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38914      Online Users : 9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04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48


    Title: 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與指標建構之研究
    Study on Constructing Expected effectiveness and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Authors: 莊清寶
    Chuang, Ching-Pao
    Contributors: 秦夢群
    Chin, Joseph M.
    莊清寶
    Chuang, Ching-Pao
    Keywords: 大專校院
    招生名額
    總量管制
    預期效益
    指標
    驗證性因素分析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total amount control
    expected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5:10:28 (UTC+8)
    Abstract:             
      我國自83學年度推動教育改革以來,至94學年度為止,學士班人數已由30萬2,093人增加為93萬8,648人、碩士班人數由3萬832人增加為14萬9,493人、博士班人數則由8,395人增加為2萬7,531人,可見近年來大專校院學生數可謂急遽地增加。而我們由94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錄取率高達89.08%,更顯示進入大學就讀已絕非難事。然而鑒於我國2005年的出生人口數已從2000年的30萬5,312人降至20萬5,854人,在此少子化的趨勢形成影響前,93學年度大專校院的缺額數卻已高達6萬471人,顯現出大專校院的招生呈現出明顯供過於求的現象。研究者於是對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以「總量管制」方式核定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的機制產生濃厚研究興趣。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等兩個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其中旨在探討此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之政策沿革與現況,並以更多元、開放的角度探討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應達到哪些預期效益且嘗試建構其因素模式,接著依據前述預期效益建構出適當的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指標,最後則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如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身份、學校體系、學校性質等)的受試者對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與指標看法之差異。

      本研究以李克特六點式量表、網路問卷形式設計成「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與其指標調查問卷」來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兩階段取樣」的方式來廣泛蒐集大專校院教師、職員與學生等研究對象的同意程度看法。其中第一階段係分別藉由函請各校轉寄E-mail通知該校教職員及學生上網填答、至各校bbs發表文章進行問卷施測通知等兩種途徑,獲得回收樣本數8,473份,扣除無效問卷317份後,總計有效回收問卷為8,156份,並據以建置為樣本資料庫。第二階段則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分別於大專校院教師、職員及學生等三層各抽出336個樣本,總計獲得1,008個樣本。

    此1,008個樣本將分別以SPSS 13.0及LISERL8.72等兩套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其中將採用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算術平均數與標準差、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經專家效度、聚合效度、區別效度及交叉驗證效度、Cronbach’s α係數、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個別觀察變項的信度等檢定過程中證實本研究具有良好的研究效度與信度。

      本研究總計建構出13個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其同意程度平均數(M)介於4.48∼5.28之間,同意百分比(P)則介於81.5%∼96.4%之間;至於此預期效益之因素模式則也獲得相當良好的適配結果,並據以證實大專校院教師、職員與學生對於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的同意程度看法,會受到「保障大專校院教學品質」、「符合學生性向與需求」「符合就業市場人力與專業需求」、「大專校院競爭力之維持與提昇」等4個潛在因素構面(或稱構念)的影響。接著,並依據前述預期效益建構出26個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指標,其同意程度平均數(M)介於4.30∼4.94之間,同意百分比(P)則介於79.0%∼93.9%之間。

    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在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身分、專兼職情形、學校體系與學校性質等7個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對大專校院招生名額總量管制預期效益與指標之同意程度看法的差異中,除了不同「學校體系」變項的受試者對指標看法沒有顯著差異、但對預期效益看法有顯著差異外,其餘6個不同背景變項皆在預期效益與指標的看法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本研究並依據研究成果,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一、總量管制預期效益不宜只考量「維持教學品質」,應進一步關注學生
      需求、就業市場需求、以及學校競爭力等方面的預期效益之達成情
      形。

