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B. Guy Peters 著,孫本初審訂,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譯 (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台北:智勝。 大衛.歐斯本(David Osborne)與泰德.蓋伯勒(Ted Gaebler)合著,劉毓玲譯(1993),《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 》,台北:天下文化。 仉桂美(2005),《新區域主義下之我國都會區政府的協力關係》,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8輯,頁319-339。 王振家(2002),《我國國家對關廠、歇業勞工權益保障作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雯君(1998),《多元化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就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嘉麟(2003),《府際關係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探討—以中央委辦高雄紅毛港遷村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文伶(2005),《我國府際間衛生體系之政策互動過程研究—以SARS為個案分析》,文化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史美強(2005),《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台北:元照。 史美強、蔡智雄(2004),《地方治理與社會資本研究之初探》,政治大學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 成之約(2000),《由就業服務談就業服務體系的建構》,勞工行政,第143期,頁12-23。 朱景鵬、朱鎮明(2004),《英、美、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評鑑制度》,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39-54。 江岷欽、孫本初、劉坤億合著(2003),《地方政府間策略性夥伴關係建立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市政專題研究報告第333輯。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 《地方政治理能力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 呂育誠(2001),《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分析》,台北:元照。 呂育誠(2003),《「永續發展」觀點對地方政府管理意涵與影響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九期,頁59-88。 呂育誠(2004),《地方治理的制度問題與策略建議》,政治大學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 辛炳隆(2002),《就業服務政策新方向》,就業安全半年刊,91年12月號,頁3-6。 辛炳隆(2003),《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的意涵與實施經驗》,就業安全,頁9-15。 辛炳隆(2003),《就業服務區域運籌資源統合》,就業安全半年刊,92年12月號,頁62-65。 辛炳隆(2005),《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於就業服務之功能劃分 》,就業安全94年7月號,頁13-18。 李長晏、詹立煒(2004),《論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管理協議之可行性》,政治大學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 李長晏(2004),《全球化治理: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分析》,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55-64。 李庚霈(2003),《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嶄新面貌》,主計月刊,NO567,頁44-50。 李健鴻(2006),《全球化與公共就業服務新通路的趨勢與展望》,就業安全半年刊,95年7月號,頁60-67。 林水波著(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林至美(2003),「結合在地整體資源創造地方就業機會之研究」考察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出國考察報告。 林至美(2005),《從美國EZ/EC談區域資源與開拓就業機會》,就業安全半年刊,94年7月號,頁25-30。 林桂碧(2004),《提供優質就業服務,塑造美好職業生涯》,就業安全,93年7月號,頁91-97。 林錫銓(2001),《功能性區域計畫之體制研究—區域治理之有機調適模式 》,規劃學報第二十八卷,頁25-45。 林慈玲(2005),《地方政府跨域合作研究—日美與我國經驗之比較》,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英介、紀俊臣(2003),《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吳榮祥(2004),《河川流域管理之研究—以高屏溪流域跨域合作為例》,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富峰(2000),《大高雄都會區跨域合作行動方案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研考會編印。 洪德生等 (2006),《高雄市經濟發展戰略發展戰略會議成果紀實》,高雄市政府主辦經濟發展戰略會議。 紀俊臣(2003),《英、美、日對跨域自治事務之處理機制與經驗評析(上)(下) 》,研習論壇第三十三期,頁18-25。 紀俊臣(2004),《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25-38。 紀俊臣(2005),《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建構與推展》,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7輯,頁329-347。 紀俊臣(2005),《社會科學的研究趨勢—都市治理的應用》,社會科學教育研究,頁23-42。 施政瀛(2002),《府際關係的協調:高屏溪養豬離牧政策的個案分析》,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柑妹、張陞灴(2004),《新竹縣鄉鎮市城鄉發展之探討》,政治大學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 孫同文(2005),《全球化與都會治理:我國直轄市發展的評估 》,法政學報18卷,頁49-87。 郭振昌(2001),《就業服務業務的回顧與展望 》,就業與訓練-職業訓練局成立二十週年特刊,頁57-62。 葉良琪(2005),「美國區域整合型就業促進方案」考察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出國考察報告。 葉俊榮(2004),《政府再造與區域治理”》,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13-23。 陳菊等(2006),《高高屏地區後高鐵時代—就業引進、勞力需求與職業訓練論文集》,中山大學城鄉與地方研究中心主辦公共論壇。 陳立剛(2003),《全球化治理--臺灣都會治理的困境與體制建構: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探究》,中國地方自治,第56卷第2期,頁4-19。 陳立剛(2001),《府際關係研究--區域治理問題及其策略》,中國地方自治,第54卷第1期,頁20-29。 