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90
|
Title: | 冷戰後中共軍事戰略理論與實踐 |
Authors: | 劉興臨 |
Contributors: | 姜家雄 劉興臨 |
Keywords: | 軍事戰略 新軍事變革 複合式跨越式發展 |
Date: | 2005 |
Issue Date: | 2009-09-14 10:39:37 (UTC+8) |
Abstract: | 從小米加步槍微不足到的建軍,到世界矚目的軍備擴張,中共在冷戰後其軍事戰略的作為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我們不要「高估」或「睥睨」中共軍事戰略,要以持平心探討中共軍事戰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當前對我威脅最大的為中共,我們知悉中共軍事戰略,方可取長補短,有效規劃我國軍事戰略。
本文冷戰後中共軍事戰略理論與實踐,其理論為從「人民戰爭」及「積極防禦」到「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或「信息化局部戰爭」,「人民戰爭」其本質都是用廣大民眾為基礎,但其手段有所不同,「積極防禦」在戰略上是堅持自衛立場、後發制人,實行攻勢防禦、持久勝敵、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之上;在戰術上本身就不只是防禦,防禦中有進攻。而其軍事戰略實踐部分為「建軍」與「用兵」,即為對「軍隊的建設」與「軍隊為打贏戰爭的聯合作戰訓練」。也就是以「建軍」與「用兵」,去實踐中共軍事戰略「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理論。
從波灣戰爭後對中共軍事戰略影響甚鉅,尤其新軍事變革下,軍事戰略要指導國防政策「複合式、跨越式」的發展,探討中共軍事戰略,首先要瞭解影響中共軍事戰略內、外在因素,計有國際戰略環境、國際政治、地緣戰略、國家利益、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科學技術、兵力需求、戰略文化等九項主要因素。
中共軍事力量建設與運用之整備現況的兵力結構與組織編裝、準則與教育訓練、國防預算、軍備整備等四項探討,再精進到中共軍事力量建設與運用之精進作為,從軍隊精兵建設、落實教育訓練、逐年增加國防預算、加快軍備改革去檢證其理論,最後得知其實踐與理論一致性與落差性,一致性方面為:加強海、空軍、二砲、快速反應部隊發展、實現局部戰爭、朝發展高科技武器裝備、參戰人員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戰爭更加依賴於經濟基礎、發展威懾戰略。落差性方面為:科學技術仍不敷達成高技術戰爭、官僚組織與文化限制、軍備發展受限、國防預算供不應求、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作戰訓練無法落實。
中共軍事戰略指導後,制定國防政策之「複合式、跨越式」發展,方可達到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複合式、跨越式」發展其精義為:「複合式以機械化與資訊化同時發展,以資訊化帶動機械化,跨越式發展,並不是全軍實行整體性的同步跨越;而是有重點、有層次、分步驟跨越,以跨越換時間、跨越換速度,以較少投入求得較大效益,縮短與先進國家差距。」
探討後可得知中共軍事戰略前後理論發展矛盾,但永不拋棄人民戰爭,以積極防禦戰略為基礎,中共之所以國防預算隱藏,就是要擴張軍備,在建軍與用兵方面積極發展海、空軍、二砲、快速反應部隊,以經濟與軍事成為地區的霸權。
關鍵字:軍事戰略、新軍事變革、「複合式、跨越式」發展 |
Reference: |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鄧小平軍事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04年。 巴忠惔,《外國國家安全戰略輯要與評析》。北京: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工作委員會,2003年。 王普豐。《毛澤東軍事戰略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厚卿。《軍事思想與現代戰役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2005年。 牛力、邱桂金。《國防與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南》。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朱傳枝。〈中共軍事戰略轉變與因應對策之研究〉。《三軍大學八十八年度兵學研究論文選輯》。1999年,頁1-72。 李華新。〈中共軍事戰略轉變之研究〉。《國防大學八十九年度兵學研究論文選輯》。2000年,頁45-87。 徐孝湘。〈由中共軍事戰略轉變探討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走向〉。《國防大學九十三年度兵學研究論文選輯》。2004年,頁53-73。 楊念祖。〈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 42卷10期。1999年10月,頁69-80。 萬延泰。〈中共「軍事戰略」之研究〉。《國防大學八十九年度兵學研究論文選輯》。2000年,頁203-258。 謝祥來。〈對「中共軍事戰略」轉變之研究〉。《國防大學九十三年度兵學研究論文選輯》。2004年,頁1-91。 三、碩博士畢業論文 李昌宇。〈中共陸戰戰略發展兼論對台海安全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擴張軍備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郭天勇。〈從權力平衡論台海安全問題-由同盟關係切入〉。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布斯卡(Susan M. Puska)。《下下一代的共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許薌君。〈從中共軍備發展探討解放軍軍事戰略思想趨向〉。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3月。 陳大元。〈中共軍事戰略之研究(1922-2002)--兼論我國軍事戰略之方向〉。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月。 四、研討會論文: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國防戰略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戰略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11月28日。 吳自立。〈中共軍事現代化與變革〉,「二十一世紀解放軍:是黔驢還是老虎」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辦,2004年6月12日。 賴岳謙。〈中共現階段軍事戰略分析〉,「二十一世紀解放軍:是黔驢還是老虎」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辦,2004年6月12日。 五、官方出版品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1998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0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2年。 平松茂雄。《中國的軍事力》,楊鴻儒譯。台北:文笙,1999年。 國防部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2004年。 陸委會編。《中共對台政策及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19996年。 六、雜誌(週刊)、報紙專文 〈美軍東西南三面圍堵中共〉。《聯合報》,2005年2月21日,A13版。 〈中共軍力擴張將是最重要議題〉。《中國時報》,2005年2月22日,A13版。 〈台海將失衡〉。《中國時報》,2005年2月23日,A13版。 〈美建亞太司令塔相中東京橫田基地〉。《聯合報》,2005年3月1日,A13版。 〈中共預警機問世頻繁試飛〉。《聯合報》,2005年3月2日,A 13版。 〈若售中共武器解禁美將立法報復歐盟〉。《中國時報》,2005年3月3日,A13版。 〈裁軍加薪中共增軍費〉。《中國時報》,2005年3月6日,A13版。 石明楷(Mark A. Stokes)。《中共戰略現代化》(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中共戰略武力嚇阻美軍〉。《中國時報》,2005年4月13日,A13版。 〈共軍建置聚焦台海稱霸亞洲〉。《中國時報》,2005年5月1日,A13版。 七、網際網路專文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千龍網:http://www.21dnn.com/ 中央日報:http://www.cdn.com.tw/ 中時新聞網:http://news.chinatimes. com 中國時報系「知識贏家」資料庫:http://kmw.ctgin. Com 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net.cn/ 朱松山、唐大德、陳桂民、董培富。