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221282      Online Users : 3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61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10


    Title: 南宋福州民間信仰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Religion in Fu-chou During Southen Sung China
    Authors: 姚政志
    Yao, Jheng-jhih
    Contributors: 劉祥光
    Liu, Hsiang-kwang
    姚政志
    Yao, Jheng-jhih
    Keywords: 福州
    南宋
    祠祀
    里社
    叢祠
    民間信仰
    臨水夫人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7:11:47 (UTC+8)
    Abstract: 本文在探討南宋時期福州的民間信仰,而「民間信仰」指的是流行於民間的「祠祀」信仰,不涉及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分析地方志資料的結果顯示,在南宋時期,福州的民間祠祀有幾個特色:其一,成立於宋代的祠祀明顯地比前代多;其二,神祇大多源自福州本地;其三,人們因為各種原因為神明建祠立祀,其中「顯靈」是最重要的選擇;其四,所祀神祇種類多元,而以「人物類」且「平民」背景出身者為多。當時的福州祠祀,大致上從兩方面演變而來,一是「里社」,一是「叢祠」。由於「里社」祭祀不受官府監督,因此民間得按民俗進行祭祀;又社祭禮儀敗壞以及選擇其他更靈驗之神祇等因素,使得傳統露天的「里社」祭祀朝「祠廟」化發展。「叢祠」是宋人對祠祀的別稱,不一定是「淫祀」,也不是類型特殊的祠祀。臨水夫人的信仰源於福州,是一「平民」出身的「人物類」祠祀。其故事和信仰內容是奠基在福州傳統的民間習俗和觀念。相對於平民,士大夫對於何者才是「可祀之神」有自己的解釋方式,但並不致於在民間祠祀方面與平民嚴重對立。從臨水夫人的故事可以發現,士大夫利用民間祠祀,有助於和地方社會維持和諧的關係。
    Reference: 一、專書
    (一)史料
    上海古的出版社 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全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不著撰人,《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
    不著撰人,《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收入張繼禹 主編,《中華道藏》,第30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不著撰人,《太上洞淵神咒經》,收入張繼禹 主編,《中華道藏》,第30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不著撰人,《玄天上帝啟聖錄》,收入張繼禹 主編,《中華道藏》,第30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不著撰人,《臨水平妖》,台中:瑞成書局,1977。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宋遼金元史研究室 點校,《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
    方勺 撰,許沛藻 等點校,《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方大琮,《宋寶章閣直學士忠惠鐵庵方公文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89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鐵庵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王存,《元豐九域志》,台北:華世出版社,1986。
    王禹偁,《小畜集》〔四部叢刊.正編〕第3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王象之,《輿地紀勝》,全8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
    王應麟,《四明文獻集》,收入張壽鏞 輯,《四明叢書》,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深寧文鈔摭餘編》,收入張壽鏞 輯,《四明叢書》,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王繼道,《台州金石錄》〔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
    王讜 著,周勛初 校證,《唐語林校證》,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
    司馬光,《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全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司馬遷,《史記》〔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1979。
    史浩,《鄮峰真隱漫錄》〔文淵閣四庫全書〕。
    史起欽 等修纂,《(萬曆)福寧州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33冊,本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刻本;景印,北京:中國書店,1992。
    白玉蟾,《白玉蟾全集》,全2冊,景印,台北:自由出版社,1994。
    朱珪 等修纂,《(乾隆)福寧府志》,光緒六年(1880)重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朱熹,《朱子語類》,收入朱傑人 等點校,《朱子全書》,第14-1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收入朱傑人 等點校,《朱子全書》,第20-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江蘇通志館 編,《江蘇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
    何喬遠,《閩書》,全5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余靖,《武溪集》〔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第85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吳自牧,《夢梁錄》,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吳詠,《鶴林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呂喬年 輯,《麗澤論說集錄》〔叢書集成.續編〕第4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宋祁,《景文集》〔叢書集選〕第483-48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宋庠,《元憲集》〔叢書集選〕第48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宋雷,《西吳里語》〔四庫存目叢書.子部〕第241冊,台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宋綬、宋敏求 編,《宋大詔令集》,台北:鼎文書局,1972。
    李心傳 撰,徐規 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0。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新編〕第115-11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李曾伯,《可齋續藁》〔文淵閣四庫全書〕。
    李菶 等修纂,《(嘉慶)連江縣志》,嘉慶十年(1805)刊本。
    李傳甲 等修纂,《(康熙)福清縣志》〔清代孤本方志選.第二輯〕,第25-26冊,北京:線裝書局,2001。
    李綱,《梁谿先生全集》,全10冊,台北: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0。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點校本〕,全2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杜佑 撰,王文錦 等點校,《通典》,全5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
    杜春生,《越中金石記》〔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第1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
    汪應辰,《文定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辛竟可 等修纂,《(乾隆)古田縣志》,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里人何求,《閩都別記》,全3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阮元 編,《兩浙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
    周公亮,《閩小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周去非,《嶺外代答》〔文淵閣四庫全書〕。
    周必大,《文忠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周益國公文集》〔叢書集成.三編〕第4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周密 撰,吳企明 點校,《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
