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58704      Online Users : 9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69


    Title: 五0年代中國大陸婦女家庭與就業問題研究
    Authors: 鄭雅文
    Cheng ,Yawen
    Contributors: 關向光
    鄭雅文
    Cheng ,Yawen
    Keywords: 婦女解放
    性別分工
    家務勞動社會化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4 10:37:04 (UTC+8)
    Abstract: 中國共產黨承襲馬克思主義婦女觀,認為婦女廣泛的參與勞動生產工作為實現婦女解放的前提。中共在1949年建立政權後,大量動員婦女勞動力從事生產工作,並提升婦女在法律及各層面的地位,以實現兩性平等的目標。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性別分工制度下,動員婦女就業造成婦女身兼家務勞動與生產工作的雙重負擔,對婦女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效益皆帶來負面影響。中共在動員婦女就業中也注意到家庭與就業矛盾為生產工作帶來的負面效應,因而提出保障婦女就業、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等政策,幫助婦女解決此一問題,然而受限於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及對性別分工挑戰不徹底等因素所影響,中國婦女在五0年代仍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工作,兩性不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待遇也尚未獲得完善的解決。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二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七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9。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9。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9。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六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2。
    中央檔案館編,《解放戰爭時期土地改革文件選編(1945-1949)》,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
    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編,《婚姻問題參考資料彙編》,第一輯,武漢:新華書店,195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穎超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鄭竹園,《中共五年計畫剖析》,香港:自由出版社,1955。
    鄧偉制、徐榕,《家庭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駱曉戈主編,《女性學》,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三集,台北:稻鄕出版社,1993。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韓嘉玲,《中國貧困農村婦女發展進程研究─貴州省雷山縣案例剖析》,台北:問津堂書局,2004。
    羅平漢,《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臺北:中洲書局,2002。
    羅平漢,《農村人民公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羅琼主編,《當代中國婦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二)中文期刊論文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不著撰人,〈七里營人民公社章程草案〉,《新華半月刊》,第18期,總第140期(1958年9月25日),頁76-80。
    不著撰人,〈主婦們的貢獻─記河北省勤儉持家積極份子大會〉,《中國婦女》,第1期(1958年1月),頁4-6。
    不著撰人,〈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福利工作試行細則(草案)〉,《新華半月刊》,第19期,總第141期(1958年10月10日),頁89-90。
    不著撰人,〈群英會上比幹勁─記湖北省“五好”積極份子代表的革命幹勁〉,《中國婦女》,第4期(1958年4月),頁2-3。
    不著撰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簡章(草稿)〉,《紅旗半月刊》,第7期(1958年9月1日),頁17-21。
    丁超,〈全能主義架構中的城市社區與單位〉,《中國方域 行政區劃與地名》,2001年第4期,頁2-9。
    中共北平市委婦女工作委員會,〈關於北平市婦女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北京黨史》,2001年第2期,頁39-40。
    中共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鄉委員會,〈農村集體食堂的興起與解體〉,《北京黨史研究》,1998年第2期,總第109期,頁62-63。
    中國婦女雜誌編輯部,〈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新任務〉,《中國婦女》,第10期(1958年8月16日),頁10-11。
    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全國婦女爲實現“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奮鬥綱要(草案)》,《新華半月刊》,第7期,總第81期(1956年4月6日),頁78-80。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華北工作委員會,〈華北區貫徹婚姻法執行情況和今後工作的意見〉,《新華月報》,1953年第2號,頁52-53。
    王均偉,〈對城市人民公社歷史的初步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2期,頁23-34。
