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245988      Online Users : 9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840


    Title: 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行為之比較研究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vestment Behavior in Mainland China
    Authors: 郭淑瓊
    Kuo, Shu-Chiung
    Contributors: 魏艾
    Wei, AI
    郭淑瓊
    Kuo, Shu-Chiung
    Keywords: 中國大陸
    多國籍企業
    投資行為
    兩岸產業分工
    策略聯盟
    對外直接投資
    研究與發展
    投資區位選擇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Behavior of INvestment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rategies alliances
    R&D
    Mainland China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4 12:22:47 (UTC+8)
    Abstract:   在全球化發展與區域整合的大趨勢下,多國籍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越來越重要,掌握兩岸加入WTO後的大陸外資政策變化、瞭解中國大陸市場開放趨勢、進行臺灣與美日多國籍企業進攻大陸市場策略聯盟評估、以及實證多國籍企業在大陸投資行為所衍生的機會與挑戰等,爰為本文之目的。
      本研究從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歷史進程與發展、中國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演進、多國籍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行為分析與比較及其對中國大陸投資區位選擇之影響因素,通過這些分析得到一些啟示,對於影響未來多國籍企業與臺商中國大陸投資區位選擇之策略運用,及中國大陸在兩岸加入WTO後對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將有更大的借鑑與因應。
      以中國大陸近年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斷改善投資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廣大的勞動力資源與市場的比較優勢,並將利用外資與其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和改造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進一步積極吸引外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由於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西部地區不具備東部沿海地區優勢,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需要有一些優惠政策,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軟硬體環境,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廣泛宣傳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從而降低外商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成本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臺灣優先,全球佈局,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製造中心,我政府應積極從區位優勢上,致力於促進研發以提昇產業競爭力,並鼓勵與歐、美、日策略聯盟,運用臺灣過去累積的優勢,即時掌握臺灣利基,創造永續發展策略與產業出路。
      從區位優勢到全球運籌與佈局,臺灣未來走向應由傳統製造中心轉型,重新定位成為多國籍企業創新研發設計中心及企業營運總部基地。政府有關單位當前如能加速整合臺灣的優勢,臺商未來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臺商更應積極掌握與歐美日多國籍企業策略聯盟之契機,確保臺商在大陸投資發展之競爭優勢。
      以本文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臺商到大陸投資之後仍保持與臺灣母公司或其他上下游廠商或企業有緊密之業務聯繫,兩岸產業分工之格局逐漸形成,兩岸產業結合程度也越來越深,顯示臺商投資的企業在大陸經營當地化的趨勢與歐美日等多國籍企業一樣越來越明顯。基於兩岸經濟地位比較利益,唯恐臺灣未來的優勢不再,臺商在大陸所構建的兩岸產業分工策略,實為臺商全球佈局非常重要的一環。臺商在與美日多國籍企業策略聯盟進攻大陸市場時,我國政府在大陸投資政策上亦應有全盤架構,以配合臺商在策略聯盟國際市場競爭之需要。


    關鍵詞:中國大陸,多國籍企業,投資行為,兩岸產業分工,策略聯盟,對外直接投資,投資區位選擇,研究與發展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osi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ehaviors of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The main assumptions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s profi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locational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 explor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ehavior of investment,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s regards to the result of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the sign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east, west and the central of the al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compatible to prior expectation. It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 have mo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level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region. Also, both of the east and west region have better cluster effects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region.
