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39
|
Title: | 冷戰後中國石油能源需求與國家安全之研究-以地緣政治觀點分析 |
Authors: | 王昇 Wang,Sheng |
Contributors: | 朱新民 王昇 Wang,Sheng |
Keywords: | 石油 能源戰略 國家安全 地緣政治 petroleum strategy of energy national security geo-politics |
Date: | 2005 |
Issue Date: | 2009-09-14 10:44:53 (UTC+8) |
Abstract: | 從1986年起,因為經濟大幅成長,中國的石油需求也隨之增加,但是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卻開始下降。進入後冷戰時期,中國的石油供給更已無法自給自足,成為仰賴石油進口的國家。透過傳統現實主義理論對石油安全進行討論,我們可以得知,石油不僅僅牽涉到經濟的發展,也牽涉到國力的強弱與否。因此,石油對於一個國家在國際政治的地位或是經濟發展上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也因而必須考量石油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本研究即自地緣政治觀點,分析中國石油能源與國家安全。
中國目前建構的石油安全體系,是以國內的石油化學產業的改革為基礎,以石油化學產業為工具,建構取得油源的石油外交體系,同時積極分散油源。由中國所規劃的中南半島輸油路線,中巴、中孟輸油路線,以及已經開始建設的中俄、中哈輸油路線都是以分散石油運輸路線為目標。運輸路線的規劃就是以地緣政治為出發點考量,透過與周邊國的關係建構石油運輸。
然而,儘管中國積極推動分散油源、油路的石油安全戰略,卻也牽涉到各強國在各地區的利益問題,以及各地區內部的政治、經濟、族群、宗教等問題。例如中東內部有以阿衝突、反美等問題,非洲的新興油源國、中亞各國內部都有因為宗教、政治導致的問題,而美、俄、日、印等大國與中國也在各地有所利益衝突,即使中國與俄羅斯有合作關係,卻也在中亞地區有利益競爭的關係。所以不僅中國與各強國之間有合作也有競爭外,也必須面對各個地區內部的各種問題。 Since 1986, China’s demands for petroleum had increased extensively with the significant growth of economy, but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decreased relatively.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China was non-self-sufficient on supplying petroleum, and became a state which depending on importing petroleum thereout. By the discussion on the security of petroleum with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realism,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etroleum doesn’t only concer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also concern the strength of nations. Therefore, we can see that petrole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oth on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hina must concern the influence of petroleum to national security thereof. Then, the proposal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ies and demands of petroleum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with the view of geo-politics.
The petroleum security system of China was fram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volution of domestic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so as to frame her petroleum diplomacy system to acquire the petroleum, and decentralize the sources of petroleum meanwhile. The oil pipeline ways set up by China wa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decentralizing the pipeline of petroleum, such as Medium South Peninsula pipeline, China-Pakistan pipeline, China-Bengal pipeline, China-Russia pipeline, and the China- Kazakhstan pipeline.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China set up its oil pipeline by establishimg the relations with surrounding nations which concerning geo-politics.
However, the strategies of petroleum security that decentralizing oil pipelines and petroleum sources was involved with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mong powerful nations in all areas, including the conflicts of politics, economy, race, and religion. For examples, there are conflicts between Israel and Palestine, and anti-American issue in Middle-East area. There are conflicts among the nations in middle Asia which caused by religion and politics. And there ar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mong USA, Russia, Japan, Indian and China all over the world. So does China conflict with Russia in middle Asia, even though there is a cooper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m. In general, China does not only cooperate with other powerful nations but also contend against them. Furthermore, China has to face the conflicts and issues caused in every area when she promotes the strategy of petroleum security.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份 (一) 官方出版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8年中國的國防(北京:中國國務院,1998年)。 國家電力公司戰略規劃部編著,中國能源五十年(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年)。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政策法規司編,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年)。 (二) 書籍 David Goodstein著,郭寶蓮譯,石油浩劫:文明的未來出路在哪裡?(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年)。 Geoffrey Parker著,劉從德譯,地緣政治學:過去、現在和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Hans J. Morgenthau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臺北:幼獅文化,1988年,第六版)。 Kenneth N.Waltz著,胡祖慶譯,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臺北:五南書局,1997年)。 庫麗曼,「中國石油供應安全戰略探討」,成都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秦世傑,「中共能源產業之探討」,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常澤鯤,「論石油安全與中國外交政策選擇」,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碩士論文(2004年)。 