    ———,《武林舊事》,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林世遠 等纂修,《姑蘇志》〔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第26-27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林春溥 等修纂,《(道光)羅源縣志》,道光十一年(1831)刊本。
    林燫 等修纂,《(萬曆)福州府志》,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刻本;景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邵博,《邵氏聞見後錄》,收入《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思善堂 編,《湖海新聞夷堅續志》〔筆記小說大觀.四十二編〕第3冊,台北:新興書局,1986。
    施鴻保 撰,來新夏 點校,《閩雜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柳宗元,《柳河東集》〔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洪邁,《夷堅志》,全4冊,台北:明文書局,1982。
    ———,《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范成大,《石湖詩集》〔叢書集成.初編〕第2256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唐學仁 等修纂,《(萬曆)永福縣志》,萬曆四十年(1612)抄本;景印,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
    夏允彝 等修纂,《(崇禎)長樂縣志》,崇禎十四年(1641)刊本。
    孫思邈,《千金翼方》,台北:自由出版社,1995。
    ———,《備急千金要方》,台北:宏業書局,1995。
    徐松 輯,《宋會要輯稿》,景印,北京:中華書局,1957。
    徐□ 撰,《榕陰新檢》〔續修四庫全書〕第547冊,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景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殷之輅 等修纂,《(萬曆)福寧州志》,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刻本;景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班固,《漢書》〔新校本〕,台北:鼎文書局,1979。
    真德秀,《西山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叢刊.正編〕第6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西山讀書記》〔文淵閣四庫全書〕。
    祝穆,《方輿勝覽》,北京:中華書局,2003。
    袁采,《袁氏世範》〔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袁說友,《東塘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馬端臨,《文獻通考》,全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
    張世南 撰,張茂鵬 點校,《遊宦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97。
    張守,《毗陵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張景祁 等修纂,《(光緒)福安縣志》,光緒十年(1884)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曹孝忠 等編纂,《聖濟總錄》,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8。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宋元方志叢刊〕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
    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四部叢刊.正編〕第4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脫脫,《宋史》〔新校本〕全40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陳自明,《婦人良方大全》,明金陵書林富春堂刊本。
    陳言,《三因極一病証方論》〔文淵閣四庫全書〕。
    陳亮,《龍川集》〔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陳思 編,《兩宋名賢小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陳起 編,《江湖小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陳淳,《北溪大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北溪字義》,台北:世界書局,1959。
    陳棨仁 輯,《閩中金石略》〔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
    陳焱 等修纂,《(乾隆)永福縣志》,乾隆十四年(1749)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陳壽祺 等修纂,《重纂福建通志》,全10冊,同治十年(1871)重刊本;景印,台北:華文書局,1968。
    陳應賓 等修纂,《(嘉靖)福寧州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第41冊,嘉靖十七年(1538)刊本;景印,上海:上海書店,1990。
    陳襄,《古靈先生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陳藻,《樂軒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陳旉,《農書》〔叢書集成.新編〕第4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陸心源 撰,《吳興金石記》〔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8。
    陸以載 等修纂,《(萬曆)福安縣志》,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刻本;景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陸游,《渭南文集》〔四部叢刊.正編〕第5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劍南詩稿》,台北:文友書店,1959。
    章甫,《自鳴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6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章竟可 等修纂,《(乾隆)古田縣志》,乾隆十六年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喻政 等修纂,《(萬曆)福州府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第32冊,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年四十一年(1613)刻本;景印,北京:中國書店,1992。
    彭耜 等編,《海瓊白真人語錄》,收入張繼禹 主編,《中華道藏》,第19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曾丰,《緣督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曾鞏,《元豐類稿》〔四部叢刊.正編〕第4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元豐類藁》〔文淵閣四庫全書〕。
    曾豐,《緣督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舒岳祥,《閬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舒應元 等修纂,《(萬曆)寧德縣志》,萬曆十九年(1591)刊本。
    費袞,《梁谿漫志》,台北:廣文書局,1969。
    閔文振 等修纂,《(嘉靖)寧德縣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41冊,嘉靖十七年(1538)刊本;景印,上海:上海書店,1990。
    馮登府 輯,《閩中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
    版社,2004。
    黃仲昭 等修纂,《八閩通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33-34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黃庭堅,《山谷全集》〔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黃幹,《勉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黃震,《黃氏日抄》,台北:大化書局,1984。
    葉為銘 輯,《歙縣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
    葉紹翁 撰,沈錫麟 等點校,《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葉溥 等修纂,《(正德)福州府志》〔點校本〕,全2冊,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
