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2)。國民小學校長對校長導入輔導制度意見調查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3,1-24。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領導能力分析。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9-44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王如哲(2003)。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的理念與國家實例。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cgi-bin/edu_get/cache?pid=8728。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二版。台北市:心理。 王碧義(2002)。台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考訓遴用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王麗雲(2000)。教育行政知識基礎與教育行政人員培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挑戰與各國因應策略(第455-468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台灣師範大學中等學校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中心(無日期)。課表。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icon.ntnu.edu.tw/procenter/index.asp。 江彥儒(2002)。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勝任狀況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中玉(2002)。國小校長儲訓制度的變革與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安明(2002)。發展學校本位的校長培育方案以因應校長領導新趨勢。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31-146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李安明譯(2004)。下一世代研究領導與學校變革的方法。載於王如哲等譯(Joseph Murphy和Karen Seashore Louis主編),教育行政研究手冊(第227-262頁)。台北市:心理。 李俊湖(2002)。中小學校長儲訓制度檢討與建議。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edpl.tku.edu.tw/tepl.htm。 李瑞明(2001)。一位初任小學校長第一個月的心路歷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4(2),159-193。 何俊青(2004)。認知學徒制在社會領域教學之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1),20-32。 何福田(2004)。初任校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沈進發(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內涵、入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上渝(2003)。我國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天祐(2004a)。校務評鑑專業化的探討。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第319-340頁)。台北市:心理。 林天祐(2004b)。英國中小學教育品質管理策略及方案—近十年教育改革的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23,49-65。 林文律(1999a)。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0。 林文律(1999b)。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現代教育論壇,5,168-178。 林文律(2001)。校長專業發展的新取向。學校行政雙月刊,16,2-16。 林文律(2002)。從校長培育到校長證照:邁向教育行政專業化。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edpl.tku.edu.tw/tepl.htm。 林志成(2001)。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第八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第209-229頁)。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明地(2002a)。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2b)。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海清(2002)。校長儲訓制度之探討。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edpl.tku.edu.tw/tepl.htm。 周仁尹(2003)。中等學校行政專業化及經營領導的困境與展望。載於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主編,第二屆教育領導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15-132頁)。台北縣: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 洪蘭(1999)。背景知識為大師和生手的最大差別。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gvm.com.tw/column.asp。 施宏彥(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模式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第199-253頁),高雄市:高雄復文。 徐孝恭(2004)。教育改革對中小學校園行政文化的衝擊及其因應。載於邱文忠主編,教育理念與行政實踐(第335-354頁)。台北市:心理。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三版。台北市:五南。 陳木金(1995)。「教與學」的另一種原理—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雙月刊,45,46-53。 陳木金(2000)。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之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mujinc/4.htm。 陳木金(2002)。學校領導研究:從混沌理論研究彩繪學校經營的天空。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木金(2004a)。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從後現代看校長核心能力的轉變論文集(第12-19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木金(2004b)。知識本位模式對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9,94-104。 陳木金(2004c)。學校領導人才培訓課程計畫之研究。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委託,計畫編號NAER-93-07-C-2-01-00-02-02。 陳世哲、劉春榮(2005)。我國中小學校長培育之現況與展望—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培育班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29,61-78。 陳金生、林明地(2002)。我國校長職前儲訓方案之現況與成效意見反應之研究。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19-130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嘉彌(2002)。師徒式專業成長研究:師徒式教育實習可以促使教師專業成長嗎?教育學刊,18,135-161。 教育部(2004)。93校長領導卓越獎複選審查作業實施計劃。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exc-prin.moe.edu.tw/。 教育統籌局(2003)。2003/04年度新入職校長迎新日簡報。2005年3月19日取自:http://www.emb.gov.hk。 許美雲(2004)。國民小學校長儲訓課程規劃與專業能力培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國立教育資料館(無日期)。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2005年3月19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dr/index.htm。 單小琳(2002)。台北市國小候用校長培育制度轉型之初探。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edpl.tku.edu.tw/tepl.htm。 黃新發(2005)。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辦理國中校長儲訓之課程內涵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29,34-39。 張明輝(2004)。從後現代觀點看學校校長的關鍵能力。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從後現代看校長核心能力的轉變論文集(第3-10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校。 張德銳(2001)。教育行政研究。三版。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丁一顧(2003)。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途徑與趨勢之試探。載於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校長專業發展中心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08-118頁)。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張德銳、簡賢昌(2001)。我國中小學校長導入輔導之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12,76-84。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2)。台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載於林文律主編,校長中心經營與校長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213-235頁)。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學院中小學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中心。 楊振昇(2000)。教育行政組織理論。載於伍振鶩主編,教育行政(第55-85頁)。台北市:五南。 楊振昇(2001)。美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及其對我國校長培育之啟示。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第89-114頁),高雄市:高雄復文。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永堂(2003)。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金山、林淑萍(2001)。