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029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961/144987 (79%)
造访人次 : 51985505      在线人数 : 7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會計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0292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292


    题名: 公司治理體系下控制權市場之定位
    The Role of Control Market in 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作者: 林俊宏
    Lin ,Chun-Hung
    贡献者: 鄭丁旺
    方嘉麟

    林俊宏
    Lin ,Chun-Hung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控制權市場
    企業併購
    敵意併購
    公開收購
    委託書徵求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trol market
    merges and acquisitions
    M&A
    hostile takeover
    tender offer
    proxy solicitation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09-09-11 17:36:40 (UTC+8)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公司治理體系下控制權市場所發揮之功能,內容大致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就公司治理理論以及不同體系加以介紹,從Ronald H. Coase交易成本理論、Berle & Means五種公司類型,以及代理理論說明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礎,再分別介紹OECD以及World Bank的公司治理架構,而控制權市場則是公司治理體系下,外部治理機制的一項重要工具,最後就美國、日本與我國的公司治理體系加以介紹。

    第二部分則是說明企業併購促使控制權市場發揮治理成效之主要活動,因此,分別就美國、日本與我國企業併購之概況加以闡述。美國歷經了五次併購風潮,有其經濟、文化等結構性因素,而日本與我國過去並未發生併購風潮,然而隨著結構性因素的改變,再加上全球化的浪潮,日本與我國併購活動有逐漸加溫之趨勢。

    視敵意併購為控制權市場之主要利器,這是因為企業雖然有可能因為善意併購後,改善效率進而增加股東權益,有助於公司治理,但敵意併購活動更兼具威嚇現任經營者之效果,因此,敵意併購活動於公司治理體系上,一方面可汰換不適任經營者,另一方面亦可對現任經營者造成威嚇使其不敢進行有礙於股東權益之情事。而主併者進行敵意併購,主要可行的途徑有二:一為收購股權,另一為委託書徵求。就法制面而言,則見諸公開收購以及委託書管理相關規定。

    第三部分開始探討敵意併購法制,本文分別介紹了美國、日本以及我國公開收購制度,目前我國已從事先核准制修正為事先申報制,與美國、日本之申報制相近。但對於公開收購定義則大相逕庭,美國採八項要素判斷,日本與我國則加以明確定義。另外股東平等原則部份,美國、日本與我國同採「比例分配制」,關於禁止變更收購條件的範圍,則是美國最寬鬆因此有利於主併者,而日本最嚴格。至於美國州法下的反併購條款在我國與日本並未出現。而關於我國引進強制公開收購制度,本文分別引述支持與反對者之意見,並基於促進併購活動發生有利於公司治理此一面向,說明強制公開收購制度可能之影響。

    第四部份探討美國、日本與我國關於委託書徵求相關制度,就資訊公開的內容而言,美國、日本與我國相關規定大同小異,但徵求人資格限制以及徵求股份總數限制為我國獨有,況且因公司派掌握紀念品的製作權以及發放權,加上相關規定使投信事業必須支持符合持股成數之之公司董事會提出之議案或董事、監察人候選人,且又就使用股東名冊的難易程度而言,我國委託書徵求相關規定實對現任經營者較有利。

    而關於委託書價購與否之爭論,本文分別就正反兩方之理由加以介紹,後從公司治理之角度出發,認為收購委託書可能使管理者有更多經濟上誘因進行舞弊,有礙於公司治理,故應禁止之。

    最後比較公開收購制度與委託書徵求制度二者,分別從所需資金、成本風險控制、實施之便宜性以及公司治理角度,希冀我國未來公開收購制度能善加運用,發揮公司治理之功效。文末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將來之研究或主管機關作為參考。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control market in 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t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relevant theori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ing Ronald H. Coase’s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Berle & Means’ “five types of corporation”, and agency theory. Then the diverse framework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ing OECD, World Bank, in which control market is indicated as a significant external mechanism, are illustrated. At last, the U.S., Japan, and Taiwan`s framework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at the merges & acquisitions (M&A) is one of the major activities that make control market operate effectively. Then the general situations of the M&A in the U.S., Japan, and Taiwan are introduced. Taken as a main mechanism of control market, hostile takeover not only strikes inefficient managers but menaces the incumbent from fraud. Two major feasible approaches of hostile takeover are purchasing stocks and soliciting proxies. The rules of tender offer and proxy contest are relevant.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legal institution of hostile takeover. The rules of tender offer of U.S., Japan, and Taiwan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rules from the definitions of tender offer, equal treatment to shareholders, and anti-takeover strategies are detailed.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bout mandatory tender offer and its 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discussed.

    The fourth part explores (investigates) the rules of proxy contest of the U.S., Japan, and Taiwan. They are similar in the disclosure principle, but only Taiwan set limitations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solicitors and the amount of proxies. In addition, the incumbent in Taiwan have the control over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livery of the tokens for shareholders in annual meetings. What’s more, regulations force the institute-investors to support the incumbent. In conclusion, the proxy rules in Taiwan favor the incumbent. Also, the arguments over proxy purchase and its relation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mentioned.

