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76974      Online Users : 9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166


    Title: 搖滾音樂演唱會之文化行銷分析—以「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為例
    Authors: 陳惠婷
    Chen, Hui-Ting
    Contributors: 黃葳威
    陳惠婷
    Chen, Hui-Ting
    Keywords: 文化行銷
    搖滾樂
    流行文化
    社會運動
    政治動員
    cultural marketing
    rock music
    popular culture
    social movement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7 15:40:1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為探討搖滾音樂演唱會:「Say Yes to Taiwan」在文化行銷中所呈現的諸種面向,包含了行銷模式分析與音樂的社會功能之文化論述。「Say Yes to Taiwan」為台灣目前負載公共議題訴求音樂活動之翹楚,不但規模已臻成熟,自2000年以來每年持續地舉辦也形成了活動自身的歷史,其與政治、社會運動之間的關連性更是台灣其他流行音樂所缺乏的,故值得作為音樂展演文化分析的對象。依照黃葳威(2003)對文化行銷所下之定義:「依據國家原生文化的取向設定宗旨任務,而進行特定族群藝文教育、知識的推廣,及特定族群文化產品與相關服務的提供,以期達成傳承與交流特定族群文化的理想」我們可知,「Say Yes to Taiwan」以一個不收費的音樂演唱會藝文活動,來推動台灣主體性理念之活動宗旨,並進行本土搖滾創作音樂的推廣,以其達到促使年輕群眾關心公共議題的目標等等,的確是符合文化行銷的定義。同時,藉以分析這個帶有政治理念訴求的「音樂社會運動」,不難看出其中音樂與政治動員的連帶關係,音樂自此跳脫了純美學討論的範疇,進而介入了社會與政治的實際運作,音樂以其「創造認同、經驗感情、組織時間」的獨特社會功能,對於群眾的動員與社會變革產生了可能的影響,因此,藉由對音樂演唱會活動的文化行銷模式分析為起點,發現活動背後深層的文化意涵,是本研究的論述方向。

    根據Costa and Bamossy在1995年時提出一個關於分析文化行銷的模式,探討國家原生文化對於文化行銷所可能產生的層級影響,以及多重目標、關鍵決策人士與多元行銷區塊的文化行銷架構,本研究首先發現,在台灣目前國族認同斷裂、分歧的現況下,「Say Yes to Taiwan」活動亟欲「再現」一個台灣本土性認同之原生文化意識實踐,在這個大原則的指導下,對於文化行銷層級所產生的影響:無不以鞏固台灣主體定位為優先;在任務定位方面,是推動認同台灣、邀請國外樂團參以期達到影響國際視聽之效,另外並進一步促使年輕族群關心公共議題的討論與促進地方音樂文化與觀光產業的繁榮發展;在對藝文教育與知識的態度方面,則是幫助一般觀眾了解與欣賞台灣的創作音樂,並且鼓勵從台灣本土角度出發進行的藝術創作;在活動與節目內容、服務相關零售紀念品和行銷的態度上,則是選擇與認同台灣意識的藝人、企業、組織單位合作;在對所訴求參與觀眾的定位上,則是鎖定年輕人作為目標群眾,希望將台灣認同的理念、關心公共議題的素養推廣至年輕人身上。由此可見「認同台灣」的國家原生文化的意識形態實踐對於「Say Yes to Taiwan」文化行銷的總體性層級影響。

    接著,本研究根據多重目標、關鍵決策人士與多元行銷區塊的文化行銷架構模式分析發現各區塊的文化行銷特色與矛盾,並分析出多元區塊間彼此的矛盾與衝突之處,包括:爭取贊助單位資源之經濟目標與推廣本土創作音樂的教育、知識推廣目標產生了衝突,贊助單位希望邀請主流藝人演出以求取悅大眾,但主辦單位卻希望維持推廣創作搖滾樂團的教育目的,以及關鍵決策人士之間,由於彼此的年齡代溝,而有對此一流行文化活動看法不同的角色衝突存在,老一輩的關鍵決策者心儀古典菁英音樂文化,對於年輕關鍵決策者所力持的流行文化搖滾樂抱持懷疑態度。至於在關鍵行銷區塊方面,可分為針對觀眾與贊助單位所作的行銷,又可分為下列細項:年輕搖滾音樂愛好者的核心觀眾、喜愛音樂的一般潛在觀眾、關心政治議題的潛在觀眾、民間政治團體贊助單位、政府相關部門贊助單位、企業贊助單位以及媒體贊助單位。而想要在同一個活動中同時攘括年輕搖滾音樂愛好者的核心觀眾,與喜愛流行音樂的一般潛在觀眾,這兩種在社群本質特色上相衝突的關鍵行銷區塊,可能會產生活動本質錯亂的危險,於是在年輕搖滾音樂愛好者的核心觀眾、與喜愛音樂的一般潛在觀眾這兩個關鍵行銷區塊之間,便產生了潛在相衝突的可能。

    於是在SYTT文化行銷模式中所出現的「SWOT」與多元區塊間的衝突,本研究力求從文化面分析中來為其找出解答與改善建議,包括:應重視評估計畫的重要——以適於活動組織本身規模與負擔的現場問卷調查,輔以影音、文字記錄來作為評估計畫研究進行的資料蒐集法,並交由組織內部專職或外部專門人員加以分析;發展細緻的理性論述——將文字論述重點轉移至對台灣內部的關心和反省,以及將活動定位由台灣與中國間的「政治」問題提升至反對中國對台灣武力壓迫的「反戰」問題,以求獲得國際視聽的認同;發展音樂演唱會以外,與本身音樂活動相關的組織性活動;維護搖滾音樂的品牌識別性;與贊助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以培養長久的贊助關係以及發展多元資源來源,其中包括——以影音複製品的販賣以求增加營收,並選擇適合自身特色,且能動性高的另類媒介作為活動訊息的宣傳管道;最後一點則是活動焦點往台灣內部轉向與擴展。透過以上建議的提出,希望能對「Say Yes to Taiwan」的文化行銷分析作出實質的幫助。

