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83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961/144987 (79%)
造訪人次 : 51989243      線上人數 : 8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30


    題名: 胡溫體制下中共軍事現代化之研究
    作者: 敬永生
    貢獻者: 朱新民
    敬永生
    關鍵詞: 胡溫體制
    軍事現代化
    新軍事變革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7 18:14:34 (UTC+8)
    摘要: 近些年來,中共軍事現代化建設已不同以往在資源有限的處境下,走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而是以時不予我的思維,採跨越式的方式,加速軍隊質與作戰能力的提升。面對中共「文攻武備」漸次升溫的趨勢,解放軍軍事能力的強化與企圖,對相隔不到200公里的國人言,就其軍事建設動態,都應比它人更多一份的關注與瞭解。
    21世紀初,中共「十六大」的召開,象徵著新權力結構的誕生與領導體制的世代交替。隨後,胡錦濤、溫家寶相續的承接領導性職務,確立了「胡溫體制」時代的到來,肩負起跨世紀國家發展的掌舵使命,舉手投足間都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面對兩岸脈動與走向,胡、溫二人是中共決策的關鍵性人物,我們有必要對新領導體制的特質、軍事建設的思維與立場,做一探討與瞭解。基於此一命題的研究主軸,範圍將含括中共新一代領導階層的形成、與軍事事務的關係,及對軍事現代化抱持立場外,並回溯建政後迄今軍事現代化的成因、政策演化、具體效益及面臨的挑戰,期勾勒出中共軍力的現況,並判斷其冀望達成的願景。
    為撰寫此一論文,將以參考中共官方、學者的論點與資訊為研究核心,以台灣的研究觀點為對應,以國外軍事研究者的看法為輔助。基於前述的研究指標,集力蒐整各方著作與資訊進行分析。全文除緒論、結論外,共分四章十七節,以下從第二章起扼要陳述內容建構:
    本文第二章是研究胡溫體制、領導風格,據以瞭解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與軍隊的互動及研析政策走向。第三章是回顧與探討中共大力推動軍事現代化的驅動力等因素,及至波灣戰爭後另一波現代化的重點,期能條理出中共跨世紀軍事現代化發展的全貌。第四章是剖析胡溫體制對軍事現代化的繼承、革新及冀望達成的目標或願景為何。第五章是瞭解胡溫體制下軍事現代化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例如軍政關係的問題、傳統思想的制約、科技突破的困境、國際間強權的制肘等限制因素,及因應作為。第六章結論將研究所得與所感,區分為研究發現(含括體制決策、軍事建設、難題與挑戰等三個面向做一歸納)及研究心得提出總結,讓我們更關心國家安全的議題,認真謀思兩岸互信與和諧相處之道,並支持政府對國防的投資與建設。
    關鍵詞:胡溫體制、軍事現代化、新軍事變革
    參考文獻: 壹、專書
    一、中文書籍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主編。《2001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主編。《2002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主編。《2004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 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中國大陸面面觀》。台北:正中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
    中國軍事科學院 主編。《世界2003年軍事年鑒》。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12月。
    丹尼•藍(Denny Lane)、劉戴蒙(Dimon Liu)。《中共軍事現代化》,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比爾•歐文斯(Bill Owens)、愛德華•奧佛列(Edward Offley)。《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曾祥穎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王明鋒、陳鋒。《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7年。
    王紹光、何頻、吳國光、高新、秦齊 主編。《江澤民面臨的挑戰》。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7月。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曉波。《海峽百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王鵬令。《鄧後中國:問題與對策》。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平松茂雄。《中國軍事力量》,楊鴻原譯。台北:凱倫出版社,1997年。
    田弘茂、朱雲漢。《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任知初。《中共跨世紀接班人胡錦濤》。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朱宏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
    朱陽明。《2000一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朱新民 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朱襄陽。《共產黨的領導智慧》。台北:商周出版社,2003年。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李英明 主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李慎明、王逸舟。《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李殿仁 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事聚焦》。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李際鈞。《戰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時英出版社,1996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宋國濤、金歌。《中國國際形勢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沈偉光。《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沈偉烈、陸元俊。《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勢出版社,2001年。
    周小獻 主編。《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上海:海潮出版社,2001 年。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台北:全球防衛雜誌有限公司,2001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林宗達。《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砲部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現在與未來》。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林湧偉。《21世紀解放軍的軍事革命》。台北:雲浩出版社,2001 年。
