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1、Jang, J.S.(1993),”ANFIS:Adaptive-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23, no.3, pp.665-685. 2、MATLAB (2002), Mathworks, Inc. , U. S. A. 3、Rumelhart, D.E., Hinton, G.E., and Williams, R.J.(1986), “Learning internal representation by error propagation,”in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Vol.1,pp.318-362. 4、Wu, Jason,Song,Guoshu,Yeh,Chao-Pin and Wyatt,Karl(1998), “Drop/Impact Simulation and Test Validation In Motorola”,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LS-DYNA Users Conference, September; Southfield, Michigan. pp.10-16. 5、Zadeh, L.A.(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 8, pp.338-353. 6、Zadeh, L.A.(1968), “Fuzzy Algorithm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 12, pp.94-102. 7、王紹宇(1999),「類神經模糊系統之結構精簡與應用」,大葉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田佳平(2004),「以適應性類神經模糊推論系統自動建構模糊電 力系統穩定器」,義守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李俊賢(2003),「模糊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壓克力反應槽溫度控制 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李肇豪(2001),「電子裝置衝擊反應:以積分型逐步積分法及有 限元素商業軟體為工具」,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孫宗瀛(1994),「Fuzzy控制 理論、實作與應用」,全華科技圖 書股份有限公司。 12、郭昭貝(2004),「電源轉換器外部零件參數最佳化設計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許績興(1999),「以模糊理論建構同步工程環境之產品開發決策 模式」,元智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4、游永豐(2000),「電子裝置衝擊減振之研究」,元智大學機械工 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黃鐳迪(2003),「薄殼產品落地試驗之研究」,中原大學機械工 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16、葉怡成(2002),「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儒林圖書有限 公司。 17、趙民德(1997),「參數設計易知錄」,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18、蔡秉諺(2004),「模糊控制器於適應性控制之研究」,義守大學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魏巧晴(2003),「產品設計初期模糊決策之研究」,大葉大學工 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蘇木春、張孝德(2003),「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模糊系統以 及基因演算法則」,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