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28
|
Title: | 臺灣總督府檔案編排與描述之研究 |
Authors: | 黃淑惠 Huang, Shu-Hui |
Contributors: | 薛理桂 黃淑惠 Huang, Shu-Hui |
Keywords: | 臺灣總督府 檔案 編排 描述 Taiwan Soutokufu archives arrangments descriptions |
Date: | 2006 |
Issue Date: | 2009-09-17 16:57:35 (UTC+8) |
Abstract: | 臺灣總督府檔案是臺灣歷史相當重要的一部檔案全宗。西元1895-1945年,臺灣受日本統治,對臺灣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重要影響。臺灣總督府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高行政機構,所留存的公文檔案,正可以作為後人研究當時統治作為的第一手資料。如何整理檔案俾利使用,是為重要的課題。檔案整理並提供利用,主要透過兩種程序:編排與描述。亦即為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在文獻蒐集上,主要針對國內關於臺灣總督府檔案分類與編排描述、各種臺灣總督府檔案檢索工具等相關資料進行蒐集;在歷史研究上,是將蒐集到的歷史文獻加以整理分析,探究檔案原始編排描述狀況以及文書處理法令與分類之更嬗;另透過深度訪談,了解檔案管理機構在進行編排描述時,所遭遇的問題及實際狀況,以補文獻之不足。 根據本研究,有下列結論:一、臺灣總督府檔案之實體編排順序係依文獻館所編冊號;二、臺灣總督府檔案之分類及控制層級,副全宗部分係以人為判定,其下各層級如門、類等則依文書處理規程相關規定;三、數位典藏計畫設立諸多新創層級與不同分類方式;四、現存目錄中,以「臺灣總督府文書目錄」與「典藏數位化查詢-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檔案整合查詢」最為詳盡,惟該項編目工作費時良久,二目錄均未完竣;五、各種目錄之編目規則各行其是。 最後對前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一、統一臺灣總督府檔案之分類、控制層級與用詞;二、確實進行檔案清查與登錄工作;三、描述檔案可先著錄至案卷層級,或者先著錄主要欄位,日後再予以補充,俾早日提供利用;四、增加著錄件以外各控制層級之資料;五、擴大數位典藏參與學域,廣納檔案學、歷史學人才;六、整合各檢索工具;七、建立檔案編目規則,以供各單位編目之參考依據;八、機關在文書製作時期,即依檔案學控制層級進行歸類。 The Taiwan Soutokufu Archives are important archive fonds in Taiwan history. During 1895 to 1945, Japan governed Taiwan and materially influenced the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aiwan. Because the Taiwan Soutokufu is the mai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ts archives would be the first hand sources for the research regarding to the act of stat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understand how the archives were arranged to utilize. The archives are arranged to utilize by means of the arrangement and the description, which are also the focus of the essa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essay are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I mainly searched and collected the classification,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aiwan Soutokufu Archives to search and collect the documents. I arranged and analyzed the collected docum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original arrangements of the archives and the change of the law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documentary arrangement. To supplement the short of the documents, by means of in-depth interview, I could realize the actual problems and situation which happened while the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arrange and describe the archives. I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he essay. First, the substantial arrangement order of the Taiwan Soutokufu Archives are the volume number of the Taiwan Historica. Second, the arrangements, control levels, and sub-fonds of the Taiwan Soutokufu Archives are determined by Taiwan Historica and the sub level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ules of documentary arrangement. Third, there are many innovative and different methods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 NDAP,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Forth, the “Documentary Index of Taiwan Soutokufu” and the “Digital Japanese Ruling and Postwar Archives Project of Taiwan Historica” are the most complete in the existing indexes. However, the work of arranging the two indexes drains on lots of time and the two indexes have not been accomplished. Fifth, each one of the rules to arrange the index is totally different. After all, I have made the suggestion upon the forgo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evels and vocabulary should be unified. Second, archieves should be checked and registered authentically. Thir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archives could be initiated in the file folders level or main entry. Forth, the retrieval system should also conta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ontrol level except the items. Sixth, the finding aids should be coordinated. Seventh, the rules of the arrangement of the archives should be set up. Eighth, the institutions should classify the records by the means of control levels of the archives while they produce the records. |
