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1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105/145137 (79%)
造访人次 : 52220858      在线人数 : 5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10


    题名: 江澤民主政時期中共政黨屬性轉變之研究
    作者: 王正旭
    贡献者: 李英明
    王正旭
    关键词: 中共
    政黨屬性
    江澤民
    政治體制改革
    改革開放
    執政
    革命
    三個代表
    政治文明
    理論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7 17:56:40 (UTC+8)
    摘要: 本文撰寫動機,係以江澤民主政十三年為時間軸,探討中國共產黨在面臨轉變處境下,對於政權維繫的合法性挑戰做出了何種判斷與處置?對於黨的性質,做出了何種詮釋,且在黨建工作上,採取了什麼樣的變革措施?對於中共自身未來走向,做出了什麼樣的願景藍圖與評價?
    文中主要分析問題集中在:共產黨的政黨屬性;改革開放引發的社會變遷對中共政權合法性的衝擊;在政權穩定與一黨專政前提下,中共如何處理社會、國家和黨的關係;江澤民所主導的政黨改革,對於基本政黨屬性的「變」與「不變」為何。
    附屬探討議題則包括:當前大陸市民社會、公共領域的發展狀況;中共是否已由極權體制向威權體制轉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與評估;中共所謂由革命黨轉向執政黨的論述作為;從嚴治黨、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內容;三講運動的推展;中共在黨風、黨紀與反腐敗的實施作為;組織權力結構、幹部任用建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內涵。
    本文結論為:中共在主軸堅持上有所「不變」: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黨風建設上都要服膺一黨專政的最高指導原則。在路線調整上展現出若干「變」的內容,包括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抵禦風險、拒腐防變;執政黨建設;三講;三個代表等。
    中國雖仍是個超穩定結構;中共仍將堅持政治漸進主義,無法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分化的速度相適應;基層選舉、司法改革和治理能力將是其政策路線優先選項;黨內民主的實施可能性相對較低且落後。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 under the evolution of Jiang Zemin’s thirteen years governance, aims to discuss what kind of judgment and reaction take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toward the challenges to 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what kind of interpretations to the party nature, what kind of changes to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nd what kind of vision and evaluation to the CCP future prospective.
    The major analysis in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party attribution of CCP, the impact of social transition inspired by open door policy toward the legitimacy of CCP government, how CCP handles the relations among society, state and party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stability of power and one party dictatorship, and what are the variables and constants of fundamental party attribution under the party reform led by Jiang Zemin.
    The related issues include the civil society in China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field, the discussion whether PRC transit from totalitarian regime to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olitical regime reform, the CCP’s discourse and behavior of transition from revolutionary party to ruling party, the context of “run the party strictly”, “rule the state by morality” and “rule the state by law”, the promotion of three discourses movement,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party style, party discipline, and anti-corruption, the power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the regime of appointing cadre, the concrete context of the important "Three Representatives" thoughts.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a supra-stable structure, CCP shall still insists on the political gradualism. It cannot accommodate bo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The basic election, judicial reform and governing ability would be the priorities for its policy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mocracy inside the party might be relatively low and lagging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壹、中共官方文件、領導人文集、馬恩列斯原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3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上)(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3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列寧,列寧全集,第二十六卷(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列寧,列寧全集,第十九卷(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列寧,列寧全集,第十卷(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卷(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列寧,國家與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年)
    朱德,朱德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8月)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12月)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38-1965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貳、專書與學位論文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組主編,毛澤東、鄧小平論中國國情(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10月)
    中共中央紀委紀檢監察研究所編,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編,執政黨建設十人談(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11月)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研究部編,學習江澤民同志黨的建設思想十五講(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國漸進改革前沿熱點問題報告,下冊(北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編輯出版研究所,2002年6月)
    天兒慧,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劉靜貞譯,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授權(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7月)
    方長梧主編,唐山社會科學簡明辭典(政治學)(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77年11月)
    王占璽,九○年代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與社會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89年6月)
    王孝鳴、黃衛平,「論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Ⅰ)(北京:社會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
