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01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04847      在线人数 : 8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100


    题名: 專利侵權訴訟機制之再建構--審前程序的檢討與改革
    作者: 陳昱奉
    Chen, Harris Y.
    贡献者: 劉江彬
    周延鵬

    Liu, Paul
    Chou, Y.P.

    陳昱奉
    Chen, Harris Y.
    关键词: 審前程序
    專家證言
    案件管理
    專利權利範圍之界定
    事證開示
    pretrial process
    expert testimony
    case management
    claim construction
    discovery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9-11 17:14:34 (UTC+8)
    摘要: 摘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侵權訴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面對專利紛爭全球化的趨勢,台灣的專利侵權訴訟機制也需有所變革。其中,最重要也最亟需改善的部分,即是專利侵權訴訟的審前階段。此舉不僅得以落實憲法所保障的程序權,更是營造優良知識經濟環境的必經途徑。
    專利侵權訴訟與一般傳統訴訟不同,係為法律面、科技面、管理面三者的結合,具有其特殊性,諸如:訴訟標的之權利範圍非屬明確、具有高度的商業利益色彩、訴訟成本高昂、專業性及科技知識含量高、準備與取證程序繁複、公法與私法交錯的領域等。吾人首應正視上開特性,在無體財產權的法理上,建構異於傳統訴訟的智慧財產訴訟觀。其次,現階段台灣專利侵權訴訟的運作模式,存有若干亟待改善之缺失,包括:法官專業化程度不足、不當使用或依賴鑑定制度、訴訟時程冗長、法院缺乏良善的案件管理、當事人與律師尚未能落實其協力義務、事證蒐集程序未臻精緻等。
    欲改善台灣現今專利侵權訴訟的運作缺失,可以從參考美國制度著手。美國現為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量最多的國家,司法判決所累積的關於如何完善專利訴訟的各種實務見解以及學術文獻討論也最為豐富,周邊制度如律師、專利代理人及專家證人等也最為發達完備。美國專利侵權訴訟亦為民事訴訟之一種,由美國聯邦訴訟規則所規範,受聯邦法院所管轄。第一審為事實審,由聯邦地區法院負責審理,由陪審團或法官作最終的決定。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的審前程序,最特出的部分是專利權利範圍的界定與事證蒐集程序,並由法官之案件管理貫穿其中。因為審前訴訟的精緻化,加上訴訟成本高昂,美國的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進入最後審訊程序者不到百分之五,當事人在審前階段即以和解等方式解決紛爭。另外,律師在美國專利訴訟的審前階段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事證蒐集程序中,律師需協助當事人開示己方的事證,以及解讀、過濾對造所開示的事證;訴訟法規與執業倫理對於違反訴訟義務的律師並賦予相當的制裁。
    欲改善台灣專利侵權訴訟的審前程序,首應注重專利權利範圍的界定,並由當事人及律師就專利的有效性與否作論辯攻防。其次,法院應加強案件管理,讓訴訟時程及早確定,並藉由中間裁判的方式將紛爭於審前階段解決。最重要的是,在事證蒐集程序上,可採行美國的事證開示程序,將兩造各自擁有的事證及早揭露,並同時注意當事人秘匿特權的保護。
    在日、韓之後,台灣也即將設立智財專業法院,本研究認為,應在訴訟程序上作根本的變革,以符合全球化專利訴訟的需求。在訴訟法理方面,以一元化的審判程序解決專利侵權紛爭、職權調查主義的限縮與排除、客觀舉證責任的緩和等,均是未來立法時值得採納的方向。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專利侵權訴訟之重要性與日俱增 1
    二、專利侵權訴訟的全球化 5
    三、從審前程序落實程序權之保障 6
    四、專利侵權訴訟之精緻化-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基礎 9
    五、改善專利侵權訴訟機制,營造優良的知識經濟環境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流程 12
    一、研究途徑 12
    二、研究流程 1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6
    第二章 專利侵權訴訟之剖析與檢討 17
    第一節 前言 17
    第二節 專利權之侵害 19
    一、侵權態樣 19
    二、侵權之判斷 20
    第三節 專利侵權訴訟之特性 21
    一、訴訟標的之權利範圍非屬明確 22
    二、具有高度之商業利益色彩 23
    三、專業性及科技知識含量高 24
    四、準備與取證程序繁複 25
    五、訴訟成本高昂 25
    六、公法與私法交錯的領域 26
    第四節 專利侵權訴訟運作現況之檢討-以台灣制度之若干弊病為中心 27
    一、專業化程度不足 28
    二、不當使用、依賴鑑定制度 29
    三、訴訟時程冗長 30
    四、案件管理尚未落實 31
    五、當事人與律師之協力義務不足 32
    六、事證蒐集程序未臻精緻 32
    七、結語 34
    第三章 專利侵權訴訟審前階段之運作模式-以美國制度為中心 35
    第一節 前言 35
    第二節 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程序概述 36
    第三節 審前階段法院之案件管理 40
    (CASE MANAGEMENT) 40
    一、概說-概念之釐清與研究方法論之交代 40
    二、審前會議(Pretrial Conference) 43
    (一)目的 43
    (二)會議內容 45
    (三)審前命令(Pretrial Order) 47
    (四)制裁(Sanctions) 55
    三、專利權利範圍之界定(Claim Construction) 56
    (一)意義與沿革 56
    (二)運作模式 56
    (三)評析 58
    四、簡易判決(Summary Judgment) 59
    (一)聲請人 60
    (二)聲請要件 60
    第四節 DISCOVERY程序 61
    一、概述-制度背景與目的 62
    二、運作模式 63
    (一)依據 63
    (二)事證蒐集程序 64
    (三)事證蒐集程序中之秘密保護 71
    三、專家(Experts) 74
