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二○一○年發展規劃」,中國教育報(北京),1996年4月22日,第2版。 「武漢獨立學院調查」,中國青年報,2005年1月12日。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通知」,教育部政報(北京),1999年第3期,第2版。 「教育部學生司司長瞿振元談-為何放寬高校招生報考條件」,信息日報,2001年4月8日。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徹查二級學院」,經濟觀察報,2003年12月1日。 上海市教科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高校擴招三年大盤點」,教育發展研究(上海),2002年第9期,頁5-7。 上海市教科院發展研究中心,「獨立學院: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創新模式」,教育發展研究(上海),2003年第8期,頁11-16。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委會,中國百科大辭典(北京: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199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1999(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200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鑑200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課題組,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方改娥,「淺談高等教育產業化和教育公平」,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5月,頁68-70。 王一兵,「歷史機遇與與教育決策」,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頁1-4。 王哲如,比較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王虎,「論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產生與發展的合理性」,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頁1-5。 王煥勛,實用教育大辭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王瑞琦,「九○年代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台北),2000年4月第4期,頁58-78。 王瑞琦,「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追求卓越與金字塔發展模式的形成:從菁英大學的轉型與發展論之」,中國大陸研究(台北),2004年第2期,頁57-91。 王瑞琦,「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台北),2001年5月第5期,頁41-59。 王瑞琦,中國大陸大學聯招與高校之發展(台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 世界銀行,2001年世界發展指標(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朱名宏,「人力資源與知識經濟增長」,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四川),1998年第5期,頁49-54。 朱軍文,「新制獨立學院概念及本質特徵:基於產權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第5期,頁63-65。 朱慧新,「國有民營二級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和實現途徑」,寧波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頁61-63。 吳祖勝,「知識經濟與二十一世紀中共教育發展芻議」,共黨問題研究(臺北),2001年1月第27卷第1期,頁57-74。 呂一軍、趙降英,「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與實現途徑」,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頁29-33。 宋玫玫,「從高等教育市場化風潮論大學治理之轉變:兼論台灣政府與私立大學關係的變化」,發表於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2005年6月),頁II-2-1。 宋秋蓉,「獨立學院發展過程中有待解決的幾個問題」,教育與現代化,2004年第2期,頁70-71。 岑申、王建社,世紀之教的民辦教育(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年),頁69-73。 李大慶,「擴招:教育改革的催化劑」,科技日報,1999年7月12日,第2版。 李京文,知識經濟:21世紀的新經濟型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李時珍,經濟學原理(臺北:智勝文化,1995年)。 李敦義,「市場化理論分析極對台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2000年第11期,頁63-64。 汪軍洪、趙降英,「浙江公辦高校創辦新制二級學院若干問題探析」,現代大學教育,2001年第2期,頁69-72。 周祝瑛,大陸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兼論台灣相關課題(臺北:師大書苑,1999年3月)。 周國平,「上海的經濟回升為何慢於全國?」,上海經濟研究,1994年第7期,頁27-28。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著,大陸教育(台北:商鼎,1999年)。 周濟,「促進高校獨立學院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中國教育報,2003年7月8日,第1版。 孟明義,「高等教育不能產業化」,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頁48-50。 岳東英,「國有民營二級學院辦學模式初探」,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12期,頁189-191。 東亮,「二級學院與一校兩制」,教育發展研究,1999年第5期,頁19-22。 林國梁,「我國民辦高校發展、需求和辦學實踐」,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05年6月9日),頁I-1-6。 林清江,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4月)。 邱潤銀,21世紀的大陸(私立)民辦高等教育(台北:師大書苑,2001年)。 金一錚,「二級學院將與母校脫鉤」,每日商報,2003年9月26日。 俞見明,「論民辦學校產權歸屬與管理」,中國改革,2003年第2期,頁70-71。 姚發明、龔映杉,「迎難而上大力推進校內管理體制改革」,中國高等教育(北京),1999年,第13/14期,頁27-29。 柯歡,「二○○○年的中共教育」,中共研究(台北),2000年2月,第35卷第2期,頁50-64。 洪曉軍、方志民、彭松波,「民辦二級院校教師資源的挖潛與共享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02年第16期,頁62-64。 紀寶成,「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歷史性變革」,中國高等教育(北京),2000年第11期,頁3-8。 胥曉鶯,「傾斜的高考分數線」,中國青年研究,2003年第1期,頁40-43。 胡宇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人才強國」策略之分析:從高等教育區域發展差異的角度觀之(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胡東方、蔣純焦,『民辦』誰辦?-中國民辦教育憂思錄,2001年2月,頁58-59。 胡祖光,「中國高校改革已出現溫州模式?-從浙江高校的國有民辦說起」,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10月8日。 胡群鴿,「私學、書院、民辦高校-論我國民辦高校的歷史、現狀及其發展」,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3月,頁65-68。 胡鞍鋼、施祖麟,「改革力度還應加大」,瞭望新聞週刊,1999年第7-8期,2月15日,頁81-82。 倪祥保,「略論公有民辦的高等教育」,江蘇高教,頁41-43。 孫林岩、朱云杰,「關於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產業化的經濟學思考」,教育與經濟,2000年第2期,頁19-22。 徐云卿,「從教育與經濟的發展看高等教育的產業化」,甘肅高師學報,2002年第1期,頁71-73。 徐旭東,「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大學定位研究」,高教探索(臺北),2003年第1期,頁31-47。 徐建平、黃佩飛、周鍵,「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辦學情況的調查思考」,廣西高校研究,2002年第3期,頁44-48。 徐頌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學習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秦惠民、胡林龍、陳立鵬,「公辦高校優質教育教育資源外延性擴張中獨立學院法律地位之探討」,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頁43-46。 