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05761      Online Users : 9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55


    Title: 中國大陸經濟轉型期政府與市場關係研究-浙江義烏「小商品、大市場」為例
    Authors: 於仁鋒
    Wu,Jen-Feng
    Contributors: 陳德昇
    於仁鋒
    Wu,Jen-Feng
    Keywords: 小商品市場
    興商建市
    劃行歸市
    貿工聯動
    制度變遷
    政府職能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8:18:38 (UTC+8)
    Abstract: 義烏人稠地薄,農民的生活困苦,窮山惡水逼出了綿延數百年的「敲糖換雞毛」傳統。「雞毛換糖」是義烏早期特有的商貿文化,義烏人長期在「撥浪鼓文化」下進行的小商品交易,逐漸形成義烏人不畏艱辛、重商尚利、敢闖敢衝的精神表徵。在其「重商尚利」的市場觀下,造就成今日繁榮的義烏。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展是「市場先發、經貿主導」,其交易市場型態從早期的區域性集散性市場到中國大陸集散批發市場,再發展到國際性小商品交易、批發中心。政府充分利用市場資源,而帶動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整體而言,政府是先受到民間誘發性制度變遷的影響,後而產生強制性的制度變遷作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良好互動是義烏特有的發展模式與經驗,現為中國大陸其他城市效法的對象。政府與市場的相互配合,使義烏人民的創造力得到最大能量的釋放,得以充分發展當地經濟;培育出中國大陸乃至於是亞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形成屬自發性行為,是先有而市後有場,打破原有經濟社會體制上的制約。政府為培育市場主體及配合市場的發展,為市場發展創造先決條件,運用各項產經政策,以引導市場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市場建設,促進市場的擴張和升級。由於政府積極性的作為,使義烏小商品市場成為中國大陸批發市場的龍頭及國際知名的小商品交易中心,贏得「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之美稱。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從第一代的湖清門市場到第五代的國際商貿城,再加上各式會展,其中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博覽會最著名。義烏整體經濟表現為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的綜合具體呈現。在與國際如何接軌的運作下,是義烏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軸。在此主軸戰線下,須加強發展現代化服務產業,提昇義烏小商品國際交易中心的地位;強化製造業產業競爭力,提昇整體經濟社會水平。為適應國際化的要求,須持續推動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和涉外經濟管理能力。使義烏在中國大陸和世界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更具重要性。
    Reference: (中文書籍)
    于宗先、王金利,一隻看得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政府轉型-中國改革下一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孔祥利,焦點問題中的政府經濟行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王善邁,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與市場(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衛平、張錦春,義烏-沒有圍牆的城市(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7年)。
    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變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
    史晉川、羅衛東,浙江現代化道路研究:1978~199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光華,政府經濟職能和體制改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朱琴芬,新制度經濟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年)。
    朱華晟,浙江產業群-產業綱絡、成長軌跡與發展動力(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03年)。
    何培松,興市之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
    吳振坤,市場經濟學,2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
    吳愛明,當代中國政府(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
    宋林飛,2006年:長三角可持續的率先發展(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李文良等,21世紀中國發展問題報告—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汪水波,面向21世紀的浙江現代化建設(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1年)。
    汪永波、馬力宏,浙江農村城鎮化道路探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汪洪濤,制度經濟學—制度及制度變遷性質解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周 青,市場經濟下的政府經濟職能(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林毅夫,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金太軍、趙 暉、高紅、張方華,政府職能梳理與重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柳新元,利益衝突和制度變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年月)。
    胡 琦,「義烏的敲糖幫」,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1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胡鞍鋼、王紹光,政府與市場,(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年)。
