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2353      Online Users : 8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177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774


    Title: 中華民國駐馬來亞領事館與馬來亞華僑(1945-1950)
    Authors: 李珮瑩
    LEE, POI YEN
    Contributors: 陳鴻瑜
    李珮瑩
    LEE, POI YEN
    Keywords: 中英新約
    墾民
    緊急狀態
    馬來亞聯邦
    馬來亞聯合邦
    Squatters
    Emergency
    Malayan Union
    Federation of Malaya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4 12:03:45 (UTC+8)
    Abstract: 由於海外華人分布區域廣闊,各地國情不同,各國華僑的適應情況亦相異,即使華人研究之成果已相當豐碩,對特定地區和議題的華人,例如海外領事館和華人的互動關係,仍然有待更多的耕耘和開墾。
    從清末以降,中國人或為謀生或為政治,開始南移至南洋。在馬來亞地區的華人移民靠著礦業和商業的經營逐漸培植出經濟勢力,因而引起當地政府和馬來人之疑慮。日後經歷英國殖民政府的「分而治之」和日本軍政府的「種族分離」政策,在政治上受到扶持的馬來人漸漸地對具有經濟優勢之華人產生嫌隙,埋下華巫種族問題的伏筆。太平洋戰爭發生之前,大多數的馬來亞華人對政治並不熱衷。直至中國對日抗戰,民族主義的浪潮席捲新、馬的華人社會,傾中國的政治意識才在華人之間擴散。戰爭結束後,英國勢力重返馬來亞,實行開明的政策,當地各華人政黨、社團均因而得到自由發展的空間,中國國民黨馬來亞支部和馬來亞共產黨都趁機擴展了本身的勢力。隨著英國為馬來亞安排獨立自治的進程而制定新憲制,華人的政治認同與馬來人要求華人同╱歸化的訴求,成為英國殖民政府和華人、馬來人之間交涉的重要課題。馬來亞共產黨在戰後改走武裝鬥爭路線,其發動叛亂使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政治情勢更為混亂。在當地嚴峻的政治考驗之下,馬來亞華人必須自行抉擇將何去何從,中國的國共內戰復讓華人意興闌珊,去留問題再無法逃避。正當政治動盪不安的年代,中國的國民黨政府要在馬來亞推行僑務並爭取華人的支持也就面臨更大的困難。
    中華民國駐馬來亞領事館非正式的外交機構,其職能是維護當地中國僑民的權益與促進當地與本國的商業利益,而領事館在僑務上的作為乃是本文關注的焦點。新馬兩地的華人政治十分複雜,益以戰後華巫種族衝突日漸惡化,英國殖民政府又先後推行馬來聯邦和馬來亞聯合邦政策,駐馬來亞領事館欲推行保僑工作,經常須與當地政府進行交涉,而交涉過程中所透露的訊息,當有助於了解領事館與華僑之間的關係。由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年閉館為止,乃中華民國駐馬來亞領事館的運作最積極的階段。雖然抗日運動將馬來亞華人與中國的關係重新密切相連,可是戰後的時局瞬息萬變,馬來亞的住民要爭取獨立,又面臨國內種族融合的問題,華僑的國籍認同和公民權問題頓成燃眉之急。當地華人分別集結爭取權益,由於不同的華僑╱華人團體看待中國政府之態度日益分歧,領事館的保僑工作亦面臨更大的挑戰。當華僑面對保留中國國籍或歸化當地國籍的重大抉擇之時,中國駐馬來亞領事館在維護華僑權益的前提之下如何應對時局變化,並維繫華僑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其中曲折頗有研究之價值。
    本研究擬從中國駐馬來亞地區領事館出發,透過外交部檔案之爬梳,探討領事館在當地推動保僑工作的歷程,期望透過對領事館的研究,進一步觀察戰後馬來亞華僑與中國政府的關係。由於現今國史館館藏之外交檔案中,有關駐馬來亞各領事館的史料仍未得到充份利用,而各領事館卻是少數得與華僑直接接觸並推行僑務政策者,相關檔案可能是呈現當時當地華人社會之情況的一手資料,亦期能藉由研究基層的僑務運作,思考中國僑務政策之得失。是故使用此一批外交檔案進行研究,可從領事館的實際運作,了解中國僑務政策之實然面,或許也可以從新的角度一窺當地華人社會和政治之發展。
    本論文從緒論到結論共分作五章,各章節內容分別概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架構,並簡略地介紹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參考文獻。

    第二章:戰前的馬來亞與華人概況。本章節先敘述馬來亞華人的社會概況,然後論述中國的僑務機構與海外華僑的關係,同時也敘述了華僑的國籍問題,以及駐馬來亞領事館的沿革。最後,英國在馬來亞地區的殖民統治,與日本軍國主義的短暫佔領,也是討論馬來亞華人歷史所不能忽略的歷史背景。

