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52
|
Title: | 中共在北韓核武危機之角色 |
Authors: | 陳光炳 Chen, kuang-ping |
Contributors: | 李明 劉徳海 張中勇
陳光炳 Chen, kuang-ping |
Keywords: | 北韓核武 北韓導彈 核武危機 中共角色 North Korea’s nuclear North Korea’s missiles nuclear crisis China’s role |
Date: | 2004 |
Issue Date: | 2009-09-17 18:18:14 (UTC+8) |
Abstract: | 北韓以核武及導彈作為對抗美國的「護身符」,也是其突破外交困境及獲取 經濟援助的 「工具」,嚴重威脅國際不擴散建制與東北亞安全。中共曾協助北韓提前突破鈽提煉技術,另北韓自巴基斯坦迂迴獲取中共濃縮鈾技術,中共也曾提供北韓蠶式反艦導彈、飛毛腿B型防空導彈(SCUD-B)與技術援助,同意北韓參與東風61型(DF-61)導彈研發工作。中共在北韓核武及導彈發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北韓分別於1993年及2002年發動核武危機,美國與相關國家籲請中共出面協助化解危機,中共則利用其在北韓核危機中的獨特地位與影響力,巧妙地將相關國家對中共的期望,轉而謀取其政經利益。在第一次北韓核武危機中,中共發揮勸和與促談作用,有助於雙方最終達成「框架協議」,就其所發揮的作用而言,勉強可稱為斡旋者及調停者。第二次北韓核危機中,在中共協調與斡旋下,假北京舉辦三邊會談與六邊會談,將危機導入和平解決的軌道。中共扮演會談的東道主、會議主席的角色、斡旋者與調停者的角色,有助於提高其國際地位的影響力。 中共正趁勢將其影響擴展到其他領域,而且結合其經濟實力來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外交環境,利用市場和經貿關係的巨大輻射力使國際社會日益向中國靠攏,一個新的國際外交與經濟核心正在北京形成。 North Korea has used nuclear program and missiles as “amulet”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strument for acquiring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obviously threats to non-proliferation regime and security in north-eastern Asian. China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North Korea’s nuclear and missile programs. North Korea achieved breakthrough of plutonium refiner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ina and acquired China’s uranium enrichment technique through Pakistan. China also provided North Korea with Silkworm anti-vessel missiles, Scud-B missiles and other technical aids. China agreed North Korea to participate in China’s development of DF-61 missiles. Two nuclear crises were provoked by North Korea in 1993 and 2002, respective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nations concerned urged China to help resolve the crises. China took advantage of its distinctive position and influences to ga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first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China’s role can be viewed as “mediator” or “intervener” because of its influence on US and North Korea to achieve an “Agreed Framework” finally. With China’s coordination, the tri-party and sex-party talks help in Beijing led the second crisis to a peaceful resolution. China’s roles as host and chairman for the meetings, intervener and mediator have effectively demonstrated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 is exploiting any opportunities to extend its influence to other areas as well. By using its economic power, China is creating a favorable foreign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closer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 new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power is forming in Beijing. |
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一)專書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防譯粹精華彙輯4》。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4年。 Natalie Crawford and Chung-in Moon,趙復生、陳孝爕、謝豐安譯,《韓國的兵力結構與空中武力角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1年。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編,曾清貴譯,《2001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年。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高一中譯,《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民9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歐研究中心編,《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新華社,《中國年鑒1994》。北京:中國年鑒社,1994年。 新華社,《中國年鑒1995》。北京:中國年鑒社,1995年。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7年。 波丹茨基(Yossef Bodansky),《北韓危機:金日成之死與核武威脅的效應》。台北:新新聞出版社,民83年。 高崇雲,《中共與南北韓關係的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78年。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張幼文、黃仁傳等著,《2004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92年。 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計秋楓譯,《同床異夢》。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端耀,《國際不擴散建制運作與發展》。台北:漢威出版社,民89年。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民93年。 陳鋒君主編,《亞太安全析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 陳鋒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鴻瑜主編,《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民90年。 陳文賢,《柯林頓及布希政府的中、台政策》。台北:一橋出版社,民91年。 (二)期刊 丁宗裕,<世人對北韓核武的關切與重視>。《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3期,83年3月,頁39-50。 丁宗裕,<北韓為何能在朝鮮半島興風作浪>。