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83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574497      在线人数 : 9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36


    题名: 我國海軍遠航訓練支隊出訪所涉及平時海洋法之實務
    作者: 樂毅駿
    Yueh, Yih-Chun
    贡献者: 趙國材
    樂毅駿
    Yueh, Yih-Chun
    关键词: 海軍遠航訓練支隊
    海軍敦睦艦隊
    國際海洋法公約
    軍事外交
    艦艇編隊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7 18:15:25 (UTC+8)
    摘要: 壹、提要
    一、光榮傳承海權鼎興:我國海軍自民國56年起,每年均配合海軍官校的應屆畢業生編組「遠航訓練支隊」出訪友邦,敦睦邦誼、宣慰僑胞(遠訓支隊編組系統表詳如附表一、支隊各時期名稱對照一覽表詳如附表二),並且肩負磨練艦隊遠航能力、驗證學生所學知能,以備應用。奉核定擔任支隊長之將領,即協調有關徵詢,於獲得同意後,即循行政系統向艦令部及海軍總部建議納編人員名單,奉核後依遠訓支隊綱要計畫及標準作業程序展開計畫作為、任務艦整備、任務訓練、國內航訓及國外航訓。
    二、維護海洋權益從海洋法令著手: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未能參與簽署《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然作為國際社會成員,我政府所抱持的立場與態度,係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共同遵守《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定。航行海上的軍艦既受國際海洋法保障法定權益,亦須接受規範,以維護國際海洋秩序,惟海權鼎興須倚恃綜合國力之支持,我國位處周邊環境複雜的台海,如何謀取並維護國家之海洋權益,端賴從研究海洋法令著手。
    三、論文研究架構:本論文共分七章,全文以演譯方式進行(研究架構圖詳如附圖一),以軍艦遠航訓練及敦睦出訪須遵循《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為主要分析架構。藉論述相關國際法原則,分析國際法對軍艦與無害通航之適用問題、支隊出訪期間任務艦與人員因艦船操縱、天候海象、裝備故障、損傷事故、意外災變可能遭逢情況或若違反他國法律規章,緊急應變措施之預擬與因應。
    四、軍艦是浮動領土論乃古典海洋法之訛傳:「軍艦是國家之浮動領土(想像領域)或領土(實質領域)之延伸」,實係以訛傳訛之錯誤認知。若軍艦是國家之浮動領土,則其行經之四週應有十二浬之領海,如此則領海不斷地變動。如行經公海水域,則軍艦四週圍之原係公海水域頓時成為該艦船旗國之領海;如駛入或停泊他國港口,則他國領海及內水是否亦要變成軍艦船旗國之領海?此種認知沕屬訛傳。
    五、軍艦享有管轄豁免權:軍艦是國家主權之象徵,享有絕對豁免權。在《海洋法公約》下,軍艦在一切海域中,對非船旗國均享有絕對豁免權。所有船舶,包括軍艦在內,都要遵守沿海國對有關水域的規定,規章和法律,但是,軍艦違法或造成沿海國的傷害,沿海國只能令其離開該國所管轄的水域,採取外交措施處理。
    軍艦在公海上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家管轄的完全豁免權;軍艦可以在公海上行使登臨權、緊追權、軍艦可以免除《海洋法公約》中對於海洋環境保護和保全規定之適用。軍艦於公海或國外水域發生海事案件,除船旗國外,任何國家不得派員登臨該艦執行海事調查。
    六、軍艦於公海上之責任與義務:追捕及扣押海盜、查緝販奴、登臨可疑船舶、制止非法廣播、實施海上救助、維護海洋環境保護。
    七、軍艦航行權:軍艦除享有公海航行自由外,和平時期於沿海國領海享有「無害通過權」(惟遠訓支隊出訪既屬和平之旅,為表示尊重,須依照沿海國國內法事先通知、事先報備或事先核可)、航行於群島水域享有「過境通行權」、或依群島國公告遵採「分道通航」、航行於國際海峽享有「自由通行權」及通洋運河亦享有「無害通航權」。
    八、環球首航此其時矣:報載我國海軍94遠航訓練支隊預2005年3至6月間執行首次環球遠航訓練,將造訪七個邦交國,並停靠數個無邦國港口;航程橫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航程逾三萬浬,預計一O一天完成。官方雖未證實傳聞是否屬實,惟從國際、國內及海軍層次分析,此其時矣。
    九、支隊出訪期間應不從事之行為:污染海洋環境、私運政府管制物品或應稅物品出口或進口、攜帶違禁品、販售物資謀利、人員私帶、偷渡或逾假逃亡、私自搭乘、租賃器具或駕乘、從事危險活動等。
    十、支隊出訪期間緊急應變措施:發生海事案件、航行期間遇颱風侵襲或惡劣海象須申請緊急進港避風、發生重大裝備故障影響航安、人員患病及傷亡、或染患法定傳染疾病、接奉指示就近執行撤僑、接奉指示就近執行武力展示、政治庇護、政治事件如旗歌、國號問題、民眾抗爭問題等、刑事犯罪事件之處理。

    貳、結論
    一、軍事外交宏觀思維:海軍遠航訓練支隊出訪為軍事外交之一環,就整體外交運作言,亦可適時與元首(或行政首長)出訪相結合,諸如配合支隊靠泊造訪國期間,舉行雙邊或多邊高峰會,如「中華民國與中美洲友邦國家元首高峰會議」、駐外使節會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惟須宏觀全程之長期效益,不可短視近利、只求單次突破而自斷後路。
    二、熟諳海洋法令維護應享權益:海洋和平目的之使用為全球化未來發展的趨勢,藉由瞭解海洋法公約所律定之各海域通航權利義務,進而解讀各海域制度的軍事意涵,可作為我國擬定爾後兩岸軍事活動境界區隔對應準備之參考。