    胡鞍鋼、胡光宇,世界經濟中的中國—國內決策的挑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孫曉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徐湘林,經濟轉型中的政府作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0(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1(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2(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3(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4(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部,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2005(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浙江文史資料第六十輯:小商品大市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創業者回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袁 峰,制度變遷與穩定-中國經濟轉型中穩定問題的制度對策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馬家駒,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考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高 萍,經濟發展新階段政府經濟職能的創新(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高海燕,中國經濟發展與公有制的變革及演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張文章、朱桓興,義烏小商品市場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義烏的實踐(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
    張世賢、陳恆鈞,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2版(台北:商鼎文化,2001年)。
    張岩鴻,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職規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曙光,中國制度轉型中的制度結構與變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張曙光,市場化與宏觀穩定(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盛 洪,現代制度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盛世豪、鄭燕偉,「浙江現象」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郭小聰,政府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版社,2003年)。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陳志平、余國揚,專業市場經濟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
    陳建軍,中國高速增長地域的經濟發展-關於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陳紅兒,區域市場發展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陳郁、羅華平,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德昇,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變遷與挑戰(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
    陸立軍,白小虎、王祖強,市場經濟-從雞毛換糖到國際商貿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賀 龍、伍山林,制度經濟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賀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轉型時期的行業協會-角色、功能與管理體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黃少安,制度經濟學研究第三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萬 斌主編,浙江改革開放20年的理性思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萬 斌主編,浙江藍皮書2004年浙江發展報告(經濟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
    萬 斌主編,浙江藍皮書2005年浙江發展報告(經濟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年)。
    萬 斌主編,浙江藍皮書2006年浙江發展報告(經濟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年)。
    義烏縣志編纂委員會,義烏縣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解力平,浙江私營經濟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鄒東濤,中國經濟體制創新—改革年華的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趙石寶、楊 敏,中國市場經濟體制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劉長壽,騰飛的浙江-浙江經濟現狀解讀(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劉烈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探索(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劉瑞華譯,Douglass C. North著,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劉瑞華譯,North Douglass C.著,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出版社,1994年)。
    潘雲鶴、史晉川,浙江「十五」至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前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鄧正來,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重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蔡 昉、林毅夫,中國經濟-透析全球最大經濟體,掌握大陸市場經營契機(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公司台灣分公司,2003年)。
