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38
|
Title: | 大陸台商當地化經營之研究-以大上海地區為例 |
Authors: | 黃凱政 |
Contributors: | 耿曙 黃凱政 |
Keywords: | 全球化 當地化 兩岸關係 台商 大上海 Globalization Localizati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Taishang/Taiwanese Entrepreneurs the Great Shanghai |
Date: | 2003 |
Issue Date: | 2009-09-17 18:01:01 (UTC+8) |
Abstract: | 本文係針對大陸台商的「當地化」現象進行探討。隨著兩岸經貿的開展,台商的當地化經營已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而本文所欲探討之「當地化」,係從經濟的角度出發,亦即在經濟全球化之後,跨國公司(台商)的海外投資為求利益極大化,勢必將調整原本的經濟策略,以合乎當地市場的需求;而此一調整則可能包含其市場、原物料及進用人才等各個面相,筆者並運用價格要素均等及比較優勢建立本文之假說。
在此一前提下,本文利用深度訪談及半結構式問卷,針對大上海地區(上海、吳江、昆山)的台商企業之當地化經營現象進行研究,共計獲得三十份訪談紀錄及八十五份問卷,對於此一現象進行深入且廣泛的經驗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台商企業不但認同當地化經營對於企業永續生存之重要,已在經營或用人方面進行大幅度的當地化,並強調此一趨勢將繼續進行。本文之研究結果驗證了先前之假說,但此一發現亦有例外之處,即對於攸關「信任」的職務,台商普遍不願輕言進行當地化。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progresses of localization in the Taiwanese businesses in Great Shanghai. It aims to make sense this process in a larger contex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cross the Strai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round the world. Based on the findings, it is the economic forces, might be understood as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or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at play the key role in bringing about the localization of these Taiwanese enterprises. Under the pressures to compete on global market and also to reap regional advantages, these Taiwanese enterprises are forces to give up their earlier import-processing-export pattern to produce from Chinese raw materials, for the Chinese market, and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cadres.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wo field trips in greater Shanghai, i.e., the Shanghai city, plus two other county –level cities, Wujiang and Kunshan. During the two-month field research, the author combines in-depth interviewing and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on more than 100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with the result of 30 full-length transcripts and 85 questionnaires. The empirical data suggest that most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not just recognize the necessity of localization but also enjoy the profits brought by the advancements of localization. There is but one exception: localization can hardly go beyond the limit of personal trust. Thus, when deep trust is involved—say, managing financial matters—the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will be compromised.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王志樂,《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新趨勢》,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王振寰,〈全球化,在地化與學習型區域:理論反省與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四期,(1999年6月),頁69-112。 王振寰,〈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期,(1995年8月),頁1-36。 王瑞琦,〈大陸高級人力培育現況成長中帶有隱憂;質與量無法取得平衡〉,2003年2月23日,請參見http://www.chinabiz.org.tw/maz/InvCina/200012-082/200012-091.htm。 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史惠慈,〈兩岸功能性分工逐漸成型〉,經濟日報(台北),24版,2003年4月20日。 