    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正編〕第5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董斯張,《吳興備志》〔叢書集成.續編〕第23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載敏,《石屏詩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廖剛,《高峰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福建通志局 纂,《福建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第1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
    趙不悔 等修纂,《新安志》〔宋元方志叢刊〕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
    趙與泌 等修纂,《仙溪志》〔宋元方志叢刊〕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
    劉曰暘 等修纂,《(萬曆)古田縣志》,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本。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正編〕第62-6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劉辰翁,《劉須溪先生記鈔》〔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0冊,台南:莊嚴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劉攽,《彭城集》〔叢書集成.新編〕第6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劉則和 等修纂,《(弘治)長樂縣志》,弘治十六年(1943)刊本。
    劉昫,《舊唐書》〔新校本〕,全6冊,台北,鼎文書局,1985。
    劉宰,《漫塘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劉敝,《公是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劉爚,《雲莊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樓鑰,《攻媿集》〔四部叢刊.正編〕第5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樂史,《宋本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
    歐陽修,《文忠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
    蔣鴻藻 輯,《諸暨金石志》〔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第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
    蔡襄,《莆陽居士蔡公文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86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端明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衛涇,《後樂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鄭玄 注,《宋本禮記鄭注》,全2冊,台北:鼎文書局,1972。
    魯曾昱 等修纂,《(乾隆)福州府志》,全2冊,乾隆十九年(1754)刊本;景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蕭嵩 等奉敕撰,《大唐開元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戴復古,《石屏詩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韓元吉,《南澗甲乙稿》〔文淵閣四庫全書〕。
    魏了翁,《鶴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叢書集成.新編〕第4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羅願,《羅鄂州小集》〔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第88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羅炌 等修纂,《(崇禎)嘉興縣志》〔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四部叢刊.正編〕第4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蘇轍,《欒城集》〔四部叢刊.正編〕第4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釋如一 修纂,《福清縣志續略》,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景印,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
    (二)今人研究
    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著,侯旭東 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巴赫金,《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田仲一成,《中国祭祀演劇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4。
    朱維幹,《福建史稿》,全2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北京:三聯書店,2000。
    何綿山,《閩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全2冊,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吳松弟,《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杜贊奇 著,王福明 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
    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台灣的厲鬼信仰》,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台北:三民書局,2001。
    ———,《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
    松本善海,《中國村落制度の史的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77。
    竺沙雅章,《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東京:同朋舍,1982。
    施堅雅(Skinner, G. William)編,葉光庭 等譯,《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2。
    柳田節子,《宋北鄉村制の研究》,東京:創文社,1986。
    卿希泰 主編,《中國道教史》,全4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著,楊逸鴻 譯,《檔案中的虛構》,台北:麥田出版,2001。
    徐曉望,《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閩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郭紹林,《唐代士大夫與佛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著,楊玉齡 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8。
    斯波義信 著,方鍵、何忠禮 譯,《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莊景輝 譯,《宋代商業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
    曾我部靜雄,《中国社会経済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6。
    曾意丹,徐鶴苹,《福州世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宋代地域經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華覺明,《中國科技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黃啟江,《北宋佛教史論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黃敏枝,《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
    楊琮,《閩越國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賈二強,《唐宋民間信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賈志揚(John Chaffee),《宋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
    ———,《北宋前期:皇帝和他們的權力》,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歐大年(Daniel L. Overmyer),《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3。
    顧立誠,《走向南方: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4。
    Boltz, Judith M.. A Survey of Taoist Literature: T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1987.