    鄭吉昌、夏 晴,服務業、服務貿易與區域競爭力(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台北:致良出版社,1997年)。
    鄭勇軍、袁亞春、林承亮等,解讀「市場大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中文期刊)
    人民銀行金華市中心支行、義烏支行調查組,「私營企業技術改革:社會投資的一大點—對義烏市私營企業技改情況的調查」,上海金融(上海),1999年第12期,頁16~18。
    方福前,「政府與市場秩序的形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7期(總172期,2004年7月),頁13~18。
    王信賢,「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3~45。
    王祖強,「專業交易組織成長與區城經濟發展-再論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義鳥模式』」,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杭州),2004年第2期,頁25~29。
    王袓強,「義烏的重新定位與『義烏模式創新』」,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4年第2期(總292期),頁28~31。
    包偉民、王一勝,「義烏模式:從市鎮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歷史考察」,浙江社會科學(雙月刊,杭州),2002年第5期(2002年9月),頁149~153。
    史晉川,「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浙江模式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2005年9月),頁17~22。
    史晉川,「增長方式轉變與政府職能轉變」,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7期(總321期),頁7。
    史晉川,謝瑞平,「區域濟發展模式與經濟制度變遷」,學術月刊,2002年第5期,頁49~55。
    史晉川、沈國兵,「論制度變遷與制度變遷方式劃分標準」,經濟學家,2002年第1 期,頁41~46。
    白小虎,「交換專業化與組織化的理論與歷史考證-以義烏的『雞毛換糖』、『敲糖幫』為例」,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97~106。
    白小虎,「專業市場集群的範圍經濟與規模經濟-義鳥小商品市場的實證分析」,財貿經濟,2004年第2期,頁55~59。
    石憶邵,「市場發展理論問題探微-以義烏市場為例」,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1 期(總171期,2006年1月),頁3~8。
    石建社,「制度內涵與制度變遷」,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8年第2 期,頁16~19。
    任丙強,「社會學新制度主義述評-政治學研究的社會學新途徑」,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7月(總102期),頁63~67。
    安 迪,「政府職能轉變與義烏模式」,軟件世界,2002年第4期,頁46~48。
    朱光華、段文斌,,「制度變遷與轉變政府經濟職能」,天津社會科學(天津),1999年1期,頁37~42。
    朱家良,「民營經濟國化:義烏的路徑和創新」,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5期(總329期),頁14~15。
    何樟興,「培育市場發展機制,壯大中國小商品城」,義烏方志,2002年第3、4 期合訂本,頁25~29。
    何瀧泉,「農民商人與義烏小商品市場-從經營主體角度看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形成、特徵與發展」,浙江社會科學(杭州),1994年第2期(1994年7月),頁101~104。
    吳志成、李 敏,「國家-社會-市場:理論述評與比較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4年第5期(總115期,2004年9月),頁101~110。
    吳志雄,「中國市場第一徵」,義烏方志(季刊,義烏),2003年第4期(總13期,2003年9月),頁4~6。
    吳志雄,「第一代小商品市場是如何誕生的」,義烏方志(季刊,義烏),2004年第1期(總15期,2004年3月),頁4~8。
    吳國慶、吳志鵬,「浙江會展經濟的調查與思考」,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9期(總333期),頁35~37。
    吳蔚榮,「義烏民營經濟邁向國際化發展階段」,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5期(總329期),頁12~13。
    吳蘇芬、樓曉靖、劉 輝,「『後製造時代』義烏民營製造業對反傾銷的競爭優勢」,武漢科技學院學報(武漢),第18卷第4期(2005年4月),頁66~70。
    李 波,誘致性制度變遷理論探析,蘭州商學院學報(蘭州),第21卷第3 期(2005年6月),頁9~12。
    李小佳,「從嵌入的觀點反思市場轉理論」,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1 期(總105期),頁43~46。
    李永剛,「浙江民營企業國際化拓展八大戰略」,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9期(總333期),頁42~43。
    李紅剛,戴 偉,「市場經濟原則與政府治理效率」,改革,2005年第4期(總134期,2005年4月),頁113~117。
    沈志榮、王玉政,「淺談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基本模式」,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卷第12期(2003年12月),頁81~82。
    汪丁丁,「制度創新的一般理論」,經濟研究,1992年第2期(總375期,1992年2月),頁69~80。
    周文騫,「一部總結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經濟并上升理論高度的力作-評《市場義烏-從雞毛換糖到國際商貿》」,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5期(總151期,2004年5月),頁64~65。
    邱宏輝,「大陸私營(民營)經濟發展及其趨勢」,中共研究,36卷第5期(2002年5月),頁32~46。
    邱宏輝,「從『浙江經驗』觀察中國大陸經濟變遷」,中共研究,36卷第8期(2002年8月),頁57~67。
    金紅磊,「政府職能的讓渡與拓展-基於公共物品的提供」,經濟體制改革(雙月刊),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頁37~40。
    金祥榮,「多種制度變遷方式並存與漸進轉換的改革道路」,浙江大學學報(杭州),第30卷第4期(2000年8月),頁138~145。