刑幼田,〈台商與中國大陸地方官僚聯盟:一個新的跨國投資模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三期,(1996年7月),頁159-182。 江逸之,〈科技業串起產業鏈〉,遠見-本週焦點,2004年4月22日,請參見http://www.gvm.com.tw/cover-v.asp?wgvmno=1388&orderno=1&k=5。 成章瑜等著,〈新上海人〉,《遠見》,202期 (2003年4月)。 李非,《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的台灣與兩岸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1年 李碧涵,〈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2001年,請參照網頁http://ccsun57.cc.ntu.edu.tw/~sanmin/p6~112.html。 冷則剛,《資訊產業全球化的政治分析:以上海市發展為例》,台北:印刻出版社,2002年。 吳介民,〈同床異夢:珠江三角洲外商與地方之間假和資關係的個案研究〉,載《中國區域經濟面面觀》,李思名等編,台北╱香港:臺大人口中心及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交流所,1996年,頁175-217。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吳立民、方文章,《大陸內銷市場經營策略 再版》。台北:外貿協會,2003。 吳迎春等,《從台灣起飛:策略、佈局、競爭全球》,台北:天下雜誌社,2001年。 吳迎春、李明軒、盧智芳等,《現代成吉思汗—台商征霸全球》,台北:天下雜誌社,2002年。 吳能遠,〈台灣投資祖國大陸與兩岸關係-一個政治經濟之分析〉,《台灣研究集刊》,福州: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第一期,2000年。 何采蓁,《當台商遇見大陸員工》,台北:成陽出版社,2002年。 林祖嘉,〈策略性協助兩岸進行產業分工〉,《國政論叢科經》,(研)090-011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年)。 林祖嘉,〈當前台灣經濟的困境與出路〉,《國政論叢科經》(研)092-010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3年)。 林瑋鈞、蕭應強,〈台壽險業合法登陸 國泰人壽奪標〉,TVBS新聞(台北),2004年4月28日,請參見http://tw.news.yahoo.com/040428/39/lzhr.html。 林婉蓉,調查:林婉蓉、徐嘉卉,〈兩岸人才直接過招<「兩岸人才競賽」獨家調查〉,《遠見》,188期(2002年2月號 )。 林燕翎,〈大陸台商對台招募 條件趨嚴〉,經濟日報 第四版,2004年03月07日。 胡元梓、薛曉源編,《全球化與中國化》,台北:創世出版社,2001年。 徐進鈺、鄭陸霖,〈全球在地化的地理學:跨界組織場域的統理〉,《都市與計劃》,第二十八卷,第四期,(2001年),頁391- 411。 耿曙,〈「資訊人」抑或「台灣人」?大上海地區高科技台商的國家認同〉,佛 光大學「第二屆政治與資訊研討會」,宜蘭,2002年4月11-12日。 耿曙,〈「連綴社群」:WTO背景下的兩岸民間互動分析架構〉,收錄於許光泰、 方孝謙、陳永生編,《世貿組織與兩岸發展》,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3年,頁457-487。 高希均、林祖嘉、莊素玉、成章瑜、江逸之,《練兵與翻牌—台商新戰實錄》,台北:遠見雜誌,2002年。 高長,《兩岸經貿關係之探索》,台北:天一書局,1997年。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修訂三版,2002年。 高長,〈製造業赴大陸投資經營當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請參見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9006/7-1-6.htm。 袁明仁,〈由德國跨國企業看台商幹部當地化的策略〉,《台商張老師月刊》,第十三期,(1999年6月),請參見 http://www.chinabiz.org.tw/maz/chang/013-199906/013-02.htm。 袁明仁,〈如何提升台幹競爭力與成功推動幹部本土化〉,《台商張老師月刊》,第七十一期,(2004年3月),請參見 http://www.chinabiz.org.tw/maz/chang/071-200403/071-14.htm。 許暉,《加速國際化:拓展國際市場戰略》。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家銘、吳翰有,〈企業外移與根留台灣:從蘇州臺商的經驗論起〉,《中國事務》,第二期,(2000年10月),頁55-71。 張家銘,〈中國大陸蘇州的經濟發展與台商投資研究〉,《東吳社會學報》,第11期,(2001年12月),頁175-201。 張景旭、黃惠琪,〈台資企業大陸管理幹部階級性格與動向:從田野資料看大陸幹部的流動經驗、對台資企業管理模式的態度、以及對台灣派遣人員的知覺〉,請參見http://www.dyu.edu.tw/~ir5130/Ktrend/IRseminar/2000/un06.htm 夏樂生,〈台商赴大陸投資現況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展望與探索》,第二卷 第四期,(2004年4月),頁23-40。 陳介玄,《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1994年。 陳東昇,《積體網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台北:群學書局,2003年。 陳明璋,〈2002年兩岸經貿往來的趨勢分析〉,《台商張老師月刊》,第56期(2002年12月),http://www.chinabiz.org.tw/maz/chang/056-200212/056-00.htm 陳彥淳、李建興,〈大陸台商加速在地化〉,工商時報(台北),2004年3月22日。 陳勁初,《大陸台商幹部本土化與組織績效相關之研究-以蘇州、廈門地區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啟明,〈大陸投資六大趨勢〉,請參見http://udnjob.com/NASAApp/article/Articleprint?articleid=8416。 張漢林、劉光溪著,《經濟全球化:世貿組織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童振源,《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 黃欽勇,《西進與長征》,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 賀力行、李陳國,台灣高科技OEM赴大陸投資對我國產業衝擊與因應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六卷第二期,(2000年09月)。