    At last, this paper compares tender offer with proxy soliciting in several aspects: the fund needed, risk control, convenie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end,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legislators and future studi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專書)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2000年初版,元照出版
    王澤鑑,「民法總則」,2002年,三民經銷
    方嘉麟,「公司兼併與集團企業」,1994年4月初版,月旦出版
    伍忠賢,「企業購併理論與實務-跨世紀全球投觀點」,新陸書局,2000年3月
    易明秋,「公司治理」,2003年,弘智文化
    易建明,「美國、日本與我國公開出價收購法制之比較研究」,翰蘆圖書,1998年8月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2000年9月
    吳樂群、周行一、施敏雄、陳茵琦、簡淑芬,「公司管控」,2001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夏荷立譯,「公司的歷史」,2005年9月,左岸文化
    La Porta, R., F. Lopez-Shleifer, and R. W. Vishny, 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6, p.1113-p.1155
    La Porta, R., F. Lopez-Shleifer, and R. W. Vishny, 1997,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p.1131-p.1150
    Laurie N. Lebrun, “Recent Development: Recent Amendments to the Commercial Code of Japan: Impact 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32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811(Summer 2001)
    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3 J. Fin. Econ.305(1976)
    Mulherin, J. H., and A. B. Poulsen, “Proxy Contests and Corpor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Shareholder Weal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47, pp.279-313 (1998)
    (Book)
    Adolf A. Berle and Gardiner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Frank H. Easterbrook, Daniel R. Fischel,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roperty”, Revised Edition,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New York(1967)
    J. Fred Weston, Juan A. Siu and Brian A. Johnson, “Takeovers Restruct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 Pretice Hall (1998)
    Steven W. Albrecht &Chad O. Albrech,2003, Fraud Examination and Prevention”
    梁上上,「論股東表決權-以公司控制權爭奪為中心展開」,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
    Donald E. Kieso, Jerry J. Weygandt, Terry D. Warfield, 2000,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West Group(1996)
    (Others)
    OECD Princip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1999, http://www.oecd.org
    World Bank Corporate Governance: 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http://www.worldbank.org
    彭光治,「股戲」,2003年9月初版,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崔延花譯,「日本公司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
    陳隆麒,「當代財務管理」,1999年,華泰書局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2001年9月,三民書局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 : 法律與經濟之交錯」,2001年,元照總經銷
    楊佳璋、張子,「經營權爭霸:企業敵意併購攻防戰」,商周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
    劉玉珍、李志宏、周賓凰,「證券市場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2年修訂二版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2004年2月,元照出版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2000年5月,五南圖書
    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1994年,五南圖書
    劉紹樑,「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2002年11月,天下雜誌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2002年,商智文化
    諸葛祺、蔡鴻璟,「我國委託書制度及其管理問題之探討與建議」,台灣證券交易所,1996年6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2006年2月初版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實用稅務,1986年12月初版
    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2002年1月,糠素儀發行
    (期刊)
    王文宇,「表決權契約與表決權信託」,法令月刊第53卷第2期,2002年2月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變遷及發展趨勢」,證券櫃檯月刊第119期,2006年5
    方嘉麟,「槓桿兼併之形成原因與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42期
    方嘉麟,「我國兼併制度中結合規範之理論與檢討-與歐美制度及背景之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44期
    余雪明,「台灣新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2002年11月,萬國法律第123期
    余雪明,「收買委託書之法律與政策問題」,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3期
    易明秋,「美國聯邦委託書規則逐條說明」,集保月刊第56期,1998年7月
    林昌億,「我國股東會委託書制度介紹」,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2期,2005年2月
    林國全,「法人代表人董監事」,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6月
    林惠文,「從美國併購風潮看台灣銀行產業之發展」,商管科技季刊第1卷第4期,2000年
    林鳳儀,「銀行併購風潮及其影響」,今日會計第82期
    胡榮健,「國外金融機構併購之研究」,彰銀資料第50卷第4期
    高玉菁,「論近期證券交易法相關法令對股東會委託書規範之修正」,2006年2月,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4卷第2期
    馬秀如,「控制至治理之途」,主計月刊,2002年10月
    馬秀如,「魏徵、張良與獨立董監」,2003年8月,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
    莊太平,「淺論股東會委託書專業平台之設置」,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3期,2005年3月
    許士軍、林建山,「企業統理與公司法制議題」,經社法制論叢,第三十期
    陳文智,「2005年日本公司法法典之誕生」,萬國法律第144期,2005年12月
    許崇源、李怡宗、林宛瑩、鄭桂蕙,「控制權與盈餘分配權偏離之衡量(上)、(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 Money watching & credit rating第42期、第43期,2003年7月、9月,台灣經濟新報社
    陳普日,「日本掀起企業併購潮」,世界經理文摘第140期
    黃星滿,「日本公司治理之回顧與未來-兼論歐美國家公司治理(上)」,今日合庫,2004年6月
    黃銘傑,「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論」,台大法學論叢第二九卷第四期
    廖大穎,「台灣公司法制之問題研討-蒐購委託書與企業秩序之維持」,月旦法學雜誌第21期,1997年2月
    葉銀華,「台灣公司治理的問題與改革之道」,證券暨期貨管理第二十卷第十一期
    鄭丁旺,「委託書徵求制度該大幅翻修了」,會計研究月刊第221期,2004年5月