    Davis, Edward L.. Society and the Supernatural in So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Dean, Kenneth. Taoist R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Feuchtwang, Stephan. 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 The Imperial Metaphor. Richmond, Surrey: Curzon Press, 2001.
    Hymes, Robert.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Élite in Fu-chou, Chiang-hsi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Way and by Way: Taoism, Local Religion, and Models of Divinity in Sung and Moder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Katz, Paul R.. 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Lagerwey, John. 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pmpany, 1987.
    Schahar, Meir and Robert P. Weller, eds.. Unruly Gods: Divinity and Society i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6.
    So, Billy K. L.. Prosperity, region, and institutions in maritime China: the South Fukien pattern, 946-1368. Cambridge, Mass.: Published b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von Glahn, Richard. The Sinister Way: 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二、論文
    小島毅,〈正祠の淫祠—福建の地方志における記述と論理〉,《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14(東京:1991.02),頁87-213。
    中村治兵衛,〈北宋朝と巫〉,中央大學文學部紀要(史學科)》,23(東京,1978.03),頁63-78。
    ———,〈宋代の巫の特徵〉,《中央大學文學部紀要(史學科)》,27(東京,1982.03),頁51-75。
    ———,〈宋代広德軍祠山廟の牛祭について——宋代社会一事例——〉,《史淵》(福岡,1972),頁1-24。
    ———,〈唐代の巫〉,《史淵》,105(福岡,1971),頁61-92。
    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收入劉俊文 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册1,頁10-18。
    水越 知,〈宋代社會と祠廟信仰の展開——地域核としての祠廟の出現——〉,《東洋史研究》,60:4(京都,2002.03),頁1-38。
    田浩,〈朱熹的鬼神觀與道統觀〉,收入鍾彩鈞 編,《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頁247-262。
    佐竹靖彥,〈宋代鄉村制度之形成過程〉,《東洋史研究》,25:3(東京,1966.12),頁6-16。
    李錫全,〈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李豐楙,〈《道藏》所收早期道書的瘟疫觀:以《女青鬼律》及《洞淵神呪經》系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台北,1993.03),頁417-454。
    沈宗憲,〈國家祀典與左道妖異—宋代信仰與政治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竺沙雅章,〈宋初の政治と宗教〉,收入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刊行會編,《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日本:同朋社,1989),頁179-195。
    金井 德幸,〈南宋の祠廟と賜額について——釈文珦と劉克莊の視点——〉,收入宋代史研究會 編,《宋代の知識人——思想.制度.地域社會》(東京:汲古書院,1993),頁257-286。
    ———,〈宋代の村社と仏教〉,《東洋史研究》,38:2(京都,1980),頁31-57。
    金相範,〈唐代禮制對於民間信仰觀形成的制約與作用——以祠廟信仰為考察的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1。
    胡紅波,〈古本《臨水平妖傳》——乾隆十八年木刻《全像顯法降蛇海遊記傳》〉,《臺灣源流》,24(台中,2001.12),頁88-105。
    范熒,〈宋代的民間巫術〉,收入張其凡、陸勇強 編,《宋代歷史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頁130-148。
    張光宇,〈吳閩方言關係試論〉,《中國語文》,234(北京,1993.05),頁161-170。
    斯波義信,〈第Ⅲ章 社会と経済の環境〉,收入橋本萬太郎 編,《漢民族と中国社会》,東京:山川出版社,1985。
    須江 隆,〈唐宋期における祠廟の廟額.封号の下賜について〉,《中国——社会と文化》,9(東京,1994.06),頁96-119。
    廖咸惠,〈祈求神啟——宋代科舉考生的崇科行為與民間信仰〉,《新史學》,15:4(台北,2004.12),頁41-92。
    劉志鴻,〈宋代的祠廟與祠祀:一個社會史的考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劉佳玲,〈宋代巫覡信仰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蔣竹山,〈宋至清代的國家與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顧與討論〉,《新史學》,8:2(台北,1997.06),頁187-220。
    盧澤群,〈南宋兩浙路士大夫與祠廟信仰〉,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Berling, Judith. “Channels of Connection in Sung Religion: the Case of Pai Yü-Ch’an,” in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Peter N. Gregory, eds.,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307-333.
