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02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78588      Online Users : 9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023


    Title: 中共改革開放後之對外經濟援助
    Foreign Economic Aid in Communist China`s Open and Reform Policy
    Authors: 陳松培
    Contributors: 李明
    陳松培
    Keywords: 對外經濟援助
    對外援助
    和平共處五原則
    援助非洲四原則
    援外八原則
    獨立自主外交
    第三世界
    中共外交政策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4 12:45:19 (UTC+8)
    Abstract: 對外經濟援助,又稱對外援助,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國家形象的展示。中共對外經濟援助起始於1950年,其對外援助政策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並以和平共處五原則、萬隆會議十原則,貫穿平等互利等援外八原則及援助非洲四原則所執行的對外經濟援助的理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不同的內容。本文以回溯中共改革開放前的二十八年(1950-1978年)的對外經濟援助起步與發展時期述說起,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殖民體系瓦解前,援助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亞非拉國家爭取與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嗣後受到外交戰略的影響,呈現「反對帝國主義」、「兩面開弓」、「以蘇劃線」的特點,支持全世界的「反帝反殖鬥爭」,其受援國數目增加,援助金額較大,援助內容採取提供受援國無息貸款或無償援助。至1980年代以後的對外經濟援助改革與調整時期,中共為促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透過對外援助來達到「南南合作」與國內經濟建設。其援助方式為繼續深化調整改革,除傳統的無償援助與優惠貸款外,政府貼息優惠貸款成為對外經濟援助的主要形式。到了1990年代後半期,隨著中共國際地位的提高,影響力的增大,為因應猖獗的恐怖主義,重視通過援助來幫助受援國減輕貧困、振興經濟,以及向遭遇戰亂與自然災害的國家,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
    本研究在探討中共以改革開放前處於國際社會中窮國援助富國的做法,依循國際關係對外援助理論尋求依托。同時擷取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理論及外交政策演進,發掘對外經濟援助經驗,還原中共對外經濟援助的軌跡。進而驗證改革開放後,中共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變動,其對外經濟援助的體現,型塑國際政治與經濟新秩序之戰略目標具體作為。再者分析經濟因素在中共外交政策體系,以及中共對外經濟援助的角色定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經濟體制的轉軌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如何建立一整套的援外機制,合理配置資源,與受援國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外交統計年鑑》。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1992-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20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來外交活動大事記:1949-1975》。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年。
    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文選(一~八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來經濟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___________________,《鄧小平思想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年。
    劉國平,《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的比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劉向東,《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政策指南》。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
    劉山、薛君度、曲星,《中共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
    劉賽力,《中國對外經濟關係》。(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年。
    蔡東杰,《兩岸外交策略與對外關係》。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衛民,《中華民國的雙邊外交:功能主義外交的檢討》。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1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1年。
    謝益顯,《外交智慧與謀略-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原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謝益顯,《當代中國外交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年。
    __________________,《劉少奇年譜1898-196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蕭佳靈、唐賢興,《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上、下冊)》。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羅德明,《經濟轉型與經濟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
    顧關福,《戰後國際關係(1945-2003)》。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三)期刊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2000年6月,頁1-19。
    于培偉、文眾,〈大力推行對外新方式,提高對外援助的質量和效益〉《改革》,頁48。
    中共國家統計局,〈建國以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求是》,第21期,1999年,頁33。
    中國進出口銀行國際業務部,〈援外優惠貸款-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融資新方式〉《國際貿易》,第7期,1996年,頁6-8。
    中聯部辦公廳,《政黨與世界》,第57期,2000年,頁2-3。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周恩來選集(上、下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成安,〈推行對外援助的新方式促進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國際經濟合作》,第2期,1996年,頁7-9。
    王孔祥,〈西方國家的對外援助:理論與實踐的分析〉《教學與研究》,第11期,2004年,頁45。
    王海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新進展〉《黨史研究與教學》,第6期,2002年,頁13。
    王世誼,〈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全球戰略觀的演變〉《當代中國史研究》,第7卷第3期,2000年,頁26。
    王鶯鶯,〈非洲新形勢與中非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4年,頁17。
