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56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968/144994 (79%)
造訪人次 : 52000498      線上人數 : 3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568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68


    題名: 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
    作者: 溫浩堅
    Wen, hao chien
    貢獻者: 林恩顯
    Lin, en hsian
    溫浩堅
    Wen, hao chien
    關鍵詞: 清朝
    蒙古
    邊疆
    封禁政策
    隔離政策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09-09-17 17:05:30 (UTC+8)
    摘要: 清廷為了依賴蒙古的武力,同時也為了避免蒙古過於強大而不容易實施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轄,因此在「分而治之」與「因俗而治」的治邊指導方針下,在蒙古地區推行多元化、多層次的封禁隔離政策。此政策的內涵主要可分為兩個層面:就蒙古內部來說,是嚴防蒙古各旗、各部之間的交通往來,並且推行藩旗組織;就蒙古外部來說,是防止蒙古與漢、藏、回以及東北地區邊疆民族的互動交往,而重點主要在嚴防蒙古與漢、藏兩族的聯合。就實施內容來說,可分為四個部分:
    一、在蒙古各旗之間的封禁隔離:禁止各旗越界游牧、畋獵與採捕;禁止蒙古私相往來以及禁止各旗王公私自擴充屬民與隱匿壯丁。
    二、在蒙古各部之間的封禁隔離:禁止各部私相來往、互售軍器、違禁通婚與貿易以及讓各部在行政管轄上互不隸屬。
    三、推行藩旗組織:在藩旗組織下的蒙古,有扎薩克模式(盟旗制度)下的外藩蒙古與八旗模式下的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扎薩克與外扎薩克兩種旗。內、外扎薩克旗的區別,主要在於內扎薩克旗的平均佐領數遠多於外扎薩克旗;同時,內扎薩克兼有軍事首長的身份,有帶兵權,而外扎薩克則沒有。內屬蒙古不設扎薩克,以都統、總管或佐領治理,直接隸屬於當地的將軍或是參贊大臣,而形成都統旗、總管旗或是佐領旗。
    四、在蒙古與漢、藏兩族之間的封禁隔離:(一)、在蒙漢之間:一方面透過關禁的實施、禁止雜居與通婚以及蒙漢分治來進行民族隔離;另方面又透過墾禁、礦禁政策,輔以地域封禁的方式,來達到蒙漢隔離的目的。(二)、蒙藏之間的隔離,初期借藏以化蒙,而後挾蒙以制藏,嚴密注意、限制蒙藏兩族的聯繫交往,同時並實施藏蒙分治。
    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就政策的成效性來說有三點:在繼承自中國歷代以來各民族生息區域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而完整的清朝中國疆域以及發展了蒙古畜牧業與維護草原的自然生態。就政策的檢討來說,蒙古封禁隔離政策的失誤有三點:造成了蒙古的弱化、產生蒙漢隔閡以及導致邊疆危機與領土的喪失。
    總結來說,蒙古封禁隔離政策,就清朝的立場來講,有時代性的意義與功效;就蒙古的立場來說,有自然保護之利,民族隔絕之弊,利弊參半;就後代中國的角度來說,則是妨礙了民族融合、國家統一,有著千古憾恨之慨。
    參考文獻: 一、檔案資料
    1.《起居注冊•康熙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宮中檔硃批奏摺》,農業類•屯墾耕作,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3.《宮中檔硃批奏摺》,民族事務類•蒙古,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4.《軍機處檔•月摺包》,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5.《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6.《軍機處漢文錄副奏摺》,民族事務類•蒙古,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年。
    1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11.《雍正硃批諭旨》,台北,台灣文源書局,1965年。
    12.《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年。
    1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1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1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1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等譯編,《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
    1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編,《清代西遷新疆察哈爾蒙古滿文檔案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4年。
    1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錫伯族檔案史料》,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89年。
    1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合編,《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匯編》,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年。
    2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合編,《清初五世達賴喇嘛檔案史料選編》,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0年。
    2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鄂倫春民族研究會合編,《清代鄂倫春族滿漢文檔案匯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2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年。
    2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4.毛必揚編譯,〈查訪土爾扈特回歸奏摺選譯〉,《歷史檔案》(北京:歷史檔案出版社,1988年4月),1988年第2期,頁36—41、50。
    25.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26.莊吉發譯註,《清代準噶爾史料初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二、官書典籍
    1. 《清實錄》,台北,台灣華文書局,1964年。
    2. 《大清十朝聖訓》,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3. 《清初稀見方略四種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3年。
    □ 勒德洪撰,吳豐培輯補,《平定察哈爾方略校補》。
