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王金山,民國90年,「庫藏股實務經典」,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出版。 李文典,民國90年,「內部關係人申報持股轉讓的股價反應:自由現金流量理論假說與投資機會假說所扮演的角色」,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 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玉成,民國90年,「上市公司庫藏股宣告資訊內涵及操作策略之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煥堯,民國90年,「台灣股票市場庫藏股行情之實証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琬婷,民國90年,「庫藏股制度對台灣股市的影響」,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施振榮,民國91年,「中國IT產業-在低潮中」,知識經濟長篇。 鄭桂蕙,民國91年,「公司買回庫藏股之資訊內涵:投資人觀點」,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莊澄祥,民國92年,「庫藏股與公司股價、員工分紅配股及投資支出關聯 性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唐瑋澤,民國91年,「台灣上市公司實施庫藏股動機與績效探討」,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志鵬,民國93年,「庫藏股評價、內部訊息及績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嘉惠,民國94年,「台灣上市公司宣告購回庫藏股後股價之長短期表現」,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日進,民國94年,「股票買回與盈餘管理之相關性研究」,台南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伊濘,民國94年,「宣告庫藏股及其盈餘管理行為研究-自由現金流量假說」,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花嘉怡,民國94年,「股票買回的價格反應及對經營績效的影響」,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陸德,民國95年,「企業辦理現金減資之個案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財務管理組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燿聰,民國95年,「庫藏股交易與每股盈餘管理-購回數量與時點之影響」,輔仁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外文獻(間接引用) Bagwell, L. S., 1991, “Share Repurchase and Takeover Deterrence,” Journal of Economics 22, 72-88. Barclay, M. J., and S.W. Clifford, 1998, “Corporate Payout Policy: Cash Dividends versus Open-market Repurchas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 61-82. Bhattacharya, Sudipto, 1979, “Imperfect Information, Dividend Policy, and “ the Bird in the Hand” Fallacy,”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 259-270. Bens, D. A., V. Nagar, and M. H. F. Wong, 2002, “Real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Exerci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0, 359-393. Denis, D., D. Denis, and A. Sarin, 1994,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vidend Changes: Cash Flow, Signaling, Overinvestment, and Dividend Clientel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9, 567-587. Dittmar, A. K., 2000, “Why Do Firms Repurchase Stock?” Journal of Business 73, 331-355. Jensen, M. C.,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323-329. Kahle, K. M., 2002, “When a Buyback Isn’t a Buyback: Open Market Repurchases and Employee Op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3, 235-261. Vermaelen, T., 1981, “Common Stock Repurchases and Market Signaling-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 139-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