專訪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吳清山校長—校長證照制度面面觀。教育研究月刊,90,16-21。 馮丰儀譯(Tony Bush、Les Bell、Ray Bolam、Ron Glatter、Peter Ribbins著)(2003)。教育管理學新論。台北縣,韋伯文化。 潘文忠(2004)。美英及我國校長專業證照制度之比較研究。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第267-318頁)。台北市:心理。 蔡金田(2003)。英美兩國中小學校長基本能力之訂定對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6(2),85-106。 蔡秀媛(2000)。初任校長導入輔導制度設計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37,37-51。 蔡長豔、黃惠美、李柏圍(2002)。「師徒制實習」應用在候用校長儲訓課程之評估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45,80-87。 蔡進雄(2004)。領導者更迭對校長的啟示。師友,447,1-3。 賴慧玲(2002)。英國初任校長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HEADLAMP)應用於我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魏昭雄(2003)。國中校長職前儲訓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魏惠娟(2003)。校長的學校經營知識分析與培訓主題之研究:學習型學校的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131-163。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全、王麗雲(2003)。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培育遴用與升遷制度調查研究。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主編,中等學校行政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研討記錄(第17-49頁)。台北市:政治大學教育學院。 簡成熙(2004)。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 顏秉璵、詹馨、張建成、裘友善、張德銳、黃鴻文(1992)。台灣省國民中學初任校長行政效能評量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羅曉雯(2001)。校長的培育、遴選與評鑑—專訪台北師院林文律教授。教育研究月刊,84,4-9。 蘇清守(1998)。高中發展趨勢與校長角色調整。中等教育,49(5),36-41。 二、 外文部分 Anderson, W. M. (1997). Conflict resolutions with primary principals in today’s school.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aikato, Hamilton. Bolam, R. (2002). The changing roles and training of headteachers in slected European countries.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287-303).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Bredeson, P. V. (2002). Paradox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principal learning, work, and licensing.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393-411 ).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Brown, D.(1992). The recentralization of school districts, Education Policy, 6 (3), 289-97. Chin, J. (2002). Reconceptualizing administrative preparation of principal: epistemological issues and perspective.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65-83).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Daresh, J. (1997). Research on beginning school leaders: Where do we go next ?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08678 ). Daresh, J. & Playko, M. (1989) . In search of critical skills for beginning principal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11548 ). Education World (2004). ABC Book of the Principal`s Job. Retrieved March, 19, 2004, from http://www.educationworld.com. Forsyth, P. B. (2003).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as the work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Demonstrating practice knowledg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chool lead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ncipals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aipei, R.O.C., September 26, 2003. Hall, G. E., & Parkay, F. W. (1992). Reflections on becoming a principal. In Forrest W. Parkay & Gene E. Hall (Eds.), Becoming a principal: The challenges of beginning leadership (pp.274-283). Needham Heights, MA : Allyn and Bacon. Hallinger, P. (2002).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 State of the ar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371-391).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Hamada, H. (2002).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princip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ystem in Japan :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a principals’center.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ncipals’ Center Management and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105-124).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Principals’ Center. Kochan, F., Spencer, W. and Mathews, J. (2000). Gender-based perceptions of the challenges changes, and essential skills of the principalship. Journal of school Leadership, 10, 290-310. Lashway, L. (2003). Inducting School Leader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79074 ). Lin, W. L. (1997). Aspects of the beginning principalship: Toward more success.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 10, 53-110. Malone, R. J.(2001)。Principal Mentoring. ERIC Digest. Retrieved March, 19, 2004,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2002-2/mentoring.htm Parkay, F. W. & Rhodes, J. (1992). Stress and the beginning principal. In Forrest W. Parkay & Gene E. Hall (Eds.), Becoming a principal: the challenges of beginning leadership (pp.103-122). Needham Heights, MA : Allyn and Bacon. Parkay,F. W., Rhodes, J., Currie ,G., & Rao, M. (1992). Beginning principals: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priorities? In Forrest W. Parkay & Gene E. Hall (Eds.), Becoming a principal: the challenges of beginning leadership (pp.19-47). Needham Heights, MA : Allyn and Bacon. Shipman, N. (2002). School leader higher education preparation program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ng that never ends. In Wen-Liuh Lin (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p.185-195).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00). Standard for Headship in Scotland. Retrieved March, 19, 2004, from http://www.sqh.ed.ac.uk/index.html Walker, A. (2003). “Princip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tter by desig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ncipals Preparation, Licensure, Certif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aipei, R.O.C., September 26, 2003. Whitaker, K.S. (1998).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the principalship: View from the inside. Planning and Changing, 29(3), 130-50. Whitaker, K.S. (2003). Principal role changes and influence on principal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1), 37-54. Wilmore, E. (2002). Principal leadership: Apply the new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nstituent Council (ELCC) standard. Corwin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