    在前一部份較為「微觀」的文化行銷模式細部分析之後,本研究最後擬將此一研究主題放置於「鉅觀」的整體社會、政治結構互動關係中來作文化性的整合討論,藉以深化文化行銷分析的論述。文中以搖滾樂的「創造認同、經驗感情、組織時間」的音樂社會功能為起點,以及與群眾「一體」的社群力量,得以成為群眾發聲的代言媒介,接連分析音樂如何介入政治動員的可能,與發展社會運動新型態的功能。當然音樂不是革命,也許無法真正實際地去影響政治與社會變革,但它的次文化社群召喚性卻可輕易地促使我們開始注意並關心公共議題,造成思想上的質變,尤其是它對年輕人的影響力,其所形成的與論與關心力量,足以對國家機構施加變革壓力,使國家機構無法輕忽人民心聲,相信這是音樂對於政治與社會變革的實際實踐作為之所在。搖滾音樂演唱會,諸如此處的「Say Yes to Taiwan」,以其號召力激發後續的背負公共議題理念的演唱會活動出現,等於是促使連續不止的公共領域出現,成為理性對談語言的寄存所,於是搖滾音樂或搖滾音樂演唱會這種相對另類的媒體,對於推動公共議題理念的文化行銷與傳播功效,的確是不容忽視的。
    The topic of this study is about the cultural marketing of the rock concert ”Say Yes to Taiwan” ,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marketing’s model and the cultural discus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music. Now in Taiwan, ”Say Yes to Taiwan” is the leader of the concerts which carry the public claim, not only it’s scale comes to a head, but also it’s long term activity’s history.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politics and the social movement is also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cal creative rock music and the local pop music , that’s why ”Say Yes to Taiwan” is worth of being the topic of the cultural marketing study. According to Wai-Wai Huang’s definition of cultural marketing : ”Base upon the natural culture of the state, setting the bearing and the mission, promoting the artistic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the particular group, and offering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interrelated service of the particular group, hoping to accomplish the ideality of transla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culture of the particular group(Wai-Wai Huang, 2003).” Because ”Say Yes to Taiwan” is a free rock concert, it hopes to promote the”Taiwanese identity ideology” and the local creative music, it also hopes to let the young audiences caring about the public issue, so it correspond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al marketing indeed. At meanwhile, via studying this ideal and political “social movement of music”, it’s easy for us to se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sic and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From now on, the music not only belongs to the aesthetic discussion, but also involv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rovement. Music uses it’s unique social function: “creating identity, experiencing emotion and organizing time” to make the social transignfication and the mobilization of people possible. Therefore, via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marketing’s model ,then finding the deep cultural meaning of this concert,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study.