    施道安(Andrew Scobell)、(Larry M. Wortzel)。《中共軍力成長》,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查梅•卡里查(Zalmay Khalizad)。《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洪陸訓。《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胡鞍鋼、楊帆。《大國戰略-中國利益與使命》。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凌鋒。《中共風雨八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容安瀾(Alan D. Romberg)、麥戴偉特(Michael McDevitt)。《中共與飛彈防禦-美中戰略關係》,尹元隆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席來旺。《二十一世紀中國戰略大策劃-國際安全戰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
    翁明賢。《二○一○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馬玲、李銘。《溫家寶》。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高桓。《二○二○大國戰略》。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高新。《江澤民的權力之路》。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高新、何頻。《誰領導中國-最有權力的24個人》。香港:明鏡出版社,1998年。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張五岳 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公司,2003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張念鎮。《中共軍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87年。
    張明睿。《解放軍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文化出版,2003年。
    張毓清 主編。《軍事思考與辨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藴嶺。《合作還是對抗-冷戰後的中國、美國和日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許介鱗。《評比-兩岸最高領導》。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04年。
    陳東龍。《中共軍備總覽》。台北:黎明文化出版,2000年。
    陳勇、徐國成、耿衛東 主編。《高技術條件下陸軍戰役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
    陳梓龍。《新世代解放軍》。台北:黎明文化出版,2003年。
    陳毓鈞。《新世紀中美台關係:困境與出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麥可•布朗(Michael E. Brown)、歐文•寇特(Owen R. Cote)、席安•林恩-瓊斯(Sean R. Lynn-Jones)、史蒂文•米勒(Steven E. Miller)。《中共崛起》,李育慈、黃俊彥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傑.克里夫(Roger Cliff)。《中共商用科技的軍事潛力》,謝豐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傑尼•薩頓(Joeanne C.Sutton)。《結合商業與軍事技術一維持技術優勢之戰略》,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郭家琪、余佳玲、方淑惠、林宜瑄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喬良、王湘穂。《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著。《SIPRI年鑑2003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華盛。《中共最新王牌武器》。台北:雪菲爾國際出版公司,2000年。
    楊中美。《江澤民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楊中美。《中共跨世紀接班人-胡錦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楊傳業。《中國共產黨與跨世紀人民軍隊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楊碧川。《中國人民解放軍》。台北:一橋,1999年。
    萬瑞君。《胡錦濤帶你-創造中國致富新局》。台北:世茂出版社,2003年。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 主編。《2004趨勢大全-中國邁入戰略機遇期》。南京: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4年。
    翟文中。《台海生存與海權發展-我國海軍如何因應跨世紀中共海軍擴張》。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趙雲山。《中共導彈及其戰略》。香港:明鏡有限公司,1999年。
    劉精松、王祖訓。《跨世紀的國防建設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劉繼賢、王益民 主編。《鄧小平軍事理論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潘木友。《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潘湘庭。《世界軍事情勢1997-1998》。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潘瑞吉。《鄧小平新時期軍隧建設》。北京:紅旗出版社,1993年。
    蔡仁照。《軍隊建設新視野》。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78》。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度。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薛國安、王海。《世界新軍事變革熱點問題解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叢鳳輝。《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
    龐松、陳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羅慶生。《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蘇珊.布斯卡(Susan M. Pusks)。《下下一代的共軍》,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二、英文書籍
    Shambaugh David L.,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Berkeley and In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2002.
    Gill﹐Bates Taeho Kim﹐China’s Arms Acquisitions from Abroad﹐A Quest for “ Superb and Secret Weapon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James R. Lilley and Shambaugh David (eds),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 New York: M. E. Sharope, Inc., 1999.
