)。國家角色與社會福利: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比較,社會福利, 106,頁17-19。 唐啟明(1998)。台灣省推動社會福利事業民營化的現況及展望,社區發展,80,頁10-16。 許世雨(1991)。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世雨(1995)。非營利部門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二月份,頁61-81。 曾中明(2000)。公部門社會福利資源配置的思考與芻議,社區發展,89,頁13-21。 陳小紅(1997a)。台灣地區社會福利機構分佈與各級政府財源支出分配的初步分析,研考,21(2),頁20-38。 陳小紅(1997b)。「福利國家」改革模式之意涵:經濟〞全球性〞的觀點, 理論與政策,43(11),頁113-130。 陳小紅(1998)。台灣地區社會福利行政組織体系芻議,社區發展全國社會福 利會議專刊,頁88-105。 陳小紅(1999)。臺北市社會福利、社教機構「民營化」個案之檢視與評估, 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 陳武雄(1996a)。整合福利政策、法規、措施之理念與作法─社會福利的理念與實踐,收錄在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國家建議研究會 社會福利研究分組會議實錄,8-20。 陳武雄(1996b)。我國社政工作之檢討與前瞻,社區發展,75:5-15。 陳武雄(1997a)。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政策規劃與具体作法,社區發展, 77,頁7-12。 陳武雄(1997c)。我國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具体作法與政策發展,社區發展, 80,頁4-9。 陳 菊(1997)。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設民營現況、面臨問題及因應之道,社區發展,80,頁17-25。 陳尚志(1998)。威權体制轉型下的公營事業民營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 堯與劉崇堅(1992)。民營化對電信事業經營管理的影響,經社法制論叢,9,頁99-114。 曹愛蘭(1993)。殘障福利服務民營化之探討,研考雙月刊,17(4),頁17-24。 曹愛蘭(1994)。加強推展政府與民間合作關係,社區發展,67,頁95-100。 黃世鑫(1994)。福利國家與財政赤字─被閹割的現代財政理論,收錄在中國 經濟學會主辦《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研討會》,頁1-47。 黃世鑫(1995)。財政危機VS社會安全体系─超越市場&政府,社區發展,70,頁57-97。 黃世鑫(1999)。社會福利資源規劃與整合,社區發展全區社會福利會議特刊,頁104-154。 黃財源(1994)。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探討,台北市銀行月刊,25(7),頁35-53。 黃財源(1996)。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理論建構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科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財源(1997)。機關体轉化為企業体機制建構之探討─台灣公營事業民 營化的企業再造工程,企銀季刊,20(3),頁102-112。 黃雅卿(1995)。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研究:中華工程公司之個案分析,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源協(1997)。英國國民健康服務的發展(1948-1996)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借鏡與啟示,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1,頁99-132。 黃源協(2002)。後民營化時代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管理—最佳價值與標竿計畫的實踐,社區發展,97,頁88-102。 黃源協與許智玲(1998)。福利服務民營化趨勢下的志願部門─英國經濟的探討,社區發展,80,頁88-102。 黃茂榮與城仲模(1992)。行政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可行性及其範圍探討,行政院研考會。 郭登聰(1996)。民間力量與政府之間關係探討:一個內在結構的思考,社區發展,78,頁65-72。 郭登聰(1998a)。我國老人安療養服務市場化可能性探討,社區發展,83,頁 62-73。 郭登聰(1998b)。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再造:「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 與社會福利民營化實施要點」的比較論述,思與言, 36(4),頁147-192。 郭登聰(1999a)。福利與營利的對話,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85,頁142-155。 郭登聰(1999b)。既營利且競爭的公辦民營模式─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健 康保險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5,頁135-170。 張英陣(1995)。第三部門與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社區發展,70,頁144-159。 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78,頁54-64。 張英陣(1998)。公私部門福利角色的分工,收錄在詹火生、古允文主編新世 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厚生基金會,頁21-38。 張淑芬(1993)。民營化移轉方式之選舉─兼評我國公營事業移轉民營之上市政策。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芬、江明修、倪達仁(1994)。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之評估:公共行政的觀點,經社法制論叢13,頁123-142 張晉芬(1998)。私有化符合誰的利益?─檢討台灣私有化政策的提出和執行,收錄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民營化政策在台灣─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 張晉芬(2001)。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 萬育維(1995)。福利政策策略的新取向─由福利國家實施的經驗談起,社區發展,70,頁201-216。 傅立葉(1995a)。福利國家公╱私部門的互動:台灣私人保險與社會保險關係的初步探討,中國社會學刊,18,頁117-152。 傅立葉(1995b)。社會福利的發展趨勢,社區發展,70,頁116-129。 傅立葉(1995c)。台灣與美國全民健保政策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收錄在 鄭麗嬌主編中西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1-71。 詹火生(1994)。建構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社會福利政策,社區發展,67,頁 33-40。 詹火生(1995a)。政府在社會政策中的角色與功能,收錄在鄭麗嬌主編中西社 會福利政策與制度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1-30。 詹火生(1995b)。近五十年來台灣地區的社會福利發展,理論與政策,10(1),頁111-121。 詹火生、古允文(1999)。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整合─超越魚與熊掌之爭,收錄在詹火生、古允文主編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厚生基金會,頁3-20。 詹火生、李安妮(1993)。五十年後貝佛里奇報告書的實踐與困境,社區發展,62,頁134-146。 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台北:五南,頁8-23。 詹中原(1994)。台北市政府行政管理之民營化研究─以委託或外包為檢視範圍,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廖啟富(1994)。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之分析─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民間委託機構的互助關係,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俊松(1999)。福利國家民營化的觀察與檢討,社區發展,85,頁189-199。 蔡佩珍(1995)。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國家?論國家角色與台灣社會福利發展:1950-1995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讚源(1998)。暨競爭又合作,暨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80,頁79-87。 鄭清霞、呂朝賢、王篤強(1993)。「福利私有化」及其對台灣福利政策的意涵,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7(2),頁147-174。 劉淑瓊(1990a)。福利國家的未來:民生社會主義的社會政策,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頁131-147。 劉淑瓊(1990b)。國家?市場?─政府在社會福利中的角色,社區發展,51, 頁107-115。 劉淑瓊(1997)。依賴與對抗─論福利服務契約委託下政府與民間受託單位間 的關係,社區發展,80,頁113-129。 劉淑瓊(1998a)。社會福利機構契約委託:為何?