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980/145005 (79%)
造訪人次 : 52025889      線上人數 : 4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68


    題名: 中國一胎化政策研究
    作者: 金熙善
    KIM ,HEE SUN
    貢獻者: 施哲雄
    金熙善
    KIM ,HEE SUN
    關鍵詞: 一胎化政策
    人口政策
    獨生子女
    one-child policy
    population policy
    only child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9-17 18:05:17 (UTC+8)
    摘要: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為了減輕人口過快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旨在減少人口數量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內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轉變歷程。

    本研究評估過去中共人口政策的演變,以及對各方面的正負面影響。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後,提倡一胎化政策的實施對中國的人口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其最直接的影響是加快了中國人口由高增長向低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了中國生育率的下降。隨著生育率的下降,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也來了很強的效應。另外,提高婦女地位、就業壓力的減緩、健康、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透過對人口問題的深入探討,找出問題存在的癥結。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的人口問題主要包括幾個:一是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問題;二是年齡結構變化相伴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三是與前兩個問題有密切關係的獨生子女問題:四是四二一綜合症。
    Abstract

    China is not only the most populous nation in the world, the country was also among one of the fastest population growing countries. To reduce and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s to economic and society from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China started implementing various population policies to elevate population superiority by decelerating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late1970’s, after 20 years such policies allowed China made swift and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ety progresses, which is unprecedented among the developed nations, such changes and swiftness might take few hundred years to transform and accomplish.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evolution in China’s population policies, and focus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from implementing such policies. After China opened its door to the world, the realization of “one-child” policy has affected China’s population growth drastically. The one-child policy has directly impact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evious high population growth, to current low growth rate, it also, deceased the birth rate in China. The result of the birth rate reduction also facilitated the current China’s robust economic growth. Furthermore, it elevated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lightened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health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thoroughly analyze the predicaments in population and attempt to seek the rationale for their existence.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ety issues involved the following:
    1. population unbalance in male and female proportions,
    2. the change in age structures towards majority elderly population,
    3. problems from one-child policy,
    4. issues with “four-two-one” syndrom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 中文專書
    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66年。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五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三次全體會議(1957
      年10月9日)〉,載彭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尹文耀,《21世紀中國人口系統模擬與決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中心編,《中國人口年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出版,198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載彭珮雲主編,《中
      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年3月5日)〉,載彭珮雲主編,《中國
      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
      開信(1980年9月25日)〉,載彭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
      書》, 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田雪原,《新時期人口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田雪原,《大國之難-當代中國的人口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8年。
    田雪原,《跨世記人口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
    沙吉才主編,《改革開放中的人口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
    李徑宇,「獨生入世」,《中國新聞週刊》,2003年9月30日。