    三、正視海洋議題寸土不讓:海洋權益維護實賴長期持續經營,領海主權及各海域權利之主張植基於法理與事實之依據,「對每一事件,立即反應的處置作為與主張」,絕不能有絲豪鬆鬆懈或便宜行事心態。
    四、培育人才蔚為國用:培養國軍外語能力及國際海洋法人才刻不容緩,有關恢復國防語文中心功能及提昇國軍軍官法學素養應審慎規劃及落實推展。
    五、強鄰覬覦我當自強:日、中爭奪海權,我戰略空間遭壓縮,應儘速就「綜合安全」架構籌謀因應對策。

    叁、建議
    一、參展交流宏觀見聞:我海軍遠訓支隊宜爭取參加新加坡每兩年舉辦乙次的「亞洲海上防衛展」,俾能與各國海軍交流、拓展視野、建立宏觀格局。
    二、實施聯合「海上搜救操演」:我海軍遠訓支隊爭取運用遠航訓練時機與友好國家實施「海上搜救操演」。
    三、兩岸合作共維航運安全:政府倡議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宜就南沙太平島附近海域定期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為起步,共同維護海峽航運安全,進而朝向雙方艦隊「敦睦互訪」為努力目標。
    四、籌建輔助艦船:為強化海軍海上機動整補能量,儘速籌建油彈補給艦一至二艘;為求戰時,艦艇遭受戰損後能迅速恢復戰力,儘速籌建動力船塢(亦可考量由中船建造並曾運送美軍勃克級神盾戰系驅逐艦柯爾號由亞丁灣返修護之潛舉型甲板重貨載運輪,如附圖二∼五)二至三艘;以備不時之需。
    五、強化醫療設施:艦上是否應設置類似負壓病房之獨立空調艙間備用,宜由醫勤專業人員審慎評估,若確有實需,應配合艦艇廠級維修時實施加改裝工程;而衛生署及國防部軍醫局宜就籌建醫療船(ship hospital)乙節審慎評估考量。
    六、法條參考一目了然:海軍「戰務令」及「作戰規定與作業程序」及海巡署相關作業規定之相關章節條款項應對照《海洋法公約》條文,俾於執行時供任務艦艇參考。
    七、法學研析澤被同袍:國管院法研所應就國際海洋法及國軍官士生兵個人權益維護事項,培育法律專業人才。海軍赴國外接艦官士兵除既有之軍人保險外,並加保「因公赴國外出差人員綜合保險」,由中央信託局承保,投保期間若因意外死亡、意外殘廢、意外傷害醫療、航空旅行、疾病住院醫療及兵災等因素,均可依要保保險單條款申請理賠給付,最高理賠金額新台幣肆佰萬元,惟保險單「除外責任」條款中「除外責任」有兩項不負任何給付責任之事故,極不符合情理。國管院法研所宜就上述問題予以研析,以確實維護國軍官兵權益。
    八、遠訓紀實分版發行:爾後海軍《遠航訓練紀實》宜採「限閱版」(含遠訓支隊施訓檢討),及「公開版」分別編纂印行,期能將海軍艦隊勤訓苦練、乘風破浪及揚威海外之壯舉永留史冊。
    九、強化通識教育:國軍軍官基礎教育及深造(指參、戰略)教育,均宜增列國際關係、國際法等通識課程,以拓展學員之國際視野及國際法律知識素養。
    十、倡議開鑿泰南「克拉地峽」運河取代麻六甲海峽:若開鑿成功,最明顯效益,是縮短歐、亞海上航程約一千公里,大幅節省運輸成本,惟運河也可能是火藥庫,握戰略咽喉之地的運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惟克拉運河計畫是項極具創意的構思,可以改變地緣政治的傳統格局,其影響所及殊值持續關注與深入研析(若泰國公開向國際募款,我方是否出資?)。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一〉中文書籍:
    王鐵崖編。《國際法》。台北:五南,1990年。
    王泰銓。《香港基本法》。台北:三民,1995年。
    內政部。《海洋政策與法規論叢》。台北:內政部,1997年
    尹章華。《領海及鄰接區法逐條釋義》。台北:文笙,1998年
    尹章華。《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逐條釋義》。台北:文笙,1998年。
    尹章華。《海洋法令彙編》。台北:文笙,1998年。
    尹章華。《國際海洋法》。台北:文笙,2003年。
    中國海軍之締造與發展專刊編輯委員會。《中國海軍之締造與發展專刊》。台北:海軍總司令部,1965年。
    丘宏達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2001。《國際法論集─丘宏達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三民,2001年。
    左立平、王校軒。《世界海軍百年風雲》。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朱奇武。《中國國際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1998年。
    李壽平。《現代國際責任法律制度》。武昌:武漢大學,2003年。
    李聖五。《民國叢書(國際公法論)》。上海:上海書店,11989年
    李潔明(Lilley, R. James),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2003年。
    李澤沛。《香港法律大全》。北京:法律,1992年。
    邱文彥。《海岸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0年。
    周鯁生。《民國叢書(國際法大綱)》。上海:上海書店,11989年。
    侯木仲。《國際海洋法》。台北:環球,1986年。
    胡啟生。《海洋秩序與民族國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2003年。
    俞正山主編。《現代國際海洋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
    姜皇池。《國際海洋法總論》。台北:學林,2001年。
    姜皇池。《國際海洋法》(上、下冊)。台北:學林,2004年。
