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或官方文獻 日本防衛研究所編著。《2001東亞戰略概觀》,曾清貴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2001年。 日本防衛研究所編著。《東亞戰略概觀 1996-97年》,胡台生譯。台北:國防部軍務局,1998年。 日本防衛廳編。《日本防衛白皮書:平成11年版》。東京:大藏省,1999年。 日本防衛廳編。《日本防衛白皮書1976年》,國防部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79年1月。 日本防衛廳編。《日本防衛白皮書-1998年》,黃朝茂、宋一之、李坤海譯。台北:國防部史編局,1999年2月。 美國國防部編著。《1999年美國國防報告書》,張台航等譯。台北:國防大學,2000年。 美國國防部編著。《2000年美國國防報告書》,張台航等譯。台北:國防大學,2000年。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編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 委員會會訊》,第3期。台北,民國1998年9月。 史政編譯局譯印。《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中的角色》。台北:國防部史政 編譯局,2001年6月。 國防部史政編印。《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10月。 國防部編審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7月。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編。《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 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台北:國防部,2002 年9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戰略論文選譯》。台北:國防部,1996年4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洲的安全保障1998-1999》。台北:國防部,1996 年10月。 國防大學編。《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部。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合編。《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北京:九洲出版社,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1996》。北京:世紀知識出版社,1996-19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合編。《「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北京:國務院,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合編。《「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北京:國務院,1993。 柴成文、黃政基、張長僅著。《三大突破:新中國走向世界的報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二、專書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萬里著。《美蘇關係研究:冷戰、和解、對抗-1984》。台北:黎明出版社,1986年。 王瑋主編。《美國對亞太政策的演變:1976-95》。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緝思。《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台北:生智,2001年8月。 朱陽明。《亞太安全戰論》。北京:軍事科學院,2000年5月。 朱陽明。《2000-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院,2000年7月。 朱維瑜主編。《1998年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1997年。 李英明主編。《2002-2003亞太形勢與未來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01月。 李英明主編。《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 李英明主編。《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2-2003》。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6月。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1997年2月。 李本京。《美國亞洲外交政策》。台北:正中,1991年8月。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台北:世界出版社,2000年。 吳元黎。《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政策與戰略利益》。台北: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1986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 杜攻主編。《轉換中的世界格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 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周煦著。《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周煦。《國際新秩序》。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1992年6月。 周榮耀。《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科院,2003年2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2年10月。 林正義。《國際環境的變動與亞太地區》。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7年8月。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出版社,1989年。 林正義主編。《1988-1989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1991年。 林正義主編。《1990-1991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1993年。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台北:中央研究院,1998年。 孟捷慕(James H. Mann)。《轉向》(About Face),林添貴譯。台北:先覺,1999年7月。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台灣商務,2001年。 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張亞中。《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1999年2月。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1999年。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1年。 陸忠偉。《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 郭承天。《國際建制與國際組織》。台北:時英,1995年8月。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國際現勢》。台北:風雲,2001年4月。 陳一新。《斷交後的中美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程天放。《美國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1959年。 許介鱗、蕭全政、李文志編。《亞太經濟合作與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業強,1994年9月。 裘兆琳主編。《1985-1987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年。 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2-1994》。台北:中央研究院,1996年。 趙宋岑。《亞洲各國現勢》。台北:中央日報社,1955年。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評估》。台北:時英,1988年10月。 蔡政文等人合編。《亞太地區區域組織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9年3月。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賴岳謙。《中當代戰略與軍事問題》(Problemes militaires et strategiques contemporains, Raoul Giradet, dalloz, Paris, 1989)。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6月。 劉富本。《國際關係》。台北:五南,1998年7月。 蘇進強。《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9月。 羅石園。《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3年4月。 Henry A. Kissinger。《大外交》,林添貴、顧淑馨譯。