    Jencks, Harlan W. “Party Authority and Military Power:Communist China’s Continuing Crisis,”in Bih-jaw Lin(ed) The Aftermath of the 1989 Tiananmen Crisis in Mainland China, Boulder, CO:Westview, 1992.
    Michael Pillsbury.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00.
    Mulvenon, James C. Soldiers of Fortun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hinese Military-Business Complex 1978-1998, NY. ME. Sharpe,2001.
    Shambaugh﹐David &Yang﹐Richard H.﹐China’s military in transi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Stotes, Mark A.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U.S. Amy War College: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1999.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1998-1999.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1999-2000.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2001.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2001-2002.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2002-2003.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Wortzel﹐Larry M.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Press,1999.
    貳、期刊
    一、中文期刊
    丁樹範。〈中共軍事現代化與亞太安全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7期。1995年7月,頁6-20。
    丁樹範。(中國大陸國防工業及其軍事力量的意涵)。《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17。
    丁樹範。(中共軍備政策)。《遠景季刊》,第2卷2期。2001年4月,頁1-28。
    丁樹範。〈1990年代以來的中國黨軍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2003年3、4 月,頁57-77。
    山水。〈中國ASN系列無人機〉。《中國兵器》,第5期。2004年8月,頁92-93。
    天山。〈中國軍隊「人才戰略工程」揭密〉。《鏡報月刊》,第323期。2003年8月,頁48-50。
    王安國。〈美伊戰爭對中共建軍備戰可能影響〉。《遠景季刊》,第5卷第2期。2004年4月, 頁219-237。
    王官德。〈從「裁軍五十萬」看共軍體制改革及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1期。1998年1月,頁45-55。
    王官德。〈江澤民對軍權的調整、控制與變數〉。《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4期。1998年4月,頁4-16。
    王建民。〈胡錦濤將鐵腕對付台獨〉。《亞洲週刊》。2004年10月3日,頁45。
    以理。〈二○○一年中共軍事〉。《中共研究》,第36卷第2期。2002年2月,頁51-68。
    以理。〈中共建立依托普通高校培養軍隊幹部制度〉。《中共研究》第34卷第11期。2000年11月,頁90-100。
    正宏。〈打造中國強大海軍〉。《瞭望周刊》,第30期。2004年7月26日,頁35-36。
    平可夫。〈中共2000年軍力展望〉。《國防譯粹》,宋一之譯,第27卷8期。2000年8月,頁51-60。
    平可夫。〈北京有能力攻台嗎?〉。《亞洲週刊》。2004年3月28日,頁14。
    平可夫。〈腐敗再襲解放軍〉。《亞洲週刊》。2004年5月2日,頁16-17。
    田俊儒。〈由共軍現代化論二砲部隊導彈軍力發展〉。《中共研究》,第36卷6期。2002年6月,頁60-75。
    仲一平。〈中國「和平崛起」論出於新戰爭理念〉。《鏡報月刊》。2004年7月,頁 49-51。
    曲儉。〈中國新型防空導彈外銷〉,《廣角鏡月刊》,第385期。2004年10月,頁59-61。
    江迅。〈台海必有一戰的先兆〉。《亞洲週刊》。2003年6月6日,頁36-37。
    艾向榮。(21世紀共軍在亞太地區之角色-中共軍隊未來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1期。1997年1月,頁12-26。
