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份 1、工具書: 大正藏(光碟版1-55冊、85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光碟版) 佛光大辭典(光碟版第二版) 印順導師全集(光碟版) 2、相關書目: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的宗教與文化》,台北:博揚文化,1999 岩本裕著、劉欣如譯,《佛教與女性》,台北:大展,1998 李玉珍,《唐代的比丘尼》,台北:學生書局,1989 朱良志、詹緒左釋譯,《比丘尼傳》,高雄:佛光,1996 呂澂等著,《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台北:彙文堂出版社,1988 陶五柳,《釋昭慧法師:護教護生闖江湖》,台北:旭昇,1995 江燦騰,《台灣佛教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1992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台北:南天,1996 江燦騰,《台灣當代佛教》,台北:南天,1997 江燦騰,《日據時期台灣佛教文化發展史》,台北:南天,2001 江燦騰,《當代台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台北:新文豐,2001 江燦騰,《台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台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台北:東大,2003 江燦騰、王見川主編,《台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首屆台灣齋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1994張珣、江燦騰,《台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南天,2001 張珣、江燦騰,《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台北:南天,2003 林美容,《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 林新居,《佛門人物訪談錄---法師篇》,台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3 朱秀容,《當代佛學人物演義》,台北:法鼓文化,1999 陳慧劍編,《當代佛門人物》,台北:東大,1984 陳慧劍編,《聖比丘尼列傳》,台北:龍樹菩薩贈經會,1994 闞正宗,《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東大,1999 闞正宗,《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編)》,台北:東大,2004 闞正宗,《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續編)》,台北:東大,2004 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慧日講堂,1978 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1982 釋昭慧,《願同弱少抗強權》,台北:法界,1994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台北:法界,1995 釋昭慧,《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台北:東大,1995 釋昭慧,《四分比丘尼戒經》,台北:法界,1996 釋昭慧,《律學今註》,台北:法界,1999 釋昭慧,《如是我思》二版,台北:法鼓文化,2002 釋昭慧、釋性廣編著,《千載沈吟──新世紀的佛教女性思維》,台北:法界,2002 釋昭慧,《世紀新聲─當代台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台北:法界,2002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台北:法界,2003 釋若學,《比丘尼律的相關爭議點》,牛津:巴利聖典學會,2000 釋恆清,《菩提道上的善女人》,台北:東大,1995 釋永明,《佛教的女性觀》,高雄:佛光,1990 溫金玉釋譯,《四分律》,台北市:佛光,1997 釋見曄編著,《走過台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釋天乙》,台北:中天,1999 釋聖嚴,《佛教制度與生活》,台北:東初,1963 釋永芸編,《跨世紀的悲歡歲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台北市:佛光,1996 吳老擇口述:卓遵宏、侯坤宏主方;周維朋、王千蕙、莊豐吉紀錄整理,《台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3 弘誓學院,《另類師生,另類經驗─學院校舍落成壹週年紀念特刊》,台北:法界,2001 香光尼僧團,《香光─香光尼僧團十二週年特刊》,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1992 陳文姍,《台灣本土婦女神學初探》,台北:永望文化,2002 陳文團、何珮瑩編,《現代婦女哲學》,台北:空大,2002 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1995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1990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編,《女性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1989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1996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2001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2000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1999 王雅各,《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1999 王雅各,《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Sandy Boucher著, 葉文可譯,《法輪常轉》,台北:立緒,1997 艾美.史密特(Amy Schmidt)著, 周和君譯,《佛陀的女兒---蒂帕嬤》,台北:橡樹林,2003 維琪.麥肯基(Vicki Mackenzie)著,葉文可譯,《雪洞---天津.葩默悟道歷程》,台北:躍昇文化,2001 Joy Magezis著,何穎怡譯,《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2000 Judith Baer著,官曉薇、高培桓譯,《法律之前的女性》,台北:商周,2000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坊文化,2003 Eliade, Mircea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2000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1999 3、期刊論文: 丁敏,〈台灣社會變遷中的新興尼僧團─香光尼僧團的崛起〉,《1996年佛學論文集:當代台灣社會與宗教》,台北:佛光,1996,頁19-72。 丁敏,〈陳若曦佛教小說中女性生命情境之探討:以《慧心蓮》《重反桃花源》為中心〉,《光武通識學報》創刊號,2004,頁15-53。 丁仁傑,〈現代社會中佛教組織的制度化及其有關問題之探討─以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發展為例〉,《1996年佛學論文集:當代台灣社會與宗教》,台北:佛光,1996,頁73-108。 王順民,〈當代台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八期,1995,頁315-343 古正美,〈佛教與女性歧視〉,《當代》第十一期,1987年,頁27-35 江燦騰,〈關於台灣近現代佛教的研究經驗與批判意識答客問〉,《思與言》卷37 (2):245-258,1999 李志夫,〈現代台灣社會與宗教變遷中的因果關係〉,《1996年佛學論文集:當代台灣社會與宗教》,台北:佛光,1996,頁1-18。 