《武器裝備經濟基本理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http://www.chinamil.com.cn/ 中國期刊網:http://cjn.csis.com.cn/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http://cnki.csis.com.tw:8808/id.jsp?id=035 世界日報:http://www.worldjournal.com/wjindex.php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自由時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奇摩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 青年日報:http://www.youth.com.tw/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朱新民主編。《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 華盛頓郵報: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新浪軍事網:http://jczs.sina.com.cn/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遠景基金會網站:www.future-china.org.tw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http://www.csis.org/ 龍源期刊網:http://www.qikan.com.cn/gbqikan/order.asp 聯合報新聞網:http://udnnews.com/news/ 聯合資料庫:http://udndata.com 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 http://www.rand.org 朱新民主編。《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Baldwin, David. Study Considers Impact of Large Chinese Ballistic Missile Force. Washington D.C.:March , 1997. Code, D. Bernald, and Paul H. B. Godwin. Advanced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the PLA: Priorit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Pinter, 1999. Cunha , Derck da. Southeast Asian Perception of China`s Future Security Role in Its backyard. Santa Monica: RAND Press, 1998. Diamond, Larry, and Marc F. Plattner.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and Democracy. Baltimore: Pinter, 1996. Gill, Bate. Chi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 Santa Monica, CA: RAND Press, 1996. Hua, Di. Threat Perception and Military Planning in China Domestic Instabi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estige in Eric Amett(ed.) Military Capability and the Risk of War.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allack, Jonathan D. Chinese Military Power and American Security Interests .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2000. 二、期刊論文 克里夫(Roger Cliff)。《中共商用科技的軍事潛力》(The Military Potential of China`s Commercial Technology),謝豐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Brode, Jonathan. “ China Moves to Buy More Russian Aircraft,Warships,and Submarines, Jane`s Search for a Modern Air Force.”International Security 14 (March 1999):19-36. Gill, Bates.“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for Chinese Weapons Imports.”The Pacific Review 8(February 1995):16-27. Gause, Ken.“PLAAF Continues to Modernize at a Slow yet Steady Pace.”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21(June 1998):21-34. Ikuo, Kayahara. “China as a Military Powe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ap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7(Mach 1998):33-51. Pillsbury, Michel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Far Eastern Eonomic Review 24 (July 1997),65-78. Yu, Bin“New Century,New Face,and China`s ‘Putin Puzzle’.”Comparative Connectioms 19(April 2000):5-11. 三、官方出版品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2. Washinton,D.C: US DOD,200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3, Washington, D.C.: DOD, 2003. 宋方敏、張文元。《高技術戰爭經濟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lected Military Capabilit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7. 李植谷。《美軍軍事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共軍的未來》(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沈明室、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李際均。《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李景治、羅天虹。《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李炳彥。《論中國軍事變革》。北京:新華,2003年。 李炳彥。《大謀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李梵鶴。《新軍事變革中的戰術理論創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沈偉光。《戰爭新思維》。北京:新華,2002年。 沈偉光。《論中國軍事變革》。北京:新華,2003年。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現代化中共軍力》(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周曉宇、彭希文、安衛平。《新論聯合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岳嵐、陳志波、吉懷濤。《打得贏的哲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拉薩特(Martin L. Lasater)、俞劍鴻(Peter Kien-hong Yu )、徐光明(Kuang-ming Hsu )、林蘿嬪(Robyn Lim)。《後鄧小平時代的台灣安全》(Taiwan`s Security in the Post-Deng Xiaoping Era),林宜瑄、郭家琪、陳岳辰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1993年。 金鈿。《國家安全論》。北京:中國友誼,2002年。 門洪華。《國家實力評估》。北京:新華,2002年。 勃奇克(Laurie Burkitt)、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Wortzel)。《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使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 The Chinse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 75),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姚祖德。