    第三章:戰後的領事館與華僑。本章節除了簡單地敘述戰後駐馬來亞各領事館的工作概況,將針對中英新約在馬來亞實施,以及緊急狀態時期的保僑工作如華僑被遣返、墾民搬遷等問題,進行重點且深入的探討,希望了解立場分歧的華人社會,如何與領事館產生互動。

    第四章:華僑國籍與認同問題。本章將針對馬來亞聯邦政策、馬來亞聯合邦政策對華人的國籍和身份認同的衝擊,探討各領事館甚至中國外交當局對華僑爭取當地公民權的事件究竟如何看待,又採取了哪些策略。章節中也將論及馬來亞華人公會在緊急狀態時期之崛起。

    第五章:結論。綜合各章的研究分析,論述戰後的駐馬來亞領事館與馬來亞華人社會的關係,並嘗試評析其中的得失進退,以補充並豐富有關戰後馬來亞華人政治發展的研究。
    Reference: 一、中文書目
    (一)檔案史料
    1.國史館館藏,外交部檔案
    檔號:172-1/0280,檔名:「星馬僑情雜卷」
    檔號:172-1/0293,檔名:「駐新加坡總領館報告」
    檔號:172-1/0296,檔名:「駐新加坡總領事館概況報告」
    檔號:172-1/0297,檔名:「駐新加坡總領事館報告」
    檔號:172-1/0298,檔名:「馬來西亞各地緊急法令」
    檔號:172-1/0306,檔名:「馬來僑民糾紛雜卷」
    檔號:172-1/0307,檔名:「英方焚毀怡保僑農房屋」
    檔號:172-1/0308,檔名:「馬來西亞僑民糾紛」
    3.Singapore Free Press(Singapore)
    4.Straits Times(Singapore)
    檔號:172-1/0311,檔名:「中英新約第七條與馬來僑民權益事」
    檔號:172-1/0313,檔名:「保護馬來華僑」
    檔號:172-1/0322,檔名:「馬來亞各地被捕華僑名單」
    檔號:172-1/0327,檔名:「馬來亞華僑公會組織及活動情形」
    檔號:172-1/0328,檔名:「組織馬來華人公會」
    檔號:172-1/0348,檔名:「駐馬六甲領館月報」
    檔號:172-1/0351,檔名:「吉隆坡領館報告(有關僑務交涉事項)」
    檔號:172-1/0353,檔名:「馬六甲吉隆坡領事館報告」
    檔號:172-1/0355,檔名:「駐檳榔嶼領事館三十六年度工作報告」
    檔號:172-1/0358,檔名:「增設駐馬來亞領事館」
    檔號:172-1/0359,檔名:「馬共暴行」
    檔號:172-1/0363,檔名:「馬來亞聯邦」
    檔號:172-1/0364,檔名:「馬來亞聯邦新憲制」
    檔號:172-1/1173,檔名:「調查抗敵殉難華僑案」
    檔號:172-1/1174,檔名:「李琴赴南洋調查僑務」
    檔號:172-1/1190,檔名:「遣送南洋華僑返國」
    檔號:172-1/1200,檔名:「南洋各地華僑概況」
    檔號:172-1/1397,檔名:「駐外使領館轄區」
    檔號:172-1/2692,檔名:「歐四科三十一年度每月工作報告」
    檔號:172-1/2696,檔名:「歐洲司事務」
    檔號:172-1/2689,檔名:「歐洲司四科工作計劃報告」
    檔號:172-1/2695,檔名:「三十七年度歐四科每週工作報告」
    檔號:172-1/3055,檔名:「戰後僑務問題」
    檔號:172-1/4231,檔名:「駐外領館設廢計劃」
    (二)專著
    1.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2.巴素(Victor Purcell)著,劉前度譯,《馬來亞華僑史》,檳榔嶼:光華日報,1950年。
    3.巴素(Victor Purcell)著,郭湘章譯,《東南亞之華僑》,台北:國立編譯館,1966年。
    4.古鴻廷,《東南亞華僑的認同問題:馬來亞篇》,臺北:聯經,1994年。
    5.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族主義(1912-1949)》,台北:國史館,1997年。
    6.李能梗,《外交圈內二十年》,香港:新聞天地社,1966年。
    7.李僕生,《五十年來的華僑與僑務》,台北:華僑協會總會,1997年。
    8.宋哲美,《馬來西亞華人史》,香港:中華文化事業公司,1963年。
    9.何鳳山,《外交生涯四十年》,香港:中文大學,1990年。
    10.林水檺、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八打靈市: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
    11.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1972年。
    12.崔貴強,《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新加坡:南洋學會,1990年。
    13.張虎,《早期馬共歷史之分析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0年。
    14.僑務委員會,《僑務二十五年》,台北:海外出版社,1957年。
    15.僑務委員會,《僑務五十年》,台北:僑務委員會,1982年。
    16.顏清湟著,粟明鮮等譯,《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年。
    (三)文章
    1.李珮瑩,〈海峽殖民地的華民護衛司〉,《政大史粹》,第5期(台北,2003年7月):頁95-110。
    2.李珮瑩譯,Oong Hak Ching著,〈華人馬來亞化政策,1948-1951年〉,《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3卷第2期(台北,2003年4月):頁61-91。
    3.林孝勝,〈清朝駐清領事與海峽殖民地政府間的糾紛〉,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1972年,頁13-29。
    4.麥留芳,〈早期華人社會組織與星馬城鎮發展的模式〉,《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1984年):頁367-404。
    5.張曉威,〈「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6.陳鴻瑜,〈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使領館關係之比較〉,《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2卷第4期(台北,2002年10月):頁13-61。
    7.陳志明,〈海峽殖民地的華人—峇峇華人的社會與文化〉,林水檺、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八打靈市: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頁167-199。
    8.崔貴強,〈中國駐吉隆坡領事許孟雄(1946-1947)〉,《南洋學報》,第39卷第1、2期(新加坡:1984年):頁9-11。
    9.崔貴強,〈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伍佰勝(1946-1950)〉,《南洋學報》,第39卷第1、2期(新加坡:1984年):頁13-16。
    10.崔貴強,〈華人的政治意識與政治組織〉,林水檺、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八打靈市: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頁51-66。
