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061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109381      線上人數 : 97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612


    題名: 台灣3G行動加值服務發展之研究-日韓發展之啟示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3G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in Taiwan - Implications from Japan & Korea Markets
    作者: 廖淑英
    Liao,Shu-Ying
    貢獻者: 樓永堅
    魏聖忠

    廖淑英
    Liao,Shu-Ying
    關鍵詞: 3G加值服務
    日本3G加值服務
    韓國3G加值服務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9-12 12:30:53 (UTC+8)
    摘要: 3G行動電話的優勢在於傳輸速度,可達384Kbps以上,因此,在政府開放五張執照後,各家業者皆投入巨額資金經營,期藉由傳輸速度快的優勢,可以發展出更多的行動加值服務內容,以期在語音營收成長飽和之下,創造另一營收來源。然而,觀察3G行動加值服務發展現況,發現台灣3G行動加值營收比GPRS時代,成長不大,用戶使用意願也不高。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了解全世界發展3G行動加值服務最成功的日本與韓國兩個市場,其3G發展過程中曾碰到過的問題,及其後的改善方案,提供給國內政府/業者參考,以便能縮短學習曲線,發展出殺手級的加值服務,提高營收,帶動3G產業的發展。

    本研究經由文獻與理論探討、電信產業發展概況、日本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韓國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與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後,最後作成結論與建議,並提出後續研究課題的建議。

    經研究與分析日本和韓國市場,了解日本與韓國3G行動加值服務發展過程中,所碰到過的困境及其後續改善之方案,並對政府與電信營運商提出以下的結論與建議:
    結論 :
    一、 從以下日韓3G初期發展失敗的經驗,可為台灣業者借鏡以避免重蹈覆轍:
    1、基地台設置不足,導致通訊品質不佳,用戶沒信心
    2、加值服務內容定價過高及計價方式複雜
    3、3G手機價格高
    4、服務內容不具吸引力
    二、 日韓 3G成功關鍵因素可提供台灣電信業者參考與學習
    1、提高網路普及率
    2、提供創新服務內容
    3、操作簡便的服務
    4、簡單易懂收費模式
    5、人性化的3G 服務品牌
    三、 網路品質改善第一優先,以建立用戶使用信心與意願
    四、 藉由了解日韓3G發展過程,可以縮短台灣業者學習與摸索的時間

    建議 :
    壹、 政府方面:
    一、基地台網路:
    協調業者以共構的方式及加速整合UMA技術以解決網路品質的問題。
    二、技術平台與內容產業:
    制定適當的產業政策,以協助整合產業上中下游業者,以帶動產業
    研究與發展。
    貳、 電信營運商方面:
    一、客戶數及終端設備:
    電信產業再次併購與整合,以便擴大客戶數及求得最大經濟邊際效益。
    二、內容與服務平台:
    積極扮演內容服務開發與技術平台整合角色,以帶動內容產業的蓬
    勃發展,並創造「皆贏」的局面。
    三、費率:
    提供高、中、低「吃到飽」簡單易懂費率,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
    The advantage of 3G is on the speed up to 384 Kbps. After Taiwan government released five licenses of 3G to operators in 2002, the 3G operators started to invest lots of capital in 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 operating. They all expected to develop more value-added services to enlarge data revenue of 3G by its advantage of high speed. However, data revenue of 3G is not obviously enlarged after it was launched since 2005.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studying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and Korea in 3G market as they are the most successful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of 3G and also hope to learn from them by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had met and overcome in the past. By learning from them, Taiwan operators could shorten the learning cur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3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added services and find out the killer applications to enlarge data revenue of 3G.

    This research conferred with literature &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 industry、the analysis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in Japan、the analysis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in Kore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in Taiwan. In the end, it came out to the points of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o this research.

    After analyzing 3G market in Japan and Korea, this research pointed out below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to Taiwan government and operators.
    Conclusions :
    1. The operators can learn by the failure factors of Japan & Korea
    to avoid it happens again in Taiwan market as below listed:
    A.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rastructure was not enough to provide good quality in connection.
    B. The pricing of value-added services is too high and too complicated to users.
    C. The pricing of 3G handset is too high.
    D. The content of value-added services is not attractive to users.
    2. The operators can learn by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of Japan
    & Korea in 3G to accelerate blooming 3G market in Taiwan as below
    Listed:
    A. High infrastructure networking penetration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nection.
    B. To create innovative value-added services to attract users.
    C. To provide user-friendly handset.
    D. To design simple and various flat rate.
    E. To promote 3G services brand instead of 3G technology.
    3.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improve the networking quality to enhance the faith of consumer to use 3G services.

