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0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245814      線上人數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07


    題名: 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的家利益分析
    作者: 蔡昆宏
    貢獻者: 朱新民
    蔡昆宏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09-09-17 17:55:24 (UTC+8)
    摘要: 學位論文研究動機大致可分成四大類:學理探索和印證、科技開發和企業需求、社會需要和施政配合、個人〈包含教授與研究生〉因素和家族事業需要。
    本論文研究動機,應歸類為個人因素。筆者進入大學就讀之時,國際政治格局脫離冷戰已久,各國對於如何在後冷戰時期互動,似乎也因為時間而慢慢熟悉。筆者在大學研讀國際政治時,最常被拿來作為學理例證的國家,除了美國便是中共,前者在後冷戰時期挾其匹世無敵的國力,在世界各地發揮其影響力,左右世界的政治格局;而後者因為擁有快速的經濟成長,而被學界認為是繼蘇聯後最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的新力量。
    霸權間的興替過程,大多是以新舊霸權之間大規模戰爭來完成的,如拿破崙的帝國被歐洲聯軍擊滅,使英國漸成為19世紀的霸權國家。但是有些霸權興替的過程,卻並未發生衝突,如二次大戰後美國取代英國霸權,英美之間卻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由以上例證可知,霸權轉移過程並不一定會發生戰爭,也可能相當平和的轉移,因此可以反駁中共崛起必會導致中美戰爭的論點〈當然也不能說中共崛起便必然不造成中美間的戰事〉。
    要避免世界發生戰事的方法,就是國際間彼此加深了解,方能避免情勢誤判局面,即「錯誤的認知造成錯誤的決策」。要理性了解預測其他國家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知悉國家是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瞭解對方如何定義其國家利益,就可以較為精準的掌握對方的關注點,並預測對方反應,避免過於天真所造成的誤判。尤其台灣正好相鄰於中共,對於中共的國家利益定義更應試圖了解,方不會執行過於激進或保守的外交政策,損及自身國家利益。
    本文試圖由中共國家利益出發,討論中共對世界各個大國所採取之外交政策的理論與實踐面向,並在結論中作一歸納性的整理,以求對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獲得全面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各年版,上海:新華。
    中國社會科學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大陸情勢綜合研析》民國91年版,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2002年。
    中國國情研究會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政策研究》,北京:中國大地,1999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200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年》,北京:時事,2002年。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編,《一九九六到一九九七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對外關係報告》,北京: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0-2002各年版,北京:世界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02中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統計局,2002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無出版項,無出版年。
    尹慶耀,《中共對外關係史料》,無出版項,無出版年。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民國84年。
    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林治遠等譯,美國與亞洲─美國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新華,2001年。
    方永剛,唐復全,《大國逐鹿─新地緣政治》,四川:四川人民,2001年。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1994年。
    王生榮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王立,《波瀾起伏:中美關係演變的曲折歷程》,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2000年。
    王杰,《大國手中的權杖》,北京:當代世界,1998年。
    王彥民,《大國的命運》,四川:四川人民,2000年。
    王庭化,劉國裕,《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軍》,北京:國防大學,1993年。
    王夢奎編,《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9年。
    司徒尚紀,《嶺南海洋國土》,廣東:廣東人民,1996。
    布里辛斯基,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1998年。
    平松茂雄,《楊鴻儒編譯,中國的軍事力》,台北:凱倫,1999年。
    田弘茂、朱雲漢編,張鐵志、林葦芸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從十五大走向二十一世紀》,台北:新新聞,2000年1。
    田弘茂編,《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1996年1。
    田曾佩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1993年。
    白邦瑞,《肖歡容、張梅譯,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
    白禮博、孟儒,許授南譯,《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1997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1994年。
    吉姆•赫爾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編,《外交與威聶:美國對華戰略》,北京:新華,1998年。
    安衛,李東燕,《十字路口上的世界─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江蘇:江蘇人民,2000年。
    朱斤昌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2002年。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
    朱陽明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
    朱鋒,《彈道導彈防禦計畫與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2001年。
    吳士存編,《南海問題文獻匯編》,北京:海南,2001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1996年。
    呂有生,《稱霸亞太─新世紀美國亞太戰略大調整》,北京:大眾文藝,2002年。
    呂彬、李景龍、金小川、吳輔佐編,《二十一世紀:和平,還是戰爭》,北京:中國國際廣播,2000年。
    宋以敏,《國際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1996年。
    宋國濤,《中國國際環境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李大光,《大國的尊嚴》,深圳:海天,1999年。
    李大光,《中國安全抉擇─構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安全體系》,北京:石由工業,2002年。
    李玉書、阮鳳英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1年。
    李京文,《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區域經濟》,廣西:廣西新華:1999年。
    李京文,《當代中國際熱點分析與展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年。
    李愛華,《走出冷戰:世界大勢與中國對外戰略》,山東:濟南,1997年。