    金祥榮,「義烏國際化:戰略意義、轉型方向和制度支持」,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5期(總329期),頁9~11。
    洪遠朋、陳 波、盧志強,「制度變遷與經濟利益關演變」,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3 期(2005年5月),頁43~49。
    洪銀與,「市場秩序的博弈分析-兼論規範市場秩序的制度安排」,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6期(總162期,2004年6月),頁5~11。
    胡曉鵬,「市場化悖論與市場化的『中國內涵』」,改革,2004年第2期(總126期,2004年2月),頁13~17。
    孫 杰、谷克鑒、許 陶,「競爭優勢、外部經濟與發達區域市場可持續發展-以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為例」,中國軟科學,2004年第10期(2002年10月),頁121~126。
    徐 鋒,「中小企業也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浙江經濟(半月刊),2005年第19期(總333期),頁40~41。
    徐建鋒,「城市化:義鳥模式及其啟示」,浙江社會科學(雙月刊),2003年第6期(2002年11月),頁38~42。
    柴賢龍,「國際物流中心的內涵、類型和運行模式」,浙江經濟(半月刊),2005年第5期(總319期),頁36~37。
    桁 林,「政府與市場關係理論及其發展」,求是,第30卷第2 期(2003年3月),頁44~49。
    浙江省委宣傳部課題組,「市場主題、政府與制度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2期(總106期,2003年3月),頁3~11。
    馬忠東、王 雷,「我國制度變遷與縣域經濟增長分析」,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42~45。
    馬曉燕,「會展經濟的價值反思與路徑抉擇」,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第24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64~67。
    高 欣,「農業產業化還是工業化」,中國經濟問題,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12~14。
    高 萍,「50年來中國政府經濟職能的變化與啟示」,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4期(2002年7月),頁14~24。
    常修澤,「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的基本判斷及思考」,改革,2002第4期(總98期,2002年4月),頁5~16。
    張成吉、劉楠,「現代化進程的政府與市場」,特區經濟,2005年第5期,頁320~321。
    張宏偉,「產業集群研究的新進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頁69~73。
    張志超,「關於政府職轉變與觀念轉變的理論思念」,國民經濟管理,2002年9期(2002年9月),頁61~66。
    張治安,「制度變遷理論與政府職能轉換」,齊魯學刊,1996年第4期,頁24~26。
    張軍等,「『撥浪鼓文化』是否具有普遍文化」,浙江學刊(雙月刊),2003年第1期(總138期,2003年1月),頁189~197。
    張曙光,「政府、農民和市場-山東惠民與浙江義烏『大小市場』的比較分析」,改革與理論,2000年第4期(總112期),頁31~35。
    梁燕君,「我國會展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商業研究,2004年第9期(2004年9月),頁136~138。
    莊垂生,「論制度變遷視野中的政府與市場」,求實,2002年第1 期,頁28~31。
    許炳旋,「論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會展經濟」,探求,2004年第5期(新89期,總152期),頁56~57。
    陳小民,「我國會展經濟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市場經濟,2004年第5期(總第005期),頁36~38。 
    陳文玲、王飛,「浙江非公有經濟發展與制度創新」,經濟體制比較研究(雙月刊),2003年第6期(總110期,2003年12月),頁10~22。
    陳昌權,「改革企業產權結構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1年第10期(2001年10月),頁58~59。
    陳建青、楊甦華,「創新、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的互依性」,南開經濟研究(天津),2004年第4期,頁28~31。
    陳紅兒、賀華麗,「專業市場創新發展的基本規模研究-以浙江省義烏市場發展為例」,中國流通經濟,2003年第9 期(2003年9月),頁33~36。
    陳紅兒、趙降英,「中國農村商品市場向現代邁進-義烏小商品城發展的啟示」,宏觀經濟管理,2000年第3 期,頁42~45。
    陳淳斌,「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與地方政府職能:回顧學界對相關理論的研究」,中國大陸研究,44卷7期(2001年7月),頁83~102。
    陳道江、黃 峰,「制度變遷的演進述評」,社會科學家,2003年9月(總第103期),頁40~44。
    陸立軍,「中國小商品城的崛起與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義鳥模式」,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1999年第1期(199年1月),頁71~79。
    陸立軍,「中國小商品城與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義烏模式」,商業經濟與管理,1997年第6 期(1997年11月),頁5~10。
    陸立軍、白小虎,「從『合作集團擴展』論-義烏聯托運市場制度變遷案例研究」,經濟研究,2000第9期(2000年9月),頁64~70。
    陸立軍、白小虎,「從『雞毛換糖』到企業集群—再論『義烏模式』」,財貿經濟,2000第11期(2000年11月),頁64~70。
    喬占軍,「公共服務型政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新範式」,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6年6月),頁14~126。
    彭 萍,「政府職能轉變新論」,學術交流,2005年第2期(總131期),頁31~35。
    彭春華,「政府市場化是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關鍵」,江漢論壇,244期(2000年10月),頁15~18。
    程炳卿、賴存理,「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研究」,浙江學刊(雙月刊,杭州),1997年第2期(總102期,1997年3月),頁16~22。
    舒化魯,「重新認識私有經濟—主體主義經濟關於私有經濟的一種解說」,江漢論壇, 240期(2000年6月),頁5~9。