Reference: | (一)專書 Bellardo, Lewis J. A Glossary for Archivists, Manuscript Curators, and Records managers. Chicago: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1992。 Cook, Michael.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From Archives. Vermont: Gower,1999. Hunter, G. S.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practical archives: a how-to-do-it manual.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 Inc,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ICA). ISAD(G):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 2nd ed. Ottawa: ICA, 2000. Miller, Fredric M. Arranging and Describing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 Chicago: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1990。 Procter, Margaret and Cook, Michael, Manual of archival description. 3rd ed. Hampshire: Gower, 2000. Schellenberg, T. R.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ashington, D. C: NARA, 1998.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Describing Archives: A Content Standard (DACS), Chicago: SAA, 200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等作。檔案數位化工作指南上篇。台北市: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 中央研究院日治時期檔案整理小組編。臺灣總督府數位化檔案整理紀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2。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 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編。檔案工作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孫鋼編。檔案著錄與標引手冊。北京:紅旗出版,1986。 洪漪。檔案管理原理與方法。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徐國章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至明治三十三年。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8。 徐國章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明治三十四年至明治三十六年。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90。 徐國章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明治三十七年至明治四十一年。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民91。 徐國章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明治四十二年至明治四十四年。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民93。 大西愛等編。ア-カイブ事典。日本大阪:大阪大学出版会,2003。 檜山幸夫編。台灣總督府文書の史料学的研究 : 日本近代公文書學研究序說。東京都:ゆまり書房,2003。 台湾史研究部会編。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支配と展開。日本名古屋市:中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2004。 岩倉規夫等編。近代文書学への展開。日本東京都:柏書房,1982。 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台湾総督府文書目録。東京都:ゆまり書房,1993。 台湾総督府警務局。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東京都:綠蔭書房,1986(復刻版)。 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描述作業手冊。臺北市:檔案管理局,民國95年。 徐國章譯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中譯本I。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民94年。 薛理桂。檔案學理論。臺北市:文華,1992。 薛理桂。檔案學導論。臺北市:漢美,1998年。 薛理桂。檔案學導論修訂版。臺北市:五南,2004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日治期的臺灣-臺灣總督府檔案簡介(文宣摺頁)。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日治時期檔案簡介(2003年12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檔案之認識與利用入門。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9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日據時期檔案簡介(1999年6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現藏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目錄。臺中市:未正式出版,1988年。 臺灣歷史史料研究會。第三屆臺灣總督府文書講習會。臺北市:臺灣歷史史料研究會,2003。 臺灣歷史史料研究會。第四屆臺灣總督府文書學講習會。臺北市:臺灣歷史史料研究會,2004。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治概要。臺北市:編者,1945。 (二)論文、研究報告 王麗蕉。「檔案資計描述標準MARC AMC與EAD之比較與格式對映研究」。國立政治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 鍾淑敏。「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統治權的確立」。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年。 