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199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編印。 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民國85年台灣地區中老年保健與生涯規畫調查報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台灣地區勞工理財置產概況調查報告。 王季芸(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社會財經組碩士論文。 王仕圖(1998),「老人取得家庭經濟支持的影響因素-以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為例」,《思與言》,36(2),159-182。 石泱(2005),「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0,260-273。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 李美玲、王香蘋(1998),「台灣老人金錢所得的變化與影響因素:1989-93年」,《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267-288。 早安財經編輯室(2003),《退休規劃學習地圖》,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吳雯婷(1998),《獨居及僅與配偶同住的老人經濟生活規劃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寶靜(1997),「台灣地區民眾從事老年準備初探」,《社會工作學刊》,4,27-53。 沈慶盈(2005),「因應高齡化社會之福利政策方向」,《社區發展季刊》,110,142-157。 沈志勳(2004),《中年男同志的老化態度與老年準備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華欽(2005),「資訊管理與政策效果評估-以老人研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1,198-201 何昭瑩(2004),《中老年人對經濟補助重要性因素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旗銀行(2004),網址http://www.citibank.com.tw/global_docs/chi/pressroom/20040609.doc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中正大學。 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1999),「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227-265。 周雅容(1996),「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持與老人的心理健康」,《人口變遷、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周玟琪、蔡瑞明(2006),「延後退休年齡與促進高齡就業-我國因應高齡社會到來宜儘早進行準備與規劃」,《台灣勞工雙月刊》,3,76-88。 柯木興、林建成(2005),第137期,「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壽險季刊》,137,61-69。 徐立忠(1998),「退休生涯規劃」,《社會福利》。 張明正(1996),「臺灣地區高齡人口結構之變遷與老人經濟自主性」,《人口變遷、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專書。 翁慧敏(1994),《退休準備之研究-以台北市屆齡退休人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文(2005),《老年生活之財務規劃-以我國公務人員退休金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姵羚(2003),《勞工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文(2005),《老年生活之財務規劃:以我國公務人員退休金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梁勁煒(2003),《退休生活理財規劃與個人年金保險》,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薇靜(2003),《生涯規劃各階段對退休理財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太(1999),《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曾孆瑾(2005),「從老年的家庭照顧支持思考老年人照顧問題」,《社區發展季刊》,110,274-283。 楊和利、張秀美(2002),「老年經濟生活保障之探討-以遞延年金與定期儲蓄存款投資組合為例」,《聯合學報》,19,225-249。 楊培珊(2002),《向陽老年-父母照顧與老年準備》,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 遠見電子報,2007年,台灣人退休觀調查2月1日。 蔡培村(1996),《老人學習與生涯發展》,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曉玲(2006),《台北縣市居民對於老年風險認知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1999),臺灣省家庭儲蓄與借貸意向調查報告。 詹宜璋(1997),「由風險觀點探討老年經濟安全與保障」,《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3-38。 劉廣明(2000),「個人退休風險理財淺論」,《風險管理季刊》,5,37-46。 劉惠慈、魏棻卿(2002),「險!過半數國人欠缺退休規劃概念」,《遠見雜誌》,195,124-132。 鄭諭澤(2005),《退休生涯規劃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國老人教育協會附設老人社會大學為例》,私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雪玲(1998),《國民小學退休前教師退休態度、退休準備及退休前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羿廷(2004),《嬰兒潮世代婦女老年生活準備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謝曜宇(2001),《退休教師經濟生活與經濟滿意度之探討-以台北市公立高級中學退休教師為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麗瓊、黃雅鈴(2005),「老人福利政策再出發-推動在地老化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0,5-13。 二、英文文獻 Atchley,C.Robert(2000),Social Forces and Aging.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Kemp,C.,Rosenthal,C.,Denton,M.(2005)“Financial planning for later:Subjective understandings of catalysts and constraints”,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19:277-290. Ferraro, K.F.(1990)“Cohort Analysis of Retirement Preparation:1974-1981”,Journal of Gerontology,45(1):S21-31. Monk,A.(1990),“Per-Retirement Planning Programs.”In Handbook of Gerontological Services. Edited by Abraham Monk.pp.400-419. Rowntree, Seebohm,B.(1901),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 Basingstoke:macmillan. Ryder, N.B.(1988),“Effect on The Family of Changes in The Age Distribution”.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United Natins. p98-120. Siegel.S.R.andB.Y.Rees(1992),“Preparing the Public Employee for Retirement.”Public Personner Management Vol.21(1):89-99. Zastrow,C.&.Kirst-Ashman,K.K,(2001),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Chicage:Nelson-Hall Publishers. 三、參考網站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index.j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