    李建民等,《持續的挑戰-21世紀中國人口形勢、問題與對策》,北
      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
    李競能,《現階段中國人口經濟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
      1998年。
    李先念,〈關於當前經濟問題的報告(1980年2月10日)〉,載彭珮
      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行龍,《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朱楚珠、蔣正華,《中國女性人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阿爾弗雷•索維,《人口通論(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
    沙吉才,《改革開放中的人口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宋健,〈四二一結構:它的形成及其發展趨勢〉,《中國獨生子女:從
      小皇帝到新公民》,北京:知識出版社,2003年。
    〈限制節育及人工流產暫行辦法(草案)〉,載彭珮雲主編,《中國計
      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恩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節錄)〉,
    載彭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周恩來,〈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1965年2月21日)〉,載彭珮雲主
      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恩來,〈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和解放軍政治工作會議聯合舉行
      的報告會上的報告(1963年2月26日)〉,載彭珮雲主編,《中國
      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恩來,〈全國計畫座談會以上的講話(1969年3月24日)〉,載彭
      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
    年。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范丹尼編,《中國獨生子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年。
    風笑天,〈家庭與獨生子女社會化〉,《中國獨生子女研究》,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若林敬子,《中國人口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施哲雄,《中共一胎化政策及其影響》,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2002年。
    郭志剛,《當代中國人口發展與家庭戶的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1995年。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中國人口統計年鑑》,北京:中
      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
    姜蘭虹等主編,〈中國人口問題-計劃生育和人口遷移政策〉,《中國
      人口》城市與區域發展,臺北: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華人研究室   出版,1999年。
    馬爾薩斯,《人口論》,臺北:三民出版社,1966年版。
    馬克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馬寅初,《新人口論》,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年。
    孫競新編,《跨世紀的中國人口》,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年。
    孫沐寒,《中國計劃生育史》,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0年。
    唐琰,《中國人口潮-跨世紀的挑戰》,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
      年。
    常崇煊編,《當代中國的計劃生育事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
      年。
    〈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紀要(1963年10月12日)〉,載彭珮雲主編,
      《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許向陽,《轉型期中國的困惑》,臺北:華夏出版社,1998年。
    鄔滄萍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最新人口問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6年。
    陳丹燕,《獨生子女宣言》,廣州: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
    陳勝利等,《中國計畫生育與家庭發展變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陳玉光、張澤厚,《中國人口結構研究》,山西:經濟出版社,1991年。
    華國鋒,〈政府工作報告(1979年6月18日)〉,載彭珮雲主編,《中
      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接見衛生部軍管會全體人員時的談話(1970年6月26日)〉,載彭
      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
      年。
    彭松建,《西方人口經濟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彭喜哲,《傳統變革與挑戰-給個開放後的中國農村人口問題》,上
      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純元編著,《中國農村人口研究》,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4
      年。
    張興傑,《跨世紀的隱憂-影響中國穩定發展的主要社會問題》,蘭
      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
    解振明、顧寶昌,〈中國獨生子女智力成長的環境優勢〉,《中國獨
      生子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楊魁孚,《中國計畫生育效益與投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蔡宏進、廖正宏,《人口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7年。
    翟泰豐,《開經濟與人口之惑》,青島:青島出版社,1990年 。
    鄧力群、馬洪、武衡編,《當代中國計劃生育事業》,北京:當代中國出
    版社,1992年。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
    鄧小平,〈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年。
    劉瑞方編,《人口理論與計劃生育》,北京:長征出版社,1988年。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劉同昌,《面對銀色浪潮-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北京:華文出版社,
    1999年。
    劉錚,《人口學辭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鄒平,〈當代中國控制人口政策的演變〉,《中國人口控制:實踐與
      對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4年。
    魏津生、王勝今,《中國人口控制評估與對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6年。
    戴廉,「應對未富先老」,《瞭望新聞週刊》,2004年18期。