    查春明。《走向深藍─中國海軍出訪紀實》。北京:新世界,2003年。
    陳德恭。《武裝衝突法》。北京:軍事科學,2001年。
    陳荔彤。《海洋法論》。台北:元照,2002年。
    陳隆志。《當代國際法引論》。台北:元照,1999年。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2001年。
    鹿守本編。《海洋法律制度》。北京:光明日報,1992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美國海軍海洋法》。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9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9年。
    海軍學術月刊社。《海軍與國際海洋法研究專輯》。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2000年。
    海軍官校校刊社。《海軍官校五十年》。高雄(左營):海軍軍官學校,1997年。
    張力、吳守成、曾金蘭。《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
    張力、吳守成、曾金蘭。《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二輯》。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02年。
    張乃根。《國際法原理》。北京:中國法政大學,2002年。
    張紹軍。《國際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黎明,1975年。
    張景恩。《國際法與戰爭》。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張彝鼎。《國際法論集》。台北:亞洲與世界社,1986年。
    黃忠成。《海軍與國際海洋法》。台北:海軍總司令部,1996年。
    黃異。《國際海洋法》。台北:渤海堂,1994年。
    黃異。《國際法》。台北:啟英,1996年。
    黃異。《海洋秩序與國際法》。台北:學林,2000年。
    傅崐成。《國際海洋法與漁權之爭》。台北:三民,1990年。
    楊永明。《漢堡規則》。台北:三民,1990年。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歐本漢。《國際法Q&A》。台北:風雲論壇,2003年。
    劉承漢編著。《國際海法》。台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1971年。
    澳門基本法文獻集編委會。《澳門基本法文獻集》。澳門:澳門日報,1993年。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
    魏靜芬、徐克銘。《國際海洋法與海域執法》。台北:神州,2002年。
    魏靜芬。《海洋污染防治之國際法與國內法》。台北:神州,2002年。
    韓忠謨。《刑法原理》。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1992年。
    金德基(Duk-Ki Kim)著,吳奇達、張台航譯。《東北亞海軍戰略》(Naval Strategy in Northeast Asia Geo-strategic Goals, Policies and Prospect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陳鴻瑜編譯。《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南投: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麥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著,鍾玉玨等譯。《從難民到國務卿--歐布萊特回憶》(Madam secretary : a memoir),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詹姆士․曼恩(James H.Mann),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噸美中關係揭密》(About Face :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台北:先覺,1999年。
    魏納雷維(Werner Levi)著,王紹堉、王震南譯。《當代國際法簡論》(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A Concise Introduction),台北:財團法人陽明管理發展中心,1983年。
    (二)期刊:
    李志立,〈軍艦得行使之公海上警察權〉,《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1期,1996年1月,頁20- 29。
    李劍青,〈國際海洋法與我國應用之研析─國家安全與國防之政軍觀點〉(上),《軍法專刊》,第15卷第4期,2004年4月,頁32-47。
    李劍青,〈國際海洋法與我國應用之研析─國家安全與國防之政軍觀點〉(下),《軍法專刊》,第15卷第5期,2004年5月,頁1-16。
    柯澤東,〈從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論船舶之航行自由〉,《臺大法學論叢》,第13卷第1期,1983年1月,頁133–147。
    邱文彥,〈海洋環境:國際共同行動與我國回應策略〉,《海軍學術月刊》,第32卷第12期,1998年12月,頁17-25。
