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39720      Online Users : 8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84


    Title: 在台藏族社會適應問題之研究
    Authors: 張博偉
    Contributors: 張駿逸
    張博偉
    Keywords: 流亡西藏
    在台藏族
    社會適應
    文化變遷
    民族認同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4 13:20:36 (UTC+8)
    Abstract:   藏族文化自古便在世界文明中佔有獨特地位,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及交通工具的進步,現代的藏族已是個跨國民族,如今在世界各大國家多有藏族居住,甚至形成獨特的藏族社區及政治組織。為探討在台藏族所面臨的社會適應問題,本論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
      首先是從藏族本身的角度出發,探索其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並對現代「藏族」的形成與歷史意義進行探索。此外,延續流亡藏族的議題,將關注的焦點從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延伸到對在台藏族的生活概況與相關歷史背景之討論。
      第二部份旨在探討有關藏族文化變遷的問題。首先說明文化變遷與民族認同的聯繫關係,並在傳統藏族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下,對藏族知識體系的建構、語文學習與現代經濟文化衝擊三方面的文化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並瞭解其對藏族民族認同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三部份則從台灣社會的觀點,探索台灣社會與藏族之間的關聯性,並分析在台藏族流亡過程在台灣移民史上的特殊性。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一﹞圖書
    Heywood, Andrew
     1999 《政治學新論(Politics)》。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臺北:韋伯文化。
    王力雄
     2001 《天葬:西藏的命運》。香港:明鏡出版社。
    王甫昌
     2003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 Ethn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臺北:群學。
    王振寰、瞿海源 編
     2003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堯、王啟龍、鄧小咏
     2001 〈西藏教育現代化問題研究〉,刊於《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181-203,臺北:蒙藏委員會。
    姚從吾
     1979 〈國史撗大綿延的一個看法〉,刊於《中國通史論文選》,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頁編,頁36-61,臺北:華世。
    班班多杰
     2001 〈論藏傳佛教的價值取向及藏人觀念之現代轉換〉,刊於《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279-303,臺北:蒙藏委員會。
    耿振華
     2000 〈臺灣藏傳佛教的現狀與發展〉,刊於《西藏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297-318,臺北:蒙藏委員會。
    章英華
     1992 〈從歷史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看中國邊疆研究〉,刊於《中國邊疆研究理論與方法》,林恩顯編,頁607-640。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
    張駿逸
     2003 《中國藏學史(1949年前)》。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8 〈西藏流亡組織所面臨之教育問題〉,《西藏研究論文集》1:189-199。
    楊嘉銘
     2002 〈美加流亡藏族近況之觀察〉,《蒙藏地區現況雙月報》11(5):85-96。
    漢人札西
     1997 〈臺灣是西藏人的打工天堂〉,《商業週刊》525:80-81。
    劉逖
     1990 〈我國古代傳統治邊思想初探〉,刊於《中國古代邊疆政策研究》,馬大正編,頁354-38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歐陽無畏
     1960a〈鉢的疆域和邊界〉,刊於《西藏研究》,臺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
     1960b〈喇嘛教〉,刊於《西藏研究》,頁17-59,臺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
    丹珠昂奔
    謝劍
     2001 〈文化因素對藏族人口的影響〉,刊於《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361-380,臺北:蒙藏委員會。
    覺嵋桑度
     2003 〈西藏青年會概況〉。發表於「當代藏學學術研討會」。蒙藏委員會主辦,11月22-23日,台北。
    二、外文部份
    (I) Book
    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Verso.
    Baldwin-Edwards, Martin and Schain, Martin A.
     1994 The Politics of immigration in Western Europe. Ilford: Frank Cass.
     2001 《藏族文化發展史》。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Beals, Ralph Leon and Harry Hoijer
     1965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Gordon, Milton Myron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ward, Michael C.
     1989 Contemporary cultural anthropology.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Press.
    Information Office of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1981 Tibetans in Exile 1959-1980. Dharamsala, India.
    Kharat, Rajesh S.
     2003 Tibetan Refugees in India. New Delhi: Kaveri Books.
    巴登尼瑪
    Michael, Franz H.
     1982 Rule by incarnation: Tibetan Buddhism and its role in society and state. Boulder: Westview.
    Norbu, Dawa
     1996 “Tibetan Refugees in South Asia: A Case of Peaceful Adjustment”, in Refugees and Regional Security in South Asia, pp.78-98. Edited by S. D. Muni and Lok Raj Baral. Colombo: Regional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
    Saklaini, Girija
     1984 The Uprooted Tibetans in India: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New Delhi: Cosmo.
    Simpson, George Eaton and Yinger, J. Milton
     1985 Racial and cultural minorities: an analysis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New York: Plenum Press.
