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Beverly, D. P. (1987).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jus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Challis, D.; Clarkson, P.; Williamson, J.; Hughes, J.; Venables, D.; Burns, A.; &Weinberg, A. (2004). The value of specialist clinical assessment of older people prior to entry to care homes, Age and Ageing, 33(1), 25-33. Challis, D.; Darton,R.; Hughes, J.;Stewart, K,; &Weiner, K. (2001). Intensive care-management at home: An alternative to institutional care?, Age and Ageing, 30(5), 409-413. Corazzini-Gomez, K. (2002).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Home Care Cli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 Do Personality and Demeanor Matter? The Gerontologist, 42(6), 740-750. Cuzzi, L. F., Holden, G., Grob, G. G., & Bazer, C. (1993). Decision Making in Social Work: A Review.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18(2), 1-22. De Cremer, D.; & van Dijk, E. (2003). Fairness and Ethics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16(3), 191-194. Fraser, K. D.; &Strang, V. (2004). Decision-Making and Nurse Case Management,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27(1), 32-43. Hennessy, C.H. (1993). Modeling cas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in a consolidated long-term care program. The Gerontologist, 33(3), 333-341. Hooyman N. R., & Kiyak H. A. (2003).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6th ed(林歐貴英、郭鍾隆譯,《老人社會學》)台北:五南。 Joseoh A. M.(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Langorgen,A. (2004). Needs, 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distribution of public home-care, Applied Economics, 36, 485-496. Padgett Deborah K. (2001)。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 challenges and rewards (王金永等譯,《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Patton, M.Q.(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Schwalbe (2004). Re-visioning risk assessment for human service decision making. Craig. Children & Youth Services Review, 26(6), 561-576. Willian L. Miller & Benjamin F. Crabtree (2002)。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黃惠文、童琬芬、梁文臻、林兆衛譯,《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 內政部 (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內政部 (2002)。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內政部 (2004)。老人福利與政策。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 (2006) 台北市社會局相關資料 (2006) 王仕圖、吳慧敏 (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97-116。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王增勇 (1997)。殘補式或普及式福利?--台北市居家照顧政策的抉擇。社區發展季刊,80,213-231。 李宗派 (2003)。探討個案管理概念與實務過程。社區發展季刊,104,307-320。 李慧玲 (2003)。高雄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麗玉 (1998)。個案管理之內涵與工作模式--兼論個案管理模式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之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27-156。 林萬億 (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嘉駿 (2004)。澎湖縣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執行之評估。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玉琴 (2004)。台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132-140。 吳淑瓊 (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考會。 吳淑瓊 (2002)。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理念與實踐。挑戰與躍升-打造新世紀長期照護體系研討會。 邱燕銀 (2003)。送餐服務介入後獨居老人之非正式照顧系統與正式照顧系統的互動關係---以門諾基金會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真真 (2000)。服務過程中案主權益維護之探討--以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中宜 (2002)。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倫理決策過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教裕 (1996)。國內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角色定位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6,13-23。 許如悅 (2002)。兒保社工員風險研判決策之初探性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秀青 (2002)。醫務社會工作處遇經驗之分析:以老年照顧個案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華 (1994)。「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居家照顧服務計畫」之評估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惠 (2003)。台中市老人居家服務方案案主權益維護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文賢 (1986)。組織原理:台北:三民。 黃源協 (2000)。社區照顧:臺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 黃鈺倫 (2000)。什麼是兒童的最佳利益?--兒保社工員對受虐兒童安置返家之決策及影響因素。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杉 (2004)。照顧服務產業初步評估:以雲嘉南辦理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居家服務方案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玲芳 (2000)。早期療育服務個案管理者執行工作內涵與困境相關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 (1994)。建構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社會福利政策。社區發展季刊,67,33-40。 趙碧華、朱美珍 (2001)。研究方法。台北:學富。 趙碧華 (2003)。社會福利民營化的迷思:公部門的困境?私部門的願景?--社會福利資源配置的思考。東吳社會工作學報,9,1-44。 鄭怡世 (1999)。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倫理困境與決策模式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6,244-261。 廖秋芬 (1997)。社會工作員對兒童保護案件處遇計畫的價值抉擇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文玲 (2004)。居家服務中社會工作角色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貴美 (1994)。我國兒童福利資源配置--分配性正義觀點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啟源 (2000)。老人居家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1,252-268。 謝美娥 (1993)。老人長期照護論題。台北:桂冠。 簡春安、鄒平儀 (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鐘月梅 (1999)。英國照顧管理模式之研究:以三個老人社區照顧計畫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等 (2004)。從社區到機構的服務連續體--臺北市老人照顧服務系統規劃報告。社區發展季刊,106,2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