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8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0964470      在线人数 : 9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861


    题名: 臺灣地區詐欺犯罪問題之研究
    作者: 周文科
    贡献者: 高安邦
    周文科
    关键词: 嚇阻理論
    激勵理論
    破窗理論
    詐欺管理生命週期理論
    刑事警察
    行政警察
    詐欺犯罪
    犯罪率
    犯罪人口率
    破獲率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4 12:25:19 (UTC+8)
    摘要: 近年來,經濟犯罪問題日益嚴重,其中,詐欺案件發生頻仍,諸如刮刮樂、手機中獎、退稅等詐欺集團作案範圍涵蓋全臺,受害民眾遍及各階層,個人財物損失甚至高達數千萬元以上,此類犯罪已嚴重危害社會經濟秩序及治安,並引起社會大眾及立法、行政部門高度重視與關切。
    詐欺犯罪是透過對受害社會民眾或客戶的不便,產生機會成本、非必要的過高價格,而由詐欺犯罪活動中,取得不法利得。並且將此成本,轉嫁社會大眾身上。根據「臺閩刑案統計」80年(1991)詐欺案件發生725件,惟至91年(2002)詐欺案件發生高達23628件,至於破獲率則由80年94.07%下降至91年11.52%。由於詐欺犯罪集團結合高科技,助長發生,擴大社會民眾的傷害與層面,導致民眾惶惶不安。就臺灣地區整體犯罪情勢言,詐欺犯罪問題非止於臺北市一偶,且因獲利高、風險低、刑度輕、及受害層面廣等特性,已改變近十年台灣地區犯罪型態,目前其發生數僅次於竊盜犯罪,為嚴重危害當前社會安全之犯罪,此一犯罪問題,誠值深入研究。
    探究當前詐欺犯罪猖獗成因固屬多元,惟刑警人員職司犯罪偵防責任,卻責無旁貸。因此,本研究係以刑警人員角度切入,復因如何提升破獲率及降低發生,學說上嚇阻理論、激勵理論、破窗理論及詐欺管理生命週期理論頗值借鏡與探討;因遏阻乃藉由提升破獲能力達成遏制犯罪發生;至激勵則係藉由警察機關內部之領導、鼓勵及工作環境改善等面向,提升員警偵辦詐欺犯罪案件之意願,有效嚇阻犯罪衍生;而破窗理論乃藉由處處關懷、不以小惡而縱容,俾遏阻犯罪之蔓延與惡化;另詐欺管理生命週期理論,則屬系統化分析詐欺犯罪防制策略之理論。上開四種學說理論,對防制詐欺犯罪均有相當正面作用,故於本研究中加以研析討論,另彙製問卷運用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等,藉以瞭解、分析基本變項、偵辦各類刑案成就感、困難度、對工作環境滿意度以及對詐欺犯罪成因之相關認知與差異,俾供政府機關或警政單位從事規劃偵防詐欺犯罪時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中央日報》(2004年4月 15日),記者魏郁桄報導。
    2. 《中央日報》(2004年5月28日)。社論。
    3. 《中國時報》(2004年5月23日)。〈管理不善、詐騙公司也會倒〉。
    4. 《反詐欺作戰檢討報告》(2004年5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5. 《台閩刑案統計》(1992-2003)。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6. 《台閩刑案統計》(2000)。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7. 《台閩刑案統計》(2001)。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8. 《台閩刑案統計》(2003)。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9. 《自由時報 》(2004年5月 23日),記者黃敦硯報導。
    10. 《自由時報》( 2004年6月13日) 。〈刑事局呼籲金融人員小心可預防人頭帳戶〉。
    11. 《明日報》(2000年12月5日),記者程紹菖報導。
    12. 《近十年來台灣各地區刑事案件之犯罪型態及趨勢》(2001)。台北:司法院司法統計資料。
    13. 《洗錢案例彙編》(2001)。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編印。
    14. 《臺灣法務統計專輯》(2002)。台北: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編印
    15. 《聯合報》(2004年5月27日)。〈隱私被盜,游揆震怒,個人資料保護法擬擴大規範〉,A6版。
    16. 《警政白皮書》(2001)。台北: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編印。
    17. 《警政統計名詞定義》(1995)。台北: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18. 《警政統計重要參考指標》(2001)。台北: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編印。
    19. 《警察實用法令》(2004)。台北: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20. 司法行政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詐欺犯罪問題之研究 1968年7月 30日。
    21.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法律條文修正過程 2004年7月12日。
    22. 刑案紀錄代碼表 (2000)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23. 江慶興(1998)。《破窗理論與犯罪偵防-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為例》,警學叢刊 29卷3期,頁81-84。
    24. 何明洲(2001)。《犯罪偵查實務》,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25. 吳 定(1999)。《公共行政論叢》,增訂六版,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26. 吳 定等(2000)。《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7. 李曉明(2001)。《經濟犯罪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8. 周震歐(1975)。《詐欺犯罪之研究》,台北: 法務部編印。
    29. 林山田(1982)。《犯罪問題與刑事司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頁69。
    30. 徐遠齡(1975)。《犯罪偵查學》,再版,頁324-325,桃園:中央警察學校編印。
    31. 高銘暄編(2000)。《新型經濟犯罪研究》,頁13-15,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32. 張平吾(2002)。《被害者學概論》,再版,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33. 張潤書(2001)。《行政學》,修訂二版,頁82,台北:三民書局。
    34. 梁恆昌(1974)。《刑法各論》,修正五版,頁1。台北:三民書局。
    35. 許春金(1996)。《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36. 陳惠敏(2003年10月20日)。台北市議員陳惠敏研究室新聞稿。
    37. 陳澤憲等(2001)。《經濟刑法新論》,頁36-38。台北:群眾出版社。
    38. 游錫堃(2003年7月7日)。〈行政院強化社會治安專案會議〉,行政院游院長裁示事項。
    39. 湯文章(2001)。《經濟犯罪之態樣與刑罰》,台北:司法院印行。
    40. 楊士隆(1997)。《竊盜犯罪:竊盜犯與犯罪預防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41. 葛拉威爾著、齊思賢譯(2003)。《引爆趨勢》,初版六刷,台北:時報文化。
    42. 劉惟宗(1998)。《人頭支票詐欺犯罪之研究》,台北: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台灣士林分院檢察署編印。
    英文部分
    1. Wilson, J. Q. & Kelling, G. L.(1982). 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 The Atlantic Monthly.
    2. Wilhelm, W.K.(2004).The Fraud Management Lifecycle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Crime Management . Spring 2004 Vol. 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1921020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102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5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