    二、總量管制指標不宜只考量到生師比、師資結構與校舍面積等指標,應  以多元觀點發展出更多指標,以充分掌握招生管理資訊。

    三、總量管制不應侷限在「每年成長總量的管控」,而應納入「減少招生  名額」的情境條件。

    四、宜適度減少各校擴增招生名額的誘因。

    五、宜研議總量管制業務整併之可行性。

    六、總量管制資料的蒐集宜化被動為主動,以掌握客觀審查資訊。
              
      When Taiwan setting into education reforms from 1994 school years till 2005 school years, the students at classes of bachelor degree increase to 938,648 from 302,093, the students at classes of master`s degree increase to 149,493 from 30,832, the students at classes of doctor`s degree increase to 27,531 from 8,395. It is perceived that stu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creasing rapidly. Furthermore, the admission rates of universities` enrollment paths by entrance examination grades reaches 89.08%, it appears that entering into universities is not hard anymore. However, since population of births had reduced to 205,854 at the year of 2005 from 305,312 at the year of 2000, and before the impact of trends of few-children, the vacancies of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d reached 60,471, we can find a obvious phenomenon that the supply of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xceeds the demand. So I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mechanism of how Ministry of Education ratifying the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y the method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The study adopts two approaches, that 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t explores the policy`s developing progr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what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reached with the diverse and liberal viewpoints, and tries to construct its factor model. Then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we establishes appropriate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lly, we explore if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sex, age, degree, identity, full/part time, system of school, character of school, wil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opinions of expected effectiveness and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tudy designs the "questionnaire of expected effectiveness and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Likert six point scale and network questionnaire, and broadly collects samples of teachers, officers, and stu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the methods of "Two stage Sampling". At the first stage, I use two survey ways, that is e-mail informing and bbs informing, and I get 8,473 returned samples, and finally get 8,156 valid samples after reducing 317 invalid samples. At the second stage, I gains 1,008 samples from three layers of teachers, officers, and stu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1,008 samples will be analysed by two software of SPSS 13.0 and LISERL8.72. The ways of analysis include frequency and percentage, aver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urthermore, after the examining of expert validity, convergent validity, discriminant validity, cross- validity, Cronbach`s α, composite reliability, and individual observed variables` reliability, we have confirmed the study has good study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study finally constructs 13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average of agree extent between 4.48 to 5.28, its agree percentage between 81.5% to 96.4%. Furthermore, the factor model of that expected effectiveness has good fit results too, it confirms that the opinions on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 influenced by the latent factors of "En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Matching with students` aptitude and needs", "Matching with manpower and specialty`s needs of job market", "keep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we establishes 26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average of agree extent between 4.30 to 4.94, its agree percentage between 79.0% to 93.9%.

      Furthermore, the study find among the opinions` difference of agree extent on expected effectiveness and indicators of the enrollment`s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7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sex, age, degree, identity, full/part time, system of school, character of school, beside the "system of school" hav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indicators but have on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ther 6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l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expected effectiveness and indicator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

    1.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shouldn`t
    be restricted within "maintain teaching quality",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xpected effectiveness` implement of students`
    need, job market`s need, and school`s competitiveness further.

    2.The indicators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shouldn`t be
     restricted within the indicators of student-teacher rates,
     structure of teacher, superficial contents of school
     buildings only, we need more indicators with diversified
     viewpoints to get information for enrollment`s managing.

    3.The total amount control shouldn`t be restricted by "the
     amount control of every years` growth", we need to add the
     conditions of "reducing enrollment".

    4.We should try to appropriately reduce the "indu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ies increasing enrollment.