    4. 《大清一統輿圖》(乾隆二十五年銅版),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年。
    5. 不著撰人,《衛藏通志》,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1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編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7. 王在晉著,《三朝遼事實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2年。
    8. 包文漢整理,《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9. 包文漢、奇•朝克圖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第一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年。
    10. 何秋濤著,《朔方備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11. 呂一燃、馬大正主編,《清代理藩院資料輯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1988年。
    □ 《康熙朝《大清會典》中的理藩院資料》。
    □ 《雍正朝《大清會典》中的理藩院資料》。
    □ 《乾隆朝《大清會典》中的理藩院資料》。
    □ 《乾隆朝內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 《嘉慶朝《大清會典》中的理藩院資料》。
    12. 佚名撰,《蒙古律例》,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13. 明亮等修,納蘇泰等纂,《欽定中樞政考》,台北,學海出版社,1968年。
    14. 林從炯纂,《承德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15. 沈師徐、席裕福輯,《皇朝政典類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16. 金志節著,黃可潤增修,《口北三廳志》,東京,滿蒙叢書發行會,1919年。
    17. 昆岡等撰,《大清會典理藩院事例》,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1年。
    18. 沈之奇註,懷效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19. 法式善著,《陶廬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0. 祈韻士撰,《西陲要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21. 昭槤著,《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22. 馬大正、成崇德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0年。
    □ 倭哩賀、慶林纂,奕湘修,《定邊紀略》。
    □ 不著撰人,《烏里雅蘇台志略》。
    23. 徐世昌撰,《東三省政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24. 梁章鉅撰,《浪跡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25. 邢亦塵編,《清季蒙古實錄》,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史研究所,1981年。
    26. 乾隆官修,《清朝通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7. 乾隆官修,《清朝通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8. 乾隆官修,《清朝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9. 章開沅主編,《清通鑑》,南昌,岳麓書社,2000年。
    30. 張壽鏞等編,《皇朝掌故彙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
    31. 張穆著,《蒙古游牧記》,台北,蒙藏委員會,1980年。
    32. 張榮錚等編,《欽定理藩部則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33. 傅□等纂,《平定準噶爾方略》,蘭州,古籍書店,1990年。
    34. 傅□等纂,《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35. 賀長齡、魏源等編,《清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36. 阿桂等編,《皇清開國方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37. 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瀋陽,遼海出版社,1997年。
    38. 莊吉發校注,《滿漢異域錄校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39. 楊選第、金峰校注,《理藩院則例》,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
    40. 雍和宮編委會編,《乾隆御筆喇嘛說》,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1998年。
    41. 溫達等撰,《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年。
    42.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43. 福格著,《聽雨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44. 齊木德道爾吉、巴根那編,《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實錄蒙古史史料抄》,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
    45. 談遷撰,《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46. 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47. 編輯部編,《清實錄藏族史料》,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48. 編輯部編,《清代藏事輯要》,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49. 編寫組編,《清實錄準噶爾史料摘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
    50. 潘喆等編,《清入關前史料選輯》,第一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
    □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 方孔炤著,《全邊略記》。
    □ 沈國元著,《兩朝從信錄》。
    □ 苕上愚公著,《東夷考略》。
    51. 陳田、吳懷清纂輯,《食貨志•戶口十一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52. 蔣良騏原纂,王先謙改修,《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53. 魏源著,《聖武記》,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