    王長江、姜躍等著,現代政黨執政方式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浦劬主編,政治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王紹光、胡鞍鋼,中國國家能力報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業立等譯,李文(Herbert M. Levine)著,最新政治學爭辯的議題(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
    王維澄、李連仲著,闊步走向21世紀的中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5月)
    巨建國,我看中國共產黨(北京:紅旗出版社,2003年7月)
    田心喻譯,波寇克(Robert Bocock)著,文化霸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任德厚,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3月二版)
    朱新民,一九七八∼一九九○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2月)
    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社會藍皮書,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
    余昌淼主編,十六大以後的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吳國光,自由的民族與民族的自由(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1年12月)
    吳國光,逐鹿十五大(香港:太平洋世紀研究所,1997年6月)
    吳國光、王兆軍,鄧小平之後的中國:解析十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台北:世界書局,1994年)
    吳國光編,國家、市場與社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吳智棠等編,從鄧小平到江澤民領導的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4月)
    宋士昌、王曉明,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執政黨建設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宋鎮照、張保民譯,霍姆斯(Leslie Holmes)著,共產政權之末路(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4年10月)
    李永熾譯,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
    李君如,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新認識(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李君如主編,小康中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李建華等編,黨政領導幹部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8月)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李英明,馬克思社會衝突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8月)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8月)
    李崇富、林建公主編,「三個代表」與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慎明主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1月)
    李樹直、郭濱著,十六大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李穎編,從一大到十六大(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月)
    李錦坤主編,經驗與啟示(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6月)
    李鐵映,論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8月)
    辛燦等編,江澤民「論『三個代表』」導讀(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8月)
    佟心平等譯,柯依考德(Jean-Marc Coicaud)著,合法性與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5月)
    周雪光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1月)
    房寧,當代中國的新政治哲學:論以德治國方略(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年1月)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林劍秋譯,蘭尼(Austin Ranney)著,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2版2刷)
    林融主編,新世紀的思考(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12月)
    武連元主編,新時期機關黨建概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7月)
    邱澤奇,中國大陸社會分層狀況的變化(1949-1998)(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89年9月)
    侯思嘉、閻紀宇譯,章家敦(Goldon G. Chang)著,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
    建設等編,黨的十六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胡祖慶譯,白魯洵(Lucian W. Pye)著,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8年5月)
    胡開敏、楊春燕編,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年1月)
    胡鞍鋼主編,中國:挑戰腐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胡鞍鋼編,中國走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韋政通,儒家與現代化(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78年6月)
    凌志軍,變化:1990年-2002年中國實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孫曉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徐復觀,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學生書局,民國77年9月增訂再版)
    徐滇慶、李瑞,中國大陸政府政策與經濟發展(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88年8月)
    祖治國,90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7年11月)
    翁明杰等主編,與總書記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翁松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年)
    馬立誠、凌志軍,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3月)。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高新,江澤民的權力之路(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5月)
    涂肇慶、林益民等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出版社,1999年),
    張弘遠,中國大陸經濟轉型中政府角色與企業行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0年6月)
    張岱云、聶振雄等譯,杭亭頓(Sammel P. Huntington)著,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6年11月初版二刷)
    張祖樺,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0年7月)
    張靜,法團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張靜主編,國家與社會(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莊福齡,中國體制改革的哲學探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
    陳一諮等著,中國大陸的改革與發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6月)
    陳光林主編,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陳克敏等主編,面向新世紀的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社,2001年2月)
    陳坤森譯,李帕特(Arend Lijphart)著,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2月)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1月再版1刷)
    陸浩主編,以「三個代表」為綱領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0年6月)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月)
    彭明,第四座豐碑(香港:明報出版社,1998年4月)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5月)
    童振源,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2月)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7月)