    5.Ministry of Education should try to merge the affairs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6.We should collect the data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actively
     instead of passive, so that we can get objective information
     to examine.
    Reference: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臺北:高等教育。
    王進明(1999)。空氣污染總量管制下產業調整策略─以高雄地區石化工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中央日報(2005年8月2日)。17校改制升格轉型邁新局。2005年8月5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0802/45/24o6e.html
    中央日報.文教報(2001年1月1日)。系所總量審核私大鳴不平。2005年8月24日,取自http://www.cdn.com.tw/live/2001/01/01/text/900101e2.htm
    中央社(2005年9月23日)。95年大學系所招生184629名成長幅度歷年最小。2006年1月25日,引自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509/20050923160994.html
    中時電子報(2005年8月9日)。大學分發 錄取率89.08%。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0809/19/25nrt.html
    中華日報新聞網(2004年8月14日)。大學文憑氾濫 教育部要負責。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64.233.179.104/search?q=cache:SHnbkSUlsp8J:www.cdnnews.com.tw/20040815/news/gstz/010000002004081421105526.htm+%E7%A7%A6%E5%A4%A2%E7%BE%A4%2B%E5%A4%A7%E5%AD%B8&hl=zh-TW
    內政部(2006)。表一:臺閩地區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率。2006年2月21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1.xls
    行政院(2004)。2004年10月19日院授人力字第0930029161號函。未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4)。調整我國大學院校系組設置問題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四期諮議報告書。2005年9月25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4_3-6.html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我國科技人力供需問題研究。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397052.8884219944.report.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長期科技人力供需推估及因應對策簡報。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upload/MANP/Plan/840918.6656741162.brief.pdf
    成功大學新聞中心(2004年11月22日)。推動由亞洲一流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成大搶先出擊;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兩岸大學四十八所校長齊聚成大。2006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ncku.edu.tw/~nckunews/chinese/recent/2004/11/messages/206.html
    好搜尋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005)。MindManager X5 專業版產品簡介。2005年9月25日,取自http://www.outsourcing.com.tw/service/mmx5_feature1.asp
    自由時報(2004年8月13日)。教育資源倒退15年,高教品質惡化。載於第7頁。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心理。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李芊慧、吳裕益、蔡清華(2003,12月)。大學三大功能表現指標評估模式之建構與驗證性研究。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國立嘉義大學、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共同主辦之「全球化、教育競爭力與高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嘉義。
    李怡穎(2001)。建構我國科技大學專業系組教育品質指標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以TEPS資料庫資料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1-48頁。
    何雅玲(2004)。我國技職校院系所總量管制政策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美霓(2003)。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吳至雅(2004)。運用層級分析法探討影響臺灣實施新制住宅地震保險制度之因素。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京(2000)。大學研究所教育檢討與展望。教育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專案研究,未出版,臺南。
    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式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雙葉書廊。
    邱蘊靜(2002)。運用模糊理論建立高等教育各類科之勞動市場需求預警指標。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社團法人臺灣評鑑協會(2004)。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鑑指標。2005年3月25日,取自http://ua.twaea.org.tw/EventNews/news1/1014index.doc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心理。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臺北:心理。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
    林青蓁、王馨逸(2004)。從就業趨勢看熱門科系。錢Money專刊,4。2006年1月25日,取自http://news.yam.com/view/mkmnews.php/205389/1
    林俊彥(2001)。技專校院增調所系科班作業改進方案專案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專案研究,未出版,臺北。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grbsearch.stic.gov.tw/tiff/89/rrpg89040043.tif
    林亮君(2004)。不確定環境下的河川總量管制策略。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俐孜(2005)。大學院校績效衡量指標之建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臺灣東華。
    林嘉君(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穎宏(2001)。應用案例庫推理於知識擷取:以探索大學生學習成就之關鍵績效指標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東森新聞報(2005)。大學新生錄取率創八成九新高之後。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news.pchome.com.tw/life/ettoday/20050811/index-20050811003129040031.html
    長庚大學(2003)。91年提昇大學競爭力重點發展計畫成果報告。2005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cgu.edu.tw/UC/
    胡政源、林曉芳(2004)。企業研究方法-SPSS的應用實例。臺北:鼎茂。
    英國語言文化中心(2004)。英國放寬就業規限大力吸引外國留學生。2005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op.com/fedutop/liuxue-3-8.htm