《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7期,83年7月,頁42-53。 石齊平,<大棋盤中的小棋局-朝鮮半島風雲中的中國思維與台灣思維>。《商業周刊》,第867-869期,民93年7月,頁16;14;14。 孔慶江、胡敏飛,<中國解決國際爭端的立場和實踐>。《亞洲研究》,第44期,2002年9月,頁161-178。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2期,民89年2月,頁1-12。 朱柏松,<美國與北韓簽訂核子協議及其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期,民84年1月,頁11-18。 朱柏松,<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7期,民83年7月,頁1-10。 朱峰,<六方會談后的朝核危機:問題與前景>。《國際政治》,2004年1月,頁88-96。 朱峰,<布希政府的半島政策與朝鮮核危機>。《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2期,頁1-7。 李明,<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KEDO)之運作和限制>。《國際關係學報》,第16期,頁93-119。 邱坤玄,<布希總統連任後美國與中共關係之展望>。《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1期,民93年11月,頁4-7。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民93年7月,頁2-32。 邱坤玄,<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中國事務》,第4期,民90年4月,頁90-102。 邱坤玄,<中共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韓國學報》,第14期,民85年5月,頁233-243。 林岩哲,<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條約續約會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5期,民84年5月,頁53-62。 林岩哲,<核子試爆與核武擴散>。《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民84年11月,頁39-49。 周祉元,<北韓拒絕核檢-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12期,民82年12月,頁1-4。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7期,89年7月,頁54-61。 姚競之,<朝鮮半島核子危機與中共>。《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8期,83年8月,頁18-27。 徐緯地,<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化解與半島走出冷戰>。《國際政治》,2003年12月,頁86-92。 袁易,<中國與導彈建制:國際規範之挑戰與遵循>。《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期,民93年5、6月,頁97-133。 時殷弘,<危險和希望一伊拉克戰爭背景下的朝鮮核問題>。《國際政治》,2003年8月,頁143-146。 時殷弘,<朝鮮核危機與中國的至高戰略利益>。《中國評論》,2003年2月,頁14-18。 黃鴻博,<中共與「北韓核武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2期,民85年2月,頁36-49。 張中勇,<「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土安全政策之思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3卷第6期,民92年5月,頁51-78。 張中勇,<危機與危機處理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23卷第2期,民81年12月,頁137-158。 楚樹龍,<全面建設小康時期的中國外交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8期,頁8-13。 鄔宏琛,<北韓核武危機與中共權爭─江澤民為什麼玩火?>香港《信報財經月刊》,第208期,1994年7月,頁53-56。 陳龍山,<當前朝鮮對外政策的特點及走向分析>。《國際政治》,2003年11期,頁84-90。 楊永明,<國際限武裁軍機制與規範:國際關係理論與國際法規範之檢驗>。《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期,民93年5、6月,頁77-96。 應天行,<中共公佈「妨擴散政策和措施」白皮書>,《中共研究》,第38卷第2期,2004年2月,頁25-29。 鍾從定,<國際多邊談判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期,民93年5、6月,頁135-153。 劉德海,<後冷戰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1999年4月,頁71-92。 劉德海,<中共對北韓政策之變遷-從戰略合作到政治支持>。《韓國學報》,第12期,82年11月,頁193-207。 劉德海,<九○年代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與兩韓研究>。《韓國學報》,第13期,民84年6月,頁183-195。 劉德海,<一九九二年以來的中共與兩韓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頁241-237。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頁12-16。 錢其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與新世紀初的國際關係>。《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1期,頁1-3。 (三)專文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防擴散政策和措施>http://www.china.org.cn/ch-book/20031202/index.htm 平可夫,<面對北韓核武問題中共左右為難>,《中央日報》,民83年2月17日,版6。 呂加平,<朝韓鮮族的大韓帝國夢>http://www.dajiyuan.com/b5/3/6/13/n328251.htm 林中斌,<九一一後的北京外交反攻>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s20020724.htm 李明,<朝鮮半島僵局中共最大贏家>,《中國時報》,民83年5月22日,版9。 林正義,<胡錦濤、布希與APEC>,中國時報,93年11月25日,版4。 張旭成,<誰是北韓核武危機的贏家>,《自立日報》,民83年2月18日,版11。 裘毅,<朝鮮半島核危機走向何處>,《文匯報》,民83年4月8日,頁A4。 鍾堅,<北韓與核武,世局變亂局>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papers/2003-03/APK0303002.htm 楊永明,<北韓問題新情勢及台灣角色的探討>,民92年7月31日,http://140.112.2.84/~yang/Comment-073103.htm 楊永明,<美國與北韓會談後朝鮮半島情勢展望>,民92年5月5日, http://140.112.2.84/~yang/Comment-050503.htm 劉德海,<小泉東北亞外交大轉圜>。《中國時報》,2005年4月23日,版A15。 Tom Plate,王嘉源譯,<罩住我們未來的蕈狀雲>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2000061,00.html Tom Plate,王嘉源譯,<布希政府考慮另打一仗?>,《中國時報》,民93年11月22日,版A11。 (四)媒體 《中國時報》 《自由日報》 《亞洲周刊》 《聯合報》 《蘋果日報》 南韓《聯合通訊社》 (五)網路資料 人民網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中共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大紀元新聞網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評論 http://www.dajiyuan.com/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 華盛頓觀察 http://washprofile.org/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二、 英文部分 (一)專書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 2000. Park, Han S. North Korea:The Politics of Unconventional Wisdom.