張宜華,「中國能源外交-廿一世紀中俄能源合作之研究」,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 張智崴,「冷戰後中共地緣政治中的石油戰略」,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俊清,「中共能源政策初探」,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曾佑暉,「強權競逐下的中共對中亞政策-1991-2003」,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偉修,「後冷戰時期日中關係對美日安保同盟的影響」,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楊中強,「中東石油與21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華東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博士論文(2003年)。 劉琴,「中國能源外交」,外交學院2001級碩士論文(2004年)。 Larry M. Wortzel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二十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羅曉雲,「21世紀初中國的能源安全與中外能源合作」,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論文(2003年)。 (五)研討會論文 沈明室、謝奕旭,「911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台北:國家安全局主辦,2002年11月)。 莊世明,「政府因應中國大陸能源產業競合之(兩岸)佈局與作法」,經濟部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與兩岸競合研究月報能源資源產業場次會議(台北:經濟部主辦,2005年10月28日)。 陳良潮,「中國大陸能源產業政策與發展現況」,經濟部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與兩岸競合研究月報能源資源產業場次會議(台北:經濟部主辦,2005年10月28日)。 張錫模,「中共對外拓展能源之戰略規劃及未來可能之發展」,專題報告(2005年6月13日)。 二、英文部份 (一)Books Allen, Kenneth W., Gleen Krumel, and Jonathon D. Pollack. China’s Air Force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1995). Andrews-Speed, C. P,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 needs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 Mark Burles and Abram N. Shulsky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動武方式(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2000).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Jordon, Amos A. and William J. Taylor, J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nd Proces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84). Keohane, Robert O., “Realism, Neorealism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in Robert O. Keohane,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Kim, Taeho, "The Costs of China`s Military: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Dimensions", in Andrew Scobell,(eds) , The Costs of Conflict: The Impact on China of a Future War(Pennsylvani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2). Nye, Joseph S., Jr,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s,1990). Smil, Vaclav, China`s energy : achievements, problems, prospects (New York : Praeger, c1976). Smil, Vaclav, Energy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 advances and limitations Armonk ( N.Y. : M.E. Sharpe, c1988). Smith, Michael J., Realist Thought from Weber to Kissinger(Baton Rouge :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c1986).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ass.: Addison-Wesley, 1979). Robert J. Art著,郭樹勇譯,美國大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二)Articles Bahgat, Gawdat "Oil security at the century: econmic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xiv, No. 6(1999). Ball, Desmond,“Signals Intelligence in China,”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Vol. 7, No. 8 (August 1, 1995), pp.365-370. Chen, Haoran, SINOPEC in China’s and World oil Business, Singapore: APEC Conference(1989). Frankel, Joseph(1988),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85-88,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rdesman, Anthony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a graphic analysis", CSIS Report(1999), p.10 Haider, Ziad, “Oil Fuels Beijing`s New Power Game”YaleGlobal, (11 March 2005)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2000, 60, OECD/IEA, Publications. Anthony Gordesman, "Geopolitics and energy in Middle East", CSIS report, 1999, 2. Jaffe, Amy M.(1998), "The myth of the Caspain` great geme: the real geopolitics of energy", Survival, Vol. 40, No. 4, Win.1998-1999, 112-120. Xieojie xu, “Oil and gas linkages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OPEC Review, Vol. xiii, No. 1(1999), p. 45. Stephen Leeb& Donna Leeb著,李隆生譯,石油效應:能源危機來臨,該如何投資、如何選股?(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三、網路資源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中國新能源網》http://www.newenergy.org.cn/ 《中國能源信息網》http://oil.energy-china.com/energy/index.html 《藍色戰略網》http://www.54479.com/study/default.asp 《科技日報網》http://www.stdaily.com/big5/node/2005-11/30/ default.htm 《中華石油信息網》http://www.petroleum.com.cn/index.asp 《中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網》http://www.drccu.gov.cn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網》http://www.moeaec.gov.tw/02/01/energy/menu.htm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網》http://www.opec.org/ 王長勝主編,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04年):全球化下的經濟環境治理與市場開放(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英國石油公司(BP)網》http://www.bp.com/index.asp 《英國能源協會(EI)網》http://www.petroleum.co.uk/ 《美國能源部(EIA)網》http://www.eia.doe.gov / 《美國石油協會(API)網》http://api-ec.api.org/ intro/index _noflash.htm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網》http://www.oecd.org/home/ 《國際能源署(IEA)網 http://www.iea.org 王家樞、張新安、張小楓,礦產資源與國家安全(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年)。 