    Suggestions :
    1. To Taiwan government :
    A. In infrastructure networking side:
    Taiwan Government shall coordinate operators to co-build infrastructure networking and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UMA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ing.
    B. In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content side:
    Taiwan Government shall set up appropriate industry policy to encourage、integrate and drive industry to go forward.

    2. To Taiwan operators:
    A. In customer base side:
    By merging each other to enlarge the customer base to reach max. economic benefits in tailor-made handset and overhead.
    B. In content and service platform:
    Operators shall aggressively play the role to integrate content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o drive content industry to go forward and create the win –win.
    C. In air rate:
    To provide various and simple flat rate to meet various customers need.

    Key Words: 3G、3G Mobile Phone、Value-Added Service、Japan 3G、Korea 3G
    謝 辭...........................I
    摘 要...........................II
    目 錄...........................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
    第三節 研究限制………………………………………………4
    第貳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探討
    第一節 台灣行動電話市場……………………………………5
    第二節 行動商務定義…………………………………………8
    第參章 電信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行動電話技術演進……………………………………16
    第二節 電信產業未來發展……………………………………23
    第三節 行動服務內容運用現況………………………………33
    第肆章 日本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
    第一節 日本行動加值服務概況………………………………39
    第二節 日本電子錢包發展……………………………………42
    第三節 日本行動電視服務發展………………………………47
    第四節 日本行動加值費率……………………………………50
    第五節 三大行動電信營運商3G加值服務發展概況………53
    第六節 日本3G行動發展特性與三家3G業者比較分析……66
    第伍章 韓國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
    第一節 韓國3G行動加值服務概況 …………………………71
    第二節 韓國行動付款的發展…………………………………77
    第三節 韓國行動電視發展……………………………………79
    第四節 車用行動通訊…………………………………………83
    第五節 鮮京電訊的3G加值服務發展分析 …………………85
    第陸章 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分析
    第一節 台灣3G行動加值服務概況…………………………92
    第二節 台灣政府數位內容產業發展……………………………95
    第三節 台灣電子錢包發展概況………………………………98
    第四節 台灣電信業者行動電視發展分析……………………100
    第五節 3G即時影音應用個案分析…………………………… 105
    第六節 台灣3G電信業者在行動加值服務之問題與建議…115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2
    第二節 建議 …………………………………………………… 124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28
    參考文獻…………………………………………………………………129
    附錄一……………………………………………………………………135
























    表目錄
    表1.1-1 國內五家3G業者相關資料表………………………………2
    表2.1-1 2006 年我國電信服務與網路服務業發展預測……………7
    表2.2-1 全球各區行動商務主要參與廠商…………………………14
    表3.1-1 3G演化-各世代傳輸規格比較表 …………………………18
    表3.1-2 3G三大標準優劣勢分析比較………………………………20
    表3.1-3 目前全球四大3G市場狀況比較表 ………………………21
    表3.2-1 主要數位行動電視接收標準………………………………25
    表3.2-2 行動網路傳輸與DVB-H比較………………………………29
    表3.2-3 UMTS/HSDPA目前有關測試與發展情況 …………………31
    表3.3-1 英德手機用戶行動服務使用情形…………………………34
    表3.3-2 英德2G/3G用戶行動服務使用率…………………………34
    表3.3-3 日本行動上網用戶統計……………………………………36
    表3.3-4 台日韓三國行動數據營收比較……………………………38
    表4.1-1 內容數位化與相關機器……………………………………41
    表4.4-1 日本各電信業者費率方案…………………………………50
    表4.5-1 FOMA服務多樣性 …………………………………………55
    表4.6-1 日本3家業者的3G策略比較 …………………………… 70
    表5.1-1 韓國行動通訊用戶數 …………………………………… 72
    表5.1-2 手機購物創新應用情境……………………………………74
    表5.4-1 韓國 SKT NATE Drive所提供之服務 …………………… 84
    表5.5-1 SK Telecom之Digital Home Service內容 ……………88
    表6.1-1 GPS與A-GPS功能差異比較表 ……………………………94
    表6.4-1 行動網路傳輸與DVB-H …………………………………101
    表6.4-2 四家電信營運商行動電視比一比 ………………………103
    表6.5-1 相關設備及成本 …………………………………………106
    表6.5-2 不同格式的影音下載 ……………………………………113



