    林瑞龍,〈國際海峽通過權問題與第三屆海洋法會議〉,《臺大法學論叢》,第10卷第2期,1981年6月,頁113–143。
    金永康(1996.06),〈對現行海洋法中海峽制度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1卷第12期,1996年6月,頁67-74。
    姜皇池,〈國際海洋法新趨勢〉,《臺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1期,1997年10月,頁25-85。
    姜皇池,〈由國際海峽制度論臺灣海峽與澎湖水道法律定位問題─基線劃定之可能與影響,兼論《領海法》相關條文〉,《臺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1999年4月,頁89-178。
    姜皇池,〈評黃異著海洋秩序與國際法〉,《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2000年6月,頁225-226。
    陳宗吉,〈軍艦於國際海峽的過境通航權〉,《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1期,1996年1月,頁83-96。
    陳宗吉,〈緊追權執行程序的要件分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1卷第11期,1997年11月,頁27-39。
    陳宗吉,〈國際海洋法在軍事層面上的意義〉,《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7期,1999年7月,頁82-95。
    陳荔彤,〈海洋環境污染的國際法規範〉,《中興法學》,第38期,1994年10月,頁77-122。
    陳荔彤,〈海上船舶航行安全的國際法規則〉,《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1996年3月,頁311-353。
    陳荔彤,〈海洋平時軍事使用之國際法規則〉,國際海洋年「海洋海軍科技」研討會論文集。海軍軍官學校主辦。左營:海軍軍官學校,1998年11月19、20日,頁29-50。
    陳荔彤,〈台灣之海域紛爭〉,《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113-148。
    陳葳,〈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軍艦之領海無害通過權〉,《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5期,1996年5月,頁84-89。
    陳駿賦,〈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研析〉,《東海法學研究》,第18期,2003年6月,頁127-175。
    許綿延,〈外國軍艦在我國領海是否享有「無害通過權」之芻議〉,《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1期,2000年1月,頁26-31。
    張瑞帆,〈由敦睦艦隊出訪論軍事外交〉,《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8期,1999年8月,頁4-9。
    黃友信,〈船舶海上航行安全規範與船舶避碰--以分道通航制為中心〉,《軍法專刊》,第49卷第9期,2003年9月,頁45–57。
    黃忠成(1998.11)〈軍艦與無害通過之關係〉,《軍法專刊》,第9卷第11期,1998年11月,頁27–34。
    黃忠成,〈海軍施與海難救助之法律問題研究〉,《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5期,1999年5月,頁78–85。
    黃忠成,〈關於潛艇之無害通過〉,《軍法專刊》,第1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40–48。
    黃異,〈限制海域及禁止海域的意義〉,《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5期,2000年5月,頁13–19。
    黃廣山,〈海洋法與海洋戰略〉,《國防雜誌》,第11卷第1期,1995年7月,頁51–58。
    趙國材,〈認識國際海洋法〉,《海軍學術月刊》,第32卷第7期,1998年7月,頁4–10。
    趙國材,〈海洋法公約〉,《中華戰略學刊》,1998年9月,頁68–89。
    趙國材,〈論國際法之新發展〉,《國際關係學報》,第16期,2001年12月,
    頁26–49。
    翟文中,〈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實踐談當前我國面臨的海洋權益問題〉,《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2期,2000年2月,頁14-32。
    鄭敦宇,〈中美軍機擦撞案件之國際海洋法適用探討〉,《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5期,2002年5月,頁96-102。
    鄭敦宇,〈沉沒軍艦之國際法規範〉,《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1期,2003年1月,頁91-97。
    鄭敦宇,〈國際海洋法法庭之管轄權探討〉,《軍法專刊》,第49卷第3期,2003年3月,頁27-34。
    鄭敦宇,〈軍艦對船源污染規範之國際法發展〉,《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8期,2003年8月,頁97-104。
