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0099      Online Users : 9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87


    Title: 探討一位幼兒舞蹈教師的教學內涵與其專業發展
    Authors: 葉俐均
    Contributors: 簡楚瑛
    葉俐均
    Keywords: 幼兒舞蹈教師
    創造性舞蹈
    教師專業發展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4:47:0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透過一位幼兒舞蹈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來瞭解其教學內涵。研究問題在探討個案舞蹈教師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的教學內涵,以及她專業發展的內涵與歷程,還有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探討一名教學經歷十一年之幼兒舞蹈教師(彩蝶老師),藉由訪談彩蝶老師,輔以觀察看課,和文件檔案的蒐集。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者必備以下知能:
    (一)專業知識:清楚教學目標、瞭解舞蹈元素內涵、擁有基本的音樂素養。
    (二)專業能力:針對學生年齡層與其發展階段設計課程、以生動活潑之言語舉例來引發學生的想像力、善用教具豐富教學內容、以多元化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進行教學自評之後修正教學。
    (三)專業精神:重視師生彼此的互動、教師為引導者的角色、教師的教學態度為開放、鼓勵的。
    二、彩蝶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共經六個階段
    彩蝶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追溯至職前階段,從習舞過程即開始發展專業精神。個
    人的成長以及師資培育階段都會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造成影響。彩蝶老師在每一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關注焦點的不同而依序歷經醞釀、學習、成長、挑戰與蟄伏階段,目前正在成熟階段中持續發展。
    三、影響彩蝶老師專業發展主要有個人與環境二大因素
    (一)個人因素:主要的教學理念為-愛小孩、高度教學熱忱與隨時保持察覺反省能力;擁有心胸開放、包容性強與勇於追夢的人格特質;家人提供民主且溫暖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其成長、啟蒙舞蹈教育之舞蹈教師為舞蹈教學之楷模與追隨榜樣、「九二一專案」為關鍵事件讓她人生價值觀有所改變。
    (二)環境因素:組織的工作量過大、加上進修制度健全促使她在合宜的時間點出國進修;台灣舞蹈教育環境文獻資料的缺乏,尚有許多發展空間使其想要在舞蹈教育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舞蹈教育工作者、師資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Reference: 中文部分
    王力行、饒見維(1996)。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13-119)。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政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1-23頁)。高雄市:麗文。
    王文宜(2005)。教育性體操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創造力與兒童社交技巧之影響。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旭萍(2004)。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莉玲(1999)。幼教準教師的專業發展:省思性教學在教育實習上的運用。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八十七學年度論文發表會。
    史玉琪(2004)。我在藍天下,跳舞。台北市:天下。
    任東屏(1999)。碩士程度的女性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天民,余國芳(2005)。台灣舞蹈史。台北市:大卷文化。
    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透過身體動作探索成長的自我。台北市:遠流。
    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台北市:心理。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俊湖(199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俊杰(2005)。國民小學體育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桂蘭(2002)。一位資深環境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索。國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絢芬(2003)。舞蹈遊戲對學齡前兒童創造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曉凌(2002)。淺談素質教育中舞蹈教師的基本素養。舞蹈雙月刊,1,54-55。
    Tassel K. N.& Greimann M.著,江惠蓮譯(1986)。創造性肢體活動。台北市:信誼。(原著出版年:1983)
    William, A.原著;江麗美譯(1999)。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師。台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89)
    江麗莉(1995)。幼稚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一個個案研究。台北市:心理。
    江麗莉(1995)。幼稚園第一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中華民國師範教育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335 - 370頁)。台北:師大書苑。
    江麗莉(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之專業成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計劃編號: NSC85-2413-H-134-009,未出版。
    何福田、羅瑞玉(1992 )。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頁)。台北: 師大書苑。
    杜玉玲(2005)。談邁向舞蹈教師職場所具備之能力。藝術欣賞,6,45-51。
    余金文(1997)。20世紀美國舞蹈教育史。舞蹈教育,1,25-26。
    呂宜靜(2005)。音樂介入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童語文與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沈竹安(2005)。肢體律動應用在國小節奏教學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沈翠蓮(1994)。國小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士宏(1995)。中醫模式的舞蹈傷害防制。台灣舞蹈雜誌,9,3-5。
    Patton, M. Q.原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桂冠(原著發行於1990 年)。
    吳素芬(1995)。兒童舞蹈入門系列-神秘玻璃屋。台灣舞蹈雜誌,11,20-23。
