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份 1.內政部(1987)<國際勞工公約及建議書﹝中﹞>。 2.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松根、陳昭南、陳添枝、黃朝熙(2001)《基 礎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聯經出版。 3.王永慈(2007)<「積極促進」(activation)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6期。 4.王延煌(2002)<澳洲技術及進修教育(TAFE)成效分析及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啓示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5.王瑞玲(1990)<英國職業訓練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6.王榮發、吳榮輝(2006)<技職教育與產業合作模式的探討>,收錄於孫仲山主編,《人力資源論文集》,高雄:復文圖書。 7.古允文(2007)社會排除、青年失業與非典型就業:實證經驗的建構與社會政策回應,九十五年度國科會研究計畫。 8.成露茜、羊憶蓉(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新教育 - 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養成計畫試探台灣的教改前景>,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發行。 9.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0.吳惠林(2004)<青少年失業成因之探討>,九十二年國科會計畫期末精簡報告。 11.吳榕峰(1992)<職業生涯的一張紙-證書:英國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的變遷與展望>,《技術及職業教育》,第十一期。 12.李右婷(2007)<台德菁英計畫就業促進效果之研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研究報告。 13.李怡萱(2004)<基本工資與青少年就業之探討>,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4.李健鴻(2003)<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的發展與趨勢>,《就業安全》,第2卷第1期。 15.李健鴻(2008)<青年長期失業者的就業服務政策>,《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4期。 16.李隆盛、賴春金(2007)<技職教育現況及其未來發展>,《國家菁英》,96年第3卷1期。 17.李集國(1996)<英國青少年勞工特別保護立法之研究>,行政院勞委會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 18.李誠(2005)<強化我國職訓體系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19.辛炳隆(2001)<英荷韓政府因應失業問題之作法評析>,《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第2期。 20.周玟琪(2005)<失業問題>,收錄於瞿海源、張苙雲,《台灣的社會問題 2005》,台北:巨流圖書。 21.周玟琪(2007)<被邊緣化與社會排除的世代:我國青少年失業與就業問題的長期趨勢、成因與政策發展之國際比較研究>,九十五年度國科會計畫期末精簡報告。 22.易永嘉(2007)<聯合國促進青年就業之對策及各國作法>,《台灣勞工雙月刊》,第9期。 23.林家如(2005)<積極勞動市場成效評估>,收錄於劉大和編,《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1》,中華台北亞太經濟合作(APEC)研究中心與台灣經濟研究院。 24.林瑞蘭(2004)<「台德精英計畫」技術生訓練現況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5.侯世光、陳金福(2007)<青少年職業訓練的實施與展望>,《就業安全半年刊》,96年第1期。 26.施建矗(2008)<從專上青年人力供需談提昇就業力及就業率>,《台灣勞工雙月刊》。 27.唐山譯(1986)<歐洲經濟集團各國教育制度>,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28.徐昊杲(1993)<荷蘭政府對青年失業防治對策的省思>,《就業與訓練》11:1。 29.徐美(2005)<青少年失業原因與在學就業狀態轉換之探討-歷年人力資源資料與轉換機率模型之應用>,九十三年度國科會計畫期末精簡報告。 30.高希均(1987)《經濟學的世界(增訂版)—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 31.國立編譯館(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出版。 32.崔偉、張志強譯(1991)《勞動力市場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 33.張志銘(2003)<失業勞工就業保險與社會福利制度銜接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34.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0)《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下冊》,台北:翰蘆圖書。 35.張菁芬(2005)<社會排除現象與對策-歐盟的經驗分析>,台北市:松慧。 36.莊奕琦(2002)<基本工資對青少年勞動市場的影響:台灣實證>,國科會九十年度計畫。 37.許惠東(1997)<澳大利亞職業訓練>,收錄於陳聰勝《各國職業訓練制度》,台北:五南圖書。 38.郭振昌(1992)<就業安全政策 : 含就業市場、就業法規>,台北市:商鼎出版。 39.郭振昌(2001)<英國新協定計畫簡介>,《勞工論壇》,第593期。 40.郭振昌(2003)<青少年失業問題與就業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 41.郭振昌(2003)<德國職業訓練雙軌制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04期。 42.郭振昌(2005)<各國主要就業安全制度>,收錄於李允傑等,《職業訓練與就業安全》,蘆洲:空大。 43.陳正良(2008)<臺灣高等教育在學青年兼職問題初探>,《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4期。 44.陳光銘(2005)<台灣青少年失業問題及其就業服務方案之初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45.陳育俊(1997)<德國職業訓練>,收錄於陳聰勝《各國職業訓練制度》,台北:五南圖書。 46.陳怡如、古允文(2005)<我國青年就業方案初探—公私協力觀點>,收錄於「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47.陳春富、胡昕昀、蔡秋田(2006)<台德菁英計畫雙軌制教育之探討>,《南亞學報》,第二十六期。 48.陳茂棠(1994)<德國的經驗>,台北:前衛出版社。 49.陳惠邦(1997)<德國的職業教育與職業繼續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50.陳財能、蔡力強 范佐麟、巫國琳 賴世雄(2006)<德國雙軌制職業訓練考察>,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 51.陳聰勝(1987)<學徒訓練的概念與探討(上)>,《就業與訓練》,第5卷第2期。 52.單驥(2001)<強化我國就業安全體制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報告。 53.曾碧淵(2007)<青少年因應全球化應有之就業準備>,《就業安全半年刊》,九十六年第1期。 54.馮丹白(2005)<強化學校教育到就業市場轉銜機制>,收錄於「青年就/創業契機與討站」研討會論文。 55.馮丹白、陳信正(2006)<兩德統一後之德國雙軌制技術職業教育>,《稻江學報》,第1卷第1期。 56.