    施正文(2004)。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績效衡量制度-以高雄地區大專院校學務處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秦夢群、黃貞裕(2001)。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臺北:五南。
    秦夢群(2004)。美國教育法與判例。臺北:高等教育。
    秦夢群(2005)。我國獎補助私立大學政策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頁37-52。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data_image/g0000219/0n63/20050400/p0000037.pdf
    馬信行(1997)。超比例失業指數之創立。教育與心理研究,20,頁23-54。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研究所教育發展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2(4),頁67-81。
    孫志麟(1996)。高等教育與就業:臺灣現象的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6),頁129-142。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志麟(2002)。高等教育擴充政策之分析---發展的困境與轉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專案研究,未出版,臺北。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grbsearch.stic.gov.tw/pdf/90/902413h152007.pdf
    孫易新心智圖法Mind Mapping教育訓練機構(2003)。心智圖法Mind Mapping簡介。2005年9月25日,取自http://www.mindmapping.com.tw/Page2.htm
    孫震(1995)。高等教育的需要與數量。教改通訊,8。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08/08.html
    高玉靜(1998)。高等教育擴張就業狀況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強(1999)。臺灣高等教育之市場分析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研究專案,未出版,臺南。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4/content_040001/item050401.htm
    徐明珠(2002)。招生亮紅燈 技職停看聽。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78.htm
    徐昊杲、邱佳椿(2002)。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臺北:師大書苑。
    徐偉鈞(2001)。由環境及設施容受力探討山坡地總量管制之研究---以台北縣汐止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臺北:五南。
    莊富美(2002)。我國地方警察機關外事警察專業能力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莊惠文(2000)。大學教學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師大書苑。
    張芳全(2000)。教育問題探究-政策取向。臺北:商鼎。
    張美蓮(1996)。我國大學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淑芬(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陳正昌等(2003)。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北:五南。
    陳伯璋譯(2004)。高等教育:理論與研究指南。臺北:高等教育。
    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惠釧(2003)。我國技專校院成本效益指標與標竿比較之分析-以四所學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鴻文(2004)。國內有線電視新聞流程數位化與預期效益關係探討—以東森有線電視臺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桃園。
    郭昭佑(1999)。高等教育辦學取向政策之探究。教育政策論壇,2(2),頁68-97。
    郭昭佑(2000)。概念構圖法在評鑑指標建構上之應用─以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指標建構為例。教育政策論壇,3(2),頁173-203。
    教育部(2003)。中心議題貳:促進高等教育品質及效能,提升國際競爭力。載於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大會手冊。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3/discuss/index32.pdf
    教育部(2005)。雙語教育詞彙。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教司(2004)。研商師範校院九十四學年度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採總量發展之審核事宜。2004年9月22日臺中(二)字第0930126145號開會通知單。未出版。
    教育部技職司(2003a)。技專校院增減、調整所系科班及招生名額審查原則。2003年9月30日臺技(二)字第0920131960號令修正。2004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tve.edu.tw/new/program/tvecontentshow.asp?id=3029&readno=61
    教育部技職司(2003b)。技專校院增減、調整所系科班及招生名額審查原則修訂依據。2004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tve.edu.tw/data/6170-3%281%29.htm
    教育部技職司(2004a)。技專校院增調所系科班作業系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開發。2005年9月2日,取自http://www.ntut.edu.tw/~tlc
    教育部技職司(2004b)。技專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科班總量管制審核作業流程。2005年9月2日,取自http://www.tve.edu.tw/new2/TVE(SOP)940110/二科/技2-06技專校起增設、調整系所科班總量管制審核作業.doc
    教育部技職司(2005a)。技專校院增減調整所系科班及招生名額審查作業要點。2005年6月14日臺技(二)字第0940058323C號令修正。2005年8月14日,取自http://www.tve.edu.tw/new/program/tvecontentshow.asp?id=3093&readno=137
    教育部技職司(2005b)。95學年度技專校院申請調整招生名額規定。2005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tve.edu.tw/new/program/tvecontentshow.asp?id=3143&readno=78
    教育部高教司(1991)。大學暨獨立學院增設系所作業要點。行政院臺(80)教23090號函核定。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yuntech.edu.tw/~tdx/school/school2/school03.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3)。大學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採總量發展方式審查作業要點。2003年12月8日臺高(一)字第0920173315號令修正。2005年8月13日,取自http://www.high.edu.tw/01/1_2/921208修正發布總量發展審核作業要點.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4a)。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評鑑指標。2005年4月24日,取自http://ua.twaea.org.tw/EventNews/news1/1014index.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4b)。九十四∼九十六年度私立大專校院整體發展獎助及補助審核作業原則。2005年4月24日,取自http://moe.cycu.edu.tw/5_download/94-96年度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發獎補助審核作業原則.doc
    教育部高教司(2004c)。九十四學年度大專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總量提報作業說明。載於教育部2004年5月12日臺高(一)字第0930061989號函。
    教育部高教司(2004d)。九十四學年度大學校院增設、調整特殊項目系所班組專業審查召集人第二次會議紀錄。未出版。
    教育部高教司(2005b)。九十五學年度大學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總量管制系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大學開發。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140.112.161.66/coltea/login.asp