    11.許秀聰,〈星馬華族對日本的經濟制裁〉,《新加坡華族史論集》,頁133-158。
    12.蔡史君,〈戰時的馬來亞華人〉,林水檺、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八打靈市: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頁67-89。
    13.顏清湟著,張清江譯,〈清朝鬻官賣爵制度與星馬華族領導層(1877-1912)〉,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1972年,頁51-87。
    14.蘇雲峰,〈星馬華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與奉獻:1937-1945〉,《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亞洲之海外華人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7年,頁1-16。
    (四)報紙
    1.中興日報(新加坡)
    2.中南日報(新加坡)
    3.光華日報(檳城)
    4.南洋商報(新加坡)
    5.南僑日報(新加坡)
    6.星洲日報(新加坡)
    二、西文書目
    A. British Official Reports
    1. Great Britain, Parliament, House of Commons, The Parliamentary Debates (official report): fifth series (London: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09-1979).
    B. Books
    1.Andaya, Barbara Watson and Leonard Y., A History of Malaysia, Hampshire: Macmillan, 1982.
    2.Hara, Fujio, Malayan Chinese and China: Conversion in Identity Consciousness, 1945-1957, Tokyo: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1997.
    3.Heng Pek Koon,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 A Histor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4.Lau, Albert, The Malayan Union Controversy 1942-1948,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Miller, Harry, The Communist Menace in Malaya,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54.
    6.Oong Hak Ching,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1942-55: The Dynamics of British policy, Bangi: Penerbi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2000.
    7.Purcell, Victor, Malaysia, New York: Walker, 1965.
    8.Purcell, Victor, The Chinese in Modern Malaya, Singapore: Donald More, 1956.
    9.Purcell, Victor,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Lond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10.Sopiee, Mohamed Noordin, From Malayan Union to Singapore Separation, Kuala Lumpur: Peberbit Universiti Malaya, 1974.
    11.Tan Chee Beng, Chinese Peranakan heritage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Kuala Lumpur: Penerbit Fajar Bakti Sdn. Bhd., 1993.
    12.Turnbull, C. M., A History of Singapore, 1819-1988, 2nd edition,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Wong C. S., A Gallery of Chinese Kapitans, Singapore: Dewan Bahasa Dan Kebudayaan Kebangsaan, Ministry of Culture, 1963.
    14.Yong C. F. & McKenna, R. B., The Kuomintang movement in British Malaya, 1912-1949,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990.
    15.Yong C. F., Chinese Leadership and Power in Colonial Singapore, Singapore: Times Academic Press, 1992.
    C. Articles
    1.Lau, Albert, “Malayan Union Citizenship: Constitutional Change and Controversy in Malaya, 1942-48”,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Vol. XX, No. 2 (Singapore, 1989), pp.216-243.
    2.Turnbull, C. M., “Overseas Chinese Attitudes to Nationalism in Malaya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亞洲之海外華人國際研討會》,1987年,pp. 1-13.
    3.Yeo Hwee Joo, “The Chinese Consulate-General in Singapore, 1911-1941”, Journal of the South Seas Society, Vol. 41, 1986, p.79.
    D. Newspapers
    1.Malaya Tribune(Singapore)
    2.Morning Tribune(Singapore)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0153010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301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84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