    四、違反開示命令之制裁(Sanction) 76
    第五節 律師之角色、功能與義務 78
    一、律師之角色與功能 78
    二、律師之義務及違反義務之制裁 80
    第六節 結語 82
    第四章 未來專利侵權訴訟審前程序之改善方向與作為 88
    第一節 前言 88
    第二節 美國制度之引進-比較法學之探討 90
    第三節 訴訟管理面之改進 93
    -充分落實案件管理 93
    一、指導原則 93
    二、運作模式-以現行法為基礎 95
    第四節 專利權利範圍界定程序之改善 98
    一、必要性與可行性 98
    二、運作模式 101
    三、善用中間裁決 102
    第五節 事證開示(DISCOVERY)制度之採行 104
    一、採行之合理性評估 104
    二、現行民事訴訟法之運用 106
    第六節 律師與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提升 109
    一、律師於審前程序之重要性 109
    二、監督手段與失權效果 110
    二、 律師酬金訴訟費用化 111
    第七節 相關訴訟法理之導正 113
    一、單一程序解決專利侵權紛爭 113
    二、職權調查主義之限縮與排除 114
    三、傳統舉證責任制度之轉變 115
    第八節 結語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改善專利侵權訴訟機制之基本設計原則 120
    一、合憲性保障的落實 120
    二、全球化潮流的接軌 121
    三、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122
    四、建構富有智財文化的司法環境 123
    第二節 專利侵權訴訟審前程序的改進之道 125
    一、加強改善案件管理 126
    二、建立更完善的事證蒐集制度 127
    三、法曹素養的提升 127
    第三節 結語-省思與展望 1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 Bob Johnston著,譚天譯,
    「74分42秒(We Were Burning: Japanese Entrepreneurs and the Forgoing of the Electronic Age)」,藍鯨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
    ◎ Daniel H. Foote著,王兆鵬譯,
    「日本法曹養成制度改革之推動與塑造力量」,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年3月。
    ◎Seth Shulman著、吳書榆譯,
    「知識的戰爭(Owning the Future)」,台北:聯經,2001年11月。
    ◎William H. Wright著、郭乃嘉譯、林桓毅校訂,
    「論Knorr-Bremse案對美國專利訴訟中律師與當事人間拒絕揭露特權及以『律師意見』為抗辯之影響」,全國律師雜誌,2004年12月號。
    ◎王甲乙、楊建華、鄭建才三人合著,
    「民事訴訟法新論」,台北:自版,1993年。
    「智慧資源規劃」課程講授內容,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2004年5月。
    ◎周延鵬,
    序列30,「創新資源規劃,擴展全球競爭優勢」,2005年。
    ◎周延鵬,
    「智慧資源規劃(一)授課內容」,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93學年度上學期(2004)。
    ◎周金城、吳俊彥,
    「論專利法之懲罰性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年3月。
    ◎林君宜,
    「智財權制度:文明發展的兩刃刀」,商業週刊第915期,2005/6/6-2005/6/12,。
    ◎林端,
    ◎ 鄭凱文,
    「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邱聯恭,
    「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台北:自版,1994年。
    ◎邱聯恭,
    「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民事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2005年3月。
    ◎邱聯恭,
    「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民事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2005年4月。
    ◎邱聯恭,
    「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民事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
    ◎邱聯恭,「爭點簡化協議程序之運用方針-評析其與民事訴訟法修正走向之關聯」,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
    「專利行政救濟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邱聯恭口述、許士宦整理,
    「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二)」,台北:自版,1999年筆記版。
    ◎張宇樞,
    「TRIPs架構下看美國實務如何落實快速救濟被侵害之智慧財產權」,法令月刊第55卷第10期,2004年。
    ◎張殿文,
    「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2005年。
    ◎郭雨嵐發言,
    「慶祝萬國法律事務所三十週年系列研討會議實錄(第一場-台灣專利訴訟:贏的策略與實務)」,萬國法律第137期,2004年10月。
    ◎郭威莉,
    「日本2004年施行新修正民事訴訟法介紹(上)」,司法周刊第1204期,2004年9月30日。
    ◎ 蕭文學,
    ◎陳石獅等,「事證開示制度(Discovery)與發現真實(民訴法研究會第五十次研討會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五),台北: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1996年10月。
    ◎陳秉訓,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E-Pass Tech. V. 3Com Corp. 案之分析-兼談專利說明書之撰寫」,法令月刊第56卷第4期,2005年。