馬陸亭,「教育對經濟的推動與拉動」,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頁76-81。 馬豔、楊小勇等,知識經濟(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3年)。 高書國、楊曉明,中國人口文化素質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國教育綠皮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4月)。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8月) 張永傳,「中國大陸高校獨立學院的類型結構分析」,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05年6月9日),頁IV-1-1。 張建華、許宏,「教育產業化問題辦析」,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頁57-60。 張春梅,高校獨立學院發展、規範與創新(陝西: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4月)。 張泉樂,「高等教育多元辦學格局與多元的質量觀」,理工高教研究,二2003年4月,頁四五。 張偉、張興、宋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定位問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2000年第4期,頁53-57。 張國華,「國有民辦二級學院辦學體制質疑」,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第3期,頁1-4。 張莉,「轉型時期對我國第三部門的興起及其社會功能」,社會科學,2000年第9期,頁64-67。 張學軍,「湖南社會辦學的現況及發展思路」,民辦教育,1997年第2期,頁11-12。 張興,「國有民辦二級學院的起源與類型」,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第9期,頁91-93。 張興,高等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張錫侯,「略論中國民辦高校持續發展與類型定位」,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05年6月9日),頁IV-2-13。 張應強、劉在洲,「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學質量保障問題」,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1月,頁64-68。 張鷹、龔映杉,「走出瓶頸:大學生公寓開發建設破解難題」, 中國高等教育(北京),1999年第21期,頁26-27。 教育大辭典編撰委員會,教育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冊。 教育部規劃司、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二○○二年中國民辦教育綠皮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統計訊息處,「200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指標簡析」,教育發展研究,2001年第3期,頁5-11。 曹漣,「高等教育產業化與市場經濟」,蘭州商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頁44-47。 莫凌俠,「論獨立學院的法律特徵」,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頁24-27。 許亞丹,「對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理論思考」,計畫與市場,2000年1月,頁37-38。 許祥雲,「論中共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人才質量觀」,高等農業教育,2003年7月第7期,頁17-19。 陳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教育報,2001年1月15日,第3版。 陳昭穎,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陳娜、張彥通,「對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2月,頁64-65。 陳娜、張彥通,「對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若干問題的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頁65。 陳舜芬,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1993年)。 陳舜芬,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出版,1993年)。 陳錫章,「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教育機會均等」,中國高教研究,1999年第1期,頁44-46。 陳濤,我國現有民辦二級學院的現狀分析與辦學優化的對策(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育與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寶瑜,「回顧民辦高校歷史,探索復興與發展規律」,民辦教育動態,1998年第11期。 彭克宏主編,社會科學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 湯敏,「教育啟動消費呼之欲出」,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2月9日。 焦新,「教育部印發《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管理學院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15。 馮克誠、田曉納主編,中國高等學校辦學模式全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8月)。 黃忠敬、李曉軍,上大學,離我們還遠嗎?-審視高校擴招(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黃明堅譯,Alvin Toffler著,第三波(臺北:經濟日報社,1981年)。 黃明堅譯,John Naisbitt著,大趨勢(臺北:經濟日報社,1983年)。 楊思偉,「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資訊(臺北),2000年7月,頁17-32。 楊起全、呂力之,「透視中國國際競爭力」,瞭望週刊(北京),2002年第48期,頁23-25。 楊寧,「中國民辦高校能異軍突起嗎?」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第1期,頁49-53。 楊德廣,「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多樣化和質量保證」,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7月,頁3-6。 楊德廣,「發展教育產業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頁51-56。 楊德廣、張興,「論教育的公益性與產業性」,江蘇高教,2000年第5期,頁1-7。 楊瑩,「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與高校整併之探討」,推動高校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會議(南投:國立暨南大學,2002年),頁V-1-1~V-1-41。 楊瑩,「台灣私立大學院校經費補助政策之探討」,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05年6月9日),頁Ⅲ-2-2∼Ⅲ-2-7。 楊瑩,高等教育功能與類型統合之研究(行政院科學委員會輔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0年7月)。 萬潤龍,「2000:民辦高校面面觀」,文匯報(上海),2000年9月13,第8版。 詹火生、楊瑩,英國高等教育制度現況及發展趨勢(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1989年)。 鄔大光,「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的內涵與價值-與馬丁•特羅教授的對話」,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11月,頁6-9。 鄔大光、王建華,「第三部門視野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頁6-12。 廖華紅,「我國民辦高校辦學現狀和前景分析」,現代教育論壇,2001年第5期,頁43-47。 漆曉玲,「高校民辦二級學院辦學模式的若干問題與建議」,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2月,頁50-51。 蓋浙生,教育經濟學(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趙蒙成、周川,「論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的發展前景」,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頁63-66。 齊欣,「探索高教改革的特區模式」,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12月12日,第6版。 鄭云洲,「效率與公平:源於教育經濟學的討論」,廣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頁1-5。 劉海峰、謝作栩,「我國普通高校擴招前後辦學條件變化分析」,發展教育研究(上海),2002年第12期,頁22-25。 