《變革與玄機:跨越式的中國軍發展》。台北:時英,2002年。 施哲雄。《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2003年。 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 Wortzel)。《中共軍力成長》(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李育慈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柏利斯(Mark Burles)、舒斯基(Abram N. Shulsky)。《中共動武方式》(China-Defenses Strategy),國防部史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編譯局,2000年。 洪兵。《中國戰略原理解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胡鞍鋼。《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出版社,2003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學部。《軍事戰略基本理論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0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學部。《中外軍事戰略概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宮玉振。《中國戰略文化解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容安瀾(Alan D. Romberg)、麥戴偉特(Michael McDevittt)。《中共與飛彈防禦》(China and Missle Defense),尹元隆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郝玉慶、蔡仁照。《科技強軍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馬保安。《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馬提(Michael E. Marti)、佛蘭納根(Stephen J. Flanagan)。《人民解放軍與變動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方淑惠、余佳玲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高體乾。《戰爭與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高鵬。《戰略理論創新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黨的軍事戰略轉變與人民軍隊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年。 崔永貴。《知識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崔業俊。《江澤民軍隊管理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1998年。 張明睿。《解放軍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2003年。 張明睿。〈中共軍事能力現況對台灣安全的威脅〉,收錄《二○○三台海戰略環境評估》,曾章瑞主編,頁177-188。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3年。 張東輝。《軍事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張學明。《冷戰後國家安全觀的變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連玉明。《中國國力報告書二○○三年》。北京:中國,2003年。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陳立。《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述。《朱德軍事戰略》。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東龍。《中共軍備總覽》。台北:黎明,2000年。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梓龍、柳金財、曾喜炤。《胡溫體制治國理念與政策走向初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傅國良、曹炳揚。《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海鴿,2004年。 彭光謙、王光緒。《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彭光謙、姚有志。《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黃新。《論新軍事革命與戰略對策》。北京:藍天,2002年。 黃宏、洪保秀。《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葉章蓉、姚文彬、韓彬。《大國軍事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 辟立伯(Michael Pillsbury)。《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辯論》(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高一中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楊毅。《國際戰略形勢分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蒲淑蘭。《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台北:玉山,2001年。 劉繼賢、王益民。《鄧小平軍事理論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劉小午。《面向信息化戰爭的思考-論指揮手段跨躍式發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精松。《新時期軍事實踐與思考》。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2003年。 劉躍進。《國家安全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劉洋。《軍事戰略與軍費管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 蔡明彥。《中共軍力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從武獲政策分析》。台北:鼎茂,2005年。 錢海皓。《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閻鑄。《軍事戰略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糜振玉。《戰爭與戰略理論探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蕭天亮。《科學技術與未來軍事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蕭智林、胡建剛。《江澤民軍事創新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叢鵬。《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藍丹尼(Denny Lane)、劉戴蒙(Dimon Liu)。《中共軍事現代化》(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尹元隆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譚一青。《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指導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蘇紫雲。〈胡溫體制下中共國家安全政策與軍事戰略〉,收錄《二○○三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朱新民主編,頁135-161。台北:遠景,2004年。 二、期刊論文 朱傳枝。〈中共軍事發展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5卷1期。2004年1月,頁95-149。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3922014 9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1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7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