    ◎陳昱奉、黃鈺晴,
    「中國大陸專家參審制度研究:以智慧財產權案件為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一卷第一期,2003年10月。
    ◎馮浩庭,
    「智慧財產權證券化之研究」,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第11頁。
    ◎ 馮震宇,
    「專利陰影下的台灣科技產業」,收錄於氏著「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2003年10月。
    ◎ 黃國昌,
    「美國證據揭示制度之研究」,司法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 2005年3月。
    「『證據法理』混合繼受之徘徊與掙扎-簡評『中國大陸通一證據法學者稿第二稿』」(民事訴訟部分)」,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3年12月。
    ◎ 黃國昌,
    「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收集全集證明度切入」,政大法學評論第76期,2003年。
    ◎黃國昌,
    「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上)-由台北地方法院八九年度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2004年8月。
    ◎黃國昌,
    「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下)-由台北地方法院八九年度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2期,2004年9月。
    ◎黃舒芃,
    「比較法作為法學方法:以憲法領域之法比較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
    ◎ 黃銘傑,
    ◎ 駱永家,
    「專利法修正後專利爭訟制度應有之改革專利法修正後-以專利權效力爭訟程序為中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一卷第二期,2004年。
    ◎ 雷雅雯,
    「侵害專利權之民事責任救濟」,司法院研究年報第23輯2篇,2003年11月。
    ◎ 熊誦梅,
    「專利侵權民事判決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2004年2月。
    ◎ 熊誦梅,
    「當公法遇上私法-從專利訴訟制度談起」,法官協會雜誌第五卷第一期,2003年6月,。
    ◎ 劉成威演講,談虎口譯,
    「美國聯邦司法中心-94年2月16日於司法人員研習所演講紀實」,司法週刊第1230期第2版,2005年4月7日。
    ◎ 劉江彬,
    「中間確認之訴」,收錄於氏著「民事法研究Ⅲ」,台北:自版,1994年9月。
    「談智慧財產之回顧與展望-2004」,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二),台北:華泰文化,2004年11月。
    ◎ 駱永家,
    「民事訴訟法Ⅰ」,台北:自版,1994年9月修訂六版。
    ◎ 謝肅珍,
    「美國證據揭示制度之研究」,司法院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 2005年3月。
    ◎王承守、鄧穎懋合著,
    ◎謝銘洋等,「成立智慧財產權法院之相關問題」座談會實錄,全國律師雜誌,2004年10月號。
    ◎鍾任賜,
    「民事執行事件之經營與管理」,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四輯第三篇,2004年11月。
    ◎ 藍獻林、熊誦梅,
    「設立智慧財產法院之評估研究-兼論德國、韓國及日本之專利訴訟制度」,司法院暨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2004年。
    ◎ 温旭,「专利保护-为企业入世支招」,2002年,第60頁。
    二、英文文獻:
    ◎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 2002.
    ◎ Carl Shapiro, “Antitrust Analysis of Patent Settlements between Rivals”, Antitrust Magazine, summer, 2003.
    ◎ Committee on Court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Management, Civil Litigation Management Manual, the Judicial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1.
    「美國專利訴訟攻防策略運用」,台北:元照,2004年11月。
    ◎ David J. Saari, American Court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1982.
    ◎ David W. Okey, Issued Patents and the Standard of Proof: Evidence Clear and Convincing or Merely Ponderous?, John Marshal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aw, Winter 1999.
    ◎ Delaware Bar Foundation, 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District of Delaware: the Judges Perspective, Delaware Lawyer, Winter 2000.
    ◎ Douglas J. Kline, “Patent Litigation: the Sport of Kings”, Technology Review, April, 2004. available at
    www. technologyreview.com/articles/04/04/wo_kline042804.asp?p=1
    ◎James F. Davis, Judicial Management of 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bservation From the Litigation Bar, Federal Circuit Bar Journal, 2000.
