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1、 田弘茂、李存修、林建甫、葉銀華、王文宇,〈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案例分析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報告,2000年。 2、 中華徵信所編印(2000),〈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 3、 江惠櫻(2000),〈商業銀行對企業授信決策考量因素與授信品質之關係〉,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 朱志強(2005),〈集團企業評價與分析〉,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杜惠娟(1986),〈集團企業財務特性與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高朝(2003),〈企業重建的必要性〉,《銀行公會會訊》,第十六期,頁1-2。 7、 林建山 (1991),〈台灣企業原理 -觀念、經驗與現實〉,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出版。 8、 林俊吉(2002),〈銀行對企業授信產生逾期放款之認知因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9 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編印(2000),〈銀行授信法規輯要〉,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出版。 10、 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編印(2000),〈銀行授信實務概要〉,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出版。 11、 吳蕙真(2007),〈台灣集團企業財務預警模式─ 加入公司治理變數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吳儲仰(1994),〈融資決策上之競爭優勢 - 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13、 周慧琳(2000),〈集團企業與集團銀行間之融資行為〉,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許振明主編,金融危機後台灣問題廠商及金融機構之探索,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15、 許振明、林烱垚主編,企業財務危機及金融機構營運困境之個案分析,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16、 陳逸文(1998),〈銀行授信之風險管理〉,《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輯,第1期,頁87-97。 17、 陳嘉霖(2008),〈銀行企金的靈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出版。 18、 陳肇榮(1984),〈財務危機之預測〉,華泰圖書文物公司印行。 19、 陳石進(1992),〈銀行管理〉,前程企業管理公司出版。 20、 陳建豪(2000),〈台灣集團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之研究〉, 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黃天麟、葉國興主編(1994),〈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金融人員訓練中心出版第14版。 22、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張清溪 (2004),從股市弊案談商業道德,中國時報財經漫談,2004年9 月9日。 24、 張漢傑 (2007),〈破解財務危機《台灣首度以財務及非財務指標分析危機公司》〉,梅霖文化出版。 25、 張春本(2000),〈銀行授信評估與品質管理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游金華(2001),〈銀行徵信機制對授信品質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銀行個案分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7、 葉明峰 (2000),企業財務危機因應之道,由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系主辦,2000年2月26日。 28、 詹淑惠(2001),〈集團企業交叉持股變動長期績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楊君仁(2006),〈新世紀的公司治理〉,威仕曼文化出版。 30、 葉銀華 (2008),〈實踐公司治理〉,聯經出版公司。 31、 監察院 (2000),近年來我國發生之金融危機專案研究調查報告集團企業評價與分析,由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八十八年度專案研究小組主辦,2000年1月。 32、 鄧家駒(1998),〈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公司出版。 33、 蔡有財 (1988),銀行經營失敗與防範對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1988年10月再版 。 34、 羅際棠 (1996),〈銀行授信與實務〉,三民書局印行。 二、 外文部分 1. Camejo, Peter (2002), “The SRI Advantage - Why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Has Outperformed Financially”, Consortium Book Sales & Dist. 2.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1999),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4(2), pp. 471-517. 3.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6(6), pp. 1113-1155. 4. 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2000), “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5(1), pp. 1-33. 5. Oster, Sharon M., (1994), Modern Competitive Analysis, Oxford Univ Press. 6. Richter, Frank-Jurgen and Pamela C. M Mar (2004), Asia’s New Crisis, Renewal Through Total Ethical Management,John Wiley & Sons Inc. 7. Tatiana, Stijn Claessens, and Simeon Djankov (2001), “Corporate Risk around the World,”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271. 8. 筒井信行 (1998), 会社と社員を守るリスク管理 (Risk Management forBusinessman), 東京:自由国民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