    何擎。〈中日海軍實力漫談 甲午戰爭後的再較量〉。《全球防衛雜誌》,第242期。2004年10月,頁54-59。
    吳玉金。〈正確處理我軍裝備建設四大關係〉。《瞭解新聞周刊》,第28期。2003年7月14日,頁21-23。
    吳恆宇。〈當前中共軍隊院校研究生的人才培育工作〉。《復興崗學報》,第80期。2004年6月,頁43-75。
    呂國雄。〈中共發展攻陸巡弋飛彈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2期。2002年2月,頁58-70。
    宋秉中。(中國,航向未定)。《天下雜誌社半月刊》。2002年12月1日,頁150-155。
    宋衛國、杜謙、高昌林。〈科技人才的國際競爭與我們的對策〉。《求是》,第24期。2003年12月16日,頁47-49。
    李英明。〈發揚以「民族文化」為本位的民族主義-兼論中共所標榜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12 卷第5期。1986年5月,頁8-14。
    沈明室。(改革開放後共軍軍事思想的轉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6期。1995年6月,頁70-78。
    沈明室。〈中共五○年代的軍事現代化-兼論八○年代軍事現代化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8期。1996年8月15日,頁59-71
    沈明室。(中共十六大權力繼承與軍隊角色)。《展望與探索》,第1卷2期。2003年,頁31-51。
    汪毓瑋。〈對中共研究美國新軍事變革及其影響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2004年7月,頁23-47。
    肖揚。〈中南海動向-溫內閣裡的海歸派〉。《廣角鏡月刊》,第367期。2003年4月16日),頁37-38。
    忠頻。〈反制中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防雜誌》,第230期。2003年10月,頁86-93。
    林長盛、牛銘實。〈對中共核威懾戰略的重新審視〉。《中共研究》,第37卷第12期。2003年12,頁67-79。
    林長盛。〈二砲部隊-中共洲際飛彈軍力發展現況〉。《全球防衛雜誌》,第238期。2004年6月,頁48-55。
    林湧偉。(中共『新軍事革命』的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2期。2001年4月,頁125-152。
    林勤經。〈中共積極進行信息戰發展研究〉。《中共研究》,第36卷第11期。2002年11月,頁55-68。
    林達 譯。〈越戰前之韓戰〉。《國防譯粹》,第14卷第8期。1987年8月,頁97-98。
    社評。〈江澤民晉升十九員上將〉。《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7期。1994年7月,頁1-2。
    社論。〈在變與不變間發展的兩岸三邊攻防戰〉。《中共研究》,第37卷11期。2003年11月,頁10-15。
    社論。〈胡溫體制展現的改革、發展和國際觀〉。《中共研究》,第37卷11期。2003年11月,頁3-9。
    社論。〈發展中有隱憂,機遇與挑戰併存〉。《中共研究》,第37卷12期。2003年12月,頁3-11。
    洪陸訓。〈共黨國家的文武關係〉。《復興崗學報》,第75期。2002年9月,頁1-30。
    威海衛。〈201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系列單元1.2.3〉。《全球防衛雜誌》,第242期。2004年10月1日,頁38-52。
    施子中。〈中共海軍跨世紀建設與發展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6卷第10期。2002年10月,頁63-81。
    柏春。〈胡錦濤的顧全大局〉。《動向月刊》。2003年11月,頁28-29。
    倪樂雄。(20世紀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反思)。《戰略與管理》,第5期。2003年,頁24-29。
    家瑜。〈40年來共軍現代化的歷程與困局〉。《中共研究》,第24卷第5期。1990年5月,頁90-111。
    庫桂生。〈軍事指揮員素質全面提高〉。《瞭望新聞週刊》,第28期。2003年7月14,頁23-24。
    徐勇、李仁府、馬戀。(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後勤防衛的幾個基本問題)。《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2001年1月,頁74-80。
    徐輝升、劉海峰、孫楚。〈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思想的思考〉。《國防》,總215期。2004年1月,頁25-28。
    時殷弘、宋德星。〈21世紀前期中國國際態度、外交哲學和根本戰略思考〉。《戰略與管理》。2001年1月,頁10-19。