陳俊復(2002),《高雄市尋職者結構與尋職意向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信堂(2003),《產業結構變遷下政府就業服務制度與策略之探討》,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連芳(2003),《我國地方敗政改善途徑之研究:由府際關係面向分析》, 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蕙璿(2003),《 開創在地型產業對促進就業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時斌(2004),《我國地方政府「府際關係運作之探討:以1994至2003年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金生(2003),《永續發展與河川流域治理策略之研究—以花蓮溪的治理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敬峰(2004),《全球化下台灣失業問題與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錦堂(2000) ,《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北:翰藘。 黃巧婷(2006),「瑞典勞動政策與就業服務」考察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出國考察報告。 曾梓峰(2005),《歐盟第三系統—就業工程之現況》,就業安全半年刊,94年7月號,頁3-12。 曾碧淵(2000),《從區域經濟和人力發展談建構跨縣市就業服務模式 》,勞工行政,第143期,頁31-36。 張四明(2006),《我國府際關係問題之探討 》,研習論壇第61期,頁1-7。 張耕華(2004),《我國失業者保障制度之研究-從失業保險到就業保險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正修(2000),《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一)地方自治概念》,台北:學林文化。 游慶忠(2001),《日本廣域行政之研究—以市町村合併為中心》,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克萬(2004),《新國土計畫法下都會區域發展的基本議題與規劃策略 》,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66-74。 詹立煒(2005),《台灣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理論、策略與個案》,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麟(2004),《地方機關跨部門合作之研究—以臺市南港經貿園區剩餘土石方棄置問題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永茂(2003),《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頁53-70。 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特質》,台北:翰蘆。 趙幼蘭(2004),《台灣失業勞工的生活困境與社會排斥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明鈺(2001),《中央就業服務行政體系之整合》,就業服務,90年5月,頁56-60。 鄭崇田(2001),《政經變遷中我國府際關係的發展》,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懿婷(2004),《跨區域事務處理之研究—以流域管理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魯俊孟、曾建元、李長晏(2004),《未來我國跨域治理機制之建構》,政治大學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 劉坤億(2005),《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8輯,頁27-57。 盧政春(2005),《總體就業促進運籌體系之建構與政策調控”》,就業安全94年7月號,頁19-24。 謝長廷(2004),《高雄,無法量化評鑑的城市 》,主計月刊第584期,頁6-12。 蘇俞如(2003),《新公共服務理論之政府與社區合作關係探討—以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光培(1999),《關廠歇業後員工再就業之探討 ─以高雄加工出口區M電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秀義(2001),《影響就業服務的因素分析》,主計月刊,NO.552,頁66-76。 龔意琇(2001),《臺灣垃圾跨區域處理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網站部分: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國家圖書館遠距服務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html/frame1.htm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料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result.jsp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http://labor.kcg.gov.tw/ 高雄縣政府勞工局:http://www.kclab.gov.tw/ 屏東縣政府社會局勞工行政課:http://web.pthg.gov.tw/social/service/s05/s001.htm 西文部分: Carmeli, A. (2006), “The Managerial Skills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unicipal Organizations”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Vol.32, No.2 , P153-176. Hendriks, F. & T., Pieter (2005), “Everyday Fixers as Local Heroes: A Case Study of Vital Interaction in Urban Governance.”,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Vol.31, No.4, p475-490. Mosley, H. en E. Sol. ( 2001), Evaluation of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and Trends in Implementation Regimes’, in: J. de Koning en H.Mosley (eds),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Gordon, L. C.* P., Theo, T., Paul and T., Maria (2004), “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Europe’s Vulnerable Regions: Firm ,Industry and Country Effects in Labour-intensive industries.” Regional Studies, Vol.38.9, pp1085-1100. Ling, Tom, (2002) “Delivering 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UK: dimens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Public Administration 80-4L 615-642. Mark L., Richard C. Feiock., R. Edgar (2005),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Conservat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40, No.6, p706-729. Norma, M. R. (2002),”The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as a Source of ‘Varity’: Open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New York City’s Garment District”, Regional Studies, Vol. 36.6, pp.587-602. Rhodes R. A. W.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 p652-667. Tang, Ching-Ping, (2004), “When New Public Management Runs into Democratization: Taiwa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ransition”, Issues & Studies Vol.40, No3/4, p5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