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10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03/144284 (79%)
造访人次 : 50826800      在线人数 : 7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01


    题名: 機關科層體制理性化與成員異化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政府為例
    作者: 柯宜君
    Ko,Yi Chun
    关键词: 異化
    官僚體制
    理性化
    組織異化
    韋伯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9-14 13:07:09 (UTC+8)
    摘要: 公僕的角色極為重要,政府組織的文化不僅影響到公務人員本身,更會影響社會大眾對政府的觀感(江明修,1997:3)。實行政府再造等等運動時,必須注意到組織中很多問題不僅是外在結構性的,深層內在問題的解決才是藥到病除的良方;公務人員心理層面工作異化(Alienation)問題,是組織病態徵兆之其中一部分。Max Weber提出的理想型(Ideal type),其認知論的假定對整合研究方法定義及規則具有一定的說服力(Weiss,1986:44)。而理想型官僚體制(Ideal type of bureaucracy)特徵表現在:層級節制(Hierarchy)、專業分工(Sspecialization)、法令規章(Rule and regulation)、去人情化(Impersonality)等。Weber將其所謂『合理化』的社會行動實現於官僚上;認為去除人情包袱就事論事、依法行政,組織工作效率便可提高;只是他也認為,現代文明的成就和問題將來自於資本主義下『目的—工具合理性行動』(Instrumentally rational action),與『價值合理性行動』(Value rational action)兩者的緊張與對立(蘇國勛,1989:93)。本研究探討之『理性化與異化拉鋸戰』,欲找出其間的平衡點,探討機關科層體制的理性化程度與成員異化的關係,並研析其間相互影響的關聯性;機關內成員的樣本結構對於機關科層體制理性化程度以及成員異化各構面有何影響存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性化理論探討…………………………………………………9
    壹、 理性化起源及思想論述…………………………………………9
    貳、 Weber理性化觀點與弔詭………………………………………10
    第二節 異化理論及面向…………………………………………………19
    壹、 異化-理論起源…………………………………………………19
    貳、 異化之社會學、哲學定義………………………………………24
    參、 異化面向…………………………………………………………28
    肆、 本研究界定之異化………………………………………………29
    第三節 官僚體制理性化之衝突…………………………………………32
    壹、官僚體制之理性化………………………………………………32
    貳、官僚體制理性化之衝突—異化…………………………………33
    第四節 異化及官僚體制理性化相關研究………………………………45
    壹、 異化相關研究……………………………………………………45
    貳、 官僚體制與理性化相關研究……………………………………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變項……………………………………………53
    第二節 研究問題…………………………………………………………57
    第三節 問卷建構…………………………………………………………60
    第四節 問卷前測分析……………………………………………………61
    壹、 施測對象…………………………………………………………61
    貳、 項目分析…………………………………………………………61
    參、 因素分析…………………………………………………………64
    第五節 修正後之研究架構與變項說明…………………………………75
    第六節 研究假設…………………………………………………………79
    第七節 統計分析方法……………………………………………………83

    第四章 統計分析與假設驗證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83
    第二節 獨立樣本t檢定…………………………………………………92
    第三節 雙因子變異數分析………………………………………………97
    第四節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116
    第五節 相關分析…………………………………………………………123
    第六節 迴歸分析…………………………………………………………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34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4

    參考書目……………………………………………..…………150

    附錄一、問卷樣式……………………………..………………16
    參考文獻: 壹、中文著作
    王正宣
    1979 〈行政組織中基層人員行為理性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修
    1997 《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朱輝南
    2004 〈組織精簡、裁撤與異化的關係:以空軍飛機修護人員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超宗
    1989 《新馬克思主義思潮》,台北:桂冠。
    李志成
    1995 〈韋伯論理性化與現代社會危機〉,台北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Marcuse, Herbert
    1964 One-dimensional man :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Boston : Beacon Press.
    Miller, G. A.
    1967 “Professionals in Bureaucracy: Alienation among Industrial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2, pp. 755-768.
    Moch, M. K.
    1979 “Job Involvement,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Employees` Integration into Networks of Work Relationship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15-31.
    Neal, A. and M. Seeman
    1964 “Organizations and powerlessness:A test of the mediation hypothesis“ , Sociological Review, Vol.29 , No.2 , pp.216-226.
    Peter Berger,
    邱浩政
    1995 〈官僚體制責任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1999 “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 A Global Overview, P.1-18.
    Pandy, Sanjay K. and Patrick G. Scott
    2002 “Red Tape:A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Concepts and Measures” , J-PART , Vol.12:553-580.