劉莉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劉義榮,「高等教育大眾化與人力資源發展」,江蘇高教,2003年5月,頁114-116。 劉翠秀,「獨立學院發展問題與對策」,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頁11-13。 潘懋元,「民辦高等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頁19-21。 潘懋元,「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戰略」,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精論集(中)(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9月)。 潘懋元,「試論從精英到大眾高等教育的過渡階段」,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2卷第2期,頁2-4。 潘懋元、鄔大光,「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之分析」,教育科學研究,2001年第1期,頁16-20。 潘懋元、鄔大光、高新發,「浙江萬里學院-一種第三部門高等學校的範例」,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頁59-64。 練玉春、陳亦佳,「我國將繼續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光明日報,2000年12月5日,第3版。 蔣鳴和,「九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發展研究,2000年第4期,頁9-17。 蔡昉主編,「中國就業型態報告」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6月)。 魯世杰,「教育特色-二級學院的生命線」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頁15-17。 樸雪濤,「大學制度創新與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3卷第6期,頁6-10。 戴根有,「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商業銀行助學貨款途徑」,中國高等教育(北京),2000年第23期,頁7-9。 戴曉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0年12月)。 戴曉霞,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臺北: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12月)。 聯邦教育部教育統計中心,「美國教育統計一覽」,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0期,頁69-71。 謝安邦、唐安國、唐玉光,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謝作栩,「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兩大走勢:國營化與民營化」,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頁23-28。 韓抒懷、周從保,知識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年)。 韓翼祥、陳世瑛、韓維仙,「國有民辦二級學院發展研究」,江蘇高校,2000年第4期,頁49-50。 顏建勇,「國有民辦二級學院辦學模式現狀與對策-以浙江為實例」,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頁48-53。 魏新,「高教規模擴大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國高等教育,1999年第22期,頁15-17。 譚松華,「變革與創新:走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頁12-13。 關友鈞,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合併之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顧美玲,「初級階段理論與民辦教育」,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頁29-38。 顧美玲,「對民辦教育立法中校產歸屬問題的思考」,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頁1-3。 二、英文部分 Harrison, D., The Sociologe of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ondon : Unwin Hyman, 1988), pp.21~25. John Daniel,” The Challenge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vol. 18, no.2 (1993) , p197. Jongbloed, B.,”Market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lark’s triangle and the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markets,”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vol.57, no. 2, pp.110~135. Lucas, R.E., 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22(1988), pp.3-42. Martin Trow,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In OECD ed.,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 1974), pp. 63~71. P. G. Altbach, Private Prometheus :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Press,1999), p.4 Qiping Yin &G. White, “The ‘Market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 30, NO.3 (1994). pp. 218-219. Ramirez, M.O.& Boli-Bennett, J., Global Patterns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P.G.. Altbzch, R. F. Arnove &G.Kelly (eds.) Comparative Education ( New York : Macmillan, 1982), pp.96-97. Robbins Report,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HMSO,1963), p.43. 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1986),pp.1002-1037. Ruth Hayhoe, ”Focu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and Among East Asia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5, vol. 39, no.3, pp.299~321. Sandra.Taylor, et al.,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97), et al., p.90. UNESCO, Policy Paper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Paris:UNESCO,1995), pp.40-52. Walford,G.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Britain. In G. Neave & F.A. Van Vught (Eds),” Prometheus bou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Europe (Oxford: Pergamon,14,1991).pp165~183. 三、網路資料 李亞非(2003),http://news.zucc.edu.cn/jd/read.php?recid=481。 李鵬祥(2004),http://202.84.17.25/Article.asp?TempNum=57961 人民網,http://www.unn.com.cn。 中共黨委宣傳部網站,http://www.nuaa.edu.cn。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網址,http://www.scuecgs.edu.cn 浙江人民政府網,http://www.zhejiang.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www.edu.cn。 江蘇基教網:http://jcjy.jsjyt.edu.cn。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網址:www.yau.edu.cn。 重慶新聞網,http://news.cqnews.net。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網,http://news.zucc.edu.cn。 獨立學院鋒會組委會,http://news.zucc.edu.cn/jd/read.php?recid=2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