    王鳳仙,〈論作為社會性別話語的“賢妻良母”〉,《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09-114。
    王慧青,〈中共第一份婦女刊物與第一所女校的創辦〉,《檔案與史學》,2004 年第1期,頁74-75。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學前教研組,〈農村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中國婦女》,第9期,總第107期(1958年8月1日),頁20。
    安徽省太和縣委工作組,〈農民食堂好處多〉,《中國婦女》,第8期(1958年7月16日),頁6-7。
    余紅、劉欣,〈女性天生是弱者嗎?─女性就業難的理論分析〉,《青年研究》,2000年第6期,頁21-25。
    吳玉章,〈農業社食堂辦得好〉,《中國婦女》,第10期(1958年8月16日),頁12。
    呂芳上,〈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期(1994年6月),頁81-113。
    呂美頤,〈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村婦女狀況的歷史考察〉,《婦女研究論叢》,1996年第1期,總第17期,頁39-43。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李仕中,〈論丁玲女性意識的嬗變〉,《求索》,1996年第2期,頁90-94。
    李波,〈昔日民族風采—“一五”計劃期間的艱苦奮鬥勤儉建國思想〉,《黨史縱橫》,1994年第5期,頁18-19。
    李若建,〈大躍進與困難時期的家庭、婚姻與生育研究〉,《開放時代》,2000年第5期,頁69-74。
    李若建,〈權力與人性:大躍進時期公共食堂研究〉,《開放時代》,2004年第1期,頁76-90。
    杜芳琴、蔡一平,〈中國婦女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2期(1996),頁154-176。
    沈兼士,〈兒童公育〉,《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1919年11月1號),頁563-567。
    佟新,〈社會變遷與中國婦女就業的歷史與趨勢〉,《婦女研究論叢》,1999年第1期,頁38-41。
    岳瓏、秦方,〈論陝甘宁邊區婚俗改革与婦女地位的轉變〉,《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4年1月),頁79-83。
    房俊宜,〈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的離婚問題〉,《明報月刊》,第193期(1982年1月),頁38-42。
    林惠俗,〈我國城鎮婦女就業問題研究〉,《南方經濟》,2002年第8期,頁21-24。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姜愛軍,〈婦女與家務勞動〉,《中華女子學院院報》,第3期(1996年3月),頁40-41。
    胡繩,〈家務勞動的集體化、社會化〉,《紅旗半月刊》,第7期(1958年9月1日),頁24-30。
    范若愚,〈我們為什麼廢除了封建家長制〉,《紅旗半月刊》,第5期,總第43期(1960年3月1日),頁19-27。
    笑冬,〈最後一代傳統婆婆?〉,《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3期,頁79-91。
    馬文瑞,〈進一步地解放婦女勞動力〉,《中國婦女》,第9期(1958年8月1日),頁6-7。
    高世瑜,〈關於婦女史研究的幾點思考〉《歷史研究》,2002年第6期,頁144-147。
    高禹,〈做好“侍候人”的工作〉,《紅旗半月刊》,第13期(1958年12月1日),頁28-29。
    崔蘭萍,〈我黨引導陜甘寧邊區婦女爭取經濟獨立的重要實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04年1月),頁84-87。
    張志永,〈建國初期華北農村婚姻制度的改革〉,《當代中國史研究》,第9卷第5期(2002年9月),頁71-127。
    張李璽,〈夫妻衝突:家庭性別分工模式重構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婦女研究論叢》,1998年第3期,頁4-8。
    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張珊珍,〈毛澤東早期婦女觀探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1期(1994年),頁30-36。
    張愛青,〈《新青年》在婦女解放中的作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9卷第3期(2002年7月),頁102-105。
    曹冠群,〈進一步解放婦女勞動力 爲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服務〉,《中國婦女》,第7期(1958年7 月1日),頁8-9。
    梁淑珍,〈大辦農村公共食堂的歷史教訓〉,《中共党史研究》,第3期(2000年3月),頁92-95。
    許剛,〈動員婦女勞動力參加和支援工業生產〉,《中國婦女》,第12期(1958年9 月16日),頁8-9。
    郭志儀,〈毛澤東的人口思想與我國五六十年代的計劃生育政策反思〉,《西北人口》,2003年第4期,頁2-7。
    陳輝、謝世誠,〈建國初期城市居民委員會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第9卷第4期(2002年7月),頁43-48。
    陳獨秀,〈一九一六年〉,《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五號(1916年1月)。
    陳獨秀,〈中華女界聯合會改造宣言〉,《新青年》,第九卷第五號(1921年9月1號),附錄。
    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新青年》,第二卷第四號(1916年12月1號)。
    中國革命史參考資料精選選編組,《中國革命史參考資料精選》,上,重慶:重慶大學出版,1988。
    章夷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問題〉,《中國婦女》,第4期(1957年4月),頁1-2。
    章蘊,〈全面規劃,加強婦女兒童福利工作〉,《新華半月刊》,第3期,總第77期(1956年2月6日),頁22-24。
    章蘊,〈更大地發揮廣大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中的作用〉,《中國婦女》,第8期(1957年8月),頁1-3。
    章蘊,〈談談對婦女參加社會勞動和家務勞動的看法問題〉,《中國婦女》,第5期(1957年5月),頁1-2。