    Reference: 中文與譯文部份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瓊英(2000),《臺灣現代劇團行銷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啟明(2003),《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巧如(1996),〈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的國語搖滾樂團所建構的夢想世界及其限制〉,《中外文學》,1996年7月,第25卷,第二期。
    何東洪(2000.09),〈「搖滾樂精神」的幽靈〉,《搖滾客雜誌》,2000年9月復刊一號,台北,水晶有聲出版社。
    何東洪(1998.06.),〈音樂的政治效果——一場多方角力的拉鋸戰〉,《當代》雜誌,第130期。
    吳芳銘(2002),《當選進行式:選舉行的策略觀點─一個概念性架構的提出》,「2001年縣市長暨立法委員選舉政治行銷與選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
    李蘊芬 (2003.02.22),〈Say Yes to Taiwan!!!第四屆和平音樂會熱鬧登場〉,《東森電子報》。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大眾媒體研究》,李天任,藍莘譯(1995)。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Babbie, Earl(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李美華等譯,台北:時英出版。
    沈清松 (1984),《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台北:時報。
    Attali, Jacques(1977). Bruits: Essai sur l’economie politique de la musique.《噪音:音樂的政治經學》,宋素鳳、翁桂堂譯(1995),台北:時報文化。
    林怡伶(1996),〈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流行音樂之事實與迷思〉,《中外文學》,1996年7月,第25卷,第2期。
    林欣宜(1999),《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 》,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資訊傳播組碩士論文。
    林瑞端(2001),《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Freddy(2004)(林昶佐),〈不受地層壓抑的台灣樂團〉,未正式書面發表。
    邵琮淳(2002),《網路歌迷社群認同之研究—以交大機械歌迷版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周甫亮(2001),《青少年在網咖中的次文化認同建構初探》,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倩漪(1996),〈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以江蕙和陳淑樺為例〉,《中外文學》,1996年7月,第25卷,第2期。
    范光描(2003),《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以台灣人權促進會電子報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200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編著(1998),《文化行政》,台北:空大。
    Bacon, B. S. and Korza, Pam(1987), “Promoting the arts—Marketing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Craig Dreeszen & Korza, Pam (ed.) Fundamentals of Local : Arts Management, 2nd ed. , CA: Arts Extension Service, 《社區藝術管理—社區藝術管理人手冊》桂雅文編譯 (2000),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
    Dreeszen, Craig(1987), “Local Arts Agencies—Marketing Difference in Communities”、 “Planning—Develop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Craig Dreeszen & Korza, Pam (ed.) Fundamentals of Local : Arts Management, 2nd ed. , CA: Arts Extension Service, 《社區藝術管理—社區藝術管理人手冊》桂雅文編譯 (2000),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
    Korza, Pam(1987), “Program Development—Connecting Arts With Audiences.” In Craig Dreeszen & Korza, Pam (ed.) Fundamentals of Local : Arts Management, 2nd ed. , CA: Arts Extension Service, 《社區藝術管理—社區藝術管理人手冊》桂雅文編譯 (2000),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
    North, Halsey M. & North, Alice H.(1987), “The Art of Fundraising—Never Ask a Stranger for Money!” In Craig Dreeszen & Korza, Pam (ed.) Fundamentals of Local : Arts Management, 2nd ed. , CA: Arts Extension Service, 《社區藝術管理—社區藝術管理人手冊》桂雅文編譯 (2000),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