      Since Mainl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center of the world, the Taiw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aiwa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romote R&D, and global logistics for attracting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their head quarters in Taiwan.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shows that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ir strategies alliances with tho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forces on the global thinking for cutting their competitive edge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Behaviors of Invest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strategies alliances, Mainland China, R&D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于永達、錢海峰(2003),「入世前後我國投資環境優劣勢轉換分析」,《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10期(總第214期),頁47~50,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于克信(2003),「西方跨國公司戰略新動向對我國的啟示和對策」,《經濟問題探索》2003年第8期(總第253期),頁65~69,雲南:雲南財貿學院。
    于宗先、葉新興、史惠慈(1994),《臺商在大陸及東南亞投資行為之研究》,國家統一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___、林昱君、張榮豐(1995),《中國大陸經改影響下之兩岸經濟關係暨我政府對應策略的規劃》,國家統一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___、嚴宗大、李惠琴(1990),《臺商大陸投資及其對臺灣產業的影響》,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上海投資指南網站:http://www.shanghaiinvest.net/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99∼2003各年,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年鑑》,1999∼2003各年。
    中國信息產業網,http://www.cnii.com.cn,2002年3月14日。
    王文杰(2003),「大陸外商投資企業法制之修正與評析:以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暨實施條例為中心」,《中國大陸研究》2003年第5期,頁105~123,臺北。
    楊增雄(2002),「WTO與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經濟問題探索》2002年第1期(總第234期),頁29~32,雲南:雲南財貿學院。
    楊聰權(1998),《跨國/大陸投資與境外公司運用節稅規劃》,臺北:宇信國際管理顧問公司。
    楊燦煌編著(1989),《如何進行對大陸投資》,臺北:書泉出版社。
    崔柏烈(2002),「韓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分析」,《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第5期(總第107期),10月,頁52~57,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趙 洪(2003),「新加坡對華投資發展與對策思考」,《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1期,頁28~31,北京:國際貿易問題雜誌社出版。
    趙志耘譯(1998),《稅收對跨國公司的影響》,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趙昆璧主編(1991),《跨國經營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趙春明、何 艷(2002),「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產業和區位選擇」,《世界經濟》2002年第5期(總第285期),頁38~4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趙晉萍(2002),「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及其展望」,《經濟問題》,2002年第6期,頁51~52。
    趙曙明等(2001),《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成岐、張建華、安 輝(2002),「外商直接投資、地區差異與中國經濟增長」,《世界經濟》2002年第4期(總第284期),頁15~2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閻志軍(2003),「經濟全球化中跨國公司的國籍屬性」,《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10期(總第214期),頁34~35,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蔡宏明(2000),「兩岸加入WTO後對臺商投資經營的影響」,《民國89年大陸經濟發展研討會》,頁163~190,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潘文卿、李子奈(2002),「20世紀90年代中國外資與外貿發展形勢、作用及格局」,《世界經濟》2002年第5期(總第285期),頁32~3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樊增強(2003),「中國外商投資的新特徵及其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年第3期,頁52~55,北京:北京經濟學院。
    ___(2003),「制約我國擴大利用外資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投資研究》2003年第5期,頁27~30,北京:中國建設銀行投資協會出版。
    劉李勝、萬建偉(1996),《利用外資新方式――中國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選擇》,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劉紅忠(2001),《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證研究及國際比較》,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劉恩專(2000),《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成本――效果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頁47。
    盧 荻(2003),「外商投資與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研究》,2003年第9期,頁40~4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竹園(1991),《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運作及經濟效果》,大陸經濟專論集(33),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王洛林(1992),《外商投資的經濟社會經濟效益評價――理論與方法》,廈門:鷺江出版社。
    錢志清(2003),「全球投資前景是否看好?」,《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5期(總第209期),頁39~41,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___(2003),「2003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綜述」,《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10期(總第210期),頁39~41,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儲祥根等譯(2001),《1997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市場結構與競爭政策》,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鮮國明、葛順奇(2002),「跨國公司FDI與東道國外資政策演變」,《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總第103期),頁3~8,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鮮國明、陳建國(2003),「國際直接投資規制框架:進展與問題」,《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9期(總第213期),頁22~25,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魏后凱(2002),「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經濟研究》2002年第4期,頁19~2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魏拴成(2002),「現代西方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趨勢」,《經濟問題探索》2002年第1期(總第234期),頁24~28,雲南:雲南財貿學院。