    吳淑雯(2003)。「從生手到專家」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冠玲(2003)。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教學在國小舞蹈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一鳳(2002)。幼稚園實習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于琳(2004)。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美感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教學音樂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育瑋(1996a)。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國民教育,36(5), 24-34。
    林育瑋(1996b)。幼教老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院學院學報,9,803-831。
    林進財(1997)。邁向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國教之友,51(3),3-8。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 - 263頁)。高雄市:麗文。
    林逸貞(2004)。臺灣地區高中職舞蹈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林麗芬(1994)。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北體學報,3,31-91。
    邱玉貞(2006)。創造性舞蹈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市:五南。
    洪佩英(1995)。舞蹈治療-跳舞之前先認識自己的身體。台灣舞蹈雜誌,9,27-30。
    柯佩宜(2003)。創造性舞蹈統整運用於生活及語文學習領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Robert C. B., & Sari K. B.原著,高淑清譯(2001)。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69-104頁)。嘉義市:濤石。
    范瓊芳(2002)。藝術領域教學模式:五歲幼兒藝術領域課程與教學模式。載於簡楚瑛主編,幼稚園創造性課程設計:臺北縣幼教專業知能深度工作坊(267-282頁)。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教育部(1995)。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ROC(Republic of Creativity)。民國96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creativity.edu.tw/project_introduction/paper.php
    唐璽惠(2004)。舞蹈資優教育的現況與展望。高雄市:復文。
    許月美(2005)。幼稚園教師教學專業指標之研究-教學檔案建構取向。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月貴(2000)。影響幼兒教師實施音樂與律動教學之因素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2,142-156。
    許碧勳(1989)。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韻律教學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67-103。
    許碧勳(2003)。舞之!樂之!--談兒童的創造性韻律教育。靜心學報,2,17-28。
    許譽豑(2005)。融入肢體探索於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45-51。
    張中煖(1997)。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和舞蹈的發展。舞蹈教育,1,19-24。
    張中煖(1999)。舞蹈教育改革契機:新世紀舞蹈課程的省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13-125。
    張中煖(2000a)。創造性舞蹈:從統整出發。幼兒教育課程統整方式面面觀學術研討會,18-27。
    張中煖(2000b)。從DBAE談我國舞蹈課程的改革與發展。藝術評論,11,259-272。
    張中煖(2000c)。從九年一貫談舞蹈的再生。舞蹈教育,3,19-23。
    張中煖(2001)。舞蹈在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發展。藝術教育研究,1,23-42。
    張中煖(2004)。雲門幼兒生活律動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探討。台灣舞蹈研究,1,1-32。
    張秀玲(2001)。高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重文(2002)。一位不會跳舞的老師怎麼教跳舞:我的專業成長與課程發展歷程探究。國力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錦昌(2002)。舞蹈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錦昌(2003)。談舞蹈教師教學效能指標。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1-17。
    陳心珍(1994)。兒童即興-創造力的啟發者。學前教育,9(4),26-27。
    陳玉秀(1989)。我家的小舞者。台北市:時報。
    陳玉枝(1997)。幼兒律動教學。東師體育,4,72-82。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南宏(再版二刷)。
    陳美玉(1999a)。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發展與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9b)。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桂蘭(2002)。一位資深環境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碧涵(1997)。談創造性舞蹈。舞蹈教育,1,27-29。
    陳珮蓉(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瑜婷(2005)。透過創造性舞蹈教學探討習舞兒童創造力之提升-以台中市三采藝術園區舞蹈班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文娟(2003)。一位資深公立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探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再版九刷)。
    黃曉薇(2003)。雲門電子報第九期。民國95年6月3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dsa/activity/2003new/data/other/other2.htm
    黃麗卿(1996)。創造性音樂遊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異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瑞安(1995)。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之研究因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昭薰(1999)。舞蹈教育。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刊,2,6-18。
    曾照薰(1999)。舞蹈教學設計之理論基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4),19-23。