李貞德,〈最近宗教史中的婦女與性別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二期:251-270,1994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台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卷7(2):139-179,1996 李玉珍,〈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刊於張珣、江燦騰著,《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台北:南天,頁490-524,2003 李玉珍,〈佛學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簡介〉,《新史學》卷7(4):199-222,1996 李玉珍,〈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法光雜誌》第148期,第二版,2002 李玉珍,〈佛教譬喻(Avadana)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新史學》卷10(4):31-65,1999 李玉珍,〈佛教蓮社與女性之社會參與─1930年代上海蓮社與1960年代台灣蓮社之比較〉,發表於中研院近史所「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學術研討會,1999 李玉珍,〈寺院廚房裡的姐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期(春季):97-128,1999 李玉珍,〈台灣比丘尼與二部授戒〉,《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8期,教育部,1998,頁23-29 李玉珍,博士論文簡介,《台灣宗教學會通訊》第七期,2001年1月,頁122-123 李雪萍,《台灣的比丘尼僧團及其不同的生命經驗:一個社會學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 洪雅惠,《台灣佛教有居士之性別經驗:以四個人間佛教教團的女居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美玫,〈美國聖公會女傳教士早期在華活動:十九世紀美國「純正婦女意識」的展現〉,《思與言》卷35(2):1-50,1997 張珣,〈人類學與中國婦女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103-193,1995 張維安、林宜璇,〈性別與宗教:台灣佛教教團中的女性地位〉,清華大學兩性研究中心會議論文稿,1998 鈕則誠,〈宗教學與科學學及女性學─兩種西方科際學科間的對話〉,《1996年佛學論文集:當代宗教理論的省思》,台北:佛光,1996,頁97-134。 陳家倫,〈台灣社會中性別與宗教的關係:社會結構位置的影響〉,《思與言》卷35(2):51-92,1997 陳美華,〈遭逢現代性:戰後台灣比丘尼的可見度〉博士論文簡介,《台灣宗教學會通訊》第四期,2000年1月,頁153-154 陳美華,〈另類典範:當代台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年,頁295-340。 陳美華,〈「另類」女性:從一個新聞剪報檔案談台灣比丘尼形象的再現〉,《台灣宗教研究》1卷(2),2001年10月,頁43-84 陳美華,〈解讀「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隱含〉,《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一期,1998年,頁311-327 陳美華,〈不變的影像、流動的身體---僧衣傳統的修行身體觀和兩性平等意涵〉,《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8期,教育部,1998,頁30-36。 楊惠南、釋宏印編著,《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1996。 釋慧嚴,〈從台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台灣的發展〉,《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十二期,1999年,頁249-274。 釋慧嚴,〈明末清初閩台佛教的互動〉,《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九期,1996年,頁235-238。 釋見曄,〈釋見曄博士簡介〉,《台灣宗教學會通訊》第二期,1999年1月,頁129-131。 釋若學,〈何者應捨? ——比丘尼律僧殘法的疑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第二期,2003年6月,慈濟大學出版。 盧蕙馨,〈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期,台北市:中研院民族學所,2000,頁275-311。 盧蕙馨,〈性別、家庭與佛教─以慈濟功德會為例〉,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台灣宗教論述》,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7,頁97-120。 藍吉富,〈台灣佛教發展的回顧與前景〉,《當代》第十一期,1987年,頁47-54 英文部份 Andre Laliberte, The Politics of Buddhist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1989-1997,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9 Arbind Sharma and Katherine K. Young, Editors, Feminism and World Religion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Charles Brewer Jones, Buddhism in Taiwan: Religion and the State, 1660-1990,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Chen,Fen-ling, Working Women and State Policies in Taiwan: 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 NY: Palgrave, 2000 Diana M. Paul, Women in Buddhism, Berkeley, California: Lancaster-Miller, 1979 Damien V. Keown , Charles S. Prebish, Wayne R. Husted , Editors, Buddhism and Human Rights, Curzon, 1998 Elizabeth J. Harris, What Buddhists Believe, London: Oneworld Oxford, 1998 I. B. Horner, Women under primitive Buddhism, London: Motilal Banarsidass, 1975 Ian Harris, Buddhism and Politics in Twentieth-Century Asia,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Jose Ignacio Cabezon, Buddhism, sexuality, and gender,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2 Marianne Dresser, Buddhist Women on the Edge: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from the western frontier, Berkeley, California: North Atlantic Books, 1996 Karma Lekshe Tsomo, Buddhist Women Across Culture, India: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9 Karma Lekshe Tsomo, Sisters in Solitude: Two Traditions of Buddhist Monastic Ethics for Women, India: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6 Karma Lekshe Tsomo, Sakyadhita: Daughters of the Buddha, India: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88 Kate Millett, Sexual Politics. London: Virago, 1977 Kwok Pui-lan, Introducing Asian Feminist Theology,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2000 Rita M. Gross,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3 Robert Traer, Faith in Human rights: Support in Religious Traditions for a Global Struggle,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1 Sarah Coakley, Religion and The Bod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Susan Murcott, The first Buddhist Women, Berkeley, California: Parallax Press, 1991 Wesiman, L.K., Discrimination by Design: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Man-Made Environme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