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丁錫鏞(主編)(2004)。《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出版社。 于國華(2003)。〈文化、創意、產業〉。 典藏今藝術,128,頁46-49。 方金寶(2005)。〈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成功大學高階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仲曉玲、徐子超譯(2003)。 Caves Richard著,《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Creative Industries:Cons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nc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江岷欽、孫本初與劉坤億(2004)。〈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38,頁1-29。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 江雨璇(2006)。〈夥伴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系統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創意文化園區總結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2)。Strauss, Anselm and Juliet Corbin著。《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嘉義:濤石文化。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密察(2003)。〈文化創意產業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36,頁56-65。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208,頁1-15。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勳(2005)。《公共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社。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臺北市:智勝。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頁59-106。 沙信輝(2004)。〈公私夥伴關係推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區民活動中心個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奎佑(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美華(2003)。〈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全世界最快速致富產業的經營Know-How》。台北:帝國文化。 ----(2005)。《文化魔戒: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奧秘》。台北:帝國文化。 ----(2006)。《文化+創意=財富2.0版》。台北市:帝國文化。 孫本初(2007)。〈政府跨域管理新課題:建構與非營利組織的良性互動〉。T&D飛訊,63,頁1-26。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許展維(2005)。〈我國文化藝術團體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評估〉。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許展維(2006)。〈我國文化藝術團體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評估〉。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郭昇勳(1999)。〈公私合夥理論與運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佩君(1998)。〈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運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恆鈞、張國偉(2005)。〈協力運作模型之初探〉。法政學報,19,頁41-80。 陳恆鈞、張國偉(2006)。〈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9,頁1-54。 陳昭義(主編)(2005)。《2004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黃柏棋譯(1993)。大前研一著。《無國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台北:聯經出版。 黃惠穗(2007)。〈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應用〉。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煜文譯(2005)。E. S. Savas著。《民營化歷程—公部門、非營利、企業的夥伴雙贏之道》(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廖俊松(2006)。〈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案例觀察〉。載於由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主辦之「公共服務改革與民營化的現代課題研討會」。 齊思賢譯(2005)。Peter Drucker著。《杜拉克思想精粹:工作的哲學》(drucker sayings on individua)。臺北市 : 商周出版。 劉大和(2005)。〈強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思考〉。台北文化產業人力資源,2,頁27-30。 劉美枝(2003)。〈第三部門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中的角色研究〉。台北大學公共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劉嘉雯(2000)。〈公私合夥開發機制之研究—以市中心再開發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128,頁42-45。 滕人傑(2004)。〈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初探—以新興之音樂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工藝產業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38,頁90-100。 鄭杰榆(2004)。〈建構非營利組織間夥伴關係—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攜手計畫為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鄧怡婷(2005)。〈多重組織夥伴治理之研究—以處理嚴重及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天助(2002)。〈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東宏(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影響因素—以高高屏地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秀雯(2002)。〈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lue-Banning, Martha, Jean Ann Summers, H. Corine Frankland, Louise Lord Nelson & Gwen Beegle(2004).Dimensions of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Partnerships: Constructive Guidelines for Collabor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70(2),167-184. Brinkerhoff, Jennifer M.(2002a),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s and Outcomes:A Proposed Framework.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25(3),215-231. -----------------------.(2002b),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A Defining Framework.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22(1),19-30. -----------------------.(2002c),Global Public Policy, Partnership, and the Case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2(3),324-336. Caves, Richard E(2000).Creative Industries :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nes, Judith E. and Booher, David E.(2003) Collaborative policymaking: governance through dialogue. In Hajer, Maarten and Wagenaar, Hendrik(Eds.).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Society(pp.33-59).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oiman,J.(Ed.).(1993).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Kouwenhoven, V. (1993). The Rise of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 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 Kooiman(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 Society Interactions(pp.119-130), Newbury Park,California:Sage. Lownde, Vivien & Skelcher, Chris(2002), The Dynamics of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s of Governance.In Stephen P. Osborne(Ed.).Public Management: Critical Perspectives(pp.302-324). London & New York: Romtledge. OECD(2001), Local Partnerships for Better Governance. Paris:OECD Publication. Sandra, Waddock(1989).Understanding Social Partnerships—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Partnership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 Society,21(1),78-100. Savas, E.s.(2000). Privatiza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London: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Stephen P, Osborne(Ed).(2000).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Routledge. Sullivan, Helen & Skelcher, Chris (2002).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Santagata, W.(2002). Cultural Districts, Property-Right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Grow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6(1),9-23. Vigoda, Earn(2002). From Responsiveness to Collaboration:Governance, Citizen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2(5),527-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