    曾綺芳(2004)。英語輔系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的初探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偉彣(2004)。創造性肢體活動與兒童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重新(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Katz, L. G.原著,廖鳳瑞譯(2002)。與幼教大師對談─邁向專業成長之路。台北市:信誼基金。(原著出版年:1994)。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淑英、廖英足等(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舞蹈篇。台北市:台灣藝術教育館。
    劉淑英(2000a)。喚醒身體的本能,康軒教育雜誌,41,22-28。
    劉淑英(2000b)。聞樂起舞。國教世紀,190,15-26。
    劉淑英(2002)。由創造出發、遊戲完成的肢體觀:創造性舞蹈在幼稚園課程中初探與實踐。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幼兒多元學習研討會,1-2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鄭芝韻(2005)。動作技能課程介入對學齡前兒童動作技能與創造思考表現之影響。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珊珊(2003)。幼教機構主管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麗媛(1998)。國小低年級舞蹈教學要領。國教世紀,181,15-18。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培村(1996)。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市:麗文文化。
    簡茂發、彭森明、李虎雄、黃長司、吳明清、吳清山、毛連塭、林來發等(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簡茂發(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展之研究。台北:李連教育基金會。
    簡紅珠(1996)。師院學生對國小數學的學科知識之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2,1-33。
    簡楚瑛、黃繹瑩、陳淑芳(2002)。幼兒創造力。學生輔導,79,18-31。
    Isbell, R. T and Shirley, C.R原著,謝佳吟等人譯(2004)。幼兒創造力與藝術。台北市:紅葉。
    戴貝玲(2000)。國小舞蹈班舞蹈教師之教學滿意度及教學行政意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君安(1999)。學前幼兒來跳舞。學前教育,25,22-24。
    羅清水(1998)。終生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5(4),1-7。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藍家蕙(2004)。藝術感通理論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統整課程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教學音樂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最期待的一堂課(無日期)。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民國95年6月3日,取自http://www.cgds.com.tw/bluesky/bluesky-1c7.html
    西文部分
    Angrosino, M. V.(1999). Documents of interaction: Biography, autography, and life history in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Gainesville, FL: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Anna,H.(1995).The Body Can Speak.The main county dance cooperations:Teaching dance to children. Carbondale, Ill.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00). Global Guideline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 . Retrieved November 28 , 2005 , from http://www.acei.org/wguideshp.htm
    Atkinson, R.(1998). The life stories interview. London: Sage.
    Benveniste, G.(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sico: Jossey-Bass.
    Blackman, C.A.(1989).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The continuing agenda. In M.L. Holly ,& C.S. Mcloughin.(Eds.).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New York: The Flmer Press.
    Bonbright , J.M. & Faber, R.(Eds.).(2004).Research priorities for dance education :A report to the nation. Bethesda, MD : NDEO.
    Bronfenbrenner, U.(1977). Towards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32, 513-530.
    Chen W.(2004). Learning the skill theme approach: Salient and problematic aspect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 Education, 125( 2), 194- 213.
    Darling-Hammond, L. (1990). Teachers and teaching: Signs of a changing profession. In W.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Dean, J.(1974).The role of local adverisory service in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E. Adams.(Ed.).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Centre .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Drewe, & Sheryle B.(1996). Creative dance: enriching understanding. Detselig Enterprises.
    Drewe, Sheryle B., Court, Deborah (REVIEWER)(1997). Creative dance: enriching understanding.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Toronto,22(3), 336.
    Dobbs, S. M. (1992). The DBAE handbook: An overview of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Santa Monica, CA: The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
    Duke, D. L.(1993):Removing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growth. PhiDelta Kappan,74(9),702-704,710-712.
    Durr, D.(1993). Dance dynamics-Developing dance teachers`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4(9), 33-34.