    〈關於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提示(1962年12月18日)〉,載彭珮雲主
      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關於做好計畫生育工作的報告(1971年2月27日)〉,載彭珮雲主
      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關於國民經濟計畫草案的報告〉,載彭珮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
      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關於進一步做好計畫生育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9日)〉,載彭珮
      雲主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關於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匯報(1984年4月13日)〉,載彭珮雲主
      編,《中國計劃生育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二)中文期刊論文
    于弘文,「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是統計失實還是事實偏高」,《人口研
      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第27卷。
    本刊編輯部,「中國人口數量:究竟多少億才合適?」,《人口研
      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2年第26卷。
    王漢生,「再就業政策與下崗職工再就業行為」,《社會學研究》,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998第4 期。
    王燕、黃玫,「中國出生性別比異常的特徵分析」,《人口研究》,北
      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4年第28卷。
    尹奮勤、王傑,「老齡化社會向我們走來」,《經濟論壇》,張家口:
      中國經濟論壇雜誌社,2002年第20期。
    付尚吉,「對馬寅初新人口論的再認識」,《學術交流》,學術交流雜誌
      社,1994第四期。
    任遠,「從降低生育率到穩定低生育率」,《市場與人口分析》,北京:
      市場與人口分析編輯部,2004年第10期。
    朱楚珠、李樹茁,「計劃生育對中國婦女的雙面影響研究」,《人口與
      經濟》,北京:首度經濟貿易大學,1997年第4期。
    杜岩岩等,「讓小皇帝茁壯成長-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幾點認識」,
      《遼寧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遼寧:遼寧商務職業學院,1999
      年第2期。
    林曉紅、江效東,「中國人口控制的社會效益」,《南方人口》,北
      京: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2000年第15卷。
    林志強,「新生代獨生子女特異性研究」,《學術論壇》,上海:廣西社
      會科學院,2004年第一期。
    周寶餘,「勞動力人口與就業的協調發展研究」,《人口學刊》,長春:
      人口學刊編輯部,1999年第5期。
    周建海,「淺談新形勢下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西北人口》,蘭
      州:蘭州大學西北人口研究所,2000年第2期。
    郭文欣、姜冬梅,「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教育在人口控制中的作用
      及社會效果」,《黑河科技》,黑河:黑河市計生委宣傳站,1999
    年第1期。
    郭志剛等,「現行生育政策與未來家庭結構」,《中國人口科學》,北
      京: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社,2002年第一期。
    國家計生委,「我國計劃生育效益研究」,《人口與計劃生育》,北京: 
      中國人口情報研究中心出版,2000年第5期。
    陸傑華,「中國人口與經濟關係問題研究」,《人口與經濟》,北京: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1999年第6 期。
    馬瀛通,「20世紀後30年中國計劃生育工作評價」,《人口研究》,北
    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0年第4期。
    時聰等,「人口、資源、環境與中國可持續發展」,《西北人口》,蘭
      州:蘭州大學西北人口研究所,2004年第1期。
    原新,「可持續適度人口的理論構想」,《人口與經濟》,北京:首都經
      濟貿易大學,1999年第四期。
    陳勝利,「學習鄧小平人口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生育文化」,《人口與計劃
      生育》,北京:中國人口情報研究中心出版,1999年第2期。
    陳衛、孟向京,「中國生育率下降與計劃生育政策效果評估」,長春:
      《人口學刊》,人口學刊編輯部,1999年第3期。
    婁莉,「淺談我國人口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制約」,《理論研究》,赤峰:
      2001年第一期。
    彭希哲、李靜,「中國人口項目實施的效果與宏觀政策環境」,《人口研
      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2年第26卷。
    彭曉輝,「關於獨生子女社會化問題的思考」,《山東社會科學》,
      湖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01年第一期。
    馮立天等,「50年來中國生育政策演變之歷史軌跡」,《人口與
    經濟」,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1997年第113期。
    湯兆雲,「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口政策研究」,《江西社會科學》,南
      昌:江西社會科學編輯部,2003年第3期。
    梁秋生,「四二一結構:一種特殊的社會、家庭和代際關係的混合體」,
      《人口學刊》,長春:人口學刊編輯部,2004年第2期。
    葉文振,「數量控制: 21 世紀中國人口生育政策導向」,《市場與人口
      分析》,北京:市場與人口分析編輯部,2002年第8卷。
    張純元,「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演變歷程」,《市場與人口分析》,北
      京:市場與人口分析編輯部,2000年第1期。
    張翼,「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原因與對策」,《社會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997年第6期。
    解振明,「引起中國出生性別比偏高的三要素」,《人口研究》,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2第26卷。
    翟振武,「中國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矛盾分析」,《人口研究》,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1年第25卷。
    鄭治國、張滿銀,「論我國人口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對策」,《西
      北人口》,蘭州:蘭州大學西北人口研究所,1999年第4期。
    劉鴻雁等,「獨生子女及其未來婚姻結構」,《中國人口科學》,北京:
      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社,1996年第三期。
    劉鴻雁、婁彬彬,「從避孕節育措施的應用看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狀
      況」,《中國人口科學》,北京: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社,1994年第
      四期。
    劉爽,「男多女少無助於婦女地位的提高」,《人口研究》,北京:中國
      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第27卷。
    諶新民,「沿海地區再就業的形勢分析與對策思考」,《社會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998第4 期。