    54. 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1985年。
    55. 薛允升著,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56. 薄音湖、王雄編輯點校,《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匯編》,第二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年。
    □ 方逢時著,《雲中處降錄》。
    □ 王士琦著,《三雲籌俎考》。
    □ 佚名撰,《趙全讞牘》。
    □ 俺答著,《北狄順義王俺答謝表》。
    □ 張鼐著,《遼夷略》。
    □ 馮璦著,《開原圖說》。
    □ 馮時可著,《俺答後志》
    □ 焦竑著,《通貢傳》。
    □ 鄭洛著,《撫夷紀略》。
    □ 蕭大亨著,《北虜風俗》。
    三、專書著作
    1. 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編,《中國通史論文選集》,台北,聖輯美術廣告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2. 中國邊政協會編,《蒙古民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蒙藏委員會,2000年。
    3. 王戎笙等主編,《清代全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4. 王鍾翰主編,《滿族歷史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
    5. 王明珂著,《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1997年。
    6. 王玉海著,《發展與變革—清代內蒙古東部由牧向農的轉型》,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
    7. 札奇斯欽著,《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平戰爭與貿易之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72年。
    8. 札奇斯欽著,《蒙古文化與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9. 包桂芹編著,《清代蒙古官吏傳》,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
    10. 白音查干主編,《內蒙古民俗概要》,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 白拉都格其等撰,《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12. 色音著,《蒙古游牧社會的變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 成崇德、張世明著,《清代西藏開發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
    14. 成崇德著,《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邊疆民族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9年。
    15.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2003年。
    16. (俄)伊•溫科夫斯基著,(俄)尼•維謝洛夫斯基編,宋嗣喜譯,《十八世紀俄國砲兵大尉新疆見聞錄》,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17. 何耀彰著,《滿清治蒙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78年。
    18. 李毓澍著,《蒙事論叢》,台北,永裕印刷廠,1990年。
    19. 呂一燃主編,《中國邊疆史地論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20. (法)伯希和著,耿昇譯,《卡爾梅克史評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21. (伊朗)志費尼著,何高濟譯(據波伊勒英譯本),《世界征服者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 李世濤主編,《知識份子立場—民族主義與轉型期中國的命運》,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
    23. (俄)沙斯季娜著,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七三級工農兵學員、教師譯,《十七世紀俄蒙通使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年。
    24. 孟森撰,《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店,1980年。
    25. 孟森著,《明清史講義》,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26. 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文歷史學會編印,《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蒙古語文歷史學會,1983年。
    27. (日)和田清著,潘世憲譯,《明代蒙古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
    28. 林恩顯著,《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29. 林恩顯主編,《中國邊疆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渤海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30. 林幹著,《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31. 林士炫著,《清季東北移民實邊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
    32. 周清澍主編,《內蒙古歷史地理》,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年。
    33. 周清澍著,《元蒙史札》,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
    34. 奇格著,《古代蒙古法制史》,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年。
    35. (德)帕拉斯著,劭建東、劉迎勝譯,《內陸亞洲厄魯特歷史資料》,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6. (俄)帕拉莫夫著,許淑明譯,《卡爾梅克族在俄國境內時期的歷史概況》,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
    37. 金啟孮著,《清代蒙古史札記》,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38. 孟廣耀撰,《蒙古民族通史》,第一卷,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39. (美)拉鐵摩爾著,趙敏求譯,《中國的邊疆》,重慶,正中書局,1944年。