    章蘊,〈關於當前婦女工作問題的報告〉(1952年11月20日),《新華月報》,第2號,總第40號(1953年),頁32-34。
    惠哉,〈三“貳歪”變成了“四滿意”〉,《中國婦女》,第8期(1958年7月16日),頁4-5。
    程連升、賈怀東〈建國初期就業政策的演變及其原因〉,《天津商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年5月),頁35-38。
    黃嫣梨,〈建國後婦女地位的提升〉,《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板),第14卷第3期(1999年),頁18-27。
    楊魁孚,〈毛澤東人口思想初探〉,《人口與計劃生育》,2000年第2期,頁16-20。
    廖美玲,〈莫嚐“回家”這苦澀─婦女就業的“五個有利於”〉,《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總第40期,頁57-59。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84)》,香港:經濟導報社,1984。
    臧健,〈婦女職業角色衝突的歷史回顧─關於「婦女回家」的三次論爭〉,《北京黨史研究》,1994年第2期,總第85期,頁20-22。
    趙光,〈口糧供給加基本工資制─遂平縣衛星人民公社的分配制度〉,《新華半月刊》,第19期,總第141期(1958年10月10日),頁87-89。
    趙光,〈從一個社看人民公社帶給婦女的好處〉,《中國婦女》,第13期(1958年10月15日),頁8-9。
    劉半農,〈南歸雜話〉,《新青年》,第五卷第二號(1918年8月15號),頁125-126。
    劉桂蘭,〈劉莊成功抵制人民公社化初期失誤的原因與啓示〉,《學習論壇》,2000年第7期,頁47-48。
    劉婭,〈目標•手段•自主需要─人民公社制度興衰的思考〉,《當代中國史研究》,第10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9-56。
    劉硬杰,〈解開婆媳關系的結〉,《社會》,1996年第12期,頁30-31。
    劉屬岩,〈解放初期北京市民主婦聯領導下的婦女生產〉,《北京黨史研究》,1997年第1期,總第102期,頁40-42。
    慶格勒圖,〈建國初期綏遠地區貫徹婚姻法運動〉,《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期,總120期(2000年3月),頁46-50。
    歐陽小松,〈新中國《婚姻法》在福建的宣傳與貫徹(1950-1953年)〉,《黨史研究與教學》,1995年第2期,總第122期,頁49-54。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83》,中文海外版,香港:經濟導報社,1983。
    歐陽和霞,〈回顧中國現代歷史上“婦女回家”的四次爭論〉,《中華女子學院院報》,第15卷第3期(2003年6月),頁6-9。
    蔣永萍,〈世紀之交關於“階段就業”與“婦女回家”的大討論〉,《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第2期,總第39期,頁23-28。
    蔣永萍,〈兩種體制下的中國城市婦女就業〉,《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第1期,頁15-21。
    蔡暢,〈搞好家務勞動,支援國家建設〉,《中國婦女》,第9期(1957年9月),頁2-5。
    鄭也夫,〈男女平等的社會學思考〉,《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2期,頁108-113。
    鄭季翹,〈把街道居民組織到生產勞動中去〉,《紅旗半月刊》,第11期(1958年11月1日),頁27-30。
    鄭瞱、王昕,〈論農村婦女對傳統性別分工的挑戰〉,《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總第109期,頁22-26。
    羅檢秋,〈家庭倫理與五四女性解放思潮〉,《婦女研究論叢》,1997年第1期,總第21期,頁50-54。
    羅琼,〈從農村勤儉持家問題談起〉,《中國婦女》,第1期(1958年1月),頁2-5。
    關向光,〈一九五八年中國大陸人民公社之產生及其理念根源〉,《東亞季刊》,第3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31。
    中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37-1945》,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頁261。
    (三)中文譯著
    刁筱華譯,羅莎琳•邁爾斯(Rosalind Miles)著,《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何穎怡譯,Marilyn Yalom著,《太太的歷史》,台北:心靈公坊,2003。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等譯,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出版社,1996。
    張惠芬、郭妙雪譯,Patricia Voydanoff著,《工作與家庭》,台北:揚智文化,1998。
    閔冬潮譯,Joan Kelly Gadol著,〈性別的社會關係─婦女史在方法論上的含意〉,收錄於王政、杜芳琴主編,《社會性別研究選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
    楊美惠譯,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第二卷:處境,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
    謝亮生等譯,麥克法誇爾(MacFarquhar) 、費正清(Fairbank, J. K)、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革命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陶鶴山譯,弗裡曼(Edward Friedman)、畢史偉(Paul G. Pickowicz)、賽爾登(Mark Selden)著,《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中國婦女雜誌社編,《新型家庭婦女》,北京:中國婦女雜誌社,1956。
    (四)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大公報》(重慶)
    《新華日報》
    《北京日報》
    《安徽日報》
    《福建日報》
    二、英文部分
    AMS. Chinese Women i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New York: AMS Press, 1977.