    Rogers, Jackie Krasas
    1995 “Just a Temp: Experience and Structure of Alienation in Temporary Clerical Employment”, U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Work and Occupations, Vol. 22, No.2,:137-166.
    Sica, Alan
    1988 Weber, irrationality, and social order.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eeman, M.,
    1967 “On the personal consequences of alienation in work,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2:273-285.
    1971 “The Urban Alienation: Some Dubious Theses form Marx to Marcu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135-43.
    詹哲裕
    2002 《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Schmitt, R. and T.E. Moody
    1994 Alienation and social criticism. Atlantic Highlands, NJ:Humanities Press.
    Turner, Stephen P.
    1994 Max Weber : the lawyer as social thinker. New York:Routledge.
    Thompson, Victor Alexander
    1975 Without sympathy or enthusiasm : the 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assion.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
    邱家宜
    1989 〈哈伯馬斯論理性與理性化--兼論韋伯在哈伯馬斯溝通行動理論中的策略性地位〉,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漢誠
    2001 http://www.fhk.edu.tw/%E8%A9%B9%E5%93%B2%E8%A3%95/邏輯思維講義/第九講研究方法.htm,visited 2004/6/20。
    1998 〈韋伯「官僚化」理論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64期。
    吳瓊恩
    2006 《行政學》,三版,台北:三民。
    吳瓊恩、陳秋杏、張世杰譯,Michael M. Harmon 著
    1993 《公共行政的行動理論》,臺北:五南。
    吳瓊恩、劉慧娥
    1999 〈官僚組織的異化問題: 理論與方法背景初探〉,《公共行政學報》(政大),第3期。
    吳明隆
    2000 《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育南
    劉慧娥
    1993 〈韋伯論理性官僚體制的弔詭〉,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育南
    1992 〈韋伯論理性官僚體制的弔詭〉,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吳再居
    1985 〈官僚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朝成、沈力譯,Habermas著
    1990 《溝通與社會演化》,台北市:結構群,初版。
    林麗琴
    1994 〈國民小學教師領導型態與學生疏離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官僚組織的異化問題:台北市政府所屬一級行政機關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毓凱
    2004 〈異化的四個階段--馬克思異化思想的時間性考察〉,《修平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頁145-170。
    洪漢鼎
    1995 《費希特》,台北:東大。
    胡邱原
    1979 〈論Marx『一八四四年經濟哲學手稿』與外化超越論〉,《中華雜誌》,194期,頁25-29。
    段宜祥
    1999 〈台、菲、泰基層員工之溝通滿意度對工作疏離感之影響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瑞惠、林舜英
    2005 〈論莊子「禮意」及「異化」觀〉,《親民學報》,第11期,頁89-90。
    熊東亮
    孫本初
    2001 《公共管理》,三版,台北:智勝。
    徐光國
    1996 《社會心理學》,初版,台北:五南。
    徐紀亮、張慶雄譯,E. Fromm著
    1987 《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台北市:南方。
    徐正光、黃順二譯,Morris Rosenberg著
    1979 《調查分析的邏輯》,初版,台北:黎明。
    許家華
    1997 〈台灣教育的工具理性 -- 從韋伯的理性化概念出發〉,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多國籍企業正式化控制與外派人員工作疏離感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南雄
    2000 《行政學術語》,三版,台北:商鼎。
    許海南
    1999 〈韋伯官僚體制組織特徵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陳美妃
    1998 〈馬克思「異化勞動」論初探〉,《海軍軍官學校學報》,第8期。
    陳彰儀
    1995 《組織心理學》,台北市 : 心理,初版。
    陳威菖
    1996 〈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對組織公民行為的組織-以工作疏離感為中介
    趙自強
    模式〉,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瑜
    1995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式、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疏離感之關係〉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菁雯
    2005 〈官僚組織課責行為模式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務驗證〉,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仁宇著
    1990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臺北:聯經。
    黃曉京、彭強譯,Weber著
    1987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唐山。
    彭懷真
    1992 〈自動化與工作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印刷業為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理性化與異化〉,《校園》,第10期5、6月號。
    張潤書
    2000 《行政學》,再版,台北:三民。
    張瓊玲
    1997 〈中央行政機關科層體制特徵與成員疏離感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 〈科層組織的反功能現象與問題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報》,第3期。
    張葆清
    2001 〈官僚體制專業化研究---總體層次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楊日青等譯,Andrew Heywood著
    1999 《政治學新論》,初版,台北:韋伯。
    蔣麗君
    楊宜音、張志學
    1997 《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台北市:遠流,初版。
    楊慧玲
    1985 〈馬克思異化理論之分析--政治構想的基因〉,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
    所:碩士論文。
    楊佳慧
    李國基
    1988 〈現代官僚體制的民主控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伯壎
    1985 《領導與情境:互動心理學研究途徑》,台北市:大洋發行,初版。
    鄭麗嬌
    1980 〈我國專業人員疏離感之研究----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盛忠等著
    1998 《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五南。
    盧偉斯
    1998 〈科層型政府困境的解讀--語意、組織論與行政價值的認知〉,《警學叢刊》,第29卷第2期。
    謝克塵