    韓彩珍(2000),《外商投資政策與法律環境》,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戴金平(2003),「跨國公司與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競爭力」,《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5期(總第209期),頁4~6,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戴育祥(2000),「臺商對外直接投資區位之選擇分析―Conditional Logit Model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王志樂(1996),《著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鍾 琴(1999),《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的產業互動及調整》,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蕭衛國(2002),《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研究》,武漢大學學術叢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譚 深、劉開明主編(2003),《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與中國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譚 峰、杜德斌(2003),「跨國公司在大陸的R&D投資及應對策略」,《投資研究》2003年第8期,頁24~27,北京:中國建設銀行投資協會出版。
    羅 進(2001),《跨國公司在華戰略》, 頁117,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羅長遠、趙紅軍(2003),「外國直接投資、國內資本與投資者甄別機制」,《經濟研究》2003年第9期,頁49~5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蘇麗華(2003),「西方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對我國的適用性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7期,頁43~46、55,北京:國際貿易問題雜誌社出版。
    嚴宗大(1992),《臺商大陸投資及貿易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
    顧瑩華(2000),《臺商在東南亞與大陸投資行為之比較與我國因應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
    二、英文部份
    ___(1999),《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Bartik, Timothy J.(1985), “Business Locations Deci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Unionization, Tax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3(1):14-22.
    Buckley, Peter and J. Mark Casson(1976),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New York: Holmes and Meier Publishers.
    Chang, Pei-chen (2001), “The Rise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A Formidable Challenge to Taiwan`s Economy,” China Perspectives, forthcoming.
    Coughlin, Cletus C., Joseph V. Terza, and Vachira Arromdee(1991), “State Character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3: 675-683.
    Coughlin, Cletus C. and Eran Segev(2000),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Study,” The World Economy, 23: 1-23.
    Culem, C. C.(1988), “The Locational Determinants of Direct Investments amo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2: 885-904.
    Dunning, John H.(1979),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Hymer, Stephen H.(1976),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 PH.D. Dissertation, MIT(1960), Published by MIT Press, Cambridge M.A.
    Koechlin, T.(1992),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Location of USA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6(2): 203-216.
    Kojima, Kiyoshi(1978),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___主編(2002),《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報告》2001,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Lejour, Arjan(2000), “China and the WTO: The Impact on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 Overview of Recent Analysis, October 19-20, Peji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Li, Xuesong and Arjan Lejour,eds.(2002),WTO Membership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Economy, July.
    Song, Hong & Chai Yu(2000), “Industrial Strategy to Use FDI for China after the WTO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 Overview of Recent Analysis, October 19-20, Peji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1997),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hina - Winners and Losers, England: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Vernon, Raynond(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 190-207.
    Wheeler, David and Ashoka Mody(1992),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 The Case of U.S.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3: 57-76.
    Woodward, Douglas P. and Robert J. Rolfe(1993), “The Location of Export-orient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aribbean Bas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4(1): 121-144.
    Yamori, Nobuyoshi(1998), “A Note o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Multinational Banks: The Case of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109-120.