    Andors, Phyllis. The Unfinished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 1949-1980. Sussex: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委員會辦公廳編,《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匯編(1947-1957)》,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1。
    Becker, Jasp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New York: Henry Holt & Co., 1998.
    Buck, John Lossing. 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New York: Paragon Book Reprint Corp, 1964.
    Chow, Esther Ngan-ling & Kevin Chen. “The Impa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Women and the Patriarchal Famil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Esther, Ngan-ling Chow & Catherine White Berheide, eds. Women, the Family and Policy-A Glob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4.
    Coale, Ansley J.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in China Since 1940.” Social Forces, vol. 67, no. 4 (June 1989), pp. 833-850.
    Croll, Elisabeth. Chinese Women Since Mao. London: Zed Books, 1983.
    Davin, Delia. Woman-Work.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Diamant, Neil J. Revolutionizing the Family: Politics, Love, and Divorce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1949-1968.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Hershatter, Gail. “The Gender of Memory: Rural Chinese Women and the 1950s.” Sing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28, no.1 (Autumn 2002), pp. 43-70.
    Holmgren, Jennifer.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Virtue: Widow-Remarriage in Early and Modern China.”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13 (Jan. 1985), pp. 1-27.
    Jiang, Xinyan. “The Dilemma Faced by Chinese Feminists.” Hypatia, vol.15, no.3 (Summer, 2000), pp. 140-160.
    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手工業合作化和城鎮集體工業的發展》,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Johnson, Kay Ann. Women, the Famil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in Chine.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of the U.S. Congress. An Economic Profile of Mainland China. New York: Praeger, 1968.
    Katie, Curtin. Women in China. New York: Pathfinder Press, 1975.
    Leader, Shelah Gilbert. “The Emancipation of Chinese Women.” World Politics, vol.26, no.1, (Oct. 1973), pp. 55-79
    Maijer, Marinus Johan. Marriage Law and Policy in the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1.
    Park, Kyung Ae. “Women and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Sources of Constraints on Women`s Emancipation.” in Women and Revolution in Africa, Asia, and the New World.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4.
    Prazniak, Roxann. “Mao and the Woman Question in an Age of Green Politics: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in Arif Dirlik, Paul Michael Healy & Nick Knight, ed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Mao Zedong`s Thought.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7.
    Shulamith, Fireston. The Dialectics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 London: Cape, 1971.
    Stacey, Judith. 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Stranahan, Patricia Jackal. “Changes in Policy for Yanan Women, 1935-1947.” Modern China, vol. 7, no.1 (Jan. 1981), pp. 83-112.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37-1945)》,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Thorborg, Marina. Chinese Employment Policy in 1949-78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Women in Rural Production. Washington D.C.: Chinese Economy Post-Mao, Joint Economy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Walstedt, Joyce Jennings. “Reform of Women’s Roles and Family Structures in the Recent History of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vol. 40, no. 2 (May 1978), pp. 379-392.
    Witke, Roxane. “Mao Tse-tung, Women and Suicide.” in Marilyn B. Young, ed. Women in China: Studies in Social Change and Feminis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3.