    圖目錄
    圖1.2-1 研究流程 ……………………………………………………3
    圖2.1-1 行動電話普及率與用戶數 …………………………………6
    圖2.2-1 行動商務定義 ………………………………………………9
    圖2.2-2 行動商務的價值網…………………………………………10
    圖2.2-3 消費者為訴求的四種分類服務……………………………15
    圖2.2-4 行動商務的四個面向………………………………………15
    圖3.1-1 各世代手機可提供之服務…………………………………21
    圖3.1-2 新無線通訊技術……………………………………………22
    圖3.2-1 N92 …………………………………………………………24
    圖3.2-2 行動串流媒體網路架構……………………………………27
    圖3.2-3 DVB-H架構圖 ………………………………………………28
    圖3.3-1 2005年第三季台灣行動上網用戶成長率…………………36
    圖4.2-1 JR東日本Suica發行數量…………………………………43
    圖4.2-2 日本手機錢包相關業者關係圖……………………………44
    圖4.2-3 日本行動付費推動協議理事成員…………………………46
    圖4.4-1 日本電信業者Flat Rate 與 3G用戶成長………………52
    圖4.5-1 NTT DoCoMo i-mode Felica商業模式……………………54
    圖4.5-2 NTT DoCoMo手機錢包購物步驟……………………………56
    圖4.5-3 NTT DoCoMo手機錢包服務合作廠商………………………60
    圖4.5-4 i-mode手機錢包用戶數與合作店家暨對手機錢包時……60
    圖4.5-5 KDDI 3D影像衛星導航服務「EZ Nabi walk」 …………64
    圖4.6-1 日本行動加值服務項目……………………………………67
    圖5.1-1 南韓行動上網普及率………………………………………75
    圖5.5-1 鮮京電信單月 3G vs. 2G data ARPU……………………86
    圖5.5-2 南韓挑戰人均2萬美元的IT839計畫……………………89
    圖6.2-1 二維條碼帶動之產業價值鏈………………………………97
    圖6.5-1 3G解盤作業流程 …………………………………………107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1. Nokia,「3G 應用發展論壇」,2006年4月20日,台北市。
    2. 王尹軒,「台灣3G將現6月雪」,電子時報,2006年4月 4日。
    3. 王尹軒,「威寶攜手東森電視 3G手機成新聞轉播實驗平台」,電子時報,2006年3月 30日。
    4. 王尹軒,「Vodafone 難以切入日本市場」,電子時報,2006年3月 30日。
    5. 王仁君、陳忠仁、張心馨,「以NTT DoCoMo競合關係和價值網的經驗為例-芻議發展行動商務的經營契機和策略模式」,2002。
    6.王英裕,「3G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工研院IEK,2005/9/7。
    7.王明德,「二維條碼動如箭在弦」,電子時報,2006年4月14日。
    8.王慧萍,「日本3G市場與手機創新應用分析」,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5/11。
    9.尤克熙,「HSDPA行動寬頻即將火熱上演」,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5/10。
    10.中華電信,2005年財務報表。
    11.史倩玲,「快速成長的3G手機市場」,拓墣產業研究所,2005/01。
    12.史榮恩,「遠傳3G用戶 平均每月帳單達1300元」,民生報,2006年2月23日。
    13.數位時代,「企業M化專刊」,2006年2月8日。
    14.何明珊,「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區隔與使用意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論文,2004年。
    15.金希修,「韓國的數位多媒體廣播(DMB)技術將領導全球市場」,資
    策會 電子商務研究所,2005年1月11日。
    16.金希修,「南韓2004行動上網調查 40.2%行動電話用戶使用行動
    上網」,資策會 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年12月01日。
    17.李雅惠,「電視手機熱潮 規格難統一」,電子商務時報,2006年 3月15日。
    18.李修瑩,「韓國3G市場發展策略分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5/10。
    19.李驥,「行動通訊加值服務業者進軍大陸市場策略分析-以訊通國際YesMobile 發展策略為例」,元智大學,2001年。
    20.林志峰,「行動上網」,資策會 電子商務研究所,2006/2/10。
    21.林曉盈,「一機在手 暢行無阻的手機錢包-談日本手機錢包發展」,ICT Report,2006年1月30日。
    22.林曉盈,「行動加值服務使用者之消費價值、使用動機及使用行為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論文,2005年。
    23.林榮松,「台灣如何從3G到4G」,e天下雜誌,2006年1月3日。
    24.林慶輝,「外型與觸感為消費者購買手機主要考量」,電子時報,2005年10月31日。
    25.徐永諳,「3GSM 秀出手機創新永無止盡」,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6/02。
    26.徐永諳,「影音多媒體手機的新科技新商機」,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6/02。
    27.徐康沛,「產業瞭望 -世棒經典賽帶動行動電視用戶攀升 南韓發
    展DMB的啟示」,電子時報 ,2006年3月22日。
    28.夏野剛,「i-mode 贏的策略」,經濟新潮社,2001。
    29.陳怡伶,「英德兩國3G使用比例雖低 但行動加值服務熱絡」,資
    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6年2月16日。
    30.陳冠伶,「3G 爆發性成長的 2006年」,拓墣產業研究所,2005年
    10月27日。
    31.陳雅蘭、曾仁凱、費家琪,「IT IS國際高峰論壇- 3G服務新紀元」,經濟日報,2005年10月13。
