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38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41595      在线人数 : 3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89


    题名: 台灣選舉中不比例性的分析──以新舊制「立委選舉」為例
    作者: 吳婷婷
    贡献者: 高永光
    吳婷婷
    关键词: 比例性
    比例性偏差
    不比例性
    選制改革
    proportionality
    disproportionality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09-09-14 13:49:15 (UTC+8)
    摘要: 在一般的民主國家,選舉乃是落實民主政治運作的制度安排。而選舉的結果不僅會影響政府政策的走向、政府的更迭,甚至是政黨制度的重組。因此,對於選舉制度的設計、制定、規劃與討論一直都是政治學中爭辯的議題。一般而言,選舉制度的討論包括選票轉換為議席的「比例性」與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的影響,而本文著重在對於前者的研究。
    本文從「比例性」之於選舉制度的重要性切入,先針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之比例性偏差的因素做一瞭解,並以台灣第六屆與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作為實證,利用各種方法(直接分析選舉數據、迴歸分析、本文選擇的比例性偏差測量公式),以尋求、說明、分析「政黨比例性偏差」與「選區規模」之間的相關性與影響力。
    不論是直接觀察、整理選舉結果,或以統計分析來檢定關聯程度、相關方向及解釋力,或是利用Taagepera「n指數」計算我國第六屆與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比例性」,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呼應了本文的研究假設,此即,選區規模、選區數越大,選舉結果的比例性越佳(不比例性越小)、政黨的比例性偏差越低。
    雖然透過本文選舉結果的整理與觀察、Taagepera「n指數」的計算,都顯示出我國立委選制改革後,『單一選區』的採行,強化了選舉結果的「不比例性」,削弱了小黨的政治空間,扭曲了選民的偏好與委託;而具有『調節性議席』功能的『全國不分區席次』,無助於調和「區域選舉」的比例性偏差,且因5%的政黨門檻限制,非但無法改變小黨在區域選舉上的劣勢,反而加深了小黨整體的比例性偏差。但由於僅有一屆改制後的選舉數據資料可供分析,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呈現的部分有限,待未來改制後更多屆的選舉數據來佐證、分析與檢驗,或許能得到較為明確、有力的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王業立,2001,《比較選舉制度》,三版。台北:五南。
    ———,2008,《比較選舉制度》,五版,台北:五南。
    王玉民,199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社。
    方世榮,2001 《統計學導論》,第四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
    朱浤源 編,1999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出版社。
    呂亞力,2007,《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吳重禮,2008,《政黨與選舉 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周文賢,2005,《統計學》,再版。台北:智勝文化。
    陳義彥,2006,《政治學 下》。台北:五南。
    陳義彥、洪永泰、游清鑫、盛杏媛、陳陸輝、鄭夙芬,2001,《民意調查》。台北:五南。
    張世熒,2005,《選舉研究—制度與行為途徑》。台北:新文京開發。
    楊國樞等 編,199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台北:台灣東華出版社。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
    Arend Lijphart著、高德源譯,2001,《民主類型—三十六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
    府類型與表現》。台北:桂冠圖書。
    Arend Lijphart著、張慧芝譯,2003a,《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台北:桂冠圖
    書。
    ———————————— ,2003b,《多元社會的民主》。台北:桂冠圖書。
    David Marsh、Gerry Stoker著、陳義彥、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1998,
    《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
    ————— 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等譯,2007,《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
    台北:韋伯文化。
    Giovanni Sartori著、雷飛龍譯,2003,《政黨與政黨制度》。台北:韋伯文化。
    Robert A. Dahl著、李柏光、林猛譯,1999,《論民主》。台北:聯經。
    Taagepera Rein & Matthew Soberg Shuart著、余明賢譯,1992,《席位與選票:選舉制度的要素與效果》。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二、中文期刊
    王大立,1997,〈單一選區劃之理論與模擬〉。《行政院國家科技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13。
    吳東野,1993,〈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以歐市國家為例〉。《理論與政策》7卷,2:7-17。
    ———,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3卷,1:69-102。
    林繼文,2006,〈政府體制、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一個配套論的分析〉。《選舉
    研究》13卷,2:1-36。
    高永光,1994,〈選舉結果不比例性的測量指數-方法論的評析〉。《選舉研究》1卷,2:131-161。
    ———,1995,〈台灣選舉中之不比例性的分析一八十三年地方自治大選之個案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4卷,1:47-76。
    ———,1999,〈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6卷,2:45-87。
    張世熒,2002,〈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與過渡—2001年立委選舉結果的省
    思〉。《中國行政評論》,11卷,4:1-24。
    謝相慶,1994〈選舉結果不比例性的測量指數——方法論的評析〉。《選舉研究》,
    1卷,2:131-161。
    ———,1996〈我國選舉制度改革方案之評析〉。《空大行政學報》,6:256。
    三、會議論文
    高永光,1990,〈得票率與席次之關係-台灣歷次選舉之分析〉。發表於「台灣地區選舉與國家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
    四、中文論文
    吳振嘉,2003,〈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因素一以日本、台灣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研所 碩士論文。
    林士郁,2001,〈比較各國單一選舉區與比例代表混合制--德、日、俄、韓、匈
    五國實例分析〉。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碩士論文。
    彭文龍,2003,〈政黨對選舉制度改革之偏好與選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研所 碩士論文。
    謝相慶,1996,〈選舉制度與選舉結果不比例性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政研所 博士論文。
    游清鑫,1990,〈選舉區規劃對選舉競爭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
    研所 碩士論文。
    盧妍如,2007,〈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及其影響之研究──單一選區兩
    票制之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研所 碩士論文。
    五、英文專書
    Huntington, Samuel P, 1991,The third wave :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
    Taagepera Rein & Matthew Soberg Shuart, 1989. Seats and Votes : 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New Haven , Con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Lijphart , Aiend & Bernard Grofman, eds., 1984. Choosing on Electoral System . USA : Praeger Publisher .
    Lijphart , Aiend, 1994,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 A Study of Twenty Seven Democracies , 1945-1990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Rae , Dogulas, 1971,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 ( revised edition ) , Yale University Press.
    六、英文期刊論文
    Michael Gallagher, 1991, “Proportionality, Disproportionality and Electoral Systems.” Electoral Studies 10: 38-40.
    Loosemore, J. and Hanby, V, 1971, “The Theoretical Limits of Maximum Distortion: Some Analytic Expressions for Electoral System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 467-47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226101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61013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2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