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一)中文書籍、研究計畫、公報 1.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10月16日舉行。 2.內政部編印,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1987年。 3.王淑英、賴幸媛,台灣的托育困境與國家的角色,收入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學學會著,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1997年,初版,第127至159頁。 4.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1995年,一版。 5.王麗容,婦女政策的意識建構與發展,收入於詹火生、古允文主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北:厚生基金會,2001年,初版,第241至254頁。 6.丘宏達編輯,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台北:三民,1984年,初版。 7.立法院編印,立法院公報,第71卷第67期委員會記錄、第73卷第51期院會記錄、第78卷第18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21期院會記錄、第79卷第34期院會記錄、第80卷第86期委員會記錄、第81卷第6期委員會記錄、第82卷第41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10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22期院會記錄、第87卷第39期委員會記錄、第87卷第43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1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2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17期院會記錄、第88卷第33期委員會記錄、第88卷第38期委員會記錄、第90卷第58期院會記錄、第90卷第62期院會記錄。 8.立法院編印,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一五四二號,委員提案第二三八一、二三八六、二五○七、二五二三、二五五○、二五五五、二六三三、二六四九、四八六三、五○八六號,政府提案第六五○二號。 9.伊慶春,家庭政策的形成?以家庭保護網路之建立為例,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1至29頁。 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臺灣地區兩性工作平等狀況調查報告,2003年3月出版。 11.吳明儒、賴兩陽譯,Arthur Gould原著,資本主義福利體系:日本、英國與瑞典之比較,台北:巨流,1997年。 12.吳明燁,父母角色與工作角色的衝突:親職假政策初探,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55至279頁。 13.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修訂再版。 14.呂榮海、劉志鵬,她們為何不能結婚,台北:三民,1986年,初版。 15.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325至376頁。 16.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1998年,第二版。 17.李萍、陳秀峰、陳惠馨、楊瑩,婦女政策與福利立法—中、美、英、德、日制度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1989年。 18.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1981年,初版。 19.林振賢,修正勞動基準法釋論,台中:捷太,1999年,初版。 20.林顯宗,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1985年,初版。 21.俞慧君,兩性工作平等法,台北:蔚理法律,2002年,初版。 22.洪德欽,歐洲聯盟之理論與實踐:方法論之分析研究,收入於沈玄池、洪德欽主編,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1998年,第1至85頁。 23.張玨、毛家舲,月經週期、性發展與婦女健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3年)。 24.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臺北市:著者發行,翰蘆總經銷,1997年。 25.郭玲惠,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五南,1999年,初版。 26.陳鵬仁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婦女工作,中國近代史史料叢編第20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1996年,初版。 27.傅立葉,建構女人的福利國,收入於女性學學會,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初版。 28.勞工保險局編印,勞工保險創辦五十週年紀念專輯,2000年。 29.森田明美,余巧芸譯,日本就業母親的育子實況與育子支持,收入於謝秀芬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社工系,1997年,第239至254頁。 30.焦興鎧,論雇主採用「胎兒保護措施」所引起之就業歧視爭議—Johnson Controls一案之分析,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與勞工權利之保障-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一),台北:月旦,1995年,初版,第389至444頁。 31.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 32.焦興鎧,懷孕歧視爭議在美國之最新發展趨勢,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27至148頁。 33.焦興鎧,美國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研究,收入於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1997年,初版,第171至232頁。 34.焦興鎧,國際勞工組織重要公約及核心勞動基準之研究,收入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下),台北:元照,2002年,初版,第927頁至976頁。 35.馮燕,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1997年,修訂一版。 36.黃程貫,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年,修訂再版 37.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台北:三民,1995年,增訂四版。 38.楊瑩,瑞典的兩性工作平等制度,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第1至40頁。 39.雷文玫,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看我國大法官幾則有關男女實質平等的解釋,收入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第123至160頁。 40.劉見祥,勞工保險制度與實務,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1987年,初版。 41.謝徵孚編著,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台北:正中,1969年,初版。 42.嚴祥鸞,兩性工作平等制度的實質基礎:解構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性別隔離現象,收入於焦興鎧主編,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1996年,第191至220頁。 (二)中文期刊論文、碩士論文 1.尤美女,從立法到執法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落實,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 2.王雪峰、陳秉訓,「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說明,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5期(1999年)。 3.王麗容,婦女二度就業之檢視與政策建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 4.周玟琪,從勞工階級動員觀點看母性保護立法-台灣與瑞典的比較,勞資關係論叢第4期(1996年3月)。 5.林振賢,女工生理休假的爭議,中國勞工第789期(1983年9月)。 6.林振賢,談勞工育嬰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66期(1997年3月)。 7.林振賢,談母性保護與產假問題,中國勞工第970期(1997年7月)。 8.邱駿彥,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法-檢討與展望,輔仁法學第13期(1995年)。 9.唐文慧,國家、婦女運動與婦女福利:一九四九年後的台灣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第2期(1999年12月)。 10.唐文慧,誰來照顧?台灣與瑞典兒童照顧政策之比較,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 11.曹愛蘭,由兩性工作平等談兩性社會角色的蛻變,全國律師3月號(2002年)。 12.許有仁,月經週期與內科病症關係之探討,台灣醫界第43卷第8期(2000年8月)。 13.