布里辛斯基著,林天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安維華、錢雪梅主編,海灣石油新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4年)。 朱蓓蕾,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江紅,為石油而戰-美國石油霸權的歷史透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年)。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宋燕輝,「南海地區安全形勢」,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編,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臺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 宋燕輝,「南海潛在衝突:海域主張之現況與可能影響」,楊志恆等主編,台灣的國防安全(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李偉、伏春華,「非傳統安全與國際關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編,全球戰略大佈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沈偉烈、陸俊元主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阮次山、何亮亮等,第三次海灣戰爭?-全方位解讀美國”倒薩”歷程(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3年)。 周一夔,能源概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出版,1997年)。 金融時報亞洲版記者群著,李金梅譯,亞洲能源版圖(台北: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門洪華,中國:大國崛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門洪華,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英、俄、日、歐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柯爾,「中國的海洋戰略」,浦淑蘭編,李憲榮、陳國雄譯,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臺北:玉山社,2001年)。 胡鞍鋼,「我爲什麽主張繼續提高國防開支占GDP比重」,胡鞍鋼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倪世雄著,包宗和審定,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出版,2003年)。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北京: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國務院政策研究工作室工業交通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研究室編,我國石油工業形勢與發展戰略(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編,世界發展狀況(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康世恩,康世恩論中國石油工業(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5年)。 張文木,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幼文、徐明棋等著,經濟強國-中國和平崛起的趨勢與目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戚文海,中俄能源合作戰略與對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陳建民,當代中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峰君主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臺北:吉虹文化,2000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 陳鳳英、趙鴻圖主編,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陳啓懋編,中國對外關係(臺北:吉虹,2000年)。 陳鳳英、趙鴻圖主編,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陸忠偉主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陸忠偉主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4/2005(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麥克爾•T•克萊爾著,童新耕、之也譯,資源戰爭 全球衝突新場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 斯 日茲甯著,強小雲、史亞軍、成鍵譯,國際能源 政治與外交(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 馮之浚,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楊明傑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雷家嘯主編,國家經濟安全理論與方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臺北:月旦出版社,1999)。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談蕭,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羅慶生、許競任,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饒叔先,2004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叢書,2004年)。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編印,中國大陸綜覽92年版(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03年)。 (三) 期刊、雜誌 小石,「對中共石油安全之探討」,中共研究雜誌,第37卷第8期(2003),頁79-89。 王東編譯,「日本的能源政策與能源安全」,國際石油經濟,第13卷第2期(2005),頁44。 王衛國,「『中』美石油大戰略-中共潛艦的角色」,國防雜誌月刊,第20卷第9期(2005年9月),頁72-82。 朱興珊、周騫慧,「尋找明天的石油」,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北京),第45期(2005年2月),頁16-37。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4期(2002),頁6-9。 李軍,「化工航母出水攪動格局」,中國石油石化(北京),6月號(2004),頁49。 周珂、翟勇、閻東星,「自然資源物權化與和平發展戰略」,中國評論月刊(北京),第86期(2005年2月),頁30-33。 胡志強,「中共『大國外交』及我國的因應之道」,政策月刊,第50期,頁29-36。 徐大杰,中共能源與材料高科技發展概況,國防雜誌月刊,第20卷第3期(2005年3月),頁37-46。 張克強,「石油,石油!三問中國石油安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北京),第45期(2005年2月),頁8-15。 張亞中,「中共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42。 張浩,「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海峽因素」,國際政治研究(北京),第3期(2005年),頁19-23。 郭博堯,「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分析,2004/08/10。 陳永武,「中國石油安全戰略的對策」,中國石油(北京),2月號(2001年)。 陳海可,「『石油風雲』再起-論中共現階段石油外交策略」,國防雜誌月刊,第20卷第4期(2005年4月),頁88-97。 馮玉軍,「國際石油戰略格局與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5期(2004年),頁25-26。 楊青,「中國又回到貧油時代」,中國國家地理(北京),第45期(2005),頁1-32。 劉剛、吳長春,「中國石油儲備體系探討及對策」,能源工程(北京),第1期(2005年),頁3。 德林,「冷戰後的大國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6期(1994年),頁41。 蔣忠良,「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2003年),頁120。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2002年),頁109。 蘇浩,「中國外交的”夥伴關係”框架」,世界知識(北京),第5期(2000年),頁11。 (四) 碩、博士論文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3981012 9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8101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5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