    謝安,「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變化趨勢及特點」,《統計研究》,
      北京: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2004年第8期。
    韓麗君,「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與我國人口問題新探」,《北方論叢》,
      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1997年142期。
    蘇頌興,「青年期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與家庭教育」,《當代青年研
      究》,上海:當代青年研究編輯部,1997年第一期。
    顧法明,「新時期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特徵」,《人口與計劃生育》,北
      京:中國人口情報研究中心出版,1999年第六期。
    (三)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鄧小平會見多哥總理埃亞練馬時的講話」, 1989年4月9  
      日。
    人民日報,季龍,「在聯合國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會議上關於人口問題
    的發言」,1993年4月17日。
    人民日報,「關於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準的決定」,
      2000年3月2日。
    現代金報,「我國子隨父姓正被突破“獨生子女”引姓氏爭奪戰」,2005
      年1月10日。
    新明日報,「隨父姓?隨母姓?中國掀姓氏爭奪戰!」2005年1月12
      日。
    學習時報,穆光宗,「構築以人為本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戰略」,2004年
      3月25日。
    二、英文部份
    Buchanan and Keith, "Chin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New York:   Crown, 1981.
    Caldwell. John C, "Theory of Fertility Declin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3.
    Coale Ansley J. and Edgar M. Hoover,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India’s Prospects", Princeton, N. University Press, 1958.
    Cornelius. Diana and Jane Cover,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Dynamics",Washington, D.C.: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Inc.,1997.
    David M. Heer, "Society and Population", Prentice-Hall
    Foundation of Modern Sociology Series,(N.J.;Prentice-
    Hall,Inc.,Englewood Ciffs,1975).
    Falbo, T.Polit, D.F,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only child
     literature: Research evidence and theory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100.
    Haupt. A. and T. Kane,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Handbook",
     Washington, D.C.: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Inc., 1998.
    James E. HarF and B. Thomas Trout, "Population in the Global  
     Arena", N.Y: The Dryden Press, 1982.
    Leeming F,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China", New York:
    Blackwell,1993.
    Liu Zheng, Song Jian and Others, "China’s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 Beijing: New World Press, 1982.
    Pittinger. Donald B, "Projecting State and Local Populations",
     Cambridge, Mass.: Ballinger,1976.
    Stockwell, E.G. "Population & People", Chicago: Quadrange
     Books,1970.
    Thomlinson Ralph, "Population Dyamics",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65.
    Tien H. Yuan et al, "China’s Demographic Dilemmas", Vol. 47
    NO.1,Washington D.C.: Population Bulletin, 1992.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Monitoring 1991-,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Age Structu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92.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pects The 1998 Revision",
     Vol. 1 compresive tabl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99.
    Wassily Leontief,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Vol. 5, No.1, The Population Council in U.S.,1979.
    Weeks John R, "Popul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Concepts and
     Issues.4th Edition,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9.
    Zhao Songqiao, "Geography of China: Environment, Resources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1994.
    二、 韓文部份
    尹鐘周,人口學,漢城:韓兒出版社,1977年。
    李芽聆,現代中國的人口政策,漢城:漢城女子大學,2000年。
    兆惠鐘,人口地理學概論,漢城:明寶出版社,1993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1260026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60026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0026101.pdf38KbAdobe PDF21240檢視/開啟
    60026102.pdf43KbAdobe PDF21271檢視/開啟
    60026103.pdf43KbAdobe PDF21219檢視/開啟
    60026104.pdf81KbAdobe PDF22234檢視/開啟
    60026105.pdf118KbAdobe PDF24791檢視/開啟
    60026106.pdf66KbAdobe PDF22207檢視/開啟
    60026107.pdf129KbAdobe PDF27930檢視/開啟
    60026108.pdf55KbAdobe PDF21426檢視/開啟
    60026109.pdf61KbAdobe PDF2171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