黃志隆、張世雄(2005)<就業成長的達成與社會安全的維繫-荷蘭社會改革的理論爭議和政策意涵>《歐美研究》,第35卷第2期。 57.葉祖欽、謝文元、李易駿(2007)<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英國和法國的促進青年就業政策>,《社會發展季刊》,第117期。 58.葉肅科(2002)<澳洲就業促進政策之探討:當前體制及其經驗啟示>,《東吳社會學報》,第12期。 59.趙維生、黃昌榮(2000)<香港青年失業問題:困境與出路>,《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4卷第2期。 60.劉文浩(2004)<台灣長期失業問題與就業政策之初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61.劉孟奇、邱俊榮、胡均力(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昇就業力-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會。 62.增國鴻(1997)<英國的科技與職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63.鄭凱方、吳惠林(2003)<青年維特的新煩惱:失業>,收錄於李誠編,《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1996年以來台灣的失業問題》,台北:天下文化。 64.賴樹立(2008)<推動青少年就業策略與方式>,《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4期。 65.謝文元(2006)<不安全的就業:勞動市場風險下青年非典型工作者之就業歷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66.藍科正(2006)<青少年就業促進中程計畫(草案)>,行政院勞委會。 67.藍科正(2006)<從職涯規劃及就業準備談促進弱勢青少年就業策略>,《就業安全半年刊》,95年第2期。 68.藍科正、馬財專、周玟琪(2007)<95年青年職場體驗計畫執行效益評估>,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69.藍科正、馬財專、周玟琪、高立箴(2008)<96年青年職場體驗計畫執行效益評估>,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70.藍科正、周玟琪 (2004) <促進青少年就業中長期計畫>,台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71.羅益強, 史仕培, 陳雅慧(2002)<借鏡荷蘭>,台北:天天下雜誌出版:大和圖書總經銷。 72.嚴敬雯(2006)<台灣靑少年從學校到職場的銜接機制之探討:以大專就業學程之實施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73.鐘琳惠(2007)<從歐盟經驗談台灣青少年就業與失業問題>,《就業安全半年刊》,九十六年第1期。 74.饒達欽(2000)<澳大利亞能力本位訓練制度與教育系統銜接成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75.龔明鑫(2006)<如何促進我國勞工就業之研究>,經建會委託研究報告。 貳、英文部分 1.Anne C. Petersen and Jeylan T. Mortimer(1994)Youth unemployment and society,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Dar, A. and Tzannatos, Z.(1999)“Active Labor Market Program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rom Evaluations.”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9001, Social Protection Unit, Human Development Network, The World Bank. 3.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2007)Youth and work,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4.Glenda Quintini, John p. Martin, Sébastien Martin(2007)“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cess in OECD countries”,Forschungsinstitut zur Zukunft der Arbeit Ins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5.Hammer, Torild(2003)Youth Unemployment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an, Bristol: Policy Press. 6.ILO(2006)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Geneva: ILO 7.Kristy Muir with Anne Maguire, Daniel Slack-Smith and Maree Murray(2003)Youth Unemployment in Australia, a report by The Smith Family for the AMP Foundation 8.Norman Bowers, Anne Sonnet and Laura Bardone(1999)Giving young people a good start: The Experience of OECD countries, OECD Secretariat, Paris 9.OECD(2006)OECD Employment outlook, OECD Publising. 10.O’Higgins, N.(2001)Youth Un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Policy: A Global Perspective, 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1.Richard Dorsett(2004)The new deal for young people: effect on the labour market status of young men, Labour Economics 13 (2006) 12.Taylor-Gooby, Peter(2004)New risks, new welfare :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welfare state. Oxford, UK,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United Nations(2007)Review of National Action Plans on Youth Employment,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4.Yossi Shavit and Walter Müller(1998)From school to work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occupational destinations, Oxford [Englan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叁、網路部份 1.青年就業促進方案(核定本),http://www.nyc.gov.tw/ftp/02ed/file/96Employment_promotion.pdf 2.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871911671.doc 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http://www.evta.gov.tw/home/index.asp 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5.教育部全國教育統計資訊網,http://aladdin.cc.ntn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