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2687      Online Users : 8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63


    Title: 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
    Authors: 陳梁枝
    Cheh Liang Chih
    Contributors: 洪陸訓
    陳梁枝
    Cheh Liang Chih
    Keywords: 文武關係
    軍隊國家化
    文人統制
    軍事專業
    民主鞏固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7 17:49:20 (UTC+8)
    Abstract: 回顧我國政治與軍隊發展,發現軍隊的角色隨著政治的發展而演變,民國76年解除戒嚴不僅是政治民主的重要里程,亦是文武關係類型變化的重大轉折。解嚴前,軍隊屬「職業革命軍」,主要特色在於文武之間權責與功能分野不大,在強人威權政治下,文武關係被界定為功能分工模式。解嚴後,軍隊已逐步向「專業軍」邁進,主要受到政治民主化的影響,標榜法制化之文人統制已漸成規模,尤以伴隨首次政黨輪替、國防二法施行,文武關係更走入新紀元。在此一形勢下,由民主轉型以至民主鞏固深化的歷程,僅短短十餘載,然則,無論對國家安全、憲政發展與國力強化等,在文武關係的理論與實踐,此一演進過程及結果,均是本文嘗試理解和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本文採用社會、政治學常使用的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方法,從探索相關文獻與理論模型,描述我國解嚴後文武關係演進的影響,再觀察法制化下文武間互動現況與軍隊角色扮演等。在章節安排上,首以深入探究各國文武關係各類型理論,重點在於西方民主國家文人統制模型與專業軍人理論;其次,藉由我國文武關係的演變,檢證軍隊在解嚴前後之不同角色扮演,並闡明憲政體制法制化中文武關係的權責與運作情形;復次,就實務面向探討文武間互動的實況,在民主轉型期間以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的矛盾,特別是美國文武間的具體實踐為典範;在政黨輪替後的民主鞏固期間,以軍隊對政黨認同趨向,特別是國防二法實施後的軍隊為描述重點,最後,綜結本文研究心得、發現與興革建議。
    因此,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就是在國家化、民主化、法制化、專業化的具體指標下,邁向先進民主國家「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與「軍事專業」之境界,這在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是一項成功的指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文武關係的互動正還處於磨合期,倘以目前的情況來衡量其功效,實言之過早,彼此間尚待適應與調整。西方民主國家的價值和制度未必值得完全移植適用,但是東西方在共同追求民主標的的過程和經驗不僅值得參考,且以文人至上為核心的文武關係,即是民主鞏固的指標,則其講求政治中立和文人統制以及軍事專業的基本原則,意義是極其深遠。本文為了能具體而周延說明相關議題,儘量將事實描述,俾利研究豐碩成果,然仍感多所欠缺,尚祈學界先進指正與補強。
    關鍵字:
    文武關係、軍隊國家化、文人統制、軍事專業、職業革命軍、專業軍、憲政體制、政黨輪替、民主鞏固、專業軍人理論、政治中立。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兵工建設督導委員會。《自由中國之兵工建設》。台北:國防部,民國41年8月。
    軍工協調處。《軍工協力台灣經濟建設紀實》。台中:軍工協調處,民國50年6 月。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國91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治作戰理論與實踐》。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84年。
    國軍政工史稿編纂委員會。《國軍政工史搞》下冊。台北:總政治部,民國49年8月。
    二、專書
    中華民國年鑑編輯組。《中華民國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民國42年11月30日。
    朱文德。《我國憲法上國會與軍隊間之關係》。台北:永然,民國82年6月。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0年。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民國72年。
    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03年10月,增訂8版。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民國86年8月。
    李承訓。《憲政體制下國防組織與軍隊角色之研究》。台北:永然,民國82年。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作者自版,台大法學叢書,第39冊,民國75年。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民國78年。
    法治斌、董保城著。《中華民國憲法》。北縣蘆洲鄉:空大,民國85年8月。
    政治作戰學校編。《經國先生與中華民國復興基地》。台北:黎明,民國81年。
    洪陸訓、洪松輝、莫大華譯。《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研究中心,民國86年11月。
    洪陸訓等譯。《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7年4月。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民國88年。
    。《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民國91年9月。
    洪陸訓譯。《軍人與政治-亞非拉美國家的軍事政變》。台北:時英,2002年11月。
    孫 哲。《獨裁政治學》。台北:智楊,民國84年。
    秦孝儀。《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台北:近代,民國74年。
    張友驊。《李登輝霸權危機-李郝軍權遊戲》。台北:新高,1992年12月。
    。《李登輝兵法─李郝軍權爭奪戰》。台北:新高,民國81年12月。
    張京育。《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國關中心,民國81年。
    張慧英。《李登輝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2000年5月。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方法與統計》。台北:五南,1997年。
    許慶雄。《憲法入門─政府體制篇》。台北:月旦,1998年2月。
    陳水扁、柯承亨著。《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民國81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論》。台北:桂林,民國84年。