    牛軍,〈1962:中國對外政策左轉的前夜〉《歷史研究》,第3期,2003年,頁23。
    ____,〈論1945年至1955年中國外交的“內向性”〉《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1999年,頁32。
    朱新民,〈中共對外政策的轉變與持續〉《東亞季刊》,第16卷第3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85年,頁19。
    朱鳳嵐,〈對外經濟援助在戰後日本國家發展中的地位〉《世界歷史》,第2期,2003年,頁40。
    何曉衛,〈適應新形勢:改革對外援助方式〉《國際貿易》,第7期,1996年,頁5。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選集(第一~五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登科,〈中華民國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19-33。
    ______,〈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頁33-47。
    李明,〈南韓對外援助:經驗與前瞻〉《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1-17。
    ____,〈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9期,1994年8月,頁139-167。
    李長久,〈經濟外交-中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與發展季刊》,第1期,2000年,頁45-49。
    李順發,〈周恩來的新中國國防經濟外交理論與實際〉《軍事歷史研究》,第1期,2000年,頁33-41。
    李育良,〈世界經濟一體化中的中國對外援助〉《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1999年,頁91-95。
    李建民,〈新世紀以來日本外交特點與趨勢分析〉《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4年7月,頁77。
    李莉,〈試析馬歇爾計畫的背景、原因及實質〉《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4 期,2004年7月,頁32-34。
    李寶俊,〈歷史的抉擇:中國五十年外交政策的戰略性調整〉《教學與革命》,第6期,1999年,頁5-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李正鴻,〈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與當今時代的發展〉《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2期,2004年,頁132。
    李正男,〈中國多邊外交在東北亞和平構想中的地位及其侷限性〉《當代亞太》,第6期,2005年,頁13。
    李斌、陳宏,〈毛澤東“三個世界”論與鄧小平“東西南北”論之比較〉《湖湘論壇》,第1期,2000年,頁17。
    李研,〈試析1976-1978年中國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3年,頁7。
    李洪波,〈試析“綜合安全觀”指導下的中國對外政策選擇〉《太平洋學報》,第7期,2004年,頁51。
    李懷義,〈毛澤東國際戰略理論及其思想來源〉《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第4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2-15。
    李慎之,〈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戰略與管理》,第4期,2002年,頁4。
    呂正操,〈我國援建坦贊鐵路的背景〉《縱橫》,第1期,1998年,頁18-19。
    宋國誠,〈中共綜合國力的分析模式及其預測〉《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1996年9月,頁5-25。
    ______,〈論中共經濟國力-歷史積累、戰略目標與景氣預測〉《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3期,1997年3月,頁43-65。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編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北京:中國年鑑出版社,2001-2005年。
    呂博,〈日本的對外援助〉《國際經濟合作》,第1期,1997年,頁39-42。
    林碧炤,〈國際關係的的經濟因素:一項概念性的初探〉《國際關係學報》,第5期,1983年12月,頁55-68。
    ______,〈經濟外交的理論與研究(下)〉《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2期1,988年11月,頁24-31。
    林德昌,〈中華民國的對外經濟援助政策:變革、困境與挑戰〉《中國事務》,第3期,2000年1月,頁66-87。
    ______,〈海峽兩岸在非洲地區的經援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1999年3月,頁63-83。
    ______,〈兩岸經濟發展與對外經濟援助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6期,1999年6月,頁17-29。
    ______,〈中共「對外經援」研究的一些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5期,1995年5月,頁88-102。
    ______,〈一九九○年前後中共的援外政策-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12期,1995年12月,頁40。
    ______,〈中共的援外政策︰外交目標或經濟利益〉《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10期,1994年10月,頁35-47。
    ______,〈中共經援非洲國家之模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6期,1995年6月,頁41-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2005年。
    林文程,〈丹麥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35-54。
    林玫,〈對外援助方式的改革與實踐-推行政府貼息優惠貸款援助方式經驗交流會綜述〉《國際經濟合作》,第11期,1997年,頁4-7。
    周世雄,〈瑞士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55-81。
    周永生,〈經濟外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外交概念研究〉《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第7期,2003年,頁39-44。
    ______,〈鄧小平經濟外交思想初探〉《北方論縱》,第1期,1986年,頁38-44。
    周弘,〈對外援助與現代國際關係〉《歐洲》,第3期,2002年,頁1-11。
    邱稔壤,〈中共對拉丁美洲外交政策之調整〉《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7期,1997年7月,頁6-17。
    柯玉枝,〈90年代中共與拉美經貿關係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4期,1999年4月,頁65-91。
    南菁,〈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5期,2005年,頁44。
    姜家雄,〈澳洲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83-1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統計摘要》。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0年。
    徐建平,〈論對外經濟援助與互利合作相結合〉《國際經濟合作》,第3期,1996年,頁14-17。
    徐斌譯、李偉欽著,〈台灣的對外援助政策〉《台灣研究集刊》,第1期,1994年,頁33-42。
    徐康明、張勤,〈賠償外交:二戰後日本重返東南亞市場的策略〉《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第1 期,2001年,頁137。
    秦元春,〈冷戰時期聯邦德國對第三世界務實主義的經濟援助政策〉《池州師專學報》,第17卷第2期,2003年4月,頁75-77。