    蕭慧麟,〈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的無害通過權〉,《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8 期,2001年8月,頁9-17。
    劉森榮,〈國際法上之封鎖制度〉,《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2期,1998年2月,頁63-70。
    劉森榮,〈海洋軍事使用之國際法〉,《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8-16。
    魏靜芬,〈核子動力船及運載危險或有害物質船舶之無害通過權〉,《輔仁法學》,第18期,1999年6月,頁143-157。
    魏靜芬,〈國際犯罪與國際法〉,《軍法專刊》,第48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4-32。
    龍村倪,〈海權及兩岸海洋法綜述〉,《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37卷第1期,1998年9月,頁91-97。
    (三)碩士論文:
    李昌原。《國際海洋法上群島國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2000年。
    洪篤榮。《國際海峽制度理論與實踐之研究——兼論台灣海峽之法律制度》。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2000年。
    蔡明宏。《「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管轄權問題之研究》。淡水: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0年。
    簡宏明。《國際海洋法上群島法律規範之研究》。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1995年。
    傅鈺真。《論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群島國制度》。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1993年。
    陳宗吉。《軍艦通航他國領海無害性基準之研究—船旗國通航與沿岸國安全利益的衡平與調整》。台北:國防管理學院法研所,1996年。
    陳葳。《由國際法觀點看海洋平時之軍事使用》。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1991年。
    莊達人。《國際法上國際航用海峽通行權之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1988年。
    張福□。《國際法上國際航用海峽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85年。
    楊智。《荷姆茲海峽在國際法上之通行問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1985年。
    (四)報刊:
    中國時報(台北):1998年5月19日,版5、8月30日,版13;2001年2月16日,版5、2月17日,版5;2002年5月16日,版5;2004年4月18日,版A11、11月22日,版A13、12月19日,版2。
    自由時報(台北):1998年9月20日,版9;2001年2月16日,版5、5月17日,版5。
    聯合報(台北):1986年6月11日,版12;1992年1月1日,版4;1998年9月18日,版11;2001年2月16日,版5;2004年10月16日,版A15。
    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9月24日,版1;2003年9月29日,版5。
    新華日報(北京):1993年8月8日,版4、8月14日,版4、8月15日,版4、9月6日,版2、9月7日,版4、9月10日,版4、9月11日,版4、9月26日,版4。
    蘋果日報(台北):2004年12月10日,版5。
    (五)網路:
    http://lawonline.sdinfo.net/display.asp?id=1240法律在線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haijun2/index.htm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環球航行
    http://www.mofa.gov.tw/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un.org/Depts/los/index.htm聯合國國際海洋法
    http://www.ngensis.com/basiclaw/basic01.htm香港基本法
    http://www.cdsj.edu.mo/prize/basic_law/chapter5.htm澳門基本法推廣協
    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navy/about_navy/promoteRelation/ promoteRelation.htm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敦睦史話
    二、英文部份
    (一)書籍:
    Amacher C. Ryan. And Sweeney, James Richard., The Law of the Sea : U.S. Interests and Alternative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6.