    1993 〈異化的揚棄─黑格爾的《倫理生活體系》〉,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情緒勞務、工作滿足與工作疏離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某銀行行員
    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嘉梁
    1980 〈官僚政治與現代西方文明-韋伯政治社會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錫銘
    1998 〈韋伯(Max Weber)官僚制度(Bureaucracy)之探析〉,《今日會計》,頁41-55。
    薛鐘
    1974 〈官僚病態行為研究─從行為面透視我國行政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蘇國勛
    李英明
    1989 《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台北:桂冠。
    蘇明燦
    1994 〈韋伯理性化理論及其教育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忠華
    1993 《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
    顧忠華譯,Wolfgang Schluchter著
    1986 《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台北:聯經。
    龔瓊玉
    1997 〈軍校生使用電子佈告欄與疏離感之關聯性研究〉 ,政治作戰學校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鑑傳慶
    1984 〈馬克思異化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民主化過程中官僚體系轉變的探討:以我國政風機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貳、參考外文著作
    Acevedo, Gabriel A
    2005 “Turning Anomie on Its Head: Fatalism as Durkheim`s Concealed and Multidimensional Alienation Theory“, Yale U, New Haven, C.T., Sociological Theory, Vol. 23,No. 1:75-85.
    Blauner, R.
    1964 Alienation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Colonized and Immigrant Minorities”, From Different Shores: Perspectives on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 Ed. Ronald Takaki. New York: Oxford UP, 149-160.
    Baldwin J. Norman
    1990 “Perceptions of Public Versus Private Sector Personnel and Informal Red Tape:Their Impact on Motivation” ,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20, No.1:7-28.
    Bozeman B. and L. DeHart-Davis
    李志成
    1999 “Red Tape and Clean Air:Title V Air Pollution Permitting Implementation as a Test Bed for Theory Development “,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9.
    Denhardt, Robert B.
    1995 Public administration : an action orientation. Fort Worth, Tex. :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ean, D.
    1961 “Alienation:Its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26, No. 5 , pp.753-758.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s worlds: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s of industrial workers”, Social Problem, 3:131-142.
    DeHart, Davis Leisha and Sanjay K. Pandey
    2005 “Red Tape and Public Employees: Does Perceived Rule Dysfunction Alienate Managers?”U Kansas ,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15,No. 1:133-148。
    Eisen, Armold.
    1992 〈韋伯論理性化與現代社會危機〉,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 “The meaning & confusions of Weberian Rationa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9:57-70.
    Faunce, W. A.,
    1959 “Occupational Involvement and Selective Testing of Self-Estee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in Chicago.
    Hekman, Susan J.
    1983 Weber, the ideal type,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Notre Dame, Ind.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Harper & Row.
    Israel, J.
    1971 Alienation from Marx to modern sociology , Boston:Allyn & Bacon.
    Johannes ,Weiss, Elizabeth King-Utz and Michael J.King
    1986 Weber and the Marxist world. NY:Routledge & Kegan Paul.
    Kohn, M and C. Schooler
    李其泓
    1983 Work and personality:An inquiry into the impact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Norwood, NJ:Ablex.
    Kalberg, St.
    1979 “The Discussion of Max Weber in Recent German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Sociology, Vol. 13:127-129.
    Kanungo, R.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Applied Psychology”,67:341-349.
    Kakabadse, A.,
    1980 “Organizational Alienation and Job Climat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ructural Condi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mall Group Behavior, Vol. 17 , No.4: 458-471.
    Kleinberg, Levin, and David Michael
    2005 “The Invisible Hands of Capital and Labour: Using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lienation in Marx`s Theory of Manual Labor”, Dept Philosophy, Northwestern U, Evanston, IL , Philosophy & Social Criticism, Vol.31,No. 1: 53-67.
    Lenhardt ,Christian, Shierry Weber Nicholsen , and Habermas, Jurgen
    2003 〈從倫理觀點探討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UK: Polity Press, secon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1256025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6025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31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