    32.莊順斌,「日行動數據市場未來五年強勁依舊 2010年將到280億美元」,資策會 電子商務研究所,2005年10月31日。
    33.孫善政(1999),「行動數據通訊之發展趨勢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資策會ACI-IDEA-FIND/經濟部工業局「電信平臺應用發展計畫」2005年9月28日。
    35.張立,「三大3G標準之中國競爭分析」,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5/11。
    36.張弘毅,「三星的SCH-120 讓南韓3G發展有望」,資策會 電子商
    務研究所,2005年5月20日。
    37.張意珮,「電視手機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2005年9月。
    38.張聰傑,「3G重新擦亮光環」,先探周刊,2005年8月 5日。
    39.黃千凌,「Vodafone 全球化採購策略 反被桃太郎給淘汰?」電子
    時報,2006年3月09日。
    40.黃建智,「從Telematics應用發展趨勢看車用通訊產品商機」,電子時報,2006年3月30日。
    41.黃振邦,「台灣3G開台所引爆之產業鏈商機效應分析」,拓墣產
    業研究所,2005年12月。
    42.電子時報 「2005年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競爭力總體檢-【行
    動加值服務篇】」2005年12月19日。
    43.蔡易靜,「06年日本行動上網普及率達76% 行動加值服務豐富使
    然」,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6年2月10日。
    44.鄧友清,「SK Telecom 推出 Digital Home Service之市場衝擊」,
    工研院 IEK 產業情報網,2005年10月。
    45.劉明綱,「NTT DoCoMo發表支援衛星數位廣播之3G行動電話」,拓墣產業研究所,2006年3月30日。
    46.劉麗惠,「行動二維條碼手機 台哥大最先提供服務」,電子時報,2006年3月30日。
    47.劉麗惠,「中華電信與美商SiRF共推APGS平台」,電子時報,2006年3月17日。
    48.羅惠隆,「行動電視市場大餅各方勢力爭相競逐」,電子時報,2006
    年2月13日。
    49.羅惠隆,「行動電視產業宜建立結合廣播及電信營運之付費模
    式」,電子時報,2006年2月15日。
    英文參考文獻:
    1. Applegate, L. (1995), “Managing in an Information Age “,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2. Evans, P. B. and Wurster, T. S. (1997), "Strategy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5, Iss. 5, pp. 70-82。
    3. Falk, MUller-Veerse (2001), “Mobile Commerce Report”,
    Durlacher Corporation。
    4. IBM Global Services (2001a), “Business in a Wireless World”, Caspian Publishing Ltd。
    5. IBM Global Services (2001b), “Going Wireless “, Caspian Publishing Ltd。
    6. IDC Korea 2005。
    7. Jones, N. (2001),”Gartner EMBA Research”, Director and Vice
    President。
    8. Kalakota, R. and Robinson, M. (2002), “M-Business:The Race to Mobility”, Berkeley,CA: McGraw Hill。
    9. Keen,P.and Mackintosh,R.(2001),”The Freedom Economy:Gaining the M-Commerce Edge in the Era of the Wireless Internet”, Berkeley,CA :Osborne/McGraw-Hill。
    10. May, P. (2001), “Mobile Commerce”,Boston,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Tsalgatidou,A.and Pitoura,E.(2001),”Business Models and Transactions in 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Requirements and Properties”,Journal of Computer Networks,Vol.37,pp221-236。
    12.Varshney,U.and Vetter,R.(2002),”Mobile Commerce: Framework、Appl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upport”, Journal on 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Vol.7,Iss.3,pp.185-198。
    參考網站:
    1. http://www.business-i.jp
    2. http://www.ebstrategy.com
    3. http://www.find.org.tw 資策會FIND網站
    4. http://www.gartner.com
    5. http://www.nttdocomo.com
    6. http://www.emome.net 中華電信emome網站
    7. http://www.fetnet.com.tw 遠傳電信網站
    8. http://www.taiwanmobile.com.tw台灣大哥大網站
    9. http://www.vibo.com.tw 威寶電信網站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3932531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53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28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