    Arayama, Yuko. and Mourdoukoutas, Panos. China Against Herself:Innovation or Imitation in Global Business?. Westport, CT:Quorum, 1999.
    Attard, David Joseph.,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7.
    Bush, W. George.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C.: The White House, 2002.
    Butler, W.E. The Law of the Sea an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 Anglo-Soviet Post-UNCLOS Perspectives. New York ・London・Rome : Oceana Publications, 1985.
    Chang, H. Parris. (ed.) If China 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Maryland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3.
    Crawford, James.and R. Donald Rothwell, The Law of the Sea in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Dordrecht/Boston/London : Martinus Nijhoff, 1995.
    Dubner, Barry Hart. The Law of Territorial Waters of Mid-Ocean Archipelagos and Archipelagic States. Hague : Martinus Nijhoff, 1976.
    Gold, Edgar. Maritime Transport—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Policy and Shipping Law. D.C.: Heath and Company,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 Lexington Books, 1981.
    Greenfield, Jeanette. China`s practice in the Law of the Sea. New York :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2.
    Grove, Eric. The Feture of Sea Power. London: Routledge, 1990.
    Jia, Bing Bing. The Regime of Strait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Koh, K.L. Straits in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Contemporary Issues. New York : Oceana Publications, 1982.
    Kwiatkowska, Barbaba. The 200 Mil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in the New Law of the Sea. Dordrecht/Boston/London : Martinus Nijhoff, 1989.
    Leifer, B.A., Michael. International Straits of the World—Malacca, Singapore, and Indonesia. The Netherlands : Sijthoff & Noordhoff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BV Alphen aan den Rijn,1978.
    Mankabady, Samir. Collision at Sea--A guide to the legal consequences. Amsterdam : North-Holland, 1978.
    Morell, B. James. The Law of the Sea--The 1982 Treaty and Its Rejec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Jefferson, North Carolian, London : McFarland & Company,1992.
    Muller, G.. David, Jr. China As A Maritime Power. Boulder, Co. Eestview Press, 1983.
    O’Connell, D. P.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84.
    Vol.Ⅱ.
    Potter, E.B., & Nimitz, W. Chester. Sea Power-A Naval History 1st ed. Annapolis: Naval Inst Press, 1960.
    Roberts, Adam., Guelff, Richard. Documents on the Laws of War 3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R.R.( Rolf, Robin.) & A.V.( Vaughan, Alan. ) Lowe. The Law of the Sea.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Yonker, NY : Juris Publ, 1999.
    Snider, M. D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Documenting Strategy Vision. Carlisle Barracks:U.S. Army War College, 1995.
    Sohn, B. Louis. and Gustafson, Kristen., The Law of the Sea. St. 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1984.
    The Law of the Sea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with Index and Final Act of the Thir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1983.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2001.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02.
    Valencia, J. Mark. A Maritime Regime for North-East Asia.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Wood, L. Perry. Chinese Politics and Chinese Defens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 and Chinese Maritine Power in the 1990s. Indiana: Herman Kahn Center, 1990.
    (二)期刊、論文:
    Armitage, Richard. “A Republican View: Managing Relations with Russia, China, India”, U.S. Foreign Policy Agenda.5 ( 2001 ), pp. 9-12.
    Captain Jampoler, C. A. Andrew. U.S. Navy (Retired). “The Politics of Port Visits”, Proceedings August 2004, pp. 66-69.
    Cdr Bateman, Sam. “Sea Change in Asia-Pacific”﹐Jane`s Navy International﹐101(1996 ), p. 26.
    “China looks to second Song class for solution ", Jane`s Navy, March 8, 1999, pp.59-
    60.
    Conboy. Kenneth. “The Future Southeast Security Environment”, Strategic Review, 20 (1996 ), pp. 34-47.
    Downing, John, “China`s Evolving Maritime Strategy: Part One, Restructuring Begins,”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8 (1996), pp.129–133.
