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王雅各等(2005),《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宏仁 (2001),<社會階級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第41期,頁99-127。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第6期, 頁177-221。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內政部 (2001),《外國籍人與國人結婚申請規劃中華民國國籍暨戶籍登記流程表》,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出入境管理局 (2004),《大陸配偶新 舊制比較與申請流程圖》,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 (2004),《內政部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邱寶珠(2004),《我國現行移民制度與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孟樊 (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研考會(1989),《人口外移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 洪世明(2005),《現階段我國跨國婚姻狀況探討—與日本比較》,中央警察大學 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徐意淳(2005),《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臺北市國小補校為例》,世新 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莊玉秀(2003),《東南亞籍跨國婚姻婦女在臺文化適應與其參與教育活動關係 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翁慧雯 (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經驗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17-234。 夏曉鵑 (2000),《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唐山。 夏曉鵑 (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夏曉鵑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45-92。 夏曉鵑 (2002),<騷動流移的虛構商品:「勞工流移」專題導讀>,《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48期,頁1-13。 夏曉鵑 (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9期,頁1-47。 夏鑄九、黃麗玲等譯,(2002),《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學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烘玉等(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師範學院承辦「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 冊。 陳怡潔(2006),《新移民人權的倡導歷程-以「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為例》,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雅惠 (2004),<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76-195。 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 (1987),《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 張春興 (1989),《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茂桂等 (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研究》,私立淡江 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鈺珮(2002),《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 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楊國霖(2005),《台灣外來移民現況及其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劉文斌(2004),《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學術研 郭銘森(2005),《異國婚姻對我國社會與國家認同衝擊之探討—以雲林縣台西鄉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雷淑娟(2006),《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 點》,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葉婉華(2006),《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輔導政策—澳洲多元文化》 經驗對我國的啟示》,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未出版。 葉孟宗(2004),《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 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究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趙彥寧 ( 2004a),<公民身分、現代國家與親密身活:以單身老榮民與 >,《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期,頁1-41。 趙彥寧(2004b),<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趙彥寧(2004),<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趙彥寧(2004),<種族歧視後的社福資源分配邏輯>,《跨界流離:全球化時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監查院 (2005),《我國移民政策與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廖正宏 (1985),《人口遷移》,台北:五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淑滿 (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30-43。 潘淑滿 (2004),<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一卷第8期,頁85-131。 蔡宏進、廖正宏 (1987),《人口學》,台北:巨流。 劉金山(2004),《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2004年新竹市外籍 蕭新煌 (2002),《新台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台北:新自然主義。 賴錦慧(1997),《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國立東華 配偶暨成人識字師資培訓研討會。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釋自淳、夏曉鵑 (2003),<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 內政部社會司(2006),《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簡介—內政部設置襪及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實施計劃》,台北:內政部。 《台灣教育社會研究》,第三卷第2期,頁41-84。 Stalker,P. 蔡繼光譯 (2002),《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台北:書田。 Will Kymlicka 鄧紅風譯 (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 義和公民權 》,台北縣:左岸文化。 英文部分 Asbridge,D.J.(1984),“A Process of Identity 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Peers and Peer Grou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Rocky Mountai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as Vegas:NV,April:25-28. Castles,S.& Davidson,A.(2000), “Social capital and the new civics”, in Citizenship and Migration :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江宜樺、李強 (2003),《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台北:商周。 Belonging. London : Macmillan. Castles,S.& Mark J.M.(1993),The Age of Migration,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s in the Modern World.Houndmills:Macmillan Press. Glodvada,Mila and Richard Onizuka.(1994),“Mail-Order Brides:Women for Sale”.Fort Collins, CO:Alaken,Inc. Faist,T.(1997),Immigration,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sm.In Europea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Exclusion. Aldershot:Ashgate. Hall Stuart(1992),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Chapter 6 in S.Hall et al. Hsia,Hsiao-Chuan.(2004), Prospects and Impasse of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江宜樺 (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in Globalization Era : the case of Immigrants Movement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al Challenges and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organized b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ia,Hsiao-Chuan.(2004),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Trade in Asian Women—the Case of ‘Foreign Brides’ in Taiwan,” in Delia Aguilar and Anne Lacsamana (eds.), Women and Globalization, pp. 181-229,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Press. Hsia,Hsiao-Chuan.(1997), 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 “Foreign Bride” Phenomenon-A Study of Class,Gender and Ethicity in the Transnational 江玉貞 (2003),<資訊全球化下國家認同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 Marrrages between Taiwanese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University of Florida.Dissertation. Ishii,Y.(1996),“Forward to a better life: The situation of Asian womw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90s.”In G.Battistella and A.Pagannoni,eds.Asian Women in Migration,Quezon City: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pp.147-164. Llobera,J.(1998),“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asearch,”in Clive Seale (ed),Researching Society and Cultur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pp.65-89. Massey,Douglas S,(1998),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4 (3): 383-413. Marcus George(1992),Past , Present and Emergent Identities, in S.Lash & J.Friedman,Oxford:Blackwell. Parsons,T.(1952),Essays in Sociological Theory.New York:The Free Press. 報紙、網路資料 夏曉娟,<面對新移民>,《中國時報論壇》,2004.02.01 全國戶政網站:http://www.leadware.com/search/hrwebs.html(2006/11/28)。 台北市民政局網站: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age.htm(2006/11/27)。 台北市新移民會館: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imm/(2006/10/26)。 呂垂卿(1987),《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台北市社區大學聯網:http://www.tpcc.tp.edu.tw/(2006/10/26)。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2007/05/20)。 論文,未出版。 阮銘 (2004),《兩個台灣的命運》,台北:玉山。 李筱峰 (1995),《台灣,我的選擇! 》,台北:玉山。 李鴻禧等(1993),《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李堅志(2005),《外國人勞動者與人權》,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學 位論文,未出版。 李俊男(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方案學習障礙之研究》,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學燕 (2004),<台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 頁278-279。 吳乃德 (1997),《民主鞏固或崩潰 臺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吳美菁(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以南投縣為例》, 私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周芳怡(2005),《生命歷程中的生活素養學習—埔里外籍配偶之敘事研究》,國 立濟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璣平(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傑斌、劉明德(2002),《SPSS11.0 與統計模式建構》,臺北:文導資訊。 邱琡雯 (2003),《性別與移動》,台北:時英。 邱琡雯 (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邱琡雯 (2001),<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第64期,頁93-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