    40. 神州詩社編,《高山流水•知音》,台北,故鄉出版社,1977年。
    41. (法)勒尼•格魯賽著,魏英邦譯,《草原帝國》,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2. 袁森坡著,《康雍乾經營與開發北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43. 馬汝珩、馬大正主編,《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44. 馬汝珩、馬大正著,《飄落異域的民族—17至18世紀的土爾扈特蒙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45. 馬汝珩、馬大正主編,《清代的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46. 馬汝珩、成崇德主編,《清代邊疆開發》,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47. 馬汝珩著,《清代西部歷史論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8. 馬大正主編,《中國邊疆經略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49. 馬大正著,《中國邊疆研究論稿》,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0. 馬楚堅著,《明清邊政與治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51. 馬曼麗主編,《中國西北邊疆發展史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52. 烏雲畢力格等撰,《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年。
    53. 烏雲巴圖、葛根高娃著,《蒙古族傳統文化論》,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1年。
    54. (俄)符拉基米爾佐夫著,劉榮焌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
    55. 邢義田編,《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年。
    56. (日)若松寬著,馬大正等編譯,《清代蒙古的歷史與宗教》,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57. 苗普生著,《伯克制度》,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8.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政策研究室編,《中國民族關係史論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
    59.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國史館,2002年。
    60. 張羽新著,《清政府與喇嘛教》,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61. 張其昀監修,《中國歷史地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年。
    62. 張晉藩主編,《清朝法制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63. 張啟雄著,《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
    64. 張世明、戴逸著,《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軍事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9年。
    65. 張永江著,《清代藩部研究—以政治變遷為中心》,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1年。
    66. (美)費正清、劉廣京編,中譯本,《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67. (美)費正清著,張理京譯,《美國與中國》,台北縣新店,左岸文化,2003年。
    68. 費孝通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69. (俄)阿•馬•波茲德耶涅夫著,劉漢明等譯,《蒙古及蒙古人》,第一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70. (俄)阿•馬•波茲德涅耶夫著,劉漢明等譯,《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71. 莊吉發著,《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72. 莊吉發著,《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年。
    73. 趙雲田著,《清代蒙古政教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74. 趙雲田著,《清代治理邊陲的樞紐—理藩院》,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75. (日)稻葉君山著,但燾譯,《清朝全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5年。
    76.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0年。
    77. 樊明方著,《唐努烏梁海》,台北,蒙藏委員會,1996年。
    78. 達力扎布著,《明清蒙古史論稿》,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79. 劉義棠著,《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2年。
    80. 劉廣安著,《清代民族立法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
    81. 德勒格編著,《內蒙古喇嘛教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82. 編寫組編,《衛拉特史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83. 編委會編,《青海歷史紀要》,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84. 編寫組編,《蒙古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85. 翦伯贊著,《歷史哲學教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86. 錢穆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87. 錢穆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88. 錢穆著,《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89. 盧明輝著,《清代蒙古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90. 盧明輝著,《東北亞研究—北方民族史研究》(三),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91. 盧明輝著,《旅蒙商—17世紀至20世紀中原與蒙古地區的貿易關係》,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5年。