    高加夫。〈2003年莫斯科航空展〉。《全球防衛雜誌》,第237期。2004年5月,頁48-59。
    高岩。(中國大空戰略的發展方向)。《廣角鏡月刊》,第347期。2003年11月16日,頁6-9。
    〈高層次科技人才實施五工程〉。《中共研究》,第36卷10期。2002年10月,頁85-86。
    寇健文。〈中共「幹部年輕化」與政治繼承〉。《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5期。2001年5月,頁1-16。
    張岑。〈信息戰特點初現〉,《瞭望新聞週刊》,第28期(2003年7月14日),15-18。
    張岑。〈軍隊結構不斷調整〉。《瞭望新聞週刊》,第28期。2003年7月14日,18-20。
    張亞斌、曾友春。〈毛澤東與50年代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國軍事科學》,第17卷第1期。2004年2月,頁65-72。
    張彥元譯。〈中共潛艦打先鋒〉。《國防譯粹》,第31卷1期。2003年3月,頁119-127。。
    梅林。(中共巡航導彈的研發佈署)。《中共研究》,第34卷第9期。2000年9月,頁81-95。
    梅林。〈中共攻台利器:中共陸軍縱深打擊武器〉。《全球防衛雜誌》,第190期。2000年6月,頁39-41。
    郭振遠。〈和平崛起:中國的必然選擇〉。《中國評論》。2004年3月,頁6-9。
    陳梓龍。(現階段中共裁軍與體制改革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1999年4月,頁32-50。
    陳梓龍。〈中共第四代領導幹部接班情況、特點及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10期。2000年10月,頁11-25。
    陸非。〈軍隊腐敗的新景點〉。《動向月刊》。2002年4月,頁33。
    陶伯鈞。(軍事創新是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命題)。《中國軍事科學》,第4期。2000年7月,頁63-71。
    勞振江、耿海軍。〈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軍隊武器發展之路〉。《中國軍事科學》,第15卷第3期。2002年6月,50-55。
    揚父。〈坦克換新砲,中國領風騷〉。《廣角鏡月刊》,第371期。2003年8月16日-9月15日,頁50-53。
    黃淑芬 譯。Michael Evans , From Kadesh to Kandahar:military theory and the future of war。《國防譯粹》,第31卷第1期。2004年1月,頁64-81。
    楊中美。〈中共空軍戰略方針的演變形成〉。《中共研究》,第34卷第10期。2000年10月,頁98-103。
    楊志誠。〈中共國家戰略的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8卷第7期。1992年7月,頁1-17。
    楊念祖。(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34卷5期。2000年5月,頁70-86。
    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第30卷第9期。1997年9月,頁27-46。
    〈解放軍主戰車型號簡介〉。《尖端科技》,第227期。2003年7月,頁16-23。
    廖文中。〈中共空軍戰略及武器裝備現代化概況〉。《中共研究》,第34卷5期。2000年5月,頁87-99。
    劉育民。〈中共軍人在政治權力結構中角色-1980年代後〉。《共黨問題研究》,第13卷第9期。1987年10月,頁42-51。
    劉慶。(廿世紀中國戰略思想演變述略)。《中國軍事科學》,第2期。2000年2月,頁38-46。
    魯治。〈戰略研究:江澤民十三年和連任原因〉。《廣角鏡月刊》,第367期。2003年4月16日,頁14-17。
    魯競。〈中共黨軍關係狀況分析〉。《中共研究》,第29卷5期。1995年5月,頁39-52。
    戴清明。(創新發展信息作戰思想)。《中國軍事科學》,第4期。2000年7月,頁72-77。
    謝志淵。〈中共裁軍走精兵之路〉。《中共研究》,第35卷第8期。2001年8月,頁70-81。
    謝志淵。〈中共繼續堅持人民戰爭思想〉。《中共研究》,第35卷第3期。2001年3月,頁89-100。
    邁克爾•斯萬,張宏飛 譯。〈中國彈道導彈力量-美國方面的評估〉。《國際展望》,第486期。2004年3月,頁16-19。
    鍾堅。〈中共航天計畫與軍事用途〉。《共黨問題研究》,第5卷第28期。2002年5月,頁4-10。
    鍾堅。〈中共邁向區域霸權國防費持續增長〉。《中共研究》,第37卷4期。2003年4月,頁20-24。
    關捷。〈國防部長痛陳軍隊腐化〉。《爭鳴雜誌》,第286期。2001年8月,頁18-19。
    鐘原。〈政治胡與經濟溫之比較〉。《廣角鏡月刊》,第368期。2003年5月16,頁13-17。
    二、英文期刊
    Beaver﹐Paul. “China flexes muscles in missile exercise.”Jane’s DefenseWeekly﹐Vol.30﹐No.32﹐1998﹐pp.18-20.