    黃宗智,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黃炎東,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9月)
    楊日青等譯,海伍德(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11月)
    楊海蛟主編,新中國政治學的回顧與展望(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7月)
    葉海平、王榮發著,黨的建設戰略和方法(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葛永光,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5年8月初版)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雷競璇譯,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著,政黨概論(香港:青文出版社,1991年)
    廖建新主編,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問題解答(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6月)
    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3年12月)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9年3月)
    趙相明譯,米立班(Ralph Miliband)著,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
    齊墨編,新權威主義:對中國大陸未來命運的論爭(台北:唐山出版社,1991年10月)
    劉小敏主編,「三個代表」與政治文明(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劉軍寧譯,杭亭頓(Sammel P. Huntington)著,第三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5年11月)
    劉戰主編,實踐「三個代表」,鞏固執政地位—蘇共喪失執政地位的教訓與啟示(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9月)
    蔣平編,做「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新世紀共產黨員讀本(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蔡伸章譯,索維爾(Thomas Sowell)著,馬克思學說導論——哲學與經濟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9月)
    鄭功、季谷譯,拉伯斯卡(Alvin Rabushka)著,新中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1年5月)
    鄭必堅等編,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授權出版,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民國89年2月)
    鄭治等編,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魯靜等編,江澤民同志重要論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蕭功秦,歷史拒絕浪漫(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7年11月)
    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編,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
    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
    蘇紹智,馬克思主義新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81年6月)
    參、期刊論文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強大理論武器」,求是(2003年11月)
    王正旭,「中共十六大與中共未來」,歐亞研究通訊(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1年11月,第五卷,第十一期)
    王茂林,從執政黨地位看黨的作風建設,求是(2001年10月)
    王紹光、胡鞍鋼、周建明,「第二代改革戰略:積極推進國家制度建設」,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2期)
    朱建陵,「允許私營企業家入黨,中共擬試點計畫」,中國時報,民國90年8月17日
    吳玉山,「現代化理論vs.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民國87年6月)
    吳敬璉,「中國腐敗的治理」,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2期)
    李君如,「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於堅持黨的先進性」,浙江大學學報,2003年5月
    李君如,「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基礎」,求是(2003年7月)
    李英明,「鄧小平、劉少奇與毛澤東: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的本質」,東亞季刊,民國84年冬季號(第27卷第3期)
    凌辰,「誰人敢於質疑,中共財源從何而來」,自由論壇(FREEFORUM E-MAGAZINE)(2000年1月),第53期
    孫立平,「我們在開始面對一個斷裂的社會?」,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2期)
    徐斯儉,「『十六大』政治情勢研判」,展望2003年兩岸政經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2月)
    郝鐵川,「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求是(2003年3月)
    涂名,「差距擴大不可逆轉,社會保障本來不難」,中國改革(2003年第8期)
    康曉光,「未來10年中國政治發展策略探討」,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1期)
    康曉光,「未來3-5年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分析」,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3期)
    曹景行,「變革體質,適應現實—從國有企業利益衝突引發的思考」,鏡報月刊(2002年9月)
    陳小平,「代中國憲政主義的興起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事務季刊(第6期,民國90年10月)
    陶東風,「改革開放與後社會主義轉型——讀《轉型的中國》」,中國書評(1995年3月總第4期)
    麥康勉,「中國媒體商業化與公共領域變遷」,二十一世紀(2003年6月號)
    皖河,「利益集團、改革、路徑與合法性問題」,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2期)
    黃仁宗,「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關」,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2期)
    賈西津,「發展中的中國公民社會」,中國評論(2003年9月號)
    趙建民、賴榮偉,「中共『黨的領導』原則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運作」,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 期,2000年8月
    趙春山,「中共政治體制沿革—問題與對策」,中共研究,第34卷第6期,2000年6月
    劉軍寧,「轉型與立序:自由主義與中國的憲政道路」,中國事務季刊,第4期,2001年4月
    潘維,「法治與未來中國政體」,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5期)
    鄭必堅,「時代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的『三個代表』」,求是(2001年10月)
    蕭功秦,「中國後全能型的威權政治」,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6期)
    英文文獻
    壹、 專書
    Almond,Gabriel A. and Powell,G. Bingham Jr. ,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 , 1988)
    Brzezinski,Zbigniew The Grand Failure( New York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 1990 )
    Carter,Gwendolen M. ed., African One-Party States(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Chambers,William N. and Burnham,Walter D.ed.,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s : Stag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7 )
    Dirlik,Arif and Meisner,Maurice ed.,Marxism and The Chinese Experience(New York : M.E.Sharpe,Inc.1989)
    Dittmer,Lowell China’s Continuous Revolution: The Post-Liberation Epoch 1949-198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7)
    Dreyer,June Teufel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3)
    Duverger,Maurice Party Politics and Pressure Groups(New York: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Inc.)