    秦紅衛、胡瑞濤,〈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蘇經濟關係的政治化:表現、成因及啟示-以蘇聯對華經援為例〉《河西學院學報》,第21卷第3 期,2005年,頁41-43。
    梁勵(譯),〈簡論外國援助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中國集體經濟》,第4期,1999年,頁30。
    韋紹福,〈試析毛澤東國際戰略思想〉《桂海論叢》,第17卷第3期,2001年6月,頁55。
    陳再生,〈略論毛澤東對外經濟交流實踐特徵及其影響〉《福州黨校學報》,第2期,2003年,頁29-30
    章昌裕,〈關於新形勢下發展援助問題的探討〉《國際貿易問題》,第6期,1996年,頁24。
    許志嘉,〈後鄧小平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頁121-1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
    許國林,〈論二戰後初期美國對外經濟援助〉《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第22卷第3 期,2004年9月,頁20。
    許鳳林,〈王稼祥外交思想簡論〉《甘肅社會科學》,第3期,2002年,頁76、104。
    張隆義,〈日本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105-125。
    張彩梅,〈論冷戰初期美國對欠發達地區的援助政策〉《科學.經濟.社會》,第20卷第87期,2002年,頁65。
    張學良,〈中國的經濟外交〉《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4年8月,頁78。
    彭慧鸞,〈戰後美國外援法案的決策運作〉《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期,1992年1月,頁63-72。
    彭文平,〈從「國際經濟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對東盟的經濟援助〉《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1期,2004年1月,頁24-27。
    湯煒,〈1949-1989年中國多邊外交的實踐及其特點〉《國際政治研究》,第1期,1998年,頁18、22。
    楊志恆,〈中共外交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29-43。
    ______,〈中共援外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4期,1999年12月,頁127-1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1995)》。大連市: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
    董芳,〈論周恩來對毛澤東思想的貢獻〉《玉林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15卷第1期,1994年,頁10。
    董勤安,〈對鄧小平時代的主題論的哲學思考〉《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2年,頁17。
    黃選高,〈關於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探討〉《市場論壇》,第3期,2004年,頁13。
    樂波,〈毛澤東時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孝感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3年,頁30。
    劉會清,〈美國對外援助政策及其價值取向〉《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5期,2003年6月,頁11-15。
    劉小雲,〈中國對外援助改革與調整二十年〉《國際經濟合作》,第10期,1998年,頁30-31。
    劉青建,〈21世紀初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的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5年,頁5。
    劉曉強,〈淺析中國經濟外交〉《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5期,2004年,頁23。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9期,1998年9月,頁71-87。
    遲愛萍,〈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對西方國家的外交戰略〉《黨的文獻》,第6期, 1999年,頁52-60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經濟導報社,1985-2003年。
    歐文,〈對外援助與國際關係一書簡介〉《國外社會科學》,第4期,2002年,頁88-89。
    蕭宗志,〈試論周恩來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思想與實踐〉《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9卷第3期,2002年9月,頁21。
    ______、張德容,〈中國五十多年來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評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4期,2002年12月,頁80。
    魏紅,〈我國對外援助方式改革的經驗與問題〉《國際經濟合作》,第5期,1999年,頁4-8。
    (四)碩博士論文
    文國華,《兩岸對拉丁美洲國家經濟援助之比較研究》。花蓮: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鶴圭,《中共對非洲的經濟關係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邱金專,《五十年代美援政策的運用-共同安全計劃之發展》。台北: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封運穎,《經濟援助做為國際交往工具之研究-兼評我國外援政策之實行》。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文富,《中共改革開放與外交政策之關聯(1978-1990)》。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中國商務年鑑編輯委員會,《中國商務年鑑》。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經濟導報社,2003-2005年。
    張中勇,《中共現代化與其對外關係》。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游蕙綾,《中共對拉丁美洲之外交關係(1949-1997)》。台北: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陳俊宏,《美國對華經濟援助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張雅君,《從三個世界論70年代中共外交政策的轉變》。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黃俊彥,《中共外援政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蔡昆宏,《中共大國外交政策的國家利益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五)報紙
    《人民日報》(大陸)
    《大公報》(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北京:中國商務部出版社,1991-2005年。
    《中央社》
    《中國時報》
    《中國稅務報》(大陸)
    《中國經營報》(大陸)
    《中國檔案報》(大陸)
    《文匯報》(香港)
    《公共商務信息導報》(大陸)
    《亞太經濟時報》(大陸)
    《光明日報》(馬來西亞)
    《明報》(香港)
    (二)專書
    《東方日報》(香港)
    《財經時報》(大陸)
    《香港商報》(香港)
    《國際商報》(大陸)
    《國際金融報》(大陸)
    《解放軍報》(大陸)
    《解放日報》(大陸)
    《聯合報》
    《環球時報》(大陸)
    (六)網站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中國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
    大紀元網站,http://epochtimes.com.