台北:智庫出版社,1998年。 G.Friedman and M. Lebard 合著。《未來美日大戰》,沈彬康譯。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 James R. Lilley & Chuck Downs合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張同瑩、馬勵、張定綺譯。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Michael J. Green and Patrick M. Cronin著。《美日聯盟-過去、現在、未來》,國防部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Michael Schaller。《亞洲冷戰與日本復興》,郭俊鉌譯。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 Tyler Patrick著。《中美交鋒》,聯合報編譯組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James R. Lilley編。《共軍的未來》,翟文中、黃俊彥、余忠勇、張天虹、吳奇達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Richard Nixon。《尼克松回憶錄-中》,伍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 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Meirion and Susie Harries著。《藏劍入鞘記-日本之非軍事化》,沈彬康譯。台北:金禾出版社,1993年。 Gordon H. Chang著。《敵乎?友乎?-美國分化中蘇聯盟內幕》,梅寅生譯。台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 柏森(Frederic S. Pe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胡祖慶譯。台北:五南,1989年。 丹尼斯德魯.唐納德斯諾著《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王輝青等譯。北京:軍事 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Wilfried A. Herr,ann。〈 東南亞安全概況〉,收錄《亞洲的安全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5月。 Richard Connaughton。〈東亞的危險與威脅〉,收錄《亞太安全譯文彙集》,莫大華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7月。 William Cohen。〈美國東亞暨太平洋地區安全戰略報告〉,收錄《亞太安全譯文彙集》,史編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7月。 三、期刊文章 丁樹範。<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美國角色—走在兩岸間的鋼索>,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三軍大學主辦,1999年12月8日。 王元綱。<中共對兩岸釁心建立措施之態度:兼論信心建立的侷限性>,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與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國防部,2002年11月19日。 王元綱。<樂觀的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守勢現實主義之評析>,國際關係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2003年7月5日。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34卷11期。1995年11月, 頁67。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3卷3期。 2002年9月,頁75-101。 王緝思著。<遏制還是交往-評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國際問題研究》,21期。1996年,頁1-6。 何燿光。<從亞太區域安全角度關察中共之區域霸權>。《海軍學術月刊》,34卷3期。2000年3月,頁10-28。 何玉枝。<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外交>。《問題與研究》,39卷5期。2000年5月,頁71-88。 朱少先。<日美安保條約與日本防衛>,《問題與研究》,9卷9期。1970年6月,頁32-41。 朱松柏。<北韓的飛彈外交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39卷2期。2000年2月,頁1-12。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之挑戰>。《美歐月刊》,11卷3期。1996年3月,頁23-39。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的挑戰>。《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民 國85年3月,頁23-390 宋久光。<美國安全戰略向何處去>。《美國研究》,第3期。1992年,頁42-55。 宋以敏。<布希政府對外政策中的亞太安全問題>。《國際問題研究》,第3 期。2001年,頁1-6。 辛本健。<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第9期。 2002年,頁12-16。 吳安家。<現階段兩岸關係>。《國紀問題與兩岸關係專題講座》演講集。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1995年10-12月。 吳玉山。<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2002年12月,頁1-32。 吳心伯。<從美國亞太安全戰略看布希政府對台政策>。《現代國際關係》, 第5期。2002年5月,頁26-29。 阮宗澤。<反恐聯盟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2年3 月,頁36-41。 李大中。<後冷戰時期美國飛彈防禦政策>。《問題與研究》,39卷5期。2000年5月,頁17-46 李博文。<日美防衛新指針-防止周邊有事的外交努力>。《日本研究》,395期。1997年11月,頁4-5。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12月,頁33-68。 李國雄。<東協安全體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34卷9期。 民國84年9月,頁21-40。 李治國。<美國反恐政策的演變>。《現代國際關係》,第12期。2001年,頁 6-12。 李飛、許清君。<美國亞太戰略新動向淺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4卷3 期。2002年3月,頁53-54。 周煦。<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軍事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1998年12月,頁1-32。 周煦。<新世紀的中(美)關係>。《國際關係學報》,15期。2000年12月,頁69-90。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 1996年3月,頁4-22。 林文程。<美國安全情勢>。《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2001年3月,頁59-73。 林正義。<危機處理的原則>。《國家政策雙週刊》,52期。1993年1月,頁7-8。 林正義著。<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35卷12期。1996年12月,頁1-18。 郭承天。<單邊主義、區域主義、多邊主義>。《美歐季刊》,12卷1期。1997年春季號,頁1-25。 郭實綱。<布希執政一年來對外政策變化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第2 期。2002年,頁32-36。 郭獻忠。<波灣戰後美國新全球戰略之構想>。《美國月刊》,6卷12期。1991 年12月,頁28-37。 夏立平。<新世紀美國全球戰略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 2000年,頁22-25。 張隆義。<安保體制下的美日防衛合作關係>。《問題與研究》,25卷4期。1985年,頁43-62。 黃奎博。<東南亞預防外交的省思>,收錄《廿一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曾章瑞主編,頁129-162。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 黃介正。<跨世紀美國亞太安全戰略—華府關點>,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三軍大學主辦,1999年12月8日。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9期。1998年6月,頁275-304。 楊永明。<從國際法觀點看聯合國集體安全體系之法律架構、制度性問題與對應之策>。《台大法學論叢》,26卷3期。1997年7月,頁183-211。 楊永明。<聯合國維和行動發展:冷戰後國際安全之轉變>。《問題與研究》,36卷11期。1997年11月,頁23-40。 楊永明。<亞太安全環境對兩岸關係與台海安全的影響>,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台灣大學政治系主辦,1999年10月16日。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冬季號。1997年10月。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12卷4期。1998年12月,頁87-105。 