    Chirstensen﹐Thomas J.“Posing Problems without Catching Up:China’s Rise and Challenges for U.S. Security Polic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No4﹐2001,pp.5-40.
    Dorminey﹐Bruce.“Chinese Missiles Basic to New Strategy.”Aviation Week &Space Technology﹐Vol.150﹐No.10﹐1999﹐pp.59-61.
    O’Hanlon﹐Michael.“Why China Cannot Conquer Taiwan.”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No.2﹐2001﹐pp.51-86.
    Shambaugh David.“Containment or Engagement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1﹐No2(Fall)﹐1996﹐p.209.
    Shambaugh David.“China’s Military in Transition”The China Quarterly﹐Vol. 146﹐No.3﹐1996﹐pp.256-298.
    Zhen Shiping.“Party-Military Relations in China.”EAI Brief No.1007﹐Novermber 29﹐2001.
    Whiting﹐Aiien.“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Perception.”The China Quarterly﹐No.147﹐1996﹐pp.596-615.
    叄、學術研討會: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與台灣安全〉,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8日。
    丹尼斯•希奇。〈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台灣的軍事改革:進程、問題與展望〉,第四屆台灣國防國際研討會。中華民國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主辦,2004年2月29日。
    邱伯浩。〈中共國家安全構面分析〉,國家安全之在思考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2004年6月25日。
    傅寶珍。〈從德國經驗論中共軍隊現代的演進〉,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8日。
    楊順利。〈從中共換裝蘇愷戰機論其空軍現代化發展趨勢〉,21世紀的解放軍-是黔驢還是老虎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6月12日。
    薄納德•寇爾。〈中共海軍犯台的能力及其決算〉,第五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4年10月29日
    肆、報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人民日報》,1997年3月19日,版3。
    〈台灣武器採購世界第五〉,(中央日報),2003年10月17日,版8。
    〈神五升空掌握台海制衡〉,《中央日報》,2003年10月20日,版6。
    〈解放軍研究施琅攻台戰略〉,《中國時報》,2000年4月30日,版14。
    〈中共盼成立蘇愷三十戰機生產線〉,《中國時報》,2000年6月14日,版14。
    〈俄制武器當家共軍消化不良〉,《中國時報》,2001年5月18日,版11。
    〈江澤民宣佈兩年裁軍20萬〉,《中國時報》,2003年9月2日, A13。
    〈軍事實力-遏制台獨之本 〉,《中國時報》,2003年12月25日,A14。
    〈中美軍力差距二十年跑不掉〉,《中國時報》,2004年2月27日,A13。
    〈溫家寶-台灣不可分割比生命還重要〉,《中國時報》,2004年5月11日,A13。
    〈發射納型衛星-中共再展航空實力〉,《中國時報》,2004年4月20日,A13。
    〈中共戰略已傾向動武〉,《中國時報》,2004年5月30日,A2。
    〈北戴河會議將成歷史名詞〉,《中國時報》,2004年6月24日,A13。
    〈中共可能以武警對台奇襲〉,《中國時報》,2004年7月5日,A11。
    〈戰役空軍對台力量前伸〉,《中國時報》,2004年7月23日,A13。
    〈對台戰略,鄧小平強調能等〉,《中國時報》,2004年8月11日,A12。
    〈美台海政策,戰略模糊不可行〉,《中國時報》,2004年8月17日。
    〈美軍力調整,惡化台海形勢〉,《中國時報》,2004年8月18日。
    〈點穴戰是共軍新選項〉,《中國時報》,2004年8月30日,A15。
    〈東突在美成立流亡政府-中共不滿〉,《中國時報》,2004年9月18日,A11。