    大公網站,http://www.takungpao.com.
    中共審計署網站,http://big5.chinabroadcast.cn.
    中國網站,http://202.130.245.40/chinese.
    中國南南合作網站, http://www.ecdc.net.cn.
    中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
    中共商務部對外援助司網站,http://yws.mofcom.gov.cn.
    中國地方政府網站,http://www1.cei.gov.cn/govinfo/dfzfwy1.htm.
    中國社科院網站,http://www.cass.net.cn/webnew/index.asp.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中國的道路: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1978-1994》。北京:中國財政。
    未來中國研究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index1.htm.
    香港中文大學網站,http://www.usc.cuhk.edu.hk/wkgb.asp.
    政大國關中心網站,http://iir.nccu.edu.tw.
    南方新聞網網站,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
    國防大學網站,http://www.ndu.edu.tw.
    解放軍報網站,http://www.pladaily.com.
    遠景季刊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press/quarterly/quartely.htm.
    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網站,http://www.oecd.org/home.
    樂施會網站,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當代第三世界透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Bartke, Wolfgang. China’s Foreign Aid. New York: Holmes and Meier Publishers, 1975.
    ______________. The Economic Ai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Developing and Socialist Countries. Munchen, New York: K.G. Saur, 1989.
    Baldwin, David A. Economic Statecraf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Brautigam, Deborah. Chinese Aid and African Development: Exporting Green Revolu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Copper, John Franklin. China’s Foreign Aid: An Instrument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1976.
    Fogarty, Carol H. ed., China: A Reassessment of the Economy,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5.
    ______________. Chinese Economy Post-Mao: Policy and Performance, vol.1, ed.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管理工作手冊(1993-1996)》。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6年。
    Goldwin, Robet A. Why Foreign Aid ? Two Messages by President Kennedy and Essays.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3.
    Holst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5th ed., 1988.
    Higgins, Benjamin. United Nation & United State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Homewood Illinols, Richard D. Irwin Inc, 1962.
    Pentony, D. E. United States Foreign Aid. San Francisco, CA: Howard Chandler, 1960.
    Hutchison, Alan. China’s African Revolution. London: Hutchison & Co Ltd, 1975.
    Johnson, Harry G. Economic Politics Towards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New York: Praeger Press, 1967.
    Krueger, Anne O. Michalopoulos, Constantine. and Ruttan, Vernon W. Aid and Development.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Law, Yu Fai. Chinese Foreign Aid: A Study of Its Nature and Goal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Foreign Policy and World Vie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0 -1982. Saarbruchken and Fort Lauderdale: Verlag Breitenbach Publishers, 1984.
    Larkin, Bruce D. China and Africa 1949-1970: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Lin, Teh-chang. The Foreign Aid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Theoretical Analysis.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93.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台灣對外經援之路》。台北:中華徵信所,1998年。
    Lumsdaine, David H. Moral Vis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Foreign Aid Regime 1949-1989.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McNeil, Desmo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Foreign Aid. London Croom Helm, 1981.
    Montgomery, John D. Foreign aid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1967.
    Nelson, Joan M. Aid, Influence,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8.
    Ness, Peter Van. Revolution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 Peking’s Support for War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Berker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OECD. The Aid Programme of China. Paris: OECD, 1987-1991.
    Rostow, W. W. Eisenhower, Kennedy and Foreign Aid.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5.
    Tansky, Leo.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 Economic Assessment.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ed. 1972.
    White, John. The Politics of Foreign Ai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4.