    陳新民。《軍事憲法論》。台北:楊智,民國89年。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民國84年。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81年。
    馮爾康。《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鄭州:河南,1994年。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民國78年2月。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台北:里仁,民國73年3月。
    趙明義。《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民國87年。
    謝瑞智。《憲法大辭典》。台北:國家發展策進會,民國80年。
    羅伯.麥納瑪拉。《戰之罪,麥納瑪拉越戰回顧》。台北:智庫文化,民國84年。
    蘇進強等著。《軍隊與社會》。台北:業強,民國86年。
    三、期刊文章
    丁樹範。〈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2卷3期。民國91年。
    李酉潭。〈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卷1期。1998年6月。
    周茂林。〈中華民國現階段軍文關係探討〉。國防大學92年度兵學研究。民國93年。
    洪陸訓。〈文武關係之理論、研究途徑和類型學〉。《東亞季刊》,26卷1期。民國83年1月。
    。〈文武關係理論─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專業主義模型〉。《復興崗論文集》,18期。民國85年6月。
    。〈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教育的詮釋〉。《復興崗學報》,68卷1期。民國88年。
    洪陸訓。〈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2期。2000年。
    。〈我國國防二法通過後文人領軍的觀察〉。《國防政策評論》,1卷2期。民國90年。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復興崗學報》,第74期。民國91年6月。
    。〈軍事專業主義之興起及其內涵─杭廷頓的軍事專業主義論〉。《復興崗學報》,57期。民國85年6月。
    。〈國防二法訂頒後的文武關係〉。《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上冊,政治作戰學校。民國91年。
    洪陸訓、張元祥着。〈我國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 政戰學校。民國91年12月。
    洪松輝。〈論中華民國文武關係的發展(1949-1997):另類的台灣經驗〉。《第二屆中華民國─台灣經驗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
    胡祖慶。〈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法國經驗〉。《新野論壇》,第1期。2000年。
    許禎元。〈從政戰制度看台灣軍隊的政治教育(1950-99)〉。《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第2期。2000年6月。
    陳鴻瑜。〈印尼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6卷第4期。民國84年4月。
    。〈泰國的軍人與政治變遷〉。《東亞季刊》,第24期第3卷。民國82年。
    陳競新。〈立法委員質詢權範圍的探討〉。《憲政時代》,第15卷1期。民國78年7月。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初版。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游清鑫。〈台灣政治民主化之鞏固:前景與隱憂〉。《政治學報》,27期。1996年。
    華力進。〈中華民國的行政發展〉。《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民國77年12月。
    楊日青。〈政府體制、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與內閣組合的關係〉。《新野論壇》,第3期。2000年。
    楊吉林。〈中華民國文武關係演變之理論探討〉。《中正領研究學術集刊》,軍事社會學特刊。1997年。
    楊志恆。〈國會對軍隊的監督之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2期。民國89年。
    張明凱。〈蔣中正先生與復興基地的軍事教育〉。《蔣中正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民國75年。
    劉慶祥。〈中華民國解嚴前後的文武關係〉。《復興崗學報》,第71期。民國89年12月。
    蔡平章。〈我國政治轉型下軍文關係的省思〉。《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4期。民國84年6月。
    鄭曉時。〈政體與軍隊:台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5卷第1期。民國81年11月。
    四、碩博士論文
    何振盛。〈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一個發展途徑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洪松輝。〈美國文武關係中「人文統制」的理論與實際〉。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洪志安。〈中共「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黨軍關係之演變〉。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陳津萍。〈中華名國首次政黨輪替後的軍政關係〉。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黃振富。〈多元民主時代國軍政治教育的調整與精進〉。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一、 研討會論文
    林佳龍。〈認清四種勢力的期待〉。《新新聞雜誌》,678期(3/2-8),民國89年。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陳銘祥。〈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8月。
    楊吉林。〈文人領軍與軍事專業化之探討〉。國防大學第三藉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民國91年11月。
    劉立倫。〈文人統制與軍文關係〉。國防二法之實施與台海安全座談會。民國91年。
    顧崇廉。〈國防二法實施後我國防決策運作之探討〉。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民國91年10月20日。
    貳、英文部分
    Ⅰ.Books
    Allison, 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1971.
    Betts, Richard K., Soldiers, Statesmen, and Cold War Cri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Bullard, Monte R., The Solider and the Citizen: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aiwan’s Development, New York: M. E. Sharpe, 1997.
    Clausewize, Karl von ed., On War,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 tra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3.
    Huntington, Samuel P. ed., Changing Patterns of Military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Nagel, Stuart S. ed., Handbook of Global International Polic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0.
    Nordlinger, Eric A., Soldiers in Polities: Military Corps and Government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77.
    Palmer, M., Dilemma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asca: F.E. Peacock Publishers, 1980.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1966.
    Sarkesian, Sam C., Beyond The New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1.
    Snider, M. Don, and Miranda A. Carlton-Carew, eds., U.S.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risis or Transition?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
    Stouffer, Samuel A.,et al., The American Soldier: Combat and Aftermath (Vol. I-I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9.
    Stuart, Douglas T. ed., Organiz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Carlisl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Welech, Claude E. Jr. & Arthur K. Smith, Military Role and Rule, Norty Scituate: Duxbury Press, 1974.
    Ⅱ.Periodicals
    Brower, Michael J., “Civil-Military Conflict at the Pentagon? Let`s Hope So…” Military Review, 79 (Nov/Dec 1999): 72-73.
    Crawley, Vince, “Service Chiefs Working With Pentagon to Shape Strategy,” Air Force Times, 61 (July 2001): 9.
    Feaver, Peter D.&Richard Kohn, “The Gap,” National Interest, 61 (Fall 2000): 29-40.
    Fravel, Taylor M.,“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aiwan’s Democracy, ” Conference on Challenges for Taiwa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the Post-Hegemonic Era, Taipei, Taiwan. (June 2002).
    Kohn, Richard H.,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in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Spring 1994).
    Lasswell,Harold D.,“The Garrison-Stat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6 (1941): 455-468.
    Perlmutter, Amos, and William M. LeoGrande, “The Party in Uniform: Toward a Theory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6 (Season 1982): 778-789.
    Roman Peter J. and David W. Tarr,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From Service Parochialism to Jointnes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3 (Spring 1998).
    Sarkesian, Sam C. “The U.S. Military Must Find its Voice,” Orbis, 42 (Summer 1998): 423-437.
    Walt, Slocombe, “Civil-Military,” Taiwan Senior Executive Program on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Dec. 21, 2001.
    叁、網路部分
    中華民國國防部
    http://www.mnd.gov.tw/
    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www.president.gov.tw/1-roc-intro/xpresident/d-cha2.html
    內政部網站
    http://www.moi.gov.tw/moi/news_detail.asp?newmessage_id=354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網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papers/2001-12/TM0112001.htm (2002年3月)。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F0030003
    政治大學網頁
    http://www.nccu.edu.tw/
    國防大學網頁
    http://www.ndu.edu.tw/ndu/ndu.htm
    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law.mnd.gov.tw/Scripts/Query4.asp?B3=%BE%FA%A5v%AAk%B3W&FNAME=A0030003#3
    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datas.ncl.edu.tw/
    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
    http://readopac.ncl.edu.tw/
    陸委會
    http://www.mac.gov.tw/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www.dtic.mail/execsec/adr1999/chap10.htm
    US Army War College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i/ssipubs/pubs96/chinarml/chnrmapz.htr>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1922021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2202101.pdf15KbAdobe PDF21041View/Open
    92202102.pdf98KbAdobe PDF21416View/Open
    92202103.pdf18KbAdobe PDF21060View/Open
    92202104.pdf136KbAdobe PDF21174View/Open
    92202105.pdf247KbAdobe PDF21607View/Open
    92202106.pdf285KbAdobe PDF23660View/Open
    92202107.pdf280KbAdobe PDF21979View/Open
    92202108.pdf206KbAdobe PDF23383View/Open
    92202109.pdf456KbAdobe PDF22292View/Open
    92202110.pdf212KbAdobe PDF21509View/Open
    92202111.pdf78KbAdobe PDF21213View/Open
    92202112.pdf166KbAdobe PDF2139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