    李慎明、王逸舟,《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李衛東等編,《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李學君編,《俄中關係─世紀之交時的求索》,北京:民族,2001年。
    沈偉烈、陸俊元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2001年。
    汪徐和,郭明,《列國爭鋒》,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
    肖海泉編,《實現利用外資良性循環的研究》,江蘇:江蘇人民,1992年。
    周世雄,《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歐亞安全體系之探討》,台北:五南,1994年。
    周建明、張曙光,《美國安全解讀》,北京:新華,2002年。
    周啟明、朱立群、宮少明編,《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3年。
    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2年。
    周煦編,《國際新秩序》,台北:政大外交系所,民國81年。
    孟樵,《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
    岩華,《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戰略》,香港:開益,1999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84年。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2002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2001年。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2000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1990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1998年。
    金大中,《建設和平與民主》,北京:世界知識,1991年。
    金振吉,《東北亞經濟圈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2年。
    金鈿編,《國家安全論》,北京:中國友誼公司,2002年。
    金鑫,《中國問題報告: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
    金鑫編,《世界問題報告—以世界的視角觀照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
    阿爾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羅伯特•羅斯編,《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北京:新華,2002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1998年。
    姜彥福,《我國國家經濟安全態勢觀察報告〈1999-2000〉》,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民國78-92年各版,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施岳群、陳佩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國際問題研究論文選編》,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
    施岳群編,《國際形勢年鑑》1991-2002年版,上海:上海教育。
    施岳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
    相馬勝,《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理清紛亂的世界-跨世紀全球戰略評估》,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胡鞍鋼,《挑戰中國:鄧後中南海面臨的機遇與選擇》,台北:新新聞,1995年。
    倪世雄,劉永濤編,《美國問題研究第一輯》,北京:時事,2001年1。
    唐永勝,郭新寧,《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1999年。
    唐家璇編,《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2000年。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遼寧:長春,1999年。
    徐以驊編,《世紀之交的國際關係》,上海:上海遠東,2001年。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2001年1。
    徐葵、馬勝榮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1999年。
    海平、遠平、璟濤編,《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北京:中國經濟,1998年。
    郝雨凡、張燕冬編,《限制性接觸: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北京:新華,2001年。
    高連福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2001-20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使政編譯局,2001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I〉--(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亞洲的安全保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當前威脅-美國外交與國防的危機與契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A. Flournoy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Michele Pillsbury著,《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Richard J. Ellings、Aaron Friedber〉編,《2001-02戰略亞洲:權利與目的》,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Sam J. Tangredi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別冊寶島編輯部編,《自衛隊的實力》,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Hans Binnendijk & Ronald N. Montaperto,《中共戰略趨勢》,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Jack Spencer,《彈道飛彈威脅手冊》,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Nishihara Masashi,《美日聯盟的新挑戰》,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Zahmay M. Khalizad,《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國防部辦公室,《核生化武器擴散:威脅與回應》,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國家安全局編譯,《中國大陸情勢概要》,台北:國家安全局,1998年。
    國家統計局,《中國西部統計年鑒--2001》,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0-2002年各版,北京:中國統計。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1997-2002各年版,北京:中國統計。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編,《2002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中國統計,1999年。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2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2002年。
    張文木,《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山東人民,2000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1999年。
    張明睿,《中國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民國87年。
    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民國85年。