    French,David and Michael,Richards ed., Television in Contemporary Asia ( 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0)
    Goldman,Merle and MacFarquhar,Rooderick ed.,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 ( Cambridge: Harvard Univ. Press,1999)
    Gramsci,Antonio Selections from Prison Notebooks (New York :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 1971 )
    Haggard,Stephan and Kaufman,Robert R. eds.,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Adjustment ( Princeton ,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Holmes,Leslie Post-Communism: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Ltd.1997)
    Lieberthal,Kenneth G . Governing China : From Revolution Throuth Reform( New York : W. W.Norton&Company Inc. )1995
    Lieberthal,Kenneth G.. & Lampton,David M. ed.,Bureaucracy,Politics,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Meisner,Maurice The Deng Xiaoping Era( New York : Hill and Wang Press , 1996)
    Neumann,Sigmund ed.,Modern Political Partie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Oi,Jean Rural China Takes Off :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Refor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Oi,Jean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Palombara ,Joseph and Weiner,Myron eds,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Princeton ,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66)
    Pierson,Christopher Socialism after Communism(Cambridge:Polity Press , 1995)
    Pike,Frederick B. and Stritch,Thomas eds.,The New Corporatism: Social-Political Structures in the Ibernian World(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74)
    Sartori,Giovanni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Scalapino,Robert A . and Masumi,Junnosuke, Parties and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Japan( Berkerl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2)
    Schattschneider,E.E. The Struggle for Party Government(University of Maryland,1948)
    Shirk,Susan L. 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s Reform in China(Berkerl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Walder,Andrew G.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der,Andrew G.. ed.,The Waging of Communist state: Economic Origins of Political Decline in China and Hungary(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貳、期刊論文
    Chamberlain,Heath B.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2,April 1993
    Chang,Parris H. “Changing of the Guard,” The China Journal, No.45,2001
    Chen,An “The New Inequality”,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14,Number 1, January 2003
    Diamond,Larry “The Rule of Law a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in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Volume 12, Number 35 (May 2003)
    Dickson,Bruce J. “Cooptation and Corporatism in China: The Logic of Party Adapt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115, Number4,2000-01
    Dickson,Bruce J. “Threats To Party Supremacy” ,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14 , No.1 , January 2003
    Fewsmith,Joseph “Generational Transition in Chin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Autumn2002
    Fewsmith,Joseph “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CCP:Explicating Jiang Zemin’s Party Anniversary Speech,” China Leadership Moniter , No.1 Part2 , December2001
    Fewsmith,Joseph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China Quarterly,Vol.166,2001
    Gilboy,George and Heginbotbam,Eric “China’s Coming Transform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80, No.4,2001
    Gold,Thomas B. “The Resurgence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Journal of Democracy,1990,No.1,pp.18-31
    Hamrin,Carol Lee “Inching Toward Open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45,2001
    Howard,Marc Morje’ “The Weakness of Postcommunist Civil Society,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3 , No.1 , January 2002
    Huang,PhilipC.C. “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2,April 1993
    Lam,Willy Wo-Lap “Stability at the expense of reform ?” China Brief , Volume 2. Issue 8 , April 11, 2002
    Liu,Yia-Ling “Reform From Below : The Private Economy and Local Politics In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Wenzhou ,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30,1992 , pp.313-314
    Madsen,Richard “The 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and Moral Community,” Modern China, Vol 19 No.2,April 1993
    Miller,H.Lyman “The Succession of Hu Jintao,”China Leadership Monitor,No.1,Part2,January2002
    Mitchell,Timothy “The Limits of State : Beyond Statist Approaches and Their Critic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85,Issue 1,March.,1991
    Molina,Oscar and Rhodes,Martin “Corporatism: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 Concept,” The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 2002.5