和誰─台灣社會福利民營化 之政治分析,收錄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民營化政策在台灣--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 劉淑瓊(1998b)。公設民營:美夢?噩夢?─以台北經驗為例,收錄在中華民國社會營造學會編印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202- 234。 劉淑瓊(1998c)。浮士德交易?─論政府福利機構契約委託對志願組織之衝擊,收錄在台大社會系主辦《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劉淑瓊(1998d)。當前「公設民營」困境之回溯與前瞻─以台北市政府為例,收錄在台大社會系主辦《台灣社會福利發展─過去、現在、未來研討會》。 劉淑瓊(1998e)。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契約委託社會福利 機構為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淑瓊(1998f)。公設民營機構問題分析及政策建議,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賴兩陽(1988)。政府社會福利經費支出之探討,社會建設,66,頁4-23。 賴珍如(1997)。政府推動契約成本福利服務策略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3-57。 薛 琦(1998)。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收錄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BOT)暨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策勵營講稿,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謝美娥(1991)。美國社會福利的私有化爭議,政治大學學報,62,頁137-153。 謝美娥(1995)。社會福利民營化的省思,收錄在中華民國現代社會福利協會 編輯,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279-306。 謝季燕(1996)。社會福利公設民營之探討─高雄縣社會福利民營回顧與展望,收錄在高雄縣政府八十五年縣政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縣政府社會局。 蘇昭如(1993)。政府委託民間辦理社會福利服務之條件與方式,社區發展63,頁59-69。 蘇淑慧(1993)。現階段台灣地區社會福利機構公辦民營狀況之分析。東海社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1994)。社會福利政策綱領暨實施方案。內政部。 內政部(1996)。內政部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要點。內政部。 內政部(1997a)。內政部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要點。內政部。 內政部(1997b)。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實施要點。內政部。 內政部(1997c)。內政部八十七年度推展社會福利獎助作業要點。內政部。 內政部(1998d)。內政部推展社會福利服務補助作業要點。內政部。 台北市政府(1983)。台北市政府社會福利設施委託民間專業機構辦理實施要點。 台北市政府(1999)。臺北市市有社會福利設施委託民間團體辦理福利服務要點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8)。公設民營機構補助標準合理化研究報告:公設民營機構問題分析及政策建議。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Braddon, D. & Foster, D. ( eds ) ( 1996 ). Privatization: Social Science Themes and Perspectives, Aldershot : Dartmouth. Brodkin, Evelyn Z., and Dennis Young(1989).‘Making Sense of Privatization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alysis’, in S. B. Kamerman and A.J. Kahn (eds.),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pp.121-154.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G.J. and McCarthy(2000)Conveying Mission through Outcome Measurement : Service to the homeless in New York City.,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8(2) Chelimsky, Eleanor (1989).Problem Evaluation : Patterns and Directions.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Crozier, Michel, Samuel Huntington, and Joli Watanuki, (1975).The Crisis of Democracy,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DeHoog, R. H. (1985). ‘Human Service Contract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6(4): 427-54. DeHoog, R. H. (1990). ‘Competition, Negotiation, or Cooperation: Three Models for Service Contracting’,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22(3): 317-340. De Ru Hendrik and Roger Wettenhall(1990).‘Progress,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ization: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5-28 DETR (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 (1998 ) . Moldering Local Government─Improving Local Services through Best Value, London: TSO. Dunn, William(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W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Glennersten, Howard(1992)Paying for Welfare: The 1990’s,Great Britain: Harvester Wheatsheaf Press. Gore, A. (1995). Common sense governmen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Guba, Egon G. and Yvonna S. Lincoln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Sage. Howlett, Michael and M. Ramesh (1995). Studying Public Policy: 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Norman (1987).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Kamerman, Sheila B., and Alfred J. Kahn (Eds.) Johnson, Norman (1989).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Princeto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P. L.(1990).”A conversion with Joseph S. Wholly about the Program for Excellence in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Practice, ll(l):53-61. Judge, K. & J. Smith (1983). “Purchase of Service in England”,Social Service Review, 57:209-233 Judith A. Lewis & Michael D. Lewis & Thomas Packard & Federico Souflee, JR (2001) Management of Human Services Programs .3rd ed.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CA Kamerman & A.J. Kahn eds. (1989).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85).‘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System for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9(3):69-82.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86).‘Making Decision about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 Public Welfare, 44(4):30-37.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87).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89).‘Factors Affecting Competition in State Contracting for Human Service’, Journal of Sociology & Social Welfare,16(2):181-194.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90).