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對台海安全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4月,頁1-30。 蔡瑋。<第三次台海危機:美中台三角互動>。《東亞季刊》,27卷6期。1996年9月,頁30-47。 鄭端耀。<肚希政府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4卷2期,2003年3月,頁1-31。 閻學通。<冷戰後中共的對外安全戰略>。《中國外交》,第9期。1995年,頁21-29。 四、碩博士論文 石原忠浩。<中共與日本關係之間的台灣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全中樊。<一九九○年代「中國威脅論」之形成與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2月。 林宗達。<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林風佑。<冷戰後中共與日本的安全關係>。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4月。 林聰毅。<美國對華防衛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李世暉。<日美安保體制變遷之中共因素>。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8月。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南亞合作>。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陳善忠。<冷戰後美國亞太戰略下之美日安保新架構與台海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3月。 曾永光。<日美安保體制之研究>。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梁若慧。<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言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7月。 五、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1995-2003年 《大公報》(香港) 1999-2003年 《文匯報》(香港) 1995-2003年 《明報》(香港) 1995-2003年 《中央日報》(台北) 1999-2003年 《中國時報》(台北) 1995-2003年 《聯合報》(台北) 1995-2003年 《自由時報》(台北) 2000-2003年 貳、英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或官方文獻(Official Documents) A DIA Global Security Assessment. Washington, D.C.: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1997). Deadline Nears,Pressure Builds for Clinton to Punish China. 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Vol.52, No.20. (May 21, 1994), p1282. Department of State, U.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1-1963, Vol. 22.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6. Department of State, U.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5-1957, Vol.23.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6, pp.52-60.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89, No.2152.(November 1989), p.51. Department of State, U.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1954, Vol.14.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5, pp.1103-1110. Department of State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Basic Document, 1950-1955, Vol.2.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1, pp.2337-2341.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 1957.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8, pp.1155-1159.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February 1995). Wiedemann, Kent. “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August 1995), pp.653-655. Lord, Winston. “A New Pacific Community: Ten Goal for American Polic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47, No.36.(September. 6, 1993), pp.612-614. Lord, Winston. “Taiwan Policy Review,”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Washington, D.C.(September. 27,1994).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January. 1993). National Securit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February.15, 1994). “Nye: Relations with China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the U.S.,”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EPF 306, (December 13, 1995) Nye, Joseph S. Jr. “Strategy for East Asia and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Defense Issue, Vol.10, No.35. (March 29, 1995).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Asian Pacific Rim: Report to Congres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2). Testimony by Winston Lord.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East and the Pacific,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February 7, 1996), pp.2-7.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02). U.S. Security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Department of Defense, November1998. U.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A Decade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Basic Documents, 1941-1949. (Washington D.C.: U.S. GPO,1951). U.S.-Japan Common Agenda: Fact sheet released by the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July 31, 1997). U.S.-Japan Security relationship: Fact sheet released by the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8, 1997). United Stated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Pacific Region . 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 ,(November, 1998)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indings of the Nuclear Posture Review . 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January 9, 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30, 200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June 23, 2002). . 二、專書(Books) Arend, Anthony Clark & Beck, Robert J.