請參見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8909/q6-2-b1.htm。 趙文衡,〈大陸加入WTO後之投資法規修訂對台商投資的影響〉,《理論與政策》,第十四卷第四期(2000年12月)。請參見http://www.globalpes.com/global/wtoinvestment.htm 趙必孝,《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出版社,1998年。 楊宇光,《經濟全球化中的跨國公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 鄭陸霖,〈一個半邊陲的浮現與隱藏:國際鞋類市場網絡重組下的生產外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五期,(1999年9月),頁1- 46。 臧聲遠、季欣麟,《深入中國Ⅰ》,台北:遠見雜誌,2000年。 蔡敦浩,〈全球本土化─論台商全球競爭力的建立〉,《國策期刊》,第172期, (1997年9月),請參見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70-5/m172_7.htm。 戰嘉輝,《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機遇與挑戰》。台北:外貿協會,2003年。 盧華、吳震宇,〈如何在人才濟濟的中國發現最佳人才〉,《投資中國迎著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美國:八方文化企業公司,2002年9月再版,頁424-425。 魏鶴欽,《大陸台商的管理實務》,台北:全威出版社,2002年。 羅進,《跨國公司在華戰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人民網,〈台資企業內地生態鏈業已形成〉, 2002年09月28日,請參見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3/14877/948460.html。 中央社財金新聞,〈人力銀行認為大陸市場未必有利台灣求職者〉, 2001年1月20日,請參見http://www.104.com.tw/cfdocs/2000/pressroom/message900120.htm。 台灣新生報,〈大陸大學生以台灣網站尋找就業機會〉,2003年1月26日,參見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3/01/26/TEXT/920126A4.HT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我國對外投資統計─國家(地區)別〉,2003年11月,請參見 http://www.chinabiz.org.tw/maz/Eco-Month/135-2003-11/135-13.xls。 全球台商服務網,〈台商在大陸投資概況〉,請參見http://twbusiness.nat.gov.tw/analy/a02-5.htm。 新華社,〈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出現十大新特點〉,2004年3月24日,請參見http://www.chinafiw.com/e_m/site/mysystem390.asp?trans_infoid=54085。 經濟部統計處,〈93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請參見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news/hot_html/Inv92.htm。 經濟部國貿局,〈貿易國家歷年比較表〉,請參見http://cus.trade.gov.tw/cgi-bin/pbisa60.dll/customs/uo_base/of_start。 二、英文及中文譯著部份 黑田篤郎著,《中國製造—揭開「世界工廠」的真相》,宋昭儀、李弘元譯,台北:經濟新潮社,2002年。 Gereffi, Gary & Mei-Lin Pan, 〈台灣成衣工業的全球化〉,載《台灣的企業組 織結構與競爭力》,張維安編,台北:聯經書局,2002年,頁119-141。 Ghoshal, Sumantra & Christopher A. Barlett, 《跨邊界管理-跨國公司經營決策(第二版)》,馬野青等譯,2002年。 Giddens, Anthony,《現代性的後果,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年。 Held, David. et al., 《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沈宗 瑞等譯,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 Krugman, Paul R. & Maurice Obstfeld,《國際經濟學》,林柏生、林淑芬、方誠編譯,台北:華泰,2001年。 Kanter, R.M.,《世界級:區域性企業也能競逐全球》,林添貴譯,台北:先覺,1999年。 Porter, Michael E.,《全球化競爭優勢》,陳美岑譯,台北:商周,2001年。 Rodrik, Dani,《全球化走得太遠了嗎?》,熊賢良、何蓉譯,北京:北京 出版社﹐2000年。 Rosecrance, Richard, 《虛擬國家:新世紀的財富與權力》,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2000年。 Rugman, Alan, 《全球化的結終:對全球化及其對商業影響的全新激進的分析》,常志宵、沈群紅、熊義志譯,北京:三聯,2001年。 Saxenian, Anna Lee,《區域優勢—矽谷與一二八公路文化與競爭》,彭蕙仙、常雲鳳譯,台北:天下文化,1999年。 Stopford, John M. & Strange, Susan,《競爭的國家、競爭的城市》。查立友、 鄭惠群、李向紅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Studwell, Joe,《中國熱》,齊思賢譯,台北:時報出版,2002年。 Thurow, Lester C., 《勇者致富 全球化:在拒絕與接受之間》,蘇育琪、陳景蔚、鄭新嘉譯,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Waters, Malcolm,《全球化》,徐偉傑譯,台北:弘智文化,2000年。 