    劉連煜,「委託書戰爭與公司經營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2004年6月
    薛富井,「沙氏法案最新發展與我國相關規範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215期
    (碩博士論文)
    王文玫,「委託書爭奪戰、經營權變動對股東財富之影響」,1999年6月,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為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1992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方南山,「公司治理機制與法制問題之研究-以獨立董事為核心」,2004年5月,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宗立,「論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委託書之管理」,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1989年6月
    李秀貞,「自公司治理趨勢論我國監察制度之改革方向」,2004年6月,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汪青萍,「『委託書收購、經理人職位異動』暨股東財富實證關係之探討」,1994年6月,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美惠,「委託書收購對股東財富暨經理人職位安全之影響」,1992年6月,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 : 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2000年,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綺恬,「股東會表決權行使之研究-以表決權信託與表決權拘束契約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02年6月
    林黎華,「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司控制權移轉時對少數股東的保護」,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04年7月
    許武利,「委託書爭奪戰對股東財富之影響」,2002年,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智逢,「公司控制權市場之委託書收購-經營績效與股東財富再檢定」,1996年6月,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世養,「出席股東會委託書及其有關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為出版之碩士論文,1983年7月
    黃然,「交叉持股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式」,2000年,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清,「委託書收購事件與公司經營績效-台灣地區上市公司為例」,1996年6月,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富城,「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兼論母子公司交叉持股」,2002年7月,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耀賢,「我國企業併購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兼論外商大陸企業併購法制」,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為出版之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錢衍蓁,「企業併購相關法律規範之研究-以企業併購法為中心」, 2001年,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蕭鋼柱,「委託書收購對公司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1996年6月,中興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蘇立立,「公開發行公司開放表決權交易可行性之研究-由價購委託書對公司治理之影響出發」,世新大學法律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研討會論文)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發表於「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趨勢研討會」,2005年11月25日於台大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強制公開收購制度」,輔仁大學公司證券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5月
    曾宛如,「董事失格制度之設計」,發表於「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趨勢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25日於台大
    葉銀華,於「公司監理與會計專業發展座談會」中發言,會計研究月刊第194期
    顏吉利,蘇文宏,李英瑛,「委託書徵求、董事改選結果與股東財富增值—配對群組比較下之實證結果」,2004年1月,朝陽科技大學第五屆管理學域學術研討會,台中
    (其他)
    涂一卿,「台灣企業公司治理特性的比較分析-所有權結構的初步性探討」,2002年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
    盧偉銘、劉孟哲,「委託書規則的修改建議」,經濟日報,2005年12月8日
    鶴光太郎,「如何應對敵意併購之現實化,徘徊歧路的日本公司治理」,原載於2005年9月號「經濟討論」,日本評論社發行,http://www.rieti.go.jp/cn/papers/contribution/tsuru/05.html
    「台灣公司治理」,http://www.sfi.org.tw/Corporate_Governance/top03.asp
    二、英文部分
    (Journal paper)
    Curtis J. Milhaupt, “Prescribing the Pill in Japan: Forward to the Hostile M&A Conference Issue”, 2004 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1(2004)
    Dan F. Henderson, “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in Japan”,39 Saint Louis University Law Journal 897(Spring 1995)
    DeAngelo, H. and L. E. DeAngelo, “Proxy Contests and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ly-Hel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23, pp.29-59 (1989)
    Dodd, P. and J. B. Warner,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Study of Proxy Contes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1, pp.401-438 (1983)
    Elliott J. Weiss, “Defensive Responses to Tender Offers and the Williams Act`s Prohibition Against Manipulation”, 35 Vanderbilt Law Review1087(1982)
    Erica Laudano, “One Man’s Junk Mail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Proxy Contes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3 Connecticut Public Interest Law Journal 430(Spring 2004)
    Ikenberry, D. and J. Lakonishok,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the Proxy Contest: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66, no.3, pp.405-435 (1993)
    James M. Bartos, Frank E. Dangeard, “United States Securites Law – A Practical Guide”,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1992)
    J. Mark Ramseyer, “Takeovers in Japan: Opportunism, Ideology and Corporate Control”, 35 UCLA Law Review 1(1987)
    La Porta, R., F. Lopez-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2,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57, p.1147-p.117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研究所
    92353011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353011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會計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33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