    〈北京政策轉向 睦鄰國以制台獨〉,《中國時報》,2004年10月8日,A11。
    〈歐盟限武-利比亞解禁、中國不行〉,《中國時報》,2004年10月13日,A11。
    〈中共國防白皮書重申攻台三條件〉,《自由時報》,2000年10月17日,版2。
    〈共軍一核動力潛艦下水測試〉,《自由時報》,2004年7月30日,版2。
    〈中共意圖二○一○抗美奪台〉,《青年日報》,1999年5月15日,版3。
    〈中國軍隊需進行七大改革〉,《星島日報》,2003年6月12日,版2。
    〈江澤民強調推進中國軍事變革確保打得贏不變質〉,《商報》,2003年6月18日,版2。
    〈論政治合格〉,《解放軍報》,1993年1月4日,版1。
    〈堅持用五句話總要求統攬部隊建設〉,《解放軍報》,1998年5月8日,版1。
    〈教育改革-跨向知識軍事的階梯〉,《解放軍報》,1999年3月2日,版1。
    〈我軍大演兵,江澤民強調打得贏〉,《解放軍報》,2000年2月8日,版7。
    〈軍人道德規範〉,《解放軍報》,2001年10月26日,版1。
    〈我國防軍事法律體系初具規模〉,《解放軍報》,2002年10月7日,版1。
    〈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解放軍報》,2002年12月17日,版17。
    〈抓住戰略機遇期謀求軍隊跨越式發展〉,《解放軍報》,2003年1月22日,版7。
    〈胡錦濤指出: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 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解放軍報》,2003年3月6日,版1。
    〈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 加速推進我軍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解放軍報》,2003年3月8日,版1。
    〈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解放軍報》,2003年6月17日,版6。
    〈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解放軍報》,2003年09月08日,版1。
    〈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解放軍報》,2003年09月08日,版1。
    〈印俄軍事合作再上台階〉,《解放軍報》,2004年4月26日,版11。
    〈江澤民與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報》,2004年9月21日,版1。
    〈加強資訊化條件下司令機關建設〉,解放軍報,2004年9月29日,版1。
    〈資訊化戰爭-斷代性的飛躍〉,《解放軍報》,2003年4月9日,版9。
    〈紀念鄧小平一百週年〉,解放軍報,2004年8月26,版3。
    〈建立新作戰觀〉,《解放軍報》,2004年8月31日,版6。
    〈預測胡錦濤對台政策〉,《聯合報》,2003年11月28日,A15。
    〈大陸民兵誓詞增隨時參戰〉,《聯合報》,2004年6月2日,A13。
    〈小泉智庫-把中共列為周遭威脅〉,《聯合報》,2004年9月16日,A13。
    〈江澤民退場機制對中共權力倫理的影響〉,《聯合報》,2004年9月22日,A2。
    〈收攬軍心難胡錦濤掌軍權還要多年?〉,《聯合報》,2004年9月22日,A2。
    〈中歐太空合作觸怒美國〉,《聯合報》,2004年10月26日,版13。
    〈曾慶紅表態,支持胡錦濤掌軍權〉,《聯合報》,2004年9月23日,A13。
    〈訪問北京 席哈克:支持一中 反對台獨〉,《聯合報》,2004年10月10日,A13。
    〈解放軍購八艘氣墊船〉,《蘋果日報》,2004年7月4日,A21。
    〈國防較勁-加強遠打擊〉,《蘋果日報》,2004年9月30日,A6。
    〈俄武停研發-北京求歐盟〉,《蘋果日報》,2004年10月11日,A16。
    伍、網路資料
    〈大陸研製新火箭 射程達台海〉,2004年10月14日,中廣新聞網:http://tw. new s.yahoo.com /041014/4/12 eaa.html
    〈大陸料先攻離島施壓〉,2004年8月3日,明報:ttp://www.mingpaonews.com/
    〈中共軍制變革的政軍戰略意涵〉,青年日報, http://www.youth.com.tw/ Joanna/Military/M92.07.28-C.htm
    〈中共軍隊發展的歷史契機〉,軍事論壇, http://www.people.com.cn
    〈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六大挑戰〉,2004年6月2日。新華網:http://www.sina.com.cn
    〈中國軍隊用超常措施培養軍事人才〉,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 20040401/. com/20040401/00190779.html.