    Wallace, Anthony F. C.
     1961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0 《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成都:四川民族。
    (II) Periodical
    Anand, Dibyesh
     2000 “(Re)imagining Naionalism: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in the Tibetan Diaspora of South Asia.”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9:271-287.
    Dhondrup, K.
     1986 “A Visit to My Alma Master: Some Thoughts on Modern Tibetan Education.” Tibetean Review XX.
    Foon, Chew Sock
     1986 “On the Incompatibility of Ethnic and National Loyalties: Reframing the Issue.” Canadian Review of Studies in Nationalism 13:1-11.
    Khangsar, Tsering M.
     1986 “Education of Tibetans in India, Negation of all Things Good.” Tibetean Review XXI.
    Kolas, Ashild
    布頓仁欽竹
     1996 “Tibetan Nationalism: The Politics of Religion.”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33:51-66.
    Tsering, Lhasang
     1986 “Education of Tibetans in India, Some Suggested Change.” Tibetan Review XXI.
     1988 《布頓佛教史》。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ubsbawm)
     1997 《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李金梅譯。臺北:麥田。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2 《臺灣文化容顏》。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2 《中華民國政府組織與工作》。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宋光宇 編譯
     1984 《人類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
    汪幼絨
     2000 《公主柳─西藏文化的變遷模式》。蒙藏委員會。
    李麗
     2003 《藏族宗教》。成都:巴蜀書社。
    林照真
     1999 《喇嘛殺人》。臺北:聯合文學。
     2000 《最後的達賴喇嘛》。臺北:時報。
    林耀華 主編
     1997 《民族學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彼得•史托克(Peter Stalker)
     2002 《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International Migration)》。蔡繼光譯。臺北:書林。
    施正鋒
     2001 《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臺北:前衛出版社。
    徐正光 編
     2001 《民國以來蒙藏重要政策彙編》。臺北:蒙藏委員會。
    徐曉光
     2001 《藏族法制史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高格孚
     2004 《風和日暖 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臺北:允晨。
    孫子和
     1989 《西藏研究論集》。臺北:商務。
    張天路
     1989 《西藏人口的變遷》。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張光直
     1999 《考古人類學隨筆》。北京:三聯書店。
    陳兵
     2003 《重讀釋迦牟尼》。臺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陳其南
     1987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
    陳銘祥等
     2002 《藏胞在台生活狀況調查及輔導措施之研究》。臺北:蒙藏委員會。
    陳慶英 主編
     2002 《藏族部落制度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斯大林
     1953 《斯大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費孝通
     1989 《中國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
     1998 《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士旂
     2000 《台灣族群研究目錄》。臺北:捷幼。
    黃光學 編
     1994 《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賀覺非
     1988 《西康紀事詩本事注》。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葛永光
     1991 《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 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臺北:正中。
    楊開煌
     2003 《札西德勒─中共,達賴喇嘛與台灣》。臺北:海峽學術。
    楊聯陞
     1984 《國史探微》。臺北:聯經。
    達賴五世
     1992 《西藏王臣記》。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瑪克斯•韋伯
     1989 《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康樂等編譯。臺北:遠流。
    趙自齊
     1993 《破冰之旅─會晤達賴喇嘛及接待其訪華代表團始末》。臺北:撰者。
    劉國威等
     2003 《台灣現今藏傳佛教發展研究─以藏傳佛教中心為主體之分析》。臺北:蒙藏委員會。
    蘇發祥
     2003 《藏族歷史》。成都:巴蜀書社。
    釋星雲
     1999 《佛教問題探討》。臺北:佛光文化。
    ﹝二﹞論文
    丹珠昂奔
     2001 〈藏族文化現狀及其發展〉,刊於《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381-388,臺北:蒙藏委員會。
    李國祁
     1978 〈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3):131-159。
    沈衛榮
     2000 〈簡述西方視野中的西藏形象─以殖民主義話語中的妖魔化形象為中心〉,刊於《西藏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邊政協會編,頁317-318,臺北:蒙藏委員會。
    周大鳴
     2001 〈論族群與族群關係〉,《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3(2):16-17。
    周美里
     2003 〈流亡藏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表於「當代藏學學術研討會」。蒙藏委員會主辦,11月22-23日,台北。
    周潤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89259010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25901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4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