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83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4/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48414      線上人數 : 8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830


    題名: 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執照競價釋出機制之研究
    作者: 余亭美
    貢獻者: 王國樑
    余亭美
    關鍵詞: 電信
    3G
    競價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09-09-14 12:21:42 (UTC+8)
    摘要: 隨著電信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自由化的風潮,電信自由化已成為世界潮流。我國電信自由化之推動起源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政策推動,以及落實入會諮商中與美國雙邊貿易協議所作出之有關電信之承諾,採取漸進式、階段性的開放政策,於民國84年起陸續開放行動通信、衛星通信及固定通信等多項電信業務。
    我國在電信開放自由化後,電信市場已逐步由獨占經營轉變為自由競爭,其中行動通信以極快的速度成長,這是自由化以及有效管制二個不可分割的因素所形成,顯示開放市場參進、促進市場競爭機制之成效。隨著無線通訊技術不斷地精進,無線通訊、語音通訊、數據通訊及網際網路的緊密結合,行動寬頻通信時代已經來臨,為加速推動行動寬頻網路建設,讓消費者可以一機走遍天下,不論何時、何地皆能享受到高品質通訊服務,我國於2002年開放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併以電子式競價作業方式釋出五張3G執照,總標金達488.99億元。
    各國因經營環境不同,行動電話發展殊異,再加上頻率使用的情形不同,故設計出不同的發照方式。本論文採定性分析之方法,探討相關文獻並佐以實例探討,以管制理論與電信自由化等理論為基礎,從頻譜規劃、釋照架構的設計及相關配套管制措施的角度分析我國此次發放執照的機制,並藉由對各國釋出電信執照方式的優缺點綜合歸納,提出未來業務開放可供參考之意見,以達成電信資源之有效分配、應用與管制。
    我國此次3G業務執照釋出方式係採用頻譜與業務執照合併釋出的方式,同時規定不得將頻率全部或部分租借、轉讓或抵押予他人。這種釋照方式雖可以保障行動通信業務執照取得人的經營權益,但業者對頻段僅有使用權,無法使頻譜有更靈活的運用與發展空間。倘若業者經營不善,所指配的頻段僅能繳回主管機關重新分配,不能進行移頻或轉讓,而業者並無先行繳回頻段的誘因,將導致頻段資源的閒置,形成稀有資源的浪費。我國發照制度應不再以「業務」作為執照發放管制之方式,而改以「資源有效利用」為執照發放之最高原則,建立頻率交易及回收的機制,允許業者對於頻率多元化的應用。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王國樑(2003),管理經濟學,東華書局。
    2.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0),我國電信自由化效益分析,交通部電信總局。
    3. 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2001),因應全面電信自由化相關機制之規劃,交通部電信總局。
    4. 日商野村總合研究所(2001),第三代行動通信執照競價釋出整體規劃研究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5. 方博亮、林祖嘉(1999),管理經濟學,智勝文化出版社,第212-218頁,第506-539頁。
    6.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2),我國電信統計規劃與電信競爭力分析,交通部電信總局。
    7. 交通部電信總局(2002),電信自由化政策白皮書。
    8. 交通部電信總局(2002),九十一年法制再造工作圈-金斧獎書面報告。
    9. 交通部電信總局綜合規劃處三科(2002),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執照電子式競價系統之研究與探討,政府機關資訊通報,第173期, 第5-13頁。
    10. 交通部電信總局綜合規劃處(2002),亞太經合會電信暨資訊工作小組第24次會議:主要經濟體電信法規及政策發展報告。
    11. 呂育誠、陳恆鈞、陳菁雯、劉淑惠(2000),公共行政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大中國圖書公司,第39-41頁,第311-349頁。
    12. 吳瑩潔、朱治強(2001),推動國內行動通訊品質之永續發展,通訊雜誌,第 21-23頁。
    13. 吳士豪(2001),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市場之形成條件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沈維民、李重君(1996),競局理論的應用-以拍賣制度為例,會計研究月刊第122期,第52-59頁。
    15. 高凱聲(2000),3G發展及執照發放之省思,通訊雜誌,第81期。
    16. 高凱聲(2000),全球及我國3G規劃方向,通訊雜誌,第76期。
    17. 高希均、林祖嘉、李誠、周行一(2002),經濟學的新世界,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83-98頁。
    18. 林華德(1997),財政學要義,大中國圖書公司,第48-55頁。
    19. 邱日成(2001),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市場之形成條件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林鍾沂(1996),美國的管制行政,空大行政學報第五期,第15-38頁。
    21. 彼得潘(2001),以整體經濟發展審視3G執照開放,通訊雜誌,第87期。
    22. 張玉山、李淳(2001),受管制產業中競爭與管制政策協調機制的初探,公營事業評論,第二卷第四期,第45-61頁。
    23. 梁高榮(2001),無線執照的拍賣與挑戰,通訊雜誌,第93期,第82-89頁。
    24. 理律法律事務所(2001),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管理機制研究計畫,交通部電信總局。
    25. 國立交通大學(2002),規劃頻率釋出與業務執照分離發照制度之研究,交通部電信總局。
    26. 曹銘峰(2001),第三代行動通訊執照發放與產業競爭,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張世賢、陳恆鈞(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商鼎文化出版社,第182-226頁。
    28. 葉恆芬(2002),電信市場營運新型態-MVNO,通訊雜誌,第96期,http://www.grandsoft.com/cm/096/afo.htm。
    29. 潘偉華(1996),國營事業私有化之後的管制:英國經驗的回顧與檢討,公營事業評論,第一卷第一期,第35-67頁。
    英文部分:
    1. 3G Mania:After 19 Days &180 Rounds, The 3G Auction Is Completed(2002),Merrill Lynch & Co. In-depth Report.
    2. 3G License Information網站:http://www.3gnewsroom.com/3g_license_db/index.shtml
    3. ITU 網站:http://www.itu.int/home/imt.html
    4. Sarikaya, Behcet(2000),“Packet Mode in Wireless Networks:Overview of Transition to Third Generation”,IEEE Communications,p164-172.
    5. Steele, Raymond(2001),“GSM, cdmaOne, and 3G system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89921022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92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4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