    Nathan,Andrew J.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Vol 14, No.1 , 2003
    Oi,Jean “Fiscal Reform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in China,” World Politics, Vol.45, No.1,October,2000
    Oi,Jean “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China Quarterly No.144, December,2001
    Oksenberg,Michel “China’s Political System: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The China Journal , No.45,2001
    Ostergaard,Clemens S. “Citizens,Groups,and a Nescent Civil Society in China,,”China Information,1989 , No.4(2)
    Pei,Minxin “China`s Governance Crisis,”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 October 2002
    Pye,Lucian W “Jiang Zemin’s Style of Rule: Go for Stability, Monopolize Power and Settle for Limited Effectiveness,” The China Journal, No.45,2001
    Rankin,Mary Backus “Some Observations on a Chinese Public Sphere” Modern China, Vol 19 No.2,April 1993
    Ranney,Austin and Kendall,Willmoore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s,”American Political Review , XLVIII,1954,pp.477-485
    Saich,Tony “Discos and Dictatorship:Party-State and Society Rel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見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第4期)
    Saich,Tony “Negotiating the State: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2000,March
    Shambaugh,David “The Dynamics Of Elite Politics During The Jiang Era,” The China Journal , No.4,January 2001
    Shambaugh,David “Will the Party Lose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7
    Teiwes,Frederick C. “ Politics at the ‘core’: The Political Circumstance of Mao Zedong ,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 , ”China Infirmation,Vol.xv , No.1,2001
    Teiwes,Frederick C. “Normal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45,2001
    Unger,Jonathan “Bridges: Private Busin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Associ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1996,No. 147
    Unger,Jonathan and Chan,Anita “China,Corporatism,and the East Asia Model,”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1995,No.33
    Wakeman,Jr.,Frederic “The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Debate,” Modern China, Vol 19 No.2,April 1993
    Wang,Shaoguang “The Problem of State Weakness ,” Journal of Democracy , Volume 14, Number 1 ,January 2003
    Warld,Andrew G.“Worker,Managers,and the State:The Reform Era and the Political Crisis of 1989,” The China Quarterly,1991,No.127
    Weller,Robert P. “Alternate Civilities : Democracy and Culture in China and Taiwan,” The China Quarterly, Volume 171, September 2002
    Wu,Y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Under Authoritarian Regime:China In The 1990’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of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Global Society Conference(Taiwan: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2002 April)
    Yang,Dali L. “China in 2001: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Its
    Political Discontents,” Asian Survey,Vol.42 ,No.1,2002
    Yang,Dali L. “State Capacity on The Rebound,” Journal of Democracy , Volume 14, Number 1 ,January 2003
    Yep,Ray “The Limitations of Corporatism for Understanding Reforming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a rural count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00),9(25)
    You, Ji “Jiang Zeming’s Command of the Military,”The China Journal,No.45,2001
    Zhao,Dingxin “China’s Prolonged Stability and Political Future : same political system , different policies and method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No.28,2001
    Zhao,Suisheng “The Effics of Economic Reform on the Chang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Zhishifenzi ,winter 1992
    網站及平面媒體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中國網,http://www.xinhua.org。
    中國時報。
    中國美亞網,http://www.cnmaya.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明報,http://www.mingpaonews.com。
    世界銀行網站,http://www.worldbank.org.cn/English/content/cas03.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http://www.mca.gov.cn/news/news2002032501.html。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usc.cuhk.edu.hk/wkgb.asp。
    多維新聞網,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gb/index.html。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4260504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426050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6050401.pdf15KbAdobe PDF2845检视/开启
    26050402.pdf14KbAdobe PDF2800检视/开启
    26050403.pdf16KbAdobe PDF2819检视/开启
    26050404.pdf77KbAdobe PDF2904检视/开启
    26050405.pdf239KbAdobe PDF29286检视/开启
    26050406.pdf401KbAdobe PDF22774检视/开启
    26050407.pdf808KbAdobe PDF22550检视/开启
    26050408.pdf561KbAdobe PDF22266检视/开启
    26050409.pdf485KbAdobe PDF21976检视/开启
    26050410.pdf83KbAdobe PDF22189检视/开启
    26050411.pdf164KbAdobe PDF2120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