陳昭珍主持。「我國國家檔案描述標準化之研究」。RDEC-NA-092-003委託研究報告。臺北:檔案管理局編印,民92年。 薛理桂主持。「中文檔案機讀編目格式之研究」。NSC 87-2411-H-004-01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6年。 薛理桂主持。「我國檔案編目現況與中文檔案編目規則擬定之研究(I)」。NSC88-2413-H-004-01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胡英麟。「我國政府檔案分類之回顧與前瞻」。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6月。 四、 期刊、單篇論文 Jimerson, Randall C. Saving room for CUSTARD. OCLC System & Services 18:4 (2002) : 173-177. 王世慶。「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文獻 17:4(1966年12月):157-192。 水野保。「近代公文書の管理制度-何を重要と考えたのか/想定された利用者像から見た制度の特徵」。收入現代の公文書史料学への視座。日本名古屋市:台湾史研究部会,2006:417-524。 水野保。「明治三二年を中心にした台湾総督府の文書管理制度」。收入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臺灣總督府文書目錄編纂委員會編,臺灣總督府文書目錄 第一卷。東京,ゆまり書房,1998。 加藤聖文。「台湾総督府文書の目録記述論」。收入台湾総督府文書の史料学的研究-近代公文書學研究序說。日本國東京都, ゆまり書房,2003。 東山京子。「台湾総督府の文書管理と文書取扱に関する一考察」。收入現代の公文書史料学への視座。日本名古屋市:台湾史研究部会,2006:73-314。 東山京子。「台湾総督府文書の目録記述論について」。台湾の近代と日本(2003年三月):423-499。 東山京子。「現存の台湾総督府の文書群からみる近代日本公文書の保存管理の特徵について(由現存臺灣總督府檔案群看近代日本公文書之保管特徵)」。收入第四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民95:315-406。 莊樹華。「中央研究院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作整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計畫概述」。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 35(2003年4月):102-110。 徐國章。「解讀明治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兼述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文書管理制度」。臺灣史料研究 14(1999年12月):58-105。 陳文添。「淺釋軍政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文書管理」。檔案季刊 3:2(2004年6月):14-25。 陳文添。「檔案之修復與利用問題-以省文獻會日治時期檔案為例」。博物館紙質文物保存修復人才培育研習會論文集。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主辦,民89:20-31。 張谷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分類板簡介」。臺灣文獻別冊 4(2003年3月):1-7。 張家榮。「『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分類問題初探—由原始文書、分類板談起」(未刊稿,2003年)。 張家榮。「『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分類層級的清查與編訂」。臺灣文獻 54:4(2003年12月):341-375。 薛理桂。「國際與北美地區檔案描述標準發展現況」。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0:2 (民93.10):頁59-68。 薛理桂。「中文檔案描述規則之擬訂:基於國際檔案描述標準(ISAD(G))」。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6 (2001年2月):頁1-14。 楊正寛。「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的管理與應用」。興大人文學報 33(2003年6月):頁921-959。 楊正寛。「臺灣總督府檔案現狀及將來構想」。臺灣文獻 52:3(2001年9月):頁465-472。 蕭富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典藏日治時期檔案數位化」。書苑 42 (1999年10月) :頁20-37。 蕭富隆。「大尺寸文件數位化儲存與管理初探-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日治時期檔案為例」。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編。二00四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台北市:編者,2004年。 蕭富隆。「日治時期檔案數位化的回顧與前瞻」。臺灣文獻 54:1(2003年3月):頁337-366。 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收入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2-3。臺北:數位典藏訓練推廣分項計畫,2002年。 廣瀨順皓。「近日本公文書管理制度與臺灣總督府文書」。圖書與資訊學刊 19(1996年11月):1-6。 檜山幸夫。「臺灣總督府文書的世界」收入第三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學術研討會。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檜山幸夫。「電子情報化資料の検索目録情報デ-タ-ベ-スについて-台湾総督府文書の検索目録論を中心に」。收入現代の公文書史料学への視座。日本名古屋市:台湾史研究部会,2006:335-416。 佛蘭克.B.埃文斯。「美國檔案的現代整理方法」收入現代檔案與文件管理必讀,291-316。北京市:檔案出版社,1964。 陸陽。「來源原則與事由原則再認識」。檔案學通訊 6(2003年)。 (四)網路資源 SAA: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the CUSTARD Project: http://www.archivists.org/news/custardproject.asp?prnt=y Saskatchewan Council for Archives and Archivists[SCAA].Basic RAD: http://scaa.usask.ca/rad/ Encoded Archives Description: http://www.loc.gov/ead/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http://www.archives.go.jp/index_e.html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資料中心: http://www.jacar.go.jp/index_e.htm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http://www.th.gov.tw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www.ndap.org.tw/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91155006 95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5006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