    ◎John Shepard Wiley, Taming Patent: Six Steps for Surviving Scary Patent Cases, UCLA Law Review, August, 2003.
    ◎Judith Rensnik, Managerial Judges, 96 Harvard Law Review, 1982.
    ◎Kevin R. Casey,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nd Patent Law, Federal Circuit Bar Journal, Spring 1993。
    ◎Kimberly A. Moore, Paul R. Michel & Raphael V. Lupo, Patent Litigation and Strategy, MN: West Group, second ed., 2003.
    ◎王美花,
    ◎Marc Galanter, The Vanishing Trial: An Examination of Trials and Related Matters in Federal and State Courts,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November 2004..
    ◎Matthew B. Lowrie, Critical Issues In Managing Patent Litigation, The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2004.
    ◎Manual for Complex Litigation, Forth, FJC, 2004.
    ◎Ronald J. Schutz & Jonathan D. Goins, Case Management Issues in Patent Litigation, Sedona Conference Journal, Fall 2004.
    ◎Scott A. Turk, The Most Important 21st Centu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 Chicago-Kent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5.
    ◎WIPO,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 book.
    三、日文文獻:
    ◎ 阿部一正等,
    「知的財產保護と司法の役割(連続公開演講会「司法制度改革のくえ【第4回】)」,Jurist No.1270,有斐閣,2004。
    ◎ 大渕哲也、杉山悅子、茶園成樹、菱田雄鄉、平嶋竜太,
    「智慧財產權最新國際發展之評析」,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4期,2005年2月。
    「知的財產訴訟制度の国際比較-制度と運用」,東京:商事法務株式会社,2003年。
    ◎ テーミス編輯部,
    「青色發光ダイオード-日亞化學の若い技術者たちが創った」,株式會社テーミス,2004。
    ◎ 小田真治,
    「知的高等裁判所設置法/裁判所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Jurist No.1276,有斐閣,2004。
    四、網站資料:
    ◎政治大學智慧財產所電子報第19期。http://iip.nccu.edu.tw/iip/NEW-iip/e-paper/2004/IIP_019.htm#0
    ◎政治大學智慧財產電子報第21期,http://iip.nccu.edu.tw/iip/NEW-iip/e-paper/2004/IIP_021.htm。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的事實揭示(DISCOVERY)程序,http://www.taie.com.tw/171.htm
    ◎徐昕,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一),中国司法网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xwd/..%5Cshtml%5C20040518-230658.htm(造訪日期:2005/6/3)。
    ◎王聖舜,
    ◎各國專利數量,智識網http://www.ipnavigator.com.tw/news/news_view.asp?NewsID=20041103102506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FJC
    www.fjc.gov
    ◎ Litigation, Rambus Inc.
    http://investor.rambus.com/downloadCenter
    ◎Stephanie Bodoni, Interview-Inside View from the Federal Circuit,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p. 2004. available at www.legalmediagroup.com/mip/default/asp
    ◎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CAFC
    http://www.fedcir.gov/
    ◎WTO
    http://www.wto.org/english/
    「民事訴訟上營業秘密保護之比較研究-以限制裁判公開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WIPO,Intellectual Property-A Powerful Tool for Economic Growth, http://www.wipo.int/about-wipo/en/dgo/wipo_pub_888/Index wipo_pub_888.html
    ◎王澤鑑,
    「民法叢書-民法總則」,台北:自版,2000年9月。
    ◎司法周刊第1201期,2004年9月9日,第一版。
    ◎司法周刊第1206期,2004年10月14日,第一版。
    ◎台証投顧通路研究組,
    「Nichia白光LED專利授權之商機」,台北:台証證券投資顧問公司,2004年6月。
    ◎吳庚,
    「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修訂版,台北:自版,2003年9月。
    ◎吳東都,
    「從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論設立我國專利法院(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2005年1月。
    ◎吳東都,
    「從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論設立我國專利法院(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2005年2月。
    ◎李復甸、鄭中人著,「智慧財產權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李達為,
    「藍光LED與LD之專利訴訟按發展」,光連雙月刊(OPTOLINK),PIDA,2001年3月。
    ◎沈冠伶,
    「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之不知陳述-兼評析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之陳述義務與訴訟促進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三期,2000年6月。
    ◎周延鵬,
    「智慧財產的侵害訴訟及管理實務:幾個觀念與制度的省思」,法官協會雜誌第七卷第七期,2004年6月。
    ◎周延鵬,
    「智慧資本投資保障的完整性」,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一卷第一期,2003年。
    ◎周延鵬,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智慧財產研究所
    91361010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36101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智慧財產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61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