Amin, A. & N. Thrift, “Living in the Global”, in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eds. by A. Admin & N. Thrif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94) Boutin, J.D. Kenneth, “Cross-Strait Trade and Investment: Economic and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sues & Studies, 33: 12 (Dec. 1997), pp. 70-93. Boyacigiller, Nakiye, “The Role of Expatriat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dependence, Complexity and Risk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1:3, ( 1990), pp. 357-381. Dowling, P.J. & Schuler, R.S.,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Boston, MA: PWS-KENT Publishing Co, 1990) Kobrin, “Expatriate Reduction and Strategic Contr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88) Ghoshal, Sumantra & Christopher A. Barlett, “Creation, Adoption, 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3, ( Fall, 1988), pp. 365-388.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Cambridge, MA:Blackwell, 1989) Jessop, Bob, “Post-Fordism and the State. In Ash Amin(Ed) ”,Post-Fordism: A Reader, (Oxford, UK: Blackwell, 1996), pp.251-279. Jarillo, J. Carlos & Jon I. Martinez, “Different Roles for Subsidiaries: The Cas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Spai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1, (1990), pp. 501-512 Lee, Chyungl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Do State Policies Matter?” Issues & Studies, 33: 7 (July, 1997), pp. 40-61 Lin, Yuh-Jiun., “A Review of Cross-Strait Trade Development,” Issues &Studies, 32: 4 (Apr., 1996), pp. 46-59 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NY: The Free Press, 1980) Porter, J. R. & R. E. Washington, “Minority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19 (1993), pp.139-161. Prahalad, C.K. & Doz, Y.L., The Multinational Mission- Balancing Local Demands and Global Vision.(NY: Free Press, 1987) Rugman, Alan M., Selected Papers. Volume 1:The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heltenham:Edward Elgar, 1996) Ricardo, D.,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ondon:John Murray, 1817) Sassen, Saskia,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Essays on the New Mobility of People and Money. (NY: New Press, 1998) Scott, A., “Regional Motors of the Global Economy,” Future, 28: 5(1996), pp.391-411. Storper, M., The Regional World: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New York: Guilford, 1997) Sugiura, Hideo, “How Honda Localizes Its Global Strateg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2: 1, ( Fall, 1990), pp.77-82 Trondsen, Eilif & Ralph Edfelt, “New Opportunities in Global Services”, Long Range Planning, 20: 5, (October, 1987), pp. 53-61. Tso, Allen Y., “An Analysis of the Trade-Investment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ssues & Studies, 32: 8 ,(Aug. 1996), pp. 54-72. Tomlinson, Joh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9)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2(1966), pp.190∼207. Williamson, O.E., Markets and Hierachies.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97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0260022 9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6002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