    Wood, Robert E. From Marshall Plan to Debt Crisi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探索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Yu, George. China and Tanzania: A Study in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Berkeley, CA: Center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二)期刊
    Lin, Teh-Chang. “Foreign Ai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munist China`s Foreign Policy.” Issues & Studies, vol. 27, no. 5, May 1991, pp. 78-102.
    _____________.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Beijing`s Foreign Aid.” Issues & Studies, vol. 31, no. 7, July 1995, pp. 66-78.
    _____________. “The ROC`s Foreign Aid and the Southward Policy.” Issues & Studies, vol. 31, no. 10, October 1995, pp. 1-20.
    _____________. “Beijing`s Foreign Aid Policy in the 1990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ssues & Studies, vol. 32, no. 1, January 1996, pp. 32-56.
    _____________. “The Division of Power in Mainl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Its Development and Impact.” Issues & Studies, vol. 32, no 5, May 1996, pp. 72-85.
    _____________. “The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s Border Trade.” Issues & Studies, vol. 32, no. 7, July 1996, pp. 42-58.
    _____________. “Taiwan`s Foreign Aid: An Instrument of Foreign Policy.”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 IV, no. 1, June 1996, pp.58-80.
    ______,《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Wu, Linjun. “Does Money Talk? The ROC’s Economic Diplomacy.” Issues & Studies, vol. 31, no. 12, Dec. 1996, pp. 22-35.
    王毅武,《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史簡編》。西寧:青海人民出版,1987年。
    王榮軍譯、索羅斯著,《索羅斯論全球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王泰平,《新中國外交50年(上、中、下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王昶,《中國高層謀略‧外交篇》。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稼祥,《王稼祥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牛大勇、沈志華,《冷戰與中國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台北:自行出版,2001年。
    田曾佩,《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石林,《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年。
    白認,《當代中國外交使節生涯(第四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年。
    向以斌、陳義,《中國經濟發展的探討》。北京:中國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江澤民,《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江西元,《大國戰略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托達羅.麥爾克,《經濟發展與第三世界》。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朱育和,《封閉與開放》。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年。
    宋愛群譯,馬丁懷特(Martin Wight)原著,《權力政治》。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林德昌,《海峽兩岸援外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
    李明峻譯、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編著,《援外的世界潮流(援助の潮流がわかる本-今、援助で何が焦点となつているのか)》。台北:桂冠,2004年。
    李偉成、譚溯澄譯,霍思悌(K.J.Holsti)著,《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1988年。
    李壽源,《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大眾傳播的獨特風景線》。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
    李五一,《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忠杰,《鄧小平理論全書(上、中、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李而炳,《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李寶俊,《當代中國外交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年。
    京湘、姚堯,《第三代領導外交實錄》。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
    邱仲仁,《中共文革期間外交政策之研究(1966-1969)》。台北:鳴華出版社,1981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周弘,《對外援助與國際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周永生,《經濟外交》。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門洪華譯、基歐漢(Keohane, R. O.)、奈伊(Nye, J. S.)原著,《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施正鋒,《迎戰全球化,台灣向前走-外交戰略》。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2004年。
    胡鞍鋼,《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03年。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
    倪健民,《中國國際戰略》。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倪世雄、王亦桅,《中美國家利益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宮力,《鄧小平的外交思想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徐爭游,《中央政府的職能和組織機構》。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年。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梁守德,《新形勢與新國際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陳立,《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陳雨晨,《中國經濟發展策略之透視》。台北市:華泰書局,1983年。
    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市:吉虹資訊有限公司,2000年。
    陳雨晨,《中共經濟改革與開放》。台北: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大陸問題研究中心,1989年。
    陳喬之等,《冷戰後東盟國家對華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陳敦德,《探路之行-周恩來飛往非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 年。
    陳慕華,《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張雪艷,《葉伯棠先生中國大陸研究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
    張驥,《跨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與對外戰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國家教育委員會社會科學司組,《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試用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解超、胡鍵、楊冬雲、李愛、王麗、黃永鵬、江乃兵、倪稼成,《國際政府組織與中國之外交戰略》。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楊先材,《共和國重大事件紀實(上中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______,《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外交思想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裴默農,《周恩來外交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
    裴堅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49-1956)》。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______,《新中國外交風雲(第三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年。
    ______,《研究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
    楊建文,《中國當代經濟思潮》。上海:三民書店,1991年。
    薩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
    魯毅、顧關福、俞正梁、傅耀祖,《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三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2921010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1010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for Eminent Public Administrato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73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