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Buckley, Roger. US-Japan Alliance Diplomacy: 1945-199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Brownlie, Ian. “The Principle of Non-Use of Force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in W.E. Bulter ed., The Non-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Law.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8. Baker, William B., and Bergner, Jeffrey T. eds. The Taiwan Relation Act: A Decade of Implementation. Hudson Institute/SRI International, 1989. Burr, William ed. The Kissinger Transcripts: The Top Secret Talks With Beijing and Moscow. New York: The New Press, 1999. Dobrynin, Anatoly. In Confidence. New York: Times Books, 1995. Feulner, Edwin J. The March of Freedom: Modern Classics in Conservative Thought. Dallas: Spence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Fukuyama, Francis and Oh, Kongdan. The U.S.-Japan Security Relationship After the Cold War. Santa Monica, CA: RAND, 1993. Goldridge, John H. Crossing the Divide. New York: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Henkin,Louis. How Nations Behave, 2n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9. Hinton, Harold C.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Macmillan1966. Hsu, Immanuel C.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Fourth Edition, 1990. Hickey, Dennis Van Vranken. Taiwan Security i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7. Kant, Immanuel. Perpetual peace. trans. By M. Campbell Smith. London: Swan, 1903. Katzenstein, Peter J. and Okawara, Nobuo. “Japan Security Issues.” in Japan: A New Kind of Superpower? eds. by Craig Garby and Mary Brown Bullock. Baltimore: The Johns Hopins University, 1994. Kennan , George F. Memoirs 1925-1950.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 1967. Keohane, Robert O. “The Theory of Hegemonic Stability 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gimes, 1967-1977.” in Ole R. Kissinger, Henry A.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79. Kissinger, Henry A. Years of Upheaval.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82. Laird, Melvin. The Nixon Doctrin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93). Lasater, Martin L. The New Pacific Community: U.S. Strategic Options in Asi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6.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93.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Alfred A.Knopf﹐1948)﹒ Mann, James. 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n’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99. Qingshan, Tan. The Making of U.S. China Policy: From Normalization to the Post-Cold War Era.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2. Oksenberg, Michel and Oxnam, Robert B. Dragon and Eagle: United States- China Relations—Past and Fu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8. Pyle, Kenneth B. “Japan Emerging Strategy in Asia.” in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in the New Millennium, eds. By Richard J. Ellings and Sheldon W.Simon. London: M.E.Sharpe, 1996. Sutter, Robert G.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Challenges for U.S.Polic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2. Stuart, John L. Fifty Years in China. New York:Random House, 1954. Walt, Stephen M. 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三、期刊(Articles in Journals) Brown, Eugene. “Japan Search for Strategic Vision: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February 1993): 1-5. Bowett, D. “Collective Self-Defense Under the Charter.”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32(1955-56): 146-149. Chin Chu-Kwang. “The US-Japan Joint Declaration: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Security.” World Affairs, Vol.160, No.3(Winter 1998): 150-155. Chou, David S.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U.S. Roles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Issues and Studies(October 1996): 1-13. Ennis, Peter. “The Nye Initiative: Can It Save the U.S.-Japan Alliance?” Tokyo Business Today(Juneuary 1995): 38-41. Gorden, Benard k.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in 1981.” Asian Survey, Vol. 24, No.1(January. 1984): 20-22. Hudson, Dary J. “Vandenberg Reconsidered: Senate Resolution 239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Diplomacy History, Vol.1, No.1(Winter 1977): 60-66. Harding, Harry. “Prospects for Cooperative Security Arrangemen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 Studies, Vol.13, No.3(February 1993): 29-41. Itoh, Mayumi. “Expanding Japan Role in the United Nations.” The Pacific Review, Vol.3,No.3( January 1992): 43-46. Joffe, Sef. “Bismarck or Britain? Toward an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After Bipola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 No.4(Spring 1995): 94-117. Kowkow, Bills, ed. Wall Street Journal(July 1998): 21-23. Keohane, Robert O.