    Downing, John. “Maritime Ambition:China`s Naval Modernization”, Jane`s Navy International﹐103 ( May 1998), p.14.
    Evans, J. Donald. “Beijing Commits to Carrier Aviation”, Defense & Foreign Affairs Strategic Policy. 29( 2001), p.58.
    Godwin, H.B. Paul. “China and the Use of Force: Power Projection and PLA Military Operations ”, Working Draft Paper.18 October 2000, p.21.
    Keohane, O. Robert. and Nye, S. Joseph. Jr. “ Globalization: What`s New?What`s Not?( and So What?)”, Foreign Policy. Spring 2000, p.105.
    Merrill, Kay. “A Closer Look at Sino-Burmese Military Links”,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1997), p.323.
    Noer, H. John. “Southeast Asian Chokepoints”, Strategic Forum﹐No. 98. (1996), pp.1-98(paper).
    O’Connell, D. P.,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ntemporary Naval Operations”, The British Year 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1970. XLIV. p.p19-85.
    O’Neill, Robert. The Utility of Force in the 20th Century﹐a lecture delivered at CAPS lecture series﹐July 28﹐1999。
    Starr, Barbara. “Han Incident Proof of China’s Naval Ambition”, Jane`s Defence
    Weekly﹐7 January 1995, p.5.
    Shirk, L. Susan. “Chinese Views on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NBR Analysis﹐5 ( December 1994 ), pp.1-13.
    Storey, Ian., and You Ji. “China`s Aircraft Carrier Ambitions: Seeking Truth from Rumor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Winter 2004, pp.77-93.
    VADM Liu, Ta-tsai. “ Southeast Asia: The Maritim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aiwan,” Strategic Review for Southern Africa, May 1989, p.28.
    (三)網路: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china/plan-overview.htm中共海軍
    http://www.icrc.org/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
    http://www.imo.org/home.asp國際海事組織
    http://www.mindef.gov.sg/navy/新加坡海軍
    http://www.worldcourts.com/pcij/eng/pcij-decisions.htm國際法庭判決
    http://www.nato.int/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http://www.navy.mil.kr:8001/english/en_main.jsp南韓海軍
    http://www.navy.mil.za/Default.htm南非海軍
    http://stu.findlaw.com/journals/international.html法律期刊
    http://www.unep.org/聯合國環境保護總署
    http://www.un.org/Depts/los/index.htm聯合國國際海洋法
    http://www.worldcourts.com/pcij/eng/pcij-decisions.htm國際法庭判決
    三、日文部份
    〈一〉日文書籍:
    小田滋。《海洋法》。東京:有斐閣,1979年,(上、下冊)。
    小田滋。《注解國連海洋法條約》。東京:有斐閣,1985年,(上、下冊)。
    小田滋。《海洋法の源流を探る》。東京:有信堂高文社,1989年。
    山本草二。《國際法》。東京:有斐閣,1985年。
    平松茂雄。《中國の戰略的海洋進出》。東京:勁草,2003年。
    布施 勉。《國際海洋法序說》。東京:酒井,1989年。
    田畑茂二郎。《國際法新講》。東京:東信堂,1993年,(上、下冊)。
    田畑茂二郎、時本泰雄。《國際法》。東京:有信堂高文社,1994年。
    海洋污染防止関係条約研究会。《海洋污染防止条約》。東京:海文堂,1988年。
    船舶安全法関係条約研究会。《1983年海上人命安全条約》。東京:海文堂,198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2922012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2012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2012201.pdf81KbAdobe PDF2916检视/开启
    22012202.pdf147KbAdobe PDF21484检视/开启
    22012203.pdf188KbAdobe PDF21477检视/开启
    22012204.pdf137KbAdobe PDF21205检视/开启
    22012205.pdf301KbAdobe PDF21903检视/开启
    22012206.pdf321KbAdobe PDF210132检视/开启
    22012207.pdf976KbAdobe PDF210598检视/开启
    22012208.pdf1000KbAdobe PDF29000检视/开启
    22012209.pdf319KbAdobe PDF21589检视/开启
    22012210.pdf303KbAdobe PDF22042检视/开启
    22012211.pdf147KbAdobe PDF21120检视/开启
    22012212.pdf246KbAdobe PDF21795检视/开启
    22012213.pdf125KbAdobe PDF2150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