    Kotler, Philip & Scheff Joanthe(1997). Standing Room Only: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the Performing Art. HBS Press.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台北:遠流。
    梁玉芳(2003.02.23),〈搖滾反戰 High起來……露了〉,《聯合報》。
    陳敏鳳(2004.03.09),〈綠營將辦「舉起大拇指」的活動〉,《聯合報》。
    陳逸潔(1991),《行銷取向之公共關係研究:非營利機構之個案分析》,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陳正男(1998),《行銷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McQuail, Denis(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th ed. , CA: Sage. 《最新大眾傳播理論》,陳芸芸、劉彗雯譯(2001),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張玉杰(1998),《誰在聽什麼音樂?—探索新新人類特質與音樂品味的關係—》,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鐵志(2004),《聲音與憤怒》,台北:商周出版。
    張育章(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1996年7月,第25卷,第2期。
    張永誠(1991),《選戰行銷─如何在競爭中獲勝》,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Frith, Simon(1987).“Toward an Aesthetics of Popular Music.” in Leppert, Richard & McClary, Susan(ed.) Music & Society: The Politics of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Recep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張釗維譯,《島嶼邊緣》1994.06第三卷第三期,總號第十一期,台北:唐山出版社。
    Redhead, Steve & Street, John(1989). "Have I the right? Legitimacy, authenticity and community in folk`s politics." In Popular Music.〈我有權力嗎?民歌政治策略中的正當性、原真性與社群〉,張釗維譯,《島嶼邊緣》1994.06第三卷第三期,總號第十一期,台北:唐山出版社。
    Garofalo, Reedee. (1986). “How Autonomous is Relative: Popular Music, the Social Formation and Cultural Struggle “In Popular Music.〈自主性是如何相對的—民眾音樂、社會形構與文化抗爭〉,張育章譯,《島嶼邊緣》1994.06第三卷第三期,總號第十一期,台北:唐山出版社。
    Throsby, David (2001). Economic and Culture. 《文化經濟學》,張維倫等譯 (2003),台北:典藏雜誌社。
    Hebdige, Dick (1979).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張儒林譯(1997),台北:駱駝出版社。
    郭威君(2003),《台灣流行音樂唱片產業的未來在何方? 》,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Wicke, Peter(1987). Rock Music: Culture, Aesthetics and Sociology.《搖滾樂的再思考》,郭政倫譯(2000),台北:揚智文化。
    黃葳威 (2003),《試擬方言族群媒體的文化行銷模式:以客家公共電台為例》,2003.09.05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客家文化與傳播研究發表論文。
    黃葳威 (1999),《文化傳播》,台北:正中書局。
    黃威葳(1999),〈青少年對電視益智節目的回饋:一個次文化的觀察〉,《走向電視觀眾:回饋理論與實證》,台北:時英出版社。
    彭如仙(1999),《反毒教育宣導訊息與在校青少年用藥之探討》,台北: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Frith, Simon(1978). The Sociology if Rock.《搖滾樂社會學》,彭倩文譯(1994),台北:萬象圖書。
    舒嘉興(2001),《新聞卸妝——布爾迪厄新聞場域理論》,台北:桂冠圖書。
    楊珮玲(2004.02.23),〈見證歷史「手護台灣」發給證書〉,《中國時報》。
    葉月瑜(1993),〈搖滾樂、次文化、台灣電影〉,《電影欣賞》。
    廖炳惠(1995),〈導讀〉,《噪音:音樂的政治經學》,宋素鳳、翁桂堂譯(1995),台北:時報文化。
    鄭尹真 (2004.02),〈228搖滾台灣魂?Say Yes to Taiwan〉,《破週報》,復刊第298期。
    Goodman, Norman(1992).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盧嵐蘭譯(1996),《社會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
    羅廣仁(2002),《整合行銷傳播在政黨競選運用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坤(2000),《表演藝術團體與新聞傳播媒體之互動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2000),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顧玉珍(1995),〈性別知識的生產—以國內傳播學院的性別論述之生產為例〉,1995年7月,《新聞學研究》。
    英文部份
    Blaukopf, Kurt(1982), translated by David Marinelli(1992).”The Economic Delemma of the Performing Arts”in Musical Life in a Changing society. Amadeus Press(an imprint of Timber Press, Inc.)