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Revisite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utumn 1987)﹐725-753 Mastanduno, Michael. “Preserving the Unipolar Moment: Realist Theories and U.S. Gr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1, No.4, (Spring 1997): 49-88. Neff, Holstein, and Magnuson, Paul. “Rethinking Japan: The Harder Line Toward Tokyo.” Business Week(August 1989): 44-52. Nye, Joseph S. eal, “Harnessing Japan: A U.S. Strategy for Managing Japans Rise as a Global Power.”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16, No.2(Spring1993): 29-42. Ross, Robert S. “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East As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 No.4(Spring 1999): 81-119. Roy, Denny. “The China Threat Issue-Major Arguments.” Asian Survey, Vol. 36, No.8(August 1996): 759-760. Ruggie, John Gerard. “Multilateralism: 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6, No.3(Summer 1992): 561-598. Shambaugh, Divid. “Growing Strong: China Challenge to Asian Security.” Survival, Vol. 36, No2(Summer 1994): 51-57. Song, Young-sun. “Prospects for U.S.-Japan Security Cooperation.” Asian Survey, Vol.35, No.12(December. 1995): 1090-1091. Takagi, Seeichiro. “In Search of a Sustainable Equal Partnership: Japan- China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War Era.” Jap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Spring 1999): 17-38. Tong, Kurt W. “Revolutionizing Americas Japan Policy.” Foreign Policy, No.105(Winter 1996-97): 106-110. Wang, Yuan-Kang.. "Preserv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33, forthcoming.(2002.6) Wright, Quincy. “The Cuban Quarantin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57(1963):544-548. Zhao, Lihai. “The Main Legal Problems i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Vol.16, pp.543-579. 四、報紙(Newspaper) China Post 1995-2003 New York Times 1999-2003 Washington Post 1995-2003 參、網資料 Bill Gertz, “The Chinese Buildup Rolls On,” at http://www.defenselink.mil/ pubs/qdr/toc.html. “Defense White Paper,” State Council, Beijing,(July 1998), at http://www. china.org.cn. Energy Secretary Richardson May 25 Remarks on Cox Report, at http://www. usia.gov/regional/ea/ uschina/richrdsn.htm “Japan-U.S. Joint Declaration on Security-Alliance for the 21st Century,”(April 17﹐ 1996). at http://www.mofa. go.jp/ju/security/security.html.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 at http://usinfo.state The Nicaragua Case, Dissenting Opinion of Judge Schwebel,” at http://www. cc.ntu.edu.tw/~yang /paper-11.htm .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Outline in and after (Febuary.1996), at http://www.mofa.go. jp/region/n-america/ us/q&a/ref/6a.html. Rand, “The United S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at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80. R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at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RB/RB68/ The Stimson Center,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for Regional Security, ” at http://www.stimson.org/pub/ stimson/cbm/china/tract2.htm. Statement by the Chief Cabinet Secretary on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April 15, 1996).at http://www. mofa.go.jp/ju/security/forces.html. Testimony by East Asia and Pacific Bureau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Susan l. Shirk Before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May 20,1998), at http://www.usia.gov/regional/ea/uschina/ shirk520.htm. Thomas M. Molino, “Pacific Security Today: Overcoming the Hurdles,” at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i/ssipubs/pubs99/pacific.htm.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at 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easr98/. “U.S. Commitment to Secur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at http:// usinfo.state.gov/regional/ea/easec/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Press Conference by the President, (February.2000)“Exerpt: Clinton Cautions Taiwan, China to Resolve Differences Peacefully,” at http://www.pub.whitehouse.gov/urire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 at http://www.afpc.org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at http://www.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at http://www.brookings.edu csis.org Center of Defense Information, at http://www.cdi.org Center for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 at http://www.ndu.edu/inss/ China_Center/Chinaframe.htm Institute for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at http://www.ifpa.org Pacific Forum CSIS, at http://www.csis.org/pacfor RAND, at http://www.rand.org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t http://www.defenselink.mil U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at http://www.ndu.edu 日本自衛隊網站,http://www.jda.go.jp/e/index-.htm 未來中國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future china 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