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2002. Kim, Samuel S. North Korea and Northeast Asia.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2. Kim, Samuel S. ed.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4th ed.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 1998. Mazaii, Michael J. North Korea and the Bomb: A Case Study in Nonprolifer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5. Payne, Keith B. Deterrence i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Sagan, Scott D. and Kenneth N. Waltz.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A Debate Renewed. : New York: W. W. Norton K Company, 2003. (二)期刊 Bechtol, Jr. Bruce E. “North Korean Nuclear and Missile Issues and the ROK-U.S. Collaboration: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Korea Observer, vol. 35, no. 1, Spring 2004, pp. 41-62. Carter, Asbton B.“How to Counter WMD.”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4, pp. 73-85. Carter, Ashton, Deutch, John and Zelikow, Philip.“ Catatrophic Terrorism. ”Foreign Affairs, Vol. 77, No. 6 Nov. / Dec. 1998, pp. 80-94. Bates, Gill and Andrew Thompson.“A Test for Beijing: China and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Quandary.”Arms Control Today, May 2003, pp. 12-14. Cha, Chang Hoon. “ China and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Perspective, Process, and Progress.” Korea Observer, vol. 35, no. 2, Summer 2004, pp. 311-341. Deutch, John. “ Terrorism. ” Foreign Policy, Fall 1997, pp. 10-22. Goldstein, Avery. “The Great Expectation: Interpreting China’s Arrival.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3 Winter 1997, pp. 36-73. Lin, Taiho. “Toward a Nuclear Peace in East Asia: Facing North Korea’s Nuclear Reality.”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XVIII, no. 1 Spring/Summer 2004, pp. 49-77. Laney, James T. and Jason T. Shaplen.“How to Deal with North Korea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3, pp. 16-31. Kim, Hak Joon.“North Korea Since Kim Jong Il Becam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Korean Workers’Party in 1997.”Korea and World Affairs, vol. 27, no. 4 Winter 2003, pp. 537-541. Kim, Hong Nack.“U.S.-North Korea Relations Unde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Korea And World Affairs, Spring 2003, pp. 34-66. Kan, Paul Rexton. “ The Perfect Storm: Explaining China’s Slow Reaction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Korea Observer, vol. 35, no. 2, Summer 2004, pp. 299-310. Scalapino, Robert A.“Asia-Pacific Security Issues and U.S. Policy.”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6, no. 4, 2004, pp. 297-308. Swaine, Michael D. and Loren H. Runyon. “Ballistic Missiles and Missile Defense in Asia”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Analysis, Vol. 13, No. 3, June 2002, pp. 27-30. Shambaugh, David.“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Playing for the Long Term.”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2003, pp. 43-56. (三)專文 The Secretary-general’s High-level Panel on Threats, Challenges and Change, “A More Secure World: Our Shared Responsibility, Reports of the Secretary-general’s High-level Panel on Threats, Challenges and Change.” http://www.un.org/secureworld/report.pd Bonnie S. Glaser,“China and the U.S. Disagree, but with Smile.” http://www.csis.org/pacfor/cc/0301Qus-china.htm Howard W. French,“Unsure of U.S. Goals, China Plays a Cautious Role in Korean Drama.”,聯合報The New York Times 週報,Feb 28, 2005 p. 2. Kosuke Takahashi, <China`s Worsening North Korean Headache>, http://www.nautilus.org Larry A. Niksch, “North Korea’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http://www.fas.org/spp/starwars/crs/IB91141.pdf Siegfried S. Hecker, “Visit to Yongbyon Nuclear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in North Korea.” http://www.fas.org/nuke/guide/dprk. Sanger, David E. “The Nuclear Age, Minus the Rules.”,聯合報The New York Times 週報,Feb 28, 2005 p. 1. (四)網路資料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y http://www.csis.org/ IAEA http://www.iaea.org/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of DPRK http://www.kcna.co.jp/ Nautilus Institute http://www.nautilus.org/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 NTI ) http://www.nti.org/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01 9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81001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