    賀文潔,「中小城市發展對會展經濟的若干思考」,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11期(總157期,2004年11月),頁49~51。
    賀華麗,「跨越式發展模式探析-以浙江省義鳥市場為例」,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雙月刊),2003年第6期(2003年11月),頁74~76。
    馮拾松,「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國際化經營的環境和條件研究」,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管理科學版,鄭州),2004年第2 期(2004年6月),頁4~6。
    馮拾松,「論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實施」,經濟問題探索,2004年第4期,頁106~108。
    馮開文,「一場誘致性制度變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的反觀與思考」,中國農村經濟,1998年7月,頁70~71
    黃 靖,「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巻第1 期(2003年3月),頁21。
    黃 曉、賓雄意,「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及其關係研究」,大眾科技,1006年第1 期(總87期,2006年1月),頁166~167。
    黃上國,「制度變遷理論的新進展」,浙江社會科學(雙月刊,杭州),2004年第4期(2004年7月),頁186~192。
    黃少安,「制度變遷主角色轉換假說及其對中國改革的解釋」,經濟研究,1999年第1期(總434期,1999年1月),頁66~72。
    楊志明,「我國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江漢論壇,196期(1996年6月),頁26~27。
    楊雪萍,「市場型產業集群的結構、功能與運行機理-以義烏小商集群為例」,嘉興學院學報,第17卷第1 期(2005年1月),頁142~145。
    楊瑞龍,「我國制度變遷方式轉換的三階段論-兼論地方政府的創新行為」,經濟研究,1998第1期(總422期,1998年1月),頁3~10。
    楊瑞龍,「論我國制度遷方式與制度選擇目標的衝突及協調」,經濟研究,1994年第5期(總399期,1994年5月),頁40~49。
    楊瑞龍、楊其靜,「階梯段式漸進制度變遷模型」,經濟研究,2000年第3 期(總469期,2000年3月),頁24~31。
    楊樹琪,「論政府職能轉變與公共財政支的改革與完善」,經濟問題探索,2001年7期(2001年7月),頁81~84。
    解力平,「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特色、問題與對策」,浙江學刊(雙月刊,杭州),2001年5期(總130期,2001年9月),頁52~58。
    賈根良,「制度變遷理論:凡勃侖傳統與諾思」,經濟學家,1999年第5 期,頁62~67。
    趙 偉,「民營企業國際化:幾個認識誤區與可行路徑」,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15期(總329期),頁16~18。
    劉 明,「『興商建市』發展戰略的成功實踐-浙江省義烏市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上海農村經濟,2004年第4期,頁40~42。
    劉松萍,「試論中國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與對策」,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38~41。
    劉俊杰,「制度變遷的基本屬性與轉型路比較」,西北師大學報,2004年第5 期(2004年9月),頁108~112。
    劉素梅,「論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17~19。
    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2002年7月),頁49。
    蔣振聲,「會展經濟探析」,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杭州),第4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49~52。
    蔣滿元,「不同國家制度變遷路徑與方式的比較-以市場取向改革制度變遷的分析為背景」,重慶社會科學(重慶),2005年第10期(2005年10月),頁26~29。
    鄭小蘭,「論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從『雞毛換糖』到中國小商品城的啟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金華),第3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65-68。
    鄧小平理論與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創新研究課題組。「論提升浙江民營經濟的三項創新」。浙江學刊(雙月刊,杭州),2001年5期(總130期,2001年9月),頁44~51。
    魯政委,「發展經濟學的演變:基於政府與市場的視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第12卷第2期(2002年6月),頁1~5。
    駱小俊,「小商品市場商務成本的兩難抉擇-義烏小商品市場成本的問卷調查與分析」,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2005年第5 期(總319期),頁31~33。
    駱小俊,「專業批發市場的國際化經營模式-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國際發展的案例分析」,寧波黨校學報(寧波),2005年第3 期,頁66~69。
    鍾炳銀,「對浙江民營企業發展的再思考」,經濟管理,2002年11期(2002年11月),頁57-59。
    (中文報紙)
    「義烏:闊步邁向現代化商貿名城」,經濟參考報,2002年3月7日,第008版。
    「義烏構築現代化小商品物流網絡」,浙江日報,2002年3月26日。
    「義烏:誰來整合聯托運市場?」,中國交通報,2002年7月16日,第002版。
    「義烏會展經濟透視系列之二:『義博會』搭建國際大舞台」,國際商報,2002年10月09日,第3版。
    「義烏:闊步邁向國際性商貿城市」,經濟日報(北京),2003年9月17日。
    「義烏:城市化要跟上商貿發展的步伐」,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2月5日,第A02版。
    「義烏促進開放型經濟可持續發展」,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2月12日,第1版。
    「優化貿易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2月21日,第1版。
    「義烏小商品市場提升區域產業」,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3月19日,第1版。
    「義烏小商品市場托起大都市-訪義烏市委書記樓國華」,市場報,2005年3月22日,第1版。