    教育部高教司(2005a)。大學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採總量發展方式審查作業要點。2005年12月26日台高(一)字第0940142666C號令修正。2006年2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publicFun/tmpurl.php?sid=13694&fileid=142239&open
    教育部高教司(2005c)。95學年度大學校院增設、調整特殊項目系所班組專業審查召集人第1次會議紀錄。載於2005年3月9日臺高(一)字第0940029170號函。未出版。
    教育部高教司(2005d)。95學年度大學校院增設、調整系所班組及招生名額總量提報作業說明。載於2005年5月17日臺高通字第0940066552號函。未出版。
    教育部秘書室(2000a)。教育部重要措施(2000年5月份及6月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5。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35/a20.htm
    教育部秘書室(2000b)。教育部重要措施(2000年9月份及10月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7。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37/a18.htm
    教育部秘書室(2004)。教育部重要業務標準作業流程(範例)。2005月9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教育部重要業務sop範例2.doc
    教育部統計處(2004a)。近十年來教育發展概況統計分析報告。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bbs/education-development/T00.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4b)。大專院校校地校舍面積統計(93年2月底)。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user4/u8293.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5a)。93學年度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概況統計分析。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register_rate/register_rate_93.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5b)。大專院校名錄(93學年度)。2005年8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chool/u1.php
    教育部統計處(2006a)。大專院校概況表(87-94學年度)。2006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u.xls?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6b)。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94學年度)。2006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seriesdata.xls?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6c)。各級學校概況表(87~94)。2006年4月23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b.xls?open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140.111.34.46/dict/
    教育部體育司(2004)。2004年11月12日臺體字第0930133058號函。未出版。
    教育部體育司(2005)。2005年4月27日收文總字第0940057457號簽。未出版。
    教育資料館(1999)。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民國八十八年)。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705/16/4.htm
    教育資料館(2001)。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民國九十年)。2005年9月1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1/712/10第六章%20高等教育.htm
    國立政治大學(2003)。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博士班論文題目暨指導教授申報辦法。中華民國92年4月29日系務會議修正通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2004)。恐怖生態?或一線生機?高等教育品質民意調查發表記者會新聞稿。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policy/news/931101/news-931101.doc
    湯志民(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現代教育論壇,7,頁51-55。2005年4月25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cgi-bin/edu_paper/tocdetail?show_image=1&sysid=00166547&image_path=/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se7-02-3.pdf
    湯志民(2003,10月)。臺灣高等教育擴充與整併之探析。論文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之「卓越與效能:21世紀兩岸高等教育發展前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5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tangcm/article/pdf/200402.pdf
    黃文隆(1999)。抽樣方法。臺中:滄海。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五南。
    黃政傑、李隆盛(1998)。大學校務綜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www/report/fulltext/199807-0137.pdf
    黃政傑(2001)。大學教育改革。臺北:師大書苑。
    黃茂樹、吳煥烘(1999)。臺灣高等教育行政與運作之危機探討。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BE%C7%B3N%BD%D7%A4%E5%B4%C1%A5Z/newwaves/52/1-1.html
    黃建霖(2004)。壽險業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C公司個案為例。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聖凱(2000)。大學評鑑指標選取模式之建構-考慮外部競爭環境與模糊群體決策之情況。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曾騰光(2001)。私立高教體系與技職體系大學院校教育經費補助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研究,未出版,臺中。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grbsearch.stic.gov.tw/pdf/89/892413h324002s.pdf
    葉連祺(2003)。人力資源與產業結構轉變對臺灣技職教育發展之影響。教育部委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專案研究,未出版,南投。2005年8月30日,取自http://grbsearch.stic.gov.tw/tiff/91/rrpg91090320.tif
    楊少璇(2003)。高等教育的競爭策略-以四所大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國賜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2005年8 月30 日,取自http://www.sfmoe.org/asp_c/news/c_hotline_31.htm
    溫日川(2002)。我國配管技術員就業所需技術能力分析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熊源偉(2002)。公共關係學。臺北:揚智文化。
    廖冠力(2002)。以平衡計分卡來探討績效衡量指標-以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莉貞(2004)。技職教育指標多準則評估體系之建構與應用。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興漢編(1991)。高等教育專題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鄭俊鴻(2001)。空品區總量管制之硫氧化物許可排放量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鳳薇(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錢秀梅(2002)。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謝雅君(2004)。結合資料包絡法與多變量分析法建立私立大學校院財務績效指標。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毓玲(2000)。在總量管制下工業區污水處理廠之擴充策略。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聯合報(2004年5月14日)。近九成大學,決漲學雜費。載於千華考選新聞台。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chienhua.com.tw/examinfo/dailynews/9305/93051404.htm