‘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 Two Model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14(1):15-29. Kettner, Peter M. & Martin Lawrence L. (1996).‘The impact of declining resources and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on on private, nonprofit agencie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0(3):21-58. Kolderie, Ted(1986).‘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 Privat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46(4):285-291. Kramer, R. M. (1987).‘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in W. W. Powell(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pp. 240-257.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1993).‘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Contracting Culture: Dream or Nightmare?’, Social Service Review, 68(1):33-60. Kramer, R. M. & Grossman (1987) “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Social Service Review, 61:32-55 Le Grand, J., & Robinson, R.(1984).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London: Unwin Hyman Linowes, D.F. (1988). Privatization: toward Mor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port of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Privatization, Urban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Mooney, G. ( 1997 ). ‘Quasi-markets and 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 In. M. Lavalette & A. Pratt ( eds ). Social Policy─A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pp.228-244, London: SAGE. Morgan, D. R. & Robert E. England (1987).‘The Two Faces of Privat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8:979-87. Osborn, D. and T. Gaebler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Reading, MA: Addission -Wesley. Patton, M. Q. (1987). “Evaluation’s Political Inherency :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and Use,” in Dennis J. Palumbo(ed.) The Politics of Program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pp. 100-145 Patton, M. Q. (1997).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3rd ed. C,A.: Sage Pirie, M. ( 1995 ). ’Reasons for Privatization’ , In P. Morgan ( ed ),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pp.21-27, Aldershot : Dartmouth. Poland, O. F. (1994) “Program Evalu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Theo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34: 333-334 Polett, K.(1996).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within the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 in J. Gunther and F.Hawkins(ed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N.Y.:Springer Publishing Co.. Posavac, Emil J. and Raymond G. Carey (1997)Progra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5th ed. N. J.: Prentice Hall. Quade, E. S. (1983).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s, 3rd ed. New York: Elsevier Rossi, Peter H. and Howard E. Freeman (1993).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5th ed.. Beverly Hills, C.A.:Sage. Salamon, Lester M. & Helmut, K. Anheier(Eds.) (1996).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avas, Emanuel(1987). Privatization: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Chatham, N.J.: Chatham House. Savas, Emanuel(1990).‘A Taxonomy of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Policy Studies, 18(2). Sawicky, M. B. (1998). ‘Can Union Make It in the market? Contractors and Competition in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 New Zealand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23(2):105-118. Seidman, H. (1990).‘Public Enterprise V.S. Privat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on Science, 56:15-27. Sherman. E & Willian J. Reid (1994)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cial W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Silverman, D.(1993).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e: Methods for Analyzing Talk, Test and Interaction. Thousand Oaks:Sage Smith, S.R. and M.Lipsky (1993). ‘Privatization in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 critique’, 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and Law, 17(2):233-253. Starr, Paul. (1989).‘The Meaning of Privatization’, in S. B. Kamerman and A.J. Alfred (eds.),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pp.15-48. Princeto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roberg, M. A. and J. S. Wholey (1983)” Evaluability Assess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3(1)(January/February):66-71 Suchman, E. A. (1987).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 social Action Programs. N. Y.: Russell Sage Publications Taylor-Gooby, P. (1986).‘Privatization, Pow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The Journal of British Sociology, 20(2),228-246.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Taylor-Gooby, P. (1989). mapping the Third Sector: Voluntarism in a Changing Social Economy. The Foundation Center. United Way of America (1996). Measuring Program Outcomes: A practical approach. USA: United Way of Amer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