    「義烏形成市場化就業機制」,金華日報,2005年5月30日,第2版。
    「義烏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6月29日,第4版。
    「協作共贏:義烏民營經濟國際途徑」,金華日報,2005年7月5日,第2版。
    「義烏個私經濟量質并舉」,金華日報,2005年7月15日,第1版。
    「義烏缺乏高級物流人才」,金華日報,2005年8月9日,第9版。
    「義烏日出超1000萬集裝箱」,金華日報,2005年8月9日,第9版。
    「義烏市場成為國內外名牌商品集聚地」,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8月13日,第1版。
    「聯合國給予義烏市場發『紅榜』」,金華日報,2005年8月17日,第3版。
    「義烏:民營企業邁出開放新步伐」,經濟日報(北京),2005年8月18日,第15版。
    「義烏經濟開發區實現新跨越」,浙江日報,2005年8月22日,第9版。
    「聯合國稱義烏市場全球最大」,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8月27日第1版。
    「義烏上來了,漢正街怎麼辦」,經濟日報(北京),2005年9月12日,第14版。
    「東興與義烏:攜手進入東盟經濟」,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9月21日,第1版。
    「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繁榮」,國際商報,2005年10月12日,第6版。
    「義烏市場為何『賣全球』」,市場報,2005年10月19日,第8版。
    「義烏小商品吸引世界目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10月21日,第12版。
    「城鄉協調發展看義烏」,人民日報,2005年10月22日,第1版。
    「2005中國義烏小商品博覽會閉幕,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10月27日,第1版。
    「義博會凸現義烏市場經濟圈核心作用」,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11月17日,第1版。
    「義烏小商品飛向全球更加便捷」,小商品世界報,2005年12月27日,第1版。
    「去年:義烏國際物流中心集裝箱作業量25萬標箱」,義烏商報,2006年1月1日,第5版。
    「在世界經濟背景下觀察義烏經濟運行」,義烏商報,2006年1月1 日,第5版。
    「全球最大的市場-義烏」,公共商務信息報 ,2006年1月6日,第10版。
    「連續15年稱霸國內批發市場-義烏小商品城2005年成交突破288億元」,國際商報,2006年1月6日,第5版。
    「小商品 新生活 大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側記」,經濟日報(北京),2006年1月17日,
    「義烏外貿總額突破11億美元」,金華日報,2006年1月20日,第3版。
    「歐洲成為義烏小商品出口第一大市場」,義烏商報,2006年1月23日,第1版。
    「義烏市場:闊步邁向國際化」,義烏商報,2006年1月28日,第1版。
    「義烏會展業喜獲多項榮譽-義博會、五金會分獲『最佳競爭力會展』和『行業十佳展會』獎」,義烏商報,2006年2月13日,第5版。
    「義烏外貿:由『低位』向『高位』進發」,義烏商報,2006年2月14日,第5版。
    「義烏進入中國會展業三項大獎前三名」,義烏商報,2006年2月16日,第5版。
    「專業市場潮起潮落-義烏穩做15年老大」,解放日報,2005年2月20日,第006版。
    「義烏奇跡解密」,南方周末,2006年3月2日,第C17版。
    「政府出資讓商戶免費輪訓-義烏五金培訓商戶兩萬多」,浙中新聞,2006年4月6日,第2版。
    「義烏:低成本激活小商品海洋」,義烏商報,2006年4月4日,第1版。
    「小商品海洋變世界超市」,義烏商報,2006年4月6日,第1版。
    「共商產業發展大計,共謀文化市場繁榮」,義烏商報,2006年4月8日,第2版。
    「義烏經驗的啟示」,經濟日報(北京),2006年7月11日,第1 版。
    (英文書籍)
    Douglass C. North and Thomas Robert.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Schitter Andre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 Institu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網站資料)
    浙江大學民營經研究中心 http://www.cec.zju.edu.cn/zdtz
    國學網-中國經濟史論壇 http://economy.guoxue.com/index.php
    經濟學家 http://www.jjxj.com.cn
    義烏市統計局 http://www.stat-yw.gov.cn/
    義烏國際小商品網 http://www.ywbb.com/
    浙商網http://biz.zjol.com.cn/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29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81029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81029101.pdf47KbAdobe PDF21796View/Open
    81029102.pdf91KbAdobe PDF21601View/Open
    81029103.pdf82KbAdobe PDF21392View/Open
    81029104.pdf57KbAdobe PDF21431View/Open
    81029105.pdf46KbAdobe PDF21265View/Open
    81029106.pdf48KbAdobe PDF21309View/Open
    81029107.pdf43KbAdobe PDF21241View/Open
    81029108.pdf478KbAdobe PDF21768View/Open
    81029109.pdf297KbAdobe PDF23310View/Open
    81029110.pdf425KbAdobe PDF22952View/Open
    81029111.pdf250KbAdobe PDF22461View/Open
    81029112.pdf312KbAdobe PDF23213View/Open
    81029113.pdf173KbAdobe PDF21678View/Open
    81029114.pdf217KbAdobe PDF22076View/Open
    81029115.pdf105KbAdobe PDF21510View/Open
    81029116.pdf153KbAdobe PDF21859View/Open
    81029117.pdf82KbAdobe PDF22358View/Open
    81029118.pdf105KbAdobe PDF21691View/Open
    81029119.pdf164KbAdobe PDF21791View/Open
    81029120.pdf107KbAdobe PDF21796View/Open
    81029121.pdf83KbAdobe PDF2155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