    Ebbeck, M. (1990). Preparing early childhood personnel to be pro-active,policy-making professional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58, 87-95.
    Ellis, N.E.(1984).The Wor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ieans,LA,Apr.23 - 27).
    Fessler, R. (1985) .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Fortin, S.(1993).The Knowledge Base for Competent Dance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34-38.
    Gilbert, A.G.(1992).Creative dance for all ages : a conceptual approach .Reston, Va. :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Hagood, T. K.(2000). A history of danc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Lewiston, NY: Edwin Mellen Press.
    Hanna, J.L.(1999).Who should teach dance? In J. L. Hanna, Partnering dance and education: Intelligent moves for changing times(pp.69-86).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Joyce, M. (1994). First steps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to children (3nd ed).Palo Alto, CA: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Sheryle, B.(1995).Creative dance in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justifying the unambiguou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Toronto,20(3),156-165.
    Judith, R.(1998).Building Learning into the Teacher Job. Educational leadership,55(5), 70-74.
    Katz, G.L.(1972) .Developmental stage of preschool teach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1), 50-54
    Kassing, G. & Jay, D. M.(2003).Danc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design.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Kraus, R., Hilsendager, S. C., & Dixon, B. (1991). History of the dance in art and educat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acey, C.(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 London:Methu-en.McClelland.
    Lord , M.(1993).Reflections on the preparation of effective dance teacher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4(9), 39 - 41 .
    Marco, D. & Mario, G. Jr.(1998)Profiles in expertise: An analy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the Year. University of Georgia.
    McAdams, D.P.(1990). Unity and purpose in human lives: The emergence of identity as a life story. In A.I. Rabin, R.A. Zucker, R.A. Emmons, & S.Frank (Eds.), Studying persons and lives. NY: Springer.
    National Dance Education Organization.(2005).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for Dance in Arts Education.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5 , from http://www.ndeo.org/Standards_Pro.pdf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1).Where we STAND on standards for programs to prepare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What Tomorrow’s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Retrieved November 26 , 2005 , from http://www.naeyc.org/about/positions/pdf/programStandards.pdf
    Olson, G. (1994). Prepa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for constructive teaching. In S, G. Goffin& D.E. Day(Eds.), New perspectives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pp.37-47.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ickle J. (1985). Toward teacher maturit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4), 55-59.
    Purcell, T. M.(1990).The Use of Imagery in Children`s Dance--Making It Work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Reston,61(2),22-23.
    Scriven, M. (1991). Duties of the teacher .In TEMP memos-The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s projects. Kalamazoo,MI: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Teacher Evaluation.
    Seyfarth,J. T.(1991). 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Allyn and Bacon.
    Sheryle,B.(1995).Creative dance in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justifying the unambiguou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 20(3), 156-165
    Shulman, L. S.(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1), 4-14.
    Shulman, L. 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Stinson, S. W.(1993).Realities, myths, and priorities: Teacher competencies in danc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4(9), 45–48.
    Vander, V. (1988). Pathways to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 B. Spondek, O. N. Saracho, & D. L. Peters(Eds.)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practitioners, 137-160.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Wu,Y.J. (2005).Dance with Little Spirits :A Journal towards Enhancement of Pedagogi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subjectivity in a Third Grade Dance Education Setting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mple University. Pennsylvania.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3157019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701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701901.pdf52KbAdobe PDF2947View/Open
    15701902.pdf227KbAdobe PDF2975View/Open
    15701903.pdf151KbAdobe PDF2985View/Open
    15701904.pdf123KbAdobe PDF2885View/Open
    15701905.pdf372KbAdobe PDF2844View/Open
    15701906.pdf2396KbAdobe PDF21014View/Open
    15701907.pdf775KbAdobe PDF21041View/Open
    15701908.pdf4886KbAdobe PDF21089View/Open
    15701909.pdf1381KbAdobe PDF2950View/Open
    15701910.pdf354KbAdobe PDF2810View/Open
    15701911.pdf382KbAdobe PDF2914View/Open
    15701912.pdf371KbAdobe PDF299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