    92. 陳又新著,《清朝前期處理與西藏有關的民族隔離措施》,台北,蒙藏委員會,1998年。
    93. (日)織田萬撰,中文本,《清國行政法泛論》,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
    94. (美)魏斐德著,陳蘇鎮等譯,《洪業—清朝開國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
    95. 寶音德力根等編,《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一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96. 薩孟武著,《中國社會政治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97. 蘇發祥著,《清代治藏政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四、期刊論文
    1. 巴根那著,〈天命十年八月至天聰三年二月科爾沁部與愛新國聯盟〉,《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輯,頁157—195。
    2. (日)田村實造著,宋念慈譯,〈清朝統治蒙古政策〉,《中國邊政》(台北:中國邊政協會,1974年3、6、9月),第45期,頁22—23;46期,頁27—33;47期,頁23—28。
    3. 田彤著,〈清代(1840年前)的人口危機及對近代社會經濟的影響〉,《史學月刊》(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1994年第3期,頁52—57。
    4. 王思治、呂元聰著,〈17世紀末西北邊疆局勢述論—噶爾丹分裂勢力的衰亡〉,《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一輯,頁144—191。
    5. 札奇斯欽著,〈蒙古與滿洲歷史關係的回顧〉,《蒙古民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蒙藏委員會,2000),頁200—214。
    6. 成崇德著,〈清代前期蒙古地區的農牧業發展及清朝的政策〉,《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頁162—188。
    7. 成崇德著,〈清季的移民實邊〉,《清代的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頁102—132。
    8. 李毓澍著,〈論外蒙古獨立問題〉,《蒙事論叢》(台北:永裕印刷廠,1990),頁291—333。
    9. 李毓澍著,〈清代對待黃教與其治蒙策略〉,《蒙事論叢》(台北:永裕印刷廠,1990),頁1—46。
    10. 李保文著,〈愛新國天命天聰兩朝蒙古文文書檔案介紹〉,《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輯,頁217—276。
    11. 李信成著,《中共少數民族政策與國家整合》,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7月。
    12. 呂一燃著,〈清政府對阿勒坦諾爾烏梁海的管轄〉,《中國邊疆史地論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頁321—334。
    13. 吳秀瓊著,《清朝前期漢人在蒙古的經濟活動》(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14. 杜家驥著,〈清入關後與科爾沁蒙古聯姻述論〉,《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第二輯,頁126—139。
    15. 杜家驥著,〈清廷與喀喇沁蒙古聯姻述評〉,《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第四輯,頁247—251。
    16. 何日莫奇著,〈黑龍江的依克明安蒙古部〉,《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院,2002年3月),2002年第2期,頁37—41。
    17. 孟森著,〈明烈皇殉國後記〉,《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店,1980),頁28—77。
    18. 孟森著,〈清國史所無之吳三桂叛時漢蒙文敕諭跋〉,《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店,1980),頁480—485。
    19. 金啟孮著,〈清朝前期衛拉特蒙古和中原的互市〉,《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蒙古語文歷史學會,1983),第三輯,頁17—55。
    20. 周清澍著,〈試論清代內蒙古農業的發展〉,《元蒙史札》(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頁185—234。
    21. 奇文瑛著,〈清代呼倫貝爾地區的兩次移民與得失〉,《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2001年3月),2001年第1期,頁58—66。
    22. (日)柏原孝九、濱田純一合著,烏尼吾塔爾譯,〈清朝對蒙政策之研究〉,《中國邊政》(中國邊政協會,1968年10月),第23期,頁17—20。
    23. 哈斯達賴著,〈清封禁蒙古的幾個不同層次及其目的〉,《內蒙古社會科學》(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7月),1990年第4期,頁39—42。
    24. (美)約瑟夫•弗萊徹著,〈1800前後清代的亞洲腹地〉,《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上卷,頁39—112。
    25. 祈杰著,〈歷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與清政府的對喀爾喀蒙古人政策〉,《內蒙古社會科學》(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5月),1997年第3期,頁45—50。
    26. 留金鎖著,〈關於古代蒙古的婚姻法問題〉,《古代蒙古法制史》(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頁283—301。
    27. 馬楚堅著,〈青海歸清的歷史轉折與突破〉,《明清邊政與治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頁466—484。
    28. 邢義田著,〈天下一家—中國人的天下觀〉,《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頁433—478。
    29. 黃時鑒著,〈清代內蒙古社會經濟史概述〉,《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蒙古語文歷史學會,1983),第三集,頁181—222。
    30. 盛洪著,〈從民族主義到天下主義〉,《知識份子立場—民族主義與轉型期中國的命運》(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頁74—85。
    31. 張植華著,〈略論噶爾丹〉,《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蒙古語文歷史學會,1983),第三輯,頁72—99。
