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一、論文 朱寧馨,「商用套裝軟體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 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吳俊德,「影響軟體企業的成功因素---論軟體企業的創新策略對其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吳建興,「商用套裝軟體產品策略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吳勝雄,「電腦軟體公司未來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學程企管組商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吳榮隆,「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許真民,「應用軟體服務業經營模式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郭家林,「我國軟體產業的公司特性、財務策略及財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績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張萬霓,「台灣軟體產業經營管理之現況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黃瀚興,「我國企業對應用軟體服務提供商 (ASP)之使用與需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程瓊慧,「軟體產品特性與競爭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台灣軟體業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劉得欣,「台灣資訊服務業---經營之成功關鍵要素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鍾昌儒,「台灣套裝軟體廠商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魏小蘭,「台灣地區軟體業行銷策略、公司發展階段與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魏佩瑩,「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關鍵成功因素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羅正豐,「我國軟體公司成長階段與重要營運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二、書籍 中華經濟研究院著,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研究報告,民國89年12月。 司徒達賢著,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1月。 吳思華著,策略九說,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民國87年。 周旭華譯,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民國87年。 陳隆麒著,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出版社,民國87年。 許是祥譯,企業策略管理,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76年。 三、期刊 孫珍如,「2001-2002年我國資訊軟體產業回顧與展望(上)」,資訊工業透析:軟體與應用,民國91年2月。 孫珍如,「2001-2002年我國資訊軟體產業回顧與展望(下)」,資訊工業透析:軟體與應用,民國91年2月。 英文部分 Aaker,D.A.,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1984,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Ansoff, H.I., Corporate Strategy , 1965,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Chandler, A. D.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1962, Cambridge, Mass: M. I. T. Press. Dyer, J.H., “Dedicated assets: Japan’s manufacturing 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 Nov/Dec, 1994, pp.174-178. ------------ and W.G. Ouchi, “Japanese-style partnerships: giving companies a competitive 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1993, pp.51-63. Glueck, W.F.,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1976,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ahn, C.K., C.A. Watts and K.Y. Kim “The supplier development program: a conceptual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 Materials Management, 26, Spring, 1990, pp.2-7. Haner, F.T., Business Policy, Planning and Strategy, 1976, Cambridge. Harvey, Don, Strategic Management, 1982, Bell and Howell Company Press. Hofer, C.W., and D.E. Schende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1979,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 Kotler, P.,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Planning and Controls, 1976,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ieberman,M.B. L. Lau and M.D. Williams “Firm-level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influence: a comparison of U.S. and Japanese automobile producers,” Management Science, 36, 1990, pp.1193-1215. McNichols, T.J. Executive Policy and Planning, 1st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77. Miles, R. E. and 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 Process, 1978, McGraw-Hills Press. Newman W.H. and J.P.Logan, 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 1981,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1980, New York: Free Press. Rhys, G. “Smaller car firms-will they survive?” Long Range Planning, 22, Oct. 1989, pp.22-29. Steiner, G.A., Top Management Planning, 1969, New York: Macmillian Press. ---------------- and John B. Miner, 1977,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y: Text, Reading and Cases,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Sugiura H. “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1986, pp.319-326. Tiller, S. “H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