    〈中國軍隊鼓勵軍官攻學位〉,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20040401/00 190779.html.
    〈中國海軍主要裝備〉,中華軍事網: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chinanavy/
    〈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艦船知識:http://jczs.sina.com.cn
    王亞洲,〈大國策〉,中國報導周刊網站:http://www.mlcool.com
    〈共軍意圖衝撞第一島鏈〉,2004年8月23日。自由新聞網:http://www. liber tytimes.com.tw
    李小軍,《中國陸軍質量建設之路》,網站:http://soaring99.home.chinaren.com. com/cn‾armorhtm
    孟祥青,〈中國實力需要科學評估,國防現代化需要理直氣壯〉,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ew/hina/china05/1h2004/kexuefazhan/pinglun/2004/kexuefazhan/pinglun/200404200353.htm
    林長盛,〈中國核艦艇的發展與動力〉,中國潛艇網站:http://bwl.jschina.com.cn/ military /navy/submarine /106-1.htm。
    〈空軍中將檢討金門戰役 〉,2004年7月28日,華夏經緯網:http://huaxia.com/
    邱震海,〈港台外交:再談北京-新思維迫在眉睫〉,鳳凰衛視網站:http://ww w.phoenixtv. com /home/news/review/2004/08/237077 .html
    胡鞍鋼,〈提高軍人待遇-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北方網:http://news.enorth.com.cn system/2004/ 06/14/000801506.shtml
    〈胡錦濤治軍方針三最三實三新四本領〉,中央社:http://tw.news.yahoo. com/ 041020/43/132lk.html
    〈日本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中央社:http://tw.news.yahoo. com/ 041207/43/18efq.html
    〈胡錦濤強調建設高素質高效能領導機關〉,2004年9月29日,解放軍報網站:http://www.pladaily .com.cn/gb/pladaily/2004/09/29/20040929001326_jryw.html
    〈強兵再富國?中共調整建軍方針〉,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 com/
    陸鋼、郭學堂,〈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和平崛起機遇難得〉,《文匯報》,2004年3月22日,http://www.wenweipo.com/
    彭光謙,鄭艷平,〈軍事科學院專家從七方面談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人民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junshi/505486.htm
    葉青編,〈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要把握好二十年三大機遇〉,2004年5月27。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taiwan.shtml。
    〈解放軍急起直追大變革〉,2004年8月23日,鳳凰新聞網:http://www.phoenixtv. /com/home/news/review/200308/23/100030.html
    〈與美俄匹敵不遠矣〉,《中國時報》,Hinet:http//timeshinet /news/20031026/ headline/6345045,htm.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2004年3月21日。新華網:http://www.sina.com.cn
    鄭叔平,〈廿一世紀中共軍事領導新佈局〉,http:d/sis.org.tw/forum/2002-07/CM207003.htm
    薑長斌,〈對我們最要害的問題是臺灣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網址:http:// sis.ruc.edu.cn/yantaohui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2922004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2004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2004101.pdf21KbAdobe PDF21096檢視/開啟
    22004102.pdf22KbAdobe PDF2961檢視/開啟
    22004103.pdf22KbAdobe PDF2947檢視/開啟
    22004104.pdf50KbAdobe PDF21181檢視/開啟
    22004105.pdf319KbAdobe PDF21665檢視/開啟
    22004106.pdf631KbAdobe PDF240812檢視/開啟
    22004107.pdf1558KbAdobe PDF214069檢視/開啟
    22004108.pdf888KbAdobe PDF23358檢視/開啟
    22004109.pdf587KbAdobe PDF22955檢視/開啟
    22004110.pdf253KbAdobe PDF23428檢視/開啟
    22004111.pdf331KbAdobe PDF22323檢視/開啟
    22004112.pdf839KbAdobe PDF2711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