    Wolf, Margery. Revolution Postponed Wome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三、網路資料
    《綠玉書軒》http://www.ms555.cn/gt/l/longyingtai/ashnr/002.htm [2005, May 19]。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人事部關於廢除招考工作人員及學員時“不收孕婦”規定的通知〉,收錄於《中央人民政府法令彙編》1951年,《中國婦女網》http://www.women.org.cn/allnews/110302/3.html [2005, May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 http://www.moh.gov.cn/public/open.aspx?n_id=105&seq=0 [2005, May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資料報告〉,2001年, http://www.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20331_15816.htm[2005, May 19]。
    劉少奇,〈關於托兒事業〉(1958年7月6日),全國婦聯檔案E18-69卷,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http://www.wsic.ac.cn//InternalWomenMovementLiterature/Detail_Browse.aspx?InfoMainId=IM-11988 [2005, May 19]。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45.10-1949.9)》,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關於城市人民公社問題的批示〉,1960年3月9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33831/33836/34143/34232/2551943.html[2005, May 19]。
    中央轉批〈勞動部、總工會、婦聯黨組關於女工勞動保護工作的報告〉,1960年7月20日,《中國婦女網》,http://www.women.org.cn/allnews/110302/8.html [2005, May 19]。
    中央轉批〈勞動部、總工會、婦聯黨組關於女工勞動保護工作的報告〉,1960年7月20日,《中國婦女網》,http://www.women.org.cn/allnews/110302/8.html[2005, May 19]。
    胡喬木,〈毛澤東轉發胡喬木的信─關於公社食堂、農村商業和手工業等問題的調查〉(1961年5月9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33831/33836/34143/34233/2551630.html[2005, May 19]。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北京:三聯書店,1981。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中國婦女運動史》,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1-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章藴文集》,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蔡暢 鄧穎超 康克清 婦女解放問題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尹蘭河、藍兆浪,《惠州市勞動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
    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毛澤東,《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王國敏主編,《20世紀的中國婦女》,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左秀榮主編,《未來的婚姻、家庭與社會》,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編,《共匪「人民公社」資料專輯》,第一冊,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編印,1958。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編,《共匪「人民公社」資料專輯》,第二冊,台北: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編印,1959。
    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編,《中國解放區婦女參戰運動》,北京:新華書店,1949。
    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解放》,香港:新民出版社,1949。
    向大鯤,《共匪人民公社問題》,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1966。
    朱德,《朱德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宋海慶,《人民公社興亡錄》,第一冊,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
    宋連生,《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宋慶齡,《爲新中國奮鬥》,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942-1911》,下冊,台北:龍文出版社,1995。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李小江等著,《歷史、史學與性別》,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李銀河,《生育與村落文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李靜之、張心緒、丁娟,《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杜芳琴,《婦女學和婦女史的本土探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杜芳琴、王向賢主編,《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在中國1987-2003》,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杜芳琴主編,《中國婦女與發展─地位、健康、就業》,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沁陽縣衛生局編,《沁陽縣衛生志》,河南:沁陽縣衛生局,1986。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周敘琪,《一九一0~一九二0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96。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
    林吉玲,《20世紀中國女性發展史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林蘊暉、范守信、張弓著,《凱歌行進的時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共重要法規彙編1991-1993》,台北:法務部調查局,1994。
    青長蓉、馬士慧、黃筱娜、劉宗堯編著,《中國婦女運動史》,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
    胡業良,《中共婚姻法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1983。
    計榮主編,《中國婦女運動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
    孫青,《走向新世紀的職業女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晉察冀邊區北岳區婦女抗日鬥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婦女抗日鬥爭史料》,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
    袁睽九、戴白浪主編,《「公社化」下的人民生活》,台北:海外出版社,1958。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學院編,《馬克思恩格斯文選》第二卷,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1955。
    國家統計局社會統計司編,《中國勞動工資統計資料(1949-1985)》,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7。
    國務院法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彙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彙編(1954年9月到1955年6月)》,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
    國務院法制局研究室審定,《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全書》,北京:新華書店,1998。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文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常崇宣主編,《中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北京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3。
    張三郎,《五四時期的女權運動 (一九一五-一九二三)》,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93。
    許滌新主編,《當代中國的人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陳勝利、魏津生、林曉紅主編,《中國計劃生育與家庭發展變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陳瑛珣,《明清契約文書中的婦女經濟活動》,台北:台明文化,2001。
    陶春芳、蔣永萍主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概觀》,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3。
    章立凡主編,《記憶 往事未付紅塵》,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4。
    彭真,《彭真文選 1941-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焦尚志、劉春生編,《丁玲代表作》,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黃雨川,《中國節育運動》,香港:友聯研究所出版,1967。
    新民出版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文獻》,香港:新民出版社,1949。
    新民出版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文獻》,香港:新民出版社,1949。
    楊南鶯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四十年(1949-1989)》,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楊湘嵐主編,《新中國婦女參政的足跡》,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
    當代中國的計畫工作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大事輯要》,北京:紅旗出版社,1986。
    董輔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香港:三聯書店,2001。
    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劉艾玉著,《勞動社會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劉素萍主編,《婚姻法學參考資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劉清波,《中共的婚姻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劉毓秀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1997。
    廣東省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纂委員會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匯編》(1937-1945),廣州:廣東省婦女運動歷史資料編纂委員會出版,1988。
    鄭永福、呂美頤,《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1260007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6000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2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