    三、日文部份
    本岡昭良(1994),《海外直接投資の多國籍企業形態論――その原理的考察とアメリ  カ合眾國的特徵および日本的展開》,日本:京都玄文社。
    ___主編(2003),《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報告》2002∼2003,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王林生(2002),「入世與中國的外資利用」,《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總第103期),頁23~27,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王長勝主編(2003),《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03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思粵(2000),「大陸對外貿易與吸收外資:跨世紀的回顧與展望」,《2001年全球經濟展望:前瞻新世紀、新局面下的臺灣》,頁381~406,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___(2000),《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現況、政策走向與潛力評估》,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王建新(2003),「論中國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經濟評論》2003年第4期,頁52~56,湖北:經濟評論雜誌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報告》,中國北京:外經貿部。
    方 菲(2003),「跨國公司競爭優勢變遷與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經濟問題探索》2003年第8期(總第253期),頁70~73,雲南:雲南財貿學院。
    史月英(2003),「十五前期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變動趨勢」,《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5期(總第209期),頁24~28,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史惠慈、賴子珍、徐東海(2003),《製造業廠商赴大陸投資行為轉變及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以電子資訊業為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任永菊(2003),「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關係的實證分析」,《經濟科學》2003年第5期,頁113~120,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江小涓(2002),「中國的外資經濟對增長、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頁4~1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___(2002),「跨國投資、市場結構與外商投資企業的競爭行為」,《經濟研究》2002年第9期,頁31~38、6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___(2003),「中國作為FDI東道國的國際地位:比較與展望」,《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頁51~56,北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朱道凱譯(2002),《全球化迷思》第二版,臺北:群學出版社。
    李永軍(2002),「中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前景」,《世界經濟》2002年第3期(總第283期),頁54~5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志偉(2002),「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對華戰略的調整」,《經濟問題》2002年第5期,頁24~25。
    李東陽(2002),「略論大型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世界經濟導刊》2002年第3期,頁24~2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李洪江(2002),《跨國公司新發展及其經濟效益分析》,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李雲橋主編(1993),《第三產業發展得理論與實踐》,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
    李建華(2002),「企業跨國經營的思路」,《經濟管理》2002年第1期,頁39~40。
    杜 江(2002),「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02年第8期(總第288期),頁27~3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呂鴻德等(2002),《2002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金潤圭等(1999),《全球戰略: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國際化》,上海:上海社會科
      學院。
    金 鋼(2003),「本土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重要戰略」,《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5期(總第209期),頁60~63,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俞衛廣(2003),「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投資研究》2003年第1期(總第227期),頁17~20,北京:中國建設銀行投資協會出版。
    長城企業研究所(1999),《跨國公司在京研究與開發(R&D)投資研究報告》,北京:長城企業研究所。
    周松蘭(2003),「韓國在華投資動態分析與動因究」,《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10期(總第214期),頁51~53,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胡景岩(2003),「2002年中國吸收外商投資回顧與2003年展望」,《中國經濟貿易年鑑》2003,頁80~87,北京:中國對外經貿部。
    胡 峰(2002),「跨國公司R&D 投資國際間移動研究:動因與特點」,《商業經濟與管理》第125卷第3期,頁56~58,北京:中國對外經貿部。
    胡鞍鋼主編(2002),《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出版社。
    吳文武(2000),《跨國公司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先明(2003),「跨國公司當地化:動因、特徵與影響」,《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年第2期,頁42~48。
    姜國杰(2002),「世界外國直接投資的特點及區位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2年第7期(總235期),頁48~52。
    侯一邊(2002),「對投資理論的再認識」,《經濟問題探索》,2002年第9期(第242期),頁687~697。
    孫 平(1999),《現代企業組織理論》,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頁46。
    孫 俊(2002),,「中國FDI地區選擇的因素分析」,《經濟學》,第1卷第3期,2002年第4期,頁687~697。
    高 長等(1995),《臺商與外商在大陸及東南亞投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製造業為例(二)》,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臺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___等(1996),《臺商與外商在大陸及東南亞投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製造業為例(三)》,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臺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___等(2001),《兩岸經濟論壇研究報告(三)》,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高為邦(2003),「投資中國大陸的風險」,《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8期,頁5~8。