    聯合新聞網(2005a)。四技二專放榜 錄取率75%。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0815/15/26e5f.html
    聯合新聞網(2005b)。大學退學率 降到0.88%。2005年8月2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0811/15/25wit.html
    環球時報(2005年3月18日 )。經濟低迷就業萎縮 美國留不住中國學生。 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edu.people.com.cn/BIG5/1055/3257984.html
    蕭唯善(2004)。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之校際整合與地區均等性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魏如妤(1998)。美國大專院校學生滿意度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鍾學文(2002)。科技校院商業管理群學生職場導向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茂發、李琪明(2001)。當代教育指標-國際比較觀點。臺北:學富。
    顏秀雯(2005)。贏戰未來的關鍵學習6:心智圖法。就業情報雜誌,319。2005年9月25日,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treasury/treasury_main.asp?no=319p090&no2=35
    願境網訊股份有限公司(2005)。BBS列表。載於Kkcity BBS城邦。2005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kkcity.com.tw/bbslist/
    顧志遠(2003)。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發展獎助及補助制度規劃研究案。教育部委託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案研究,未出版,桃園。2005年8月25日,取自http://grbsearch.stic.gov.tw/tiff/92/rrpg92040968.pdf
    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2004). Student Access,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nd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Demand, 2003-2013. CA: 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
    Cavell, L. & Toye, C.(2004). State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and Indicator Reports: Status of Reports across the States--2004. Results of a 50-State Survey by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Washington: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Clagett, C. A., & Kerr H. S. (1994). Take Charge of Your Enrollment: Improving Enrollment Management through Policy Analysis. Paper  Present at The 2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lan, San Francisco, CA.
    Clare and etc (2001). Teachers` Assignments as Indicators of Instructional Qua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s. CSE Technical Report, 545, 1- 69.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ate of Connecticut(2003). College andUniversity Enrollment in Connecticut, Fall 2002. Retrieved October 13, 2005, from 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content_storage_01/0000000b/80/28/13/b2.pdf
    Hutmacher, W. ,Cochrane, D. & Bottani, N. (Eds.). (2001). In pursuit of equity in education .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hnes, J. & Taylor, J. (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Bristol: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Kafer, K. (2004). Refocusing Higher Education Aid on Those Who Need It. Washington: Heritage Foundation.
    Keller, M. J. (2004). Enrollment Projections: Maryland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4-2013. Maryland: Maryland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 Journal.
    Marginson, S. (2004). National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1(2), 1-28.
    Mingat, A., Tan, J. P. & Sosale, S.(2003). Tools for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Oakes, J. (1989). What Educational Indicators? The Case for Assessing the School Contex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1(2), 181-199.
    OECD(2003).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2003. Paris, France: OECD.
    SPSS Inc. (2004). One-Way ANOVA Post Hoc Tests. Retrieved from Help Topics of the SPSS 13.0 For windows.
    Stuart Langridge (2003). Nice titles. Retrieved Sepetember 13, 2005, from http://www.kryogenix.org/code/browser/nicetitle/
    Yahoo!奇摩知識(2005)。何謂甘特圖。2006年4月24日,取自http://tw. 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100839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2152002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20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2002101.pdf43KbAdobe PDF2841View/Open
    52002102.pdf120KbAdobe PDF2895View/Open
    52002103.pdf156KbAdobe PDF2902View/Open
    52002104.pdf110KbAdobe PDF2859View/Open
    52002105.pdf694KbAdobe PDF2935View/Open
    52002106.pdf1837KbAdobe PDF25102View/Open
    52002107.pdf833KbAdobe PDF22248View/Open
    52002108.pdf1220KbAdobe PDF21292View/Open
    52002109.pdf577KbAdobe PDF2860View/Open
    52002110.pdf559KbAdobe PDF21472View/Open
    52002111.pdf669KbAdobe PDF2218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