    Costa, J. A. & Bamossy, G. J. (1995). “Culture and the Marketing of Culture: The Museum Retail Context” in Costa, J. A. & Bamossy, G. J.(ed.) Marketing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Thousand Oaks, CA : Sage.
    DeNora, Tia(2003), After Adorno-Rethinking Music Sociology.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yerman, Ron & Jamison, Andrew (1998), Music and Social Movements.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ll, Stuart & Whannel, Paddy(1994), “The Young Audience”In Storey, John(ed.) Culture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 Reader.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Herman, Andrew, Swiss, Thomas & Sloop John(1998).”Mapping the Beats:Space of Noise and Place of Music”in Swiss, Thomas, Sloop John & Herman, Andrew(ed.) Mapping the Beat.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Kir, Tony(1998), “Studying Rock:Toward a Materialist Ethnography”in Swiss, Thomas, Sloop John & Herman, Andrew(ed.) Mapping the Beat.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Martin, Patricia M. (1997), “Corporate sponsorships: Building revenues and marketing muscle” In Dwight F. Burlingame, Timothy L. Seiler, Eugene R. Tempel(ed.) Marketing the Nonprofit: the challenge of fundraising in a consumer culture. Jossey-Bass Publishers Inc.
    Street, John(1997), Politics and Popular Culture.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Smith, Arthur M. (1997), “Understanding and building the nonprofit brand”In Dwight F. Burlingame, Timothy L. Seiler, Eugene R. Tempel(ed.) Marketing the Nonprofit: the challenge of fundraising in a consumer culture. Jossey-Bass Publishers Inc.
    Supicic, Ivo(1997), Music in Society. Pendragon Press New York.
    Tapp, Shelley R. & Arnold Mark F. (1997), “Innovative direct marketing technique:Performance effects in arts organizations” In Dwight F. Burlingame, Timothy L. Seiler, Eugene R. Tempel(ed.) Marketing the Nonprofit: the challenge of fundraising in a consumer culture. Jossey-Bass Publishers Inc.
    Usunier, Jean-Claude(1996), Marketing across cultures 3rd ed, Harlow : Financial Times/Prentice Hall.
    網站部份
    TRA網站:http://tramusic.com
    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http://www.cci.org.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0453011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45301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11101.pdf31KbAdobe PDF21078View/Open
    53011102.pdf60KbAdobe PDF2909View/Open
    53011103.pdf119KbAdobe PDF21338View/Open
    53011104.pdf81KbAdobe PDF21372View/Open
    53011105.pdf307KbAdobe PDF21521View/Open
    53011106.pdf718KbAdobe PDF22902View/Open
    53011107.pdf211KbAdobe PDF26485View/Open
    53011108.pdf1390KbAdobe PDF21820View/Open
    53011109.pdf324KbAdobe PDF21123View/Open
    53011110.pdf167KbAdobe PDF21748View/Open
    53011111.pdf153KbAdobe PDF2119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