    唐紹祥(2002),「WTO背景下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新動向及對策」,《世界經濟》,2003年第12期,頁22~2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桑百川(2000),《外商直接投資下的經濟制度變遷》,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桑百川、朱 凱(2003),「促進中小企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6期(總第210期),頁9~16,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徐 杰(2003),「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區位分析」,《經濟評論》,2003年第4期(總第205期),頁49~51、63,湖北:經濟評論雜誌社出版。
    徐逢賢等著(1999),《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艷梅、李 玫(2002),「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減撤:影響、成因及對策」,《學習與探索》,2002年第6期(總第143期),頁61~65,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烏家培主編(1992),《縱橫椑闔――林立於世界經濟體中的跨國公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夏友富(1999),「外商投資中國污染密集產業研究」,《新華文摘》,第9期,頁13-18,北京:人民出版社。
    秦 斌(1999),《一體化國際經營》,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梁 蓓(2003),「國際直接投資規制框架:進展與問題」,《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10期(總第214期),頁41~44,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曹均偉、方小芬(1997),《中國近代利用外資活動》,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華士傑(2003),「深圳90年代外商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
    華德亞、劉曉惠(2004),「跨國公司在華併購與我國的反壟斷控制」,《經濟問題探索》,2004年第5期(總第262期),頁8~10,雲南:經濟問題探索雜誌社。
    馬 宇(2002),「我國吸引外商投資形勢分析」,《經濟學家》第5期,頁4~12,中國北京:對外經貿部。
    馬秀紅(2003),「加入世貿組織後的中國吸收外商投資政策」,《中國經濟貿易年鑑》2003,頁79~80,中國北京:對外經貿部。
    黃 毅、王 瀛(2003),「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影響及對策」,《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7期,頁47~50,北京:國際貿易問題雜誌社出版。
    黃衛平(2003),《競爭的國家,競爭的公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符正平(2002),「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跨國公司」,《經濟導刊》第2期,頁40~46,北京: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國際研究所。
    湛柏明(2003),「論跨國公司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技術構成與影響因素」,《經濟評論》2003年第4期,頁57~63,湖北:經濟評論雜誌社出版。
    陳伯華(2002),「我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應對策略」,《經濟問題探索》,第1期(總第234期),頁33~36,雲南:雲南財貿學院。
    陳浪南、陳景煌(2002),「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02年第6期(總第286期),頁20~2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陳建勳(1994),《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之實證分析》,經濟專論150號,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陳麗瑛等(2000),《多國籍企業在兩岸投資與生產分工之調查研究》,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___、黃慧琦(2001),《落實「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之兩岸產業分工政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
    ___等(2003),《2003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
    陳濤濤、黨亮(2003),「中國吸收外資的國際地位及趨勢」,《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6期(總第201期),頁4~8,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張小濟(2003),「符合三國長遠利益――中日韓構築經濟合作制度框架的選擇」,《國際貿易》2003年第12期,頁18~22,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張之梅、無海燕(2004),「對中國引資形勢下資本外逃現象分析」,《經濟問題探索》,2004年第5期(總第262期),頁103~105,雲南:經濟問題探索雜誌社。
    張幼文、伍貽康(2001),《同場競技:入世後的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張佩珍(1996),《中國大陸經貿發展策略變化之評估及其對兩岸潛在影響之研究》,國家統一委員會委託,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
    ___(2001),《臺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政策之檢討》,中華經濟研究院受託研究計畫,臺北:行政院研究發考核委員會。
    張 誠、呂世生(2003),「跨國公司在華技術策略及其影響」,《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9期(總第213期),頁60~63,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網站,http://www.idic.gov.tw/。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www.moeaic.gov.tw/。
    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1983),《再論世界發展中的跨國公司》,北京:商務印書館。
    齊建華譯(2001),《資本全球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詹曉寧、孫同宇(2004),「全球FDI前景評估:跨國投資戰略與東道國政策發展」,《國際經濟合作》,2004年第5期(總221期),頁31∼33,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甄朝黨(2002),「跨國公司在華技術策略及其影響」,《國際經濟合作》2002年第1期(總第193期),頁9~11,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葛順奇、李誠邦(2003),「社會責任:跨國公司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9期(總第213期),頁28~31,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___、鄭小潔(2003),「江蘇浙江及廣東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9期(總第213期),頁38~40,北京:國際經濟合作雜誌出版社。
    賴明勇、包 群、楊小曉(2002),「外商直接投資吸收能力:理論及中國的實證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02年第6期(總第165期),頁9~16,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楊小文(1995),《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企業》,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0921010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21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6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