    張保民,《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文件》,台北:人間,1994年。
    張海濤,《何處是美利堅帝國的邊界》,北京:人民,2000年。
    張國、林善浪編,《中國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
    張勝平譯,安德魯•內森、羅伯特•羅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北京:新華,1997年。
    張雅君,《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民國80年。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1991年。
    張萬年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
    張蘊岭,《轉變中的中、美、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張蘊岭編,《2000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岭編,《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岭編,《夥伴還是對手─調整中的中美日俄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蘊玲,《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商周,1996年。
    曹勝強等,《二十世紀國際關係史論》,山東:濟南,2001年。
    梁守德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編,《亞待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2002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2000年。
    許曉平譯,大前研一,《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2002年。
    陳友,《美國對華政策50年》,廣東:廣東人民,2001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民國87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
    陳峰君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民國89年。
    陳啟懋編,《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大轉換》,上海:上海教育,1996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
    陳潔華,《二十一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2001年。
    陳鋒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
    陳鋒等,《衝破圍堵的中國〈1980~1997〉》,台北:人間,1998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
    陸大道、劉毅、樊杰、薛風旋、金風君編,《1999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陸小華,《西部對策—抑制反貧與中西部發展》,北京:新華,1999年。
    肖歡榮,張梅譯,麥克爾•皮爾斯伯里,《美國學者解讀中國安全》,北京:新華,2001年。
    麥克爾•斯溫,阿什利•特利斯,洪允息,蔡焰譯,《中國大戰略》,北京:新華,2001年。
    傅夢孜編,《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時事,2002年。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1999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華宏勛譯,Green M. J.編,《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將來》,北京:新華,2000年。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民國88年。
    馮海明,《戰後局部戰爭演變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黃文雄,《日中美新三國志》,台北:一橋,2000年。
    黃奇銘譯,Donald E. Nuechterlein原著,《變動世界中美國的國家利益》,台北:新亞,1976年。
    黃金祺,《什麼是外交》,北京:新華,1993年。
    黃朔風,《綜合國力論》,北京:新華,1992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上海:上海人民,2000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2000年。
    董良慶,《戰略地理學》,北京:國防大學,2000年。
    雷家驌編,《國家經濟安全理論與安全》,北京:經濟科學,2000年。
    蒲寧,《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西苑,1999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民國88年。
    趙曦,《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四川:四川人民:1999年。
    劉山、薛君度,《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1997年。
    劉宏宣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2001年。
    劉怡伶譯,Randy Charles Epping,《國際財經輕鬆學》,台北:城邦,2002年。
    劉連弟,《中美關係的軌跡》,北京:時事,2001年。
    劉繼賢、徐錫康編,《海洋戰略環境與政策研究》,北京:解放軍,1996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2002年。
    鄭宇碩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1年。
    鄭義,《中共軍頭點將錄》,台北:開今,199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1983年。
    曉兵、清波,《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1995年。
    蕭全政等,《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1996年1。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1996年。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2000年。
    閻學通等,《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1998年。
    閻學通等,《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1999年。
    薛釧,《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2001年。
    謝益顯,《外交智慧與謀略-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原則》,鄭州:河南人民,1993年。
    簡水聰譯,渡邊利夫、白沙堤津耶,《圖說中國經濟》,台北:雲皓,199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89253012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009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cu009201201.pdf8KbAdobe PDF2944檢視/開啟
    cu009201202.pdf10KbAdobe PDF2909檢視/開啟
    cu009201203.pdf310KbAdobe PDF21382檢視/開啟
    cu009201204.pdf509KbAdobe PDF21881檢視/開啟
    cu009201205.pdf605KbAdobe PDF21520檢視/開啟
    cu009201206.pdf565KbAdobe PDF21454檢視/開啟
    cu009201207.pdf424KbAdobe PDF21782檢視/開啟
    cu009201208.pdf316KbAdobe PDF21228檢視/開啟
    cu009201209.pdf341KbAdobe PDF21506檢視/開啟
    cu009201210.pdf296KbAdobe PDF210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