    32. 張植華著,〈清代蒙漢民族關係小議—讀史札記〉,《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學報編輯部,1992),1992年第3期,頁63—66。
    33. 張玉興著,〈東北的軍政制度〉,《清代的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頁304—329。
    34. 張永江著,〈近代北部邊疆危機與邊疆政策的變化〉,《清代的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頁85—101。
    35. 張榮錚著,〈關於《理藩部則例》〉,《欽定理藩部則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頁1—25。
    36. 朝格圖、白曉著,〈阿拉善、額濟納旗歷史由來〉,《衛拉特史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頁180—193。
    37. 楊選娣著,〈清朝對蒙古地區實行法制統治的幾個問題〉,《中國邊疆史地論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頁250—262。
    38. 莊吉發著,〈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過程及其意義〉,《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二),頁277—302。
    39. 達力扎布著,〈清初察哈爾設旗問題續考〉,《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輯,頁139—156。
    40. 達力扎布著,〈有關察哈爾部西遷的若干問題〉,《明清蒙古史論稿》(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頁231—246。
    41. 達力扎布著,〈清初內扎薩克旗的建立問題〉,《明清蒙古史論稿》(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頁260—272。
    42. 達力扎布著,〈清代八旗察哈爾考〉,《明清蒙古史論稿》(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頁316—333。
    43. 趙雲田著,〈試論清太祖、太宗時期對漠南蒙古的關係與政策〉,《中國民族關係史論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上冊,頁442—452。
    44. 趙雲田著,〈《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則例》〉,《清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5年9月),1995年第3期,頁106—110。
    98. 郭松義著,〈清代人口流動與邊疆開發〉,《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頁10—51。
    45. 劉逖著,〈論漢帝國的北部邊疆系統〉,《中國邊疆史地論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頁86—106。
    46. 劉家磊著,〈略論清季東北移民實邊政策〉,《中國邊疆史地論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頁195—209。
    47. 劉潞著,〈對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再認識〉,《清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5年9月),1995年第3期,頁1—10。
    48. 劉小萌著,〈滿族習慣法初探〉,《滿族歷史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頁66—82。
    49. 華立著,〈滿蒙聯姻論〉,《中國邊疆經略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頁475—491。
    50. 齊木德道爾吉著,〈外喀爾喀車臣汗碩壘的兩封信及其流傳〉,《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1994年第4期,頁1—16。
    51. 陶晉生著,〈邊疆民族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性〉,《中國通史論文選集》(台北:聖輯美術廣告事業有限公司,1991),頁339—351。
    52. 陳小紅著,〈政策分析理念和方法與邊疆政策研究之初探〉,中國邊疆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渤海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頁641—676。
    53. 盧明輝著,〈清代漠南蒙古地區墾殖農業發展與土地關係的嬗變〉,《東北亞研究—北方民族史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三),頁65—79。
    54. 蕭啟慶著,〈北亞游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中國通史論文選集》(台北:聖輯美術廣告事業有限公司,1991),頁352—366。
    55. 羅運治著,〈清代對蒙古地區的封禁政策〉,《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國史館,2002),頁851—886。
    56. 蘇德著,〈試論晚清邊疆、內地一體化政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2001年9月),2001年第3期,頁1—11。
    五、工具書
    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邊疆滿文檔案目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2. 安雙成主編,《滿漢大辭典》,瀋陽,遼寧出版社,1993年。
    3. 胡增益主編,《新滿漢大辭典》,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4. 編輯組編,《蒙漢辭典》,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75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7153008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715300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5300801.pdf41KbAdobe PDF21053檢視/開啟
    15300802.pdf63KbAdobe PDF21007檢視/開啟
    15300803.pdf226KbAdobe PDF21365檢視/開啟
    15300804.pdf195KbAdobe PDF23583檢視/開啟
    15300805.pdf592KbAdobe PDF22961檢視/開啟
    15300806.pdf1219KbAdobe PDF24701檢視/開啟
    15300807.pdf532KbAdobe PDF22423檢視/開啟
    15300808.pdf461KbAdobe PDF21757檢視/開啟
    15300809.pdf150KbAdobe PDF21150檢視/開啟
    15300810.pdf181KbAdobe PDF2293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