郭明政,德國1999年年金改革法及其對台灣之啟示,社會保險年刊第21期(1999年)。 14.郭玲惠,女性勞動政策與法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59期(2000年4月)。 15.陳忠良,日本育兒休業法實施的問題點分析,勞工行政第96期(1996年4月)。 16.陳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7.焦興鎧,美國對懷孕受僱者之法律保障,美歐月刊第9卷第7期(1994年7月)。 18.焦興鎧,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中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19.焦興鎧,歐洲聯盟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歐美研究第31卷第4期(2001年12月)。 20.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與兩性工作平等之爭議,歐美女性權益與地位之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3年10月16日舉行。 21.黃國鐘,博愛、平等、自由—評「兩性工作平等法」整合版草案,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22.楊瑩,從兩性關係的觀點談婦女福利的發展,國立編譯館刊第20卷第1期(1991年6月)。 23.葉盈蘭,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輪文,2002年6月。 24.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整合版」所定性騷擾之研究,月旦法學,第71期(2001年4月)。 25.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第242期(1999年11月)。 26.潘淑滿、葉明昇,我國婦女福利政策的發展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79期(1997年9月)。 27.鄭麗嬌,美、德與法三國兒童照顧與家庭政策之比較研究,理論與政策第52期(1999年12月)。 二、英文文獻 (一)英文書籍 1.Bollé, P., Parental Leave, in: Loutfi, M.F. (ed.), Women, gender and work: What is equality and how do we get there?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pp.347-368. 2.Harker, L., The Family-Friendly Employer in Europe, in: Lewis, S. / Lewis, J. (eds.), The work-family challenge: Rethinking employment, Sage Publications, 1996. , pp. 48-62. 3.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84, 3rd. 4.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Maternity protection at work: Revision of the Maternity Protection Convention (Revised), 1952(No.103), and Recommendation, 1952(No.95) Report V (1),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7. 5.Kamerman, S.B./ Kahn, A.J., Trends, Issues, and Possible Lessons,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201-224. 6.Mahon, E., Changing gender roles, state, work and family lives, in: Drew, E/ Emerek, R. / Mahon, E (eds.), Women, Work and the Family i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 153-158. 7.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 September 2002. 8.Sundström, M., Swedn: Supporting Work, Family, and Gender Equality, in: Kamerman, S.B./ Kahn, A.J. (eds),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Auburn House, 1991, pp. 170-200. 9.The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Board ( RFV ), Social Insurance in Sweden 2000, 2000, 1st edition, Stockholm, Key English Language Services AB, 2001 (translation). 10.Trzcinski, E., Employers’ Parental Leave Policies: Does the Labor Market Provide Parental Leave? ,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209-228. 11.York, C., The Labor Movement’s Role in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in : Hyde, J.S./ Essex, M.J (eds.), Parental leave and child care: setting a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1, pp. 176-186. 12.Yoshida Finance & Social Security Law Institute, Outline of Social Insurance in Japan 1999, Japan: Tokyo, January 2000. (二)英文期刊論文 1.Barnett, T. / McVea Jr., W. N. / Lanier, P. A., An Overview of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July 1993, pp.429-433. 2.Douglas, F.L., Collective Bargaining under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Labor Law Journal, February 1994, pp. 102-109. 3.Kaufmann/ Leisering, Demographic Changes as a Problem for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1984, Vol.4, pp.388-409. 4.McDermott, E.P. / Katz, M.B.,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 Labor Law Journal, November 1993, pp. 673-684. 5.Smith, A. D. & Reid, W. J., Role Expectations and Attitudes in Dual-Earner Families, Social Casework: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September 1986, pp. 394-402. 6.Stergio, A., Clinton’s Effect on Labor & Employment Law, Labor Law Journal, April 1993, pp. 239-245. 三、日文文獻 (一)日文書籍 1.中窪裕也、野田進、和田肇,労働法の世界,東京:有斐閣,第4版,2001年3月。 2.日本労働法学会編集,健康•安全と家庭生活,講座21世紀の労働法第7卷,東京:有斐閣,2000年,初版。 3.田畑洋一,社会保障各論—所得保障—その仕組みと課題,東京:学文社,2000年第1版。 4.西谷敏、萬井隆令編,労働法2,京都:法律文化社,第2版,1996年。 5.西原道雄,社会保障法(第5版),東京:有斐閣,2002年,第5版第1刷。 6.高藤昭編,少子化と社会の課題,法政大学現代法研究所,1999年1月。 7.菊池馨実,社会保障の法理念,東京:有斐閣,2001年,初版第2刷。 8.萩澤清彥、山口俊夫編,労働法読本,東京:有斐閣,1990年,新版第1刷。 9.労働関係法規,日本労働研究機構,2001。 10.浅倉むつ子,均等法の新世界,東京:有斐閣,1999年,初版第1刷。 (二)日文期刊論文 1.古橋エツ子,子育て•介護の社会化とジエンダ一,法律時報74卷9號,2002年8月。 2.金子雅臣,雇用保険法改正と今後の課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485期,2000年8月10日。 四、網站資料 1.中央健康保險局http://www.nhi.gov.tw/00chinese/c_index.asp。 2.日本厚生勞動省http://www.mhlw.go.jp/。 3.考試院網站資料http://www.exam.gov.tw/weblaw/main.asp。 4.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10/today-o1.htm。 5.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 6.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report/report.asp。 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 8.國際勞動組織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index.htm。 9.婦女新知基金會網站http://www.awakening.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