    Boltz, Judith. “Not by the Seal of Official Alone: New Weapons in Battles with Supernatural,” in Ebrey and Gregory, eds.,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241-306.
    Cedzich, Ursula-Angelika. “The Cult of the Wu-t’ung / Wu-hsien in History and Fiction: The Religious Roots of the Journey to the South,” in David Johnson, ed., Ritual and Scripture in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Five Stud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5), 137-218.
    Gerritsen, Anne. “From Demon to Deity: Kang Wang in Thirteenth-Century Jizhou and Beyond,” T’oung Pao 90:1 (2004.06): 1-31.
    ———. “Gods and Governors: Interpreting the Religious Realm in Ji’an (Jiangsi)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Ph. 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2001.
    Harrell, C. Stevan. “When a Ghost Becomes a God,” in Arthur P.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93-206.
    Hartwell, Robert. “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2:2 (1982.12): 365-442.
    Hymes, Robert. “Song China, 960-1279,” in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eds..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 E. Sharpe, 1997), 336-351.
    Johnson, David. “The City-God Cults of T’ang and Sung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5:2 (1985.12): 363-457.
    Katz, Paul. “Wen Ch’iung: the God of Many Faces,” Chinese Studies 8:1(1990.06): 183-219.
    Kleeman, Terry. “The Expansion of the Wen-Ch’ang Cult,” in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Peter N. Gregory, eds.,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45-73.
    Liao, Hsien-huei. “Popular Religion and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the Song Elite, 960-1276.”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2001.
    Neskar, Ellen. “The Cult of Worthies: A Study of Shrines Honoring Local Confucian Worthies in the Sung Dynasty 960-1279.” Ph. D. 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1993.
    Schipper, Kristofer. “Vernacular and Classical Ritual in Taoism,”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ses 45:1 (1985.11): 21-57.
    Stein, Rolf A.. “Religious Taoism and Popular Religion from the Second to Seventh Centuries,” in Holmes Welch and Anna Seidel, eds., Facets of Taoism: Essay in Chinese Relig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3-81.
    Strickmann, Michel. “History, Anthropology, and Chinese Religio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0:1(1980.06):201-248.
    Szonyi, Michael. “The Illusion of 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Cult of the Five Empero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6:1 (Feb., 1997): 113-135.
    Ter Haar, B. J.. “The Genesis and Spread of Temple Cults in Fukien,” in Eduard B. Vermeer, ed.,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Fukien Province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Leiden: E. J. Brill, 1990), 349-396.
    Tillman, Hoyt Cleveland. “Praying to the Spirit of Confucius and Claim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Way: Linking Zhu Xi’s Views on Guishen and the Daotong,” 收入周質平,皮特遜(Willard J. Peterson) 編,《國史浮海開新錄:余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2),頁159-203。
    Watson, James, L.. “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 ( “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 960-1960, “in David Johnson, Andrew J. Natha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292-324.
    Wolf, Arthur P.. “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 in Arthur P.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31-18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1153005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300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05101.pdf37KbAdobe PDF21227View/Open
    53005102.pdf115KbAdobe PDF21392View/Open
    53005103.pdf68KbAdobe PDF21116View/Open
    53005104.pdf26KbAdobe PDF21127View/Open
    53005105.pdf35KbAdobe PDF21025View/Open
    53005106.pdf273KbAdobe PDF22382View/Open
    53005107.pdf696KbAdobe PDF22875View/Open
    53005108.pdf632KbAdobe PDF22717View/Open
    53005109.pdf458KbAdobe PDF23454View/Open
    53005110.pdf514KbAdobe PDF22458View/Open
    53005111.pdf173KbAdobe PDF